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自拟清热利湿通络方联合依托考昔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中医部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依托考昔片,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自拟清热利湿通络方,2组均持续治疗1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功能)评分、生化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尿酸(BUA)]、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β、IL-8、IL-10],观察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83%vs.81.25%,χ~2/P=5.031/0.025);治疗1周后,2组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功能评分、ESR、BUA均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P=2.929/0.004、2.591/0.011、2.436/0.017、14.394/<0.001、11.210/<0.001);治疗1周后,2组血清TNF-α、IL-6、IL-1β、IL-8、IL-10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P=9.758/<0.001、12.054/<0.001、8.203/<0.001、10.532/<0.001、10.833/<0.001);治疗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利湿通络方联合依托考昔片治疗能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相关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通络中药外用与西药联合治疗对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在石家庄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07例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治疗方案的差异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53例给予甲氨蝶呤和塞来昔布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清热利湿通络中药外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沉(ESR)、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类风湿因子(RF)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1 d后,两组患者CRP、IL-1、TNF-α、ESR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CRP、IL-1、TNF-α与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关节肿胀度、关节压痛、关节发热度、晨僵时间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关节肿胀度、关节压痛、关节发热度、晨僵时间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RF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RF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通过清热利湿通络中药外用与西药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减轻炎症反应,控制RF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用清热利湿通络中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辨证为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7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3例采用甲氨蝶呤及塞来昔布治疗,试验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外用清热利湿通络中药外敷关节局部并配合背俞穴贴敷,末次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关节肿胀评分、疼痛评分、晨僵评分、皮温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RF、ESR、TNF-α、IL-1、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清热利湿通络中药外用可提升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减轻临床症状、体征,降低炎症因子,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解毒方对湿热蕴结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影响和其对UC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NBS/乙醇+高脂高糖辛辣饮食建立湿热蕴结型UC大鼠模型。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12只,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治疗,通过证候学指标(DAI评分),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L-8含量。结果:清热利湿解毒方能明显改善UC大鼠一般情况,促进结肠损伤黏膜的修复,中药组与模型组对比较,能够明显降低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中TNF-α、IL-8含量(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对比,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中TNF-α、IL-8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清热利湿解毒方能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形态、降低黏膜损伤指数、降低血清TNF-α、IL-8含量,与美沙拉嗪具有等效性。清热利湿解毒方能够减轻或消除多种因素对结肠黏膜的损伤,从始动环节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从而起到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栀黄止痛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栀黄止痛散组和安康信组各30例。安康信组给予口服安康信,栀黄止痛散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外敷栀黄止痛散,两组均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血尿酸(uric acid,U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栀黄止痛散组有效率为96.6%,安康信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栀黄止痛散组的VAS低于安康信组(P<0.05);治疗第7天,栀黄止痛散组UA、CRP、ESR、IL-6、IL-8、TNF-α和IL-1β均低于安康信组(P<0.05);治疗第14天,栀黄止痛散组UA、ESR、CRP水平低于安康信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以上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栀黄止痛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ESR、CRP、UA水平,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健脾补肾通络止痛法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对膝骨关节炎患者TGF-β、IL-1β及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 将这些患者分为健脾补肾通络止痛法联合中药离子导入组(联合治疗组,n=40)和氨基葡萄糖组(常规治疗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Lequesne MG、临床疗效、血清TGF-β、IL-1β及TIMP-1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Lequesne MG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7.5%(39/4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85.0%(34/40)(P<0.05),血清TGF-β、TIMP-1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IL-1β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健脾补肾通络止痛法联合中药离子导入能够有效提升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血清TGF-β、TIMP-1水平,降低其IL-1β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饮联合针刺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2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热化湿饮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结肠镜评分及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及结肠镜评分均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及结肠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8、IL-6均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8、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化湿饮联合针刺对UC患者的疗效较好,明显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促进肠道病灶的修复,治疗机制可能与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GA)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GA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依托考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后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后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离心提取血清,分别测定血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化酶-2(COX-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并进行关节症状、体征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UA、ES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1β、COX-2、IL-6、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能够通过抑制急性GA患者机体炎症反应而阻断或减轻关节局部炎性反应,从而抑制病程的发展,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络止痛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β)、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模型组和通络止痛胶囊高、中、低剂量治疗组(简称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0只,用ELISA法测定AA大鼠外周血细胞因子IL-1β、IL-4和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大鼠外周血中IL-1β、TNF-α显著升高(P〈0.01),IL-4显著降低(P〈0.01);通络止痛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显著低于空白模型组,尤以高剂量组最显著(P〈0.01),IL-4水平显著高于空白模型组,尤以高剂量组最显著(P〈0.01)。结论:通络止痛胶囊可能通过对细胞因子网络的调节,降低促炎性的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上调抗炎性的细胞因子IL-4水平,抑制细胞因子的促炎效应,增加抗炎效应,从而减轻滑膜炎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痹证1号联合醋氯芬酸钠治疗湿热阻络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60例湿热阻络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SAS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结构,观察组给予醋氯芬酸钠+痹证1号,对照组给醋氯芬酸钠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程度、关节压痛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变化;采用中医临床标准、尿酸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关节肿胀程度评分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压痛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UA、ESR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3.2%,对照组8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UA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79.7%,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痹证1号联合醋氯芬酸钠能够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肿胀、关节压痛的临床症状,未发生不良反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1β、TNF-α、UA、ESR水平及减少炎性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心内科自1995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抑酸药对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4 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分成 3组 ,分别以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洛赛克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3种药物的显效率分别为 4 0 .0 %、4 6 1%、77.8%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3.6 5 4 ,P >0 .0 5 ) ;总有效率分别为 90 .0 %、92 .3%、88.9%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4 .372 ,P >0 .0 5 )。结论 抑酸药对小儿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伴自杀意念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抑郁量表(HAMD-17)评分、自杀意念(BSSI量表)评分、认识功能(MoCA量表)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4周、8周后,两组HAMD-17评分和BS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MoCA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00%,与对照组的4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可降低抑郁评分和自杀意念评分,提高认识功能和治疗总有效率,效果优于单纯氟西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中致癌物质越来越多,以及人们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等许多因素,使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治疗癌症的药物品种亦不断增加,使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均明显提高,新药艾恒(即注射用奥沙利铂,OXA)自2003年3月在本科室应用观察,对治疗应用5-氟脲嘧啶(5-Fu)失效的大肠癌患者取得一定的效果。本品是1、2-二氨基环已烷铂类的水溶性衍生物,与其他铂类一样,艾恒通过产生烷化结合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链间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及复制,一些对顺铂耐药的细胞系,艾恒治疗均有效,癌胚抗原持续下降,通过对临床33例患者用药的观察及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9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47眼)与观察组43例(48眼)。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6个月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视力水平,降低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胆结石与胆囊炎互为因果,相互伴发,是常见多发病。我们近十年来采用排石汤合双金散治疗胆结石并发胆囊炎190例,排石率为94.7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对高尿酸血症患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IL-1β的影响。方法将8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治疗,对照组采用别嘌醇联合秋水仙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B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NALP3、IL-1β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UA、NALP3、IL-1β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BUA、NALP3、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UN水平未发生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6.28%)显著低于对照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NALP3、IL-1β的水平,疗效较别嘌醇更好。  相似文献   

20.
本应用抗入CD20,CD3及其亚群单克隆抗体,检测了4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及27例正常月经周期妇女的CD20,CD3,CD4,CD8百分率。其中24例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用参合剂保留灌肠加他莫西芬治疗,并观察了其治疗前及治疗两个疗程后CD20,CD3,CD4,CD8,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本病患机体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其紊乱程度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变化程度而上升;丹参合剂加他莫西芬治疗对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了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起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