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定期尿激酶封管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行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25000U/mL尿激酶+25mg/mL肝素溶液24h停留封管,对照组采用5mg/mL肝素生理盐水封管,观察两组凝血功能、导管留置时间、实际血流量、导管通畅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均行28个月观察,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实际血流量及导管通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5 000U/mL尿激酶+25mg/mL肝素溶液24h停留封管可有效预防导管血栓形成,提高置管时间,增加透析治疗血流量,改善导管功能作用明显,临床应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樊桂娟  许敏昭 《广西医学》2011,33(5):622-624
目的观察股静脉、髂外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需行血液净化治疗急、慢性肾衰竭患者130例,随机分为4组:股静脉置管(A组)组35例,髂外静脉置管(B组)组35例,颈内静脉置管(C组)组3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D组)组30例。观察4组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4组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留置时间最短,D组留置时间最长。4组局部感染、出血、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流量不足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不同的深静脉置管均可作为血液透析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肝素钠进行浅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最佳封管浓度。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104例有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原则分为2.50%高浓度肝素钠封管液组(实验组)53例和1.25%低浓度肝素钠封管液组(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管道堵塞发生率及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率。结果:管道堵塞发生率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使用2.50%高浓度肝素钠封管液是预防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导管堵管的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不同浓度肝素封管的效果,寻求合适的封管浓度。方法将90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封管液用肝素钠和生理盐水配制,其中A组肝素浓度为1250u/mL,B组为3125u/mL,C组为纯肝素原液,即6250u/mL,比较3组封管液封管对患者凝血4项(PT、APTT、TT、FIB)的影响,以及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塞率、置管处渗血发生率、导管感染率等情况。结果3组凝血4项无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组导管留置时间较A组长,导管堵塞率、导管感染率较A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优于B组。结论纯肝素封管法可延长中心静脉双腔管透析使用寿命,出血的风险并未增加,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理想的封管方法。  相似文献   

5.
林巧  桑俞 《当代医学》2010,16(15):4-5
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静脉留置针不同封管液对针管堵塞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2组,中年组60例,其中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老年组60例,其中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用0.9%生理盐水3ml,观察组患者用10~100IU/ml肝素钠液2~5ml封管,封管前采肘静脉血8ml,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值、纤维蛋白原、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等指标,观察两组静脉封管后血管堵管发生率及与血脂和部分凝血系统各指标变化,并做相关分析。结果经过4天观察,发现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用生理盐水和肝素液封管,血管堵塞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堵塞组均高于无堵组,差异显著(P〈0.05);其它各参数2组相比无差异性。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值,中年组和老年组中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堵塞组均高于无堵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无论是中年人还是老年人,用生理盐水和用肝素钠封管,血管堵塞的发生率无明显关系,血管堵塞的发生与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值改变关系密切。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脑梗塞患者检测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值指标变化,对静脉留置针封管液的选择可能有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抗生素肝素混合液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封管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以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我院接收的84例血液透析选择留置深静脉置管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1]。观察组对抗生素肝素联合封管法加以采用,对照组则给予纯肝素溶液封管,对两组患者1、3、5个月时间段置管感染~[2]、血栓发生率及导管使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在5个月阶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在血栓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在平均导管使用时间上,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生素肝素混合液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封管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长期留置感染发生率,且平均导管使用时间更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盐酸林可霉素+肝素钠预混液行深静脉双腔导管封管预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CRI)的效果,并观察其他引起CRI的相关因素,寻找延长其使用时间的处理方式;方法:观察986例(有效726例)行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分别使用盐酸林可霉素+肝素钠和肝素钠封管,比较两组不同置管部位、置管时间CRI的发生率及CRI细菌培养结果。结果:接受盐酸林可霉素+肝素钠封管组及肝素钠封管组患者的感染分别为1.2% (5/423),20.1% (61/303),差异有显著性(P<0.01);股静脉置管CRI发生率较高,置管时间越长CRI发生率越高。结论:盐酸林可霉素+肝素钠封管能明显减少CRI发生,CRI还与置管部位,置管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胡娟  陈洪 《浙江医学》2017,39(19):1713-1714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封管液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将经深静脉导管维持血液透析的9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使用的封管液不同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使用的封管液为1支纯肝素(100mg,2ml)+0.9%氯化钠注射液1ml,肝素浓度为33.3mg/ml;B组患者使用的封管液为2支纯肝素;C组患者使用的封管液为尿激酶10万U+2支纯肝素。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及堵管、置管处渗血、感染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及堵管、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置管处渗血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患者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于A、B组(P<0.05),堵管、感染发生率均低于A、B组(均P<0.05)。B组患者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于A组(P<0.05),堵管、感染发生率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采用肝素浓度高的封管液处理深静脉导管,可相对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堵管和感染发生率,若肝素与尿激酶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金骊珠  崔天蕾  阿勇  柳飞  刘芳  陶冶  付平 《重庆医学》2011,40(3):276-278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浓度肝素液进行带cuff的深静脉留置导管封管对规律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功能、出血倾向、导管血栓形成等的影响,探讨合理的封管浓度。方法将60例带cuff的深静脉留置导管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A组:纯肝素钠封管(6 250 U/mL);B组:中浓度肝素钠(4 088 U/mL)和生理盐水溶液;C组:低浓度肝素钠(3 125 U/mL)和生理盐水溶液。测定封管后24、h凝血指标,监测出血倾向、通路血栓形成、感染等情况。结果 A组在封管后2 h及4 h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凝血功能指标均较基础值显著延长(P<0.01)。B组患者封管2 h后仅PT、APTT显著超过基础值(P<0.05),且在4h后恢复至基础水平(P>0.05)。C组患者封管后PT、APTT和INR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1个月,C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P<0.05),3组间血栓发生率、感染率、导管拔出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低浓度肝素钠溶液进行带cuff的深静脉留置导管封管不良反应较少,可用于大多数患者。有高凝倾向的患者更适合采用中浓度肝素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仅用生理盐水冲封管在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留置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在该院行静脉留置导管输液治疗的160例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封管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均留置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输液7周左右,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联合100 U/mL肝素溶液正压封管,观察组仅用生理盐水冲封管。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单次封管费用、封管平均用时、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次封管费用少于对照组,封管平均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堵塞、血流感染、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25%(77/80),高于对照组81.25%(6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仅用生理盐水冲封管用于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留置输液患者能有效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缩短封管平均用时和住院时间,降低封管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且不增加导...  相似文献   

11.
彭圆圆 《当代医学》2013,(32):133-134
目的探讨两种冲封管方式对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效果。方法2011年2月-2012年2月从江西省军区门诊部抽样选取2次/d静脉输液的患者156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常规组使用10mL生理盐水,先使用8mL脉冲式冲管,再使用余下的2mL来进行正压封管;对照组使用5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再使用2mL生理盐水肝素钠稀释液正压封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常规组78例患者,发生堵管现象3例(3.85%)、平均留置时间为(84±11)h,相比于对照组的2例(2.56%)、(84±10)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发生静脉炎的有9例(1155%),相比于对照组的1例(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封管方式基本上都能达到相同的临床效果,但是如若使用一管式生理盐水冲封管不仅能够大大降低静脉压的发生概率,而且也可有效控制成本。  相似文献   

12.
钟安琪 《当代医学》2014,(18):126-127
目的:探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透析中心收治的深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共72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何秀琼  窦素冰  谭建兰  庞兆辉 《吉林医学》2013,34(17):3443-344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中心深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行留置导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留置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使用效果,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液的封管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婴幼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中2种不同封管液封管的效果。方法:160例住院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输液完毕后用5U/mL的肝素钠盐水封管,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封管,比较两组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及堵管、液体外渗、静脉炎、皮疹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纽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3.64±1.68)d]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3.01±1.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5);实验组堵管率明显(4.89%)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液体外渗、静脉炎、皮疹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中,用5U/mL的肝素钠盐水封管配制方法简单,安全系数高,能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封管,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ICC专职化管理的应用对导管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行PICC专职化管理模式,对照组行PICC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并发症情况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堵管、静脉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14%vs 6.79%、1.83%vs 4.53%、0.52%vs 2.26%、2.62%vs 7.92%、3.66%vs 10.57%,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6.60%vs 81.13%、96.60%vs 84.91%,P<0.05)。结论 PICC专职化管理能够优化导管质量控制结果,提高置管安全性,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不同封管方式对急性重度中毒病患者血液灌流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119例急性重度中毒病行血液灌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改良封管组(67例)与常规封管组(52例)。改良封管组给予高浓度肝素盐水封管结合留置导管内输液,常规封管组采用普通静脉留置封管法,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昏迷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记录下肢深静脉血栓、出血情况、导管堵塞发生率。结果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昏迷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封管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常规封管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改良封管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00%显著低于常规封管组25.00%(P0.05)。改良封管组其他部位出血发生率4.48%低于常规封管组19.23%(P0.05)结论高浓度肝素盐水封管结合留置导管内输液进行封管,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非插管部位出血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少群  吕梅英  杨燕飞 《吉林医学》2010,31(22):3787-3788
目的:探讨早产儿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早产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留置针置于患儿腋下静脉,对照组留置针置于患儿四肢静脉,比较两个部位留置时间的长短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腋下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好于四肢静脉留置。  相似文献   

18.
兰琳  荣秀华 《西部医学》2013,25(1):142-143
目的观察两种冲管封管方式对浅静脉留置针留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1次/12h静脉输液的患者用抛币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实验组采用10ml生理盐水,先8ml脉冲式冲管,剩余2ml正压封管;对照组采用5m1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2ml生理盐水肝素钠稀释液正压封管。两组平均观察72~96h,观察两组患者留置针堵管情况、静脉炎发生率及留置针静脉留置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堵管率、静脉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静脉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理盐水封管具有和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同样的效果,而采用一管式生理盐水冲封管降低了静脉炎发生率,降低成本,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住院的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3例),治疗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加阿司匹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疗程为1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6%,对照组为76.4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UA能明显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改善临床症状,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