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新生的焦虑状况,分析其社会-心理因素,为及早发现潜在人群,及时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应对方式量表、大学生担忧事件量表及相关社会人口学特征项组成的调查表,对2011级新生进行入学后适应期调查.结果 新生焦虑水平相对较高(18.2%);因素分析发现,不同专业学生焦虑水平不同;专业兴趣度低者焦虑水平高,对经济情况的担忧情绪以及面对应激时采取自责应对,令其焦虑水平较高,而多参与活动及采用求助方式者焦虑水平较低.同时,中介作用分析发现,担忧事件这一应激源对焦虑情绪的影响部分,由应对方式加剧或缓解.结论 医学院校新生焦虑水平较一般人群高,且有自身的特殊性.加强入学教育,加深专业认知,积极应对,将有助于减缓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军校新生孤独、焦虑状态及应对方式的特征,探讨军校新生孤独、焦虑状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军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整群抽取674名某军校新生进行现况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及UCLA孤独量表(UCLAL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应对方式量表(CSQ)等。结果军校新生UCLALS总分32.8±9.4,SAS总分为36.5±8.7,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均分分别为0.85,0.67,0.25,0.73,0.37,0.41和0.34。军校新生的孤独、焦虑状态及应对方式评分与诸多因素有关联,这些因素包括来自部队或从地方高考入学,既往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是否是独生子女,以及自我评价的性格类型。SAS评分与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11、0.367、0.309、0.249;UCLALS评分与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28、0.397、0.404、0.339。SAS评分与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91,-0.302;UCLALS评分与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433,-0.413。结论尽管军校新生SAS和UCLALS评分好于一般人群,但是军校新生的SAS、UCLALS评分及应对方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军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陈小琴  张进辅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510-1511
目的 探讨师范大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并检验应对方式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辅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重庆市2所师范院校的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师范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34.0%,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熟应对与生活事件、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不成熟应对与生活事件、抑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抑郁情绪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2.46%.结论 应对方式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不良抑郁情绪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提高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心理健康量表(SCL-90)和特质应对方式量表,对1 561名医学新生进行调查,用差异检验、相关进行分析。结果医学新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8%,医学新生的强迫、焦虑、精神病性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在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方面低于全国常模;不同性别中,男生的敌对、偏执得分高与女生,女生的恐怖、抑郁和焦虑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医学新生SCL-90各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医学新生存在心理问题,不同性别的大学新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有差异;特质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一新生焦虑状况,分析其社会人口学特征,为高校及教育工作者发现潜在人群,及时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泉州某医学院2012级学生中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研究对象336例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及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 18.2%的学生存在焦虑状况,对所学专业感兴趣、一般、不感兴趣三组间焦虑状况比较不同,兴趣较低者焦虑检出风险是较高者的2.197倍;每周体育锻炼及社团活动时间不同,焦虑状况比例亦不同,2h者风险是≥2h者的2.543倍。结论大一新生焦虑水平较高,今后应注意其心理健康疏导;加强入学教育,帮助其更好适应专业学习;丰富社团活动,增加其人际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6.
中专女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黄锟  陶芳标  高茗  李光友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895-896,898
目的了解中专女生生活事件发生率、应激强度以及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为加强中专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市2所中专学校1602名在校女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焦虑、抑郁症状的评定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生活事件评定采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S),应对方式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进行评定。结果中专女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2.46%,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3.92%。较常发生的生活事件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方面的问题,有明显抑郁、焦虑症状女生的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明显高于无明显症状者,其积极应对较少而消极应对的倾向大。应激量高、消极应对水平高的女生抑郁与焦虑症状共存的检出率高。高年级、积极应对是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是抑郁、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中专女生抑郁、焦虑发生情况不容乐观,负性生活事件发生频度较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7.
张颖 《中国校医》2007,21(2):174-175
目的阐述大学生的焦虑状况,识别可能引起焦虑的因素。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对北京1所全国重点理科大学的226名大学新生进行了测查分析。结果结果显示:①大学新生焦虑的检出率为23.5%。其中轻度焦虑43人,占19.1%;中度焦虑8人,占3.5%;重度焦虑2人,占0.9%。②男女焦虑检出率用计数资料χ2检验。结果显示,男女焦虑检出有明显差异。男生焦虑状态明显高于女生。③对城乡焦虑发生率用计数资料的χ2检验,结果显示,城乡焦虑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乡村来源学生焦虑状态高于城镇来源学生。结论大学新生的焦虑问题应引起学校医院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应帮助新生顺利完成对大学生活的适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多民族大学一年级(大一)新生的焦虑抑郁状况,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未来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整群抽样方法,入选北京某高校2014级全部本科新生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填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焦虑和抑郁检出率分别为9.7%和15.5%。焦虑合并抑郁检出率为5.47%。SAS平均分为(39.66±7.23);SDS平均分为(42.86±8.84),焦虑和抑郁平均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东部省份学生焦虑总分(38.59±7.33)低于中部省份学生(39.49±7.6),西部省份学生焦虑总分最高(40.18±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蒙古族学生的焦虑总分(38.21±6.77)低于其他民族学生,且不同民族学生焦虑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05)。男性抑郁和焦虑检出情况均高于女性,南方学生抑郁和焦虑检出情况均高于北方,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大一入学这一生活事件和民族性格特质是引起多民族大学生焦虑抑郁可能的影响因素,应在入学之初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多民族新生顺利度过大一适应阶段,开始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检验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付方式问卷和压力反应问卷(SRQ)对河南2所高校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主要生活事件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男生生活事件部分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大一学生人际关系得分最高;主要采用成熟应对方式,男生求助得分显著低于女生;大学生应激反应符合正常水平。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间显著相关;不成熟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应激反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5.8%),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不显著。结论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应激反应间存在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应激事件、负性思维和应对方式对高校研究生抑郁的预测及影响,为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DS量表、青少年应激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自动思维问卷,对659名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抑郁检出率为3.49%(23例),研究生抑郁与应激事件、负性思维和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235、0.289、0.187,P值均0.01),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399,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应激事件与抑郁无线性关系,负性思维、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对抑郁有影响,其中积极应对预测力最强(15.9%)。结论高校研究生存在一定的抑郁人群,应针对性地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某医学院校新生生涯适应力与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关联。  方法  选取安徽省某医科院校1 302名大一在校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问卷(college students' career adaptability questionnaire,CSCAQ)、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生涯适应力与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关联。  结果  调整人口统计学指标后,中等和低水平生涯适应力新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分别是高等水平生涯适应力的1.613倍(95% CI:1.165~2.234)和5.213倍(95% CI:3.772~7.204),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分别是高等水平的1.583倍(95% CI:1.066~2.351)和3.340倍(95% CI:2.292~4.866)。随着生涯适应力降低,新生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生涯人际、生涯关注、生涯好奇、生涯自信、生涯控制和生涯调适6个因子均与抑郁、焦虑症状存在相似的关联特征(均有P < 0.05)。  结论  低生涯适应力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增加相关,提示生涯适应力的提升可能有助于提高医学院新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重庆市270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家庭经济状况与时间效能感、自我焦虑呈显著的负相关;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焦虑呈负相关,其中时间效能感对自我焦虑有良好的预测性;高、低水平时间管理者在焦虑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大一新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焦虑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大一新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焦虑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重庆市270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家庭经济状况与时间效能感、自我焦虑呈显著的负相关;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焦虑呈负相关.其中时间效能感对自我焦虑有良好的预测性;高、低水平时间管理者在焦虑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大一新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焦虑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SAD)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就诊的SAD病例120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对照组120例,采用儿童焦虑性筛选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社交焦虑障碍青少年的父亲拒绝、母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均高于对照组(t=7.14,8.85,2.67,P<0.05),而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均低于对照组(t=-7.36,-8.29,P<0.05)。父亲拒绝、情感温暖、过度保护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r=0.195~0.317,P<0.05),母亲拒绝、过度保护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r=0.232~0.253,P<0.05)。个体注重情绪的应对方式在母亲情感温暖和SAD组焦虑水平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为0.4397。结论社交焦虑障碍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焦虑水平有重要影响,因此,父母应当为个体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个体注重情绪的应对方式在母亲情感温暖和青少年焦虑之间起到重要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医学院学生焦虑、抑郁、孤独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院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与焦虑、抑郁以及孤独之间的关系,并探求情绪对于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自评抑郁量表和抑郁状态问卷》、《孤独量表》以及《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浙江省某医学院的210名大学生进行集体问卷调查。结果性别、年级以及专业对于大学生的生活事件、情绪以及应对方式均有影响;大学生的情绪状况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不同的生活事件导致学生不同的情绪水平;不同情绪水平的学生倾向于不同的应对方式;最后,我们还得到了生活事件对于不同情绪的回归方程。结论医学院大学生的不良情绪有其各自的成因和特点,医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针对这些成因和特点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及情绪障碍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情绪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从郑州大学文、理、工、医、体育5个学科门类中抽取大一、大三学生共957人.采用修订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应对方式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878份,有效回收率91.75%.网络成瘾检出率为8.31%,其中男生11.59%高于女生4.30%,不同性别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一学生为7.33%大三学生为9.42%,年级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学生比较,在应对方式各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抑郁、焦虑状态、焦虑特质得分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网络使用状况与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及抑郁、焦虑状态、焦虑特质呈正相关,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和求助呈负相关.结论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倾向于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且成瘾者呈现出较高的抑郁与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的追踪研究,探讨学生社交焦虑状况的变化特点,为进行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694名学生及家长进行了4年的问卷调查。学生填写一般情况及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家长填写一般情况、焦虑自评量表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结果 1)2009、2011、2013年社交焦虑检出率分别为23.5%、22.5%、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1和2013年社交焦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P0.05)。2)2009年的社交焦虑学生,2011年、2013年仍被检出的百分比是40.49%、22.70%;2011年的社交焦虑学生,2013年调查时有49.36%仍存在社交焦虑。3)2009年,3年级和5年级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2011年,5年级和6年级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P0.05)。4)小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受是否独生、家长是否争吵影响大;初中生受性别影响更大。5)家长抑郁仅在2011年对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有影响;家长焦虑仅在2011年和2013年且仅对女生社交焦虑检出有影响。结论初中高年级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较高;家长焦虑、抑郁情绪对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佳 《中国校医》2013,27(3):166-168
目的考察大学生焦虑水平与家庭功能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对某工科大学41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焦虑水平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家庭功能因子中的问题解决等呈显著正相关。(2)焦虑水平高低群者在应对方式和家庭功能因子上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家庭功能对焦虑水平有直接预测作用,同时通过应对方式对焦虑水平起到间接预测作用。结论家庭功能和应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医学院大一学生考试焦虑及应对方式情况,了解其考试焦虑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Scale,TAS)、应对方式(Coping Style Scale,CSS)对317名大一学生进行评估。结果 317名大一学生考试焦虑问卷得分为15.97±5.85,考试焦虑与解决问题呈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等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结论大一医学生存在着考试焦虑,且与应对方式存在多方面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陆军侦察兵的焦虑水平及其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某陆军侦察兵部队军人进行团体测试。结果陆军侦察兵的焦虑得分为(35.24±6.17)分,高于全国常模(P0.01)。焦虑水平与积极应对和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3和-0.354,而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519)。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社会支持是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结论陆军侦察兵有较高的焦虑水平,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是焦虑的重要影响因素,可通过相关心理干预降低陆军侦察兵的焦虑水平,保证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