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肾阴虚证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及中药对其调节作用.方法以激怒法制造大鼠肝肾阴虚证模型,研究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肝肾阴虚证模型组大鼠下丘脑NA、DA及DOPC、HVA明显上升(P<0.05),5-HT明显下降(P<0.05);递质间平衡关系失调.应用滋补肝肾方药能够减轻这种激怒应激反应,滋补肝肾方药组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而柴胡疏肝散无明显作用.结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水平亢进可能是肝肾阴虚证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加味一贯煎滋补肝肾作用的机理。方法 :以慢性激怒应激法制造大鼠肝肾阴虚证模型 ,以下丘脑、血清TRH ,垂体、血清TSH ,血清FT4 ,FT3 ,rT3 为指标 ,观察加味一贯煎对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轴的影响。结果 :肝肾阴虚证大鼠下丘脑TRH分泌增加 (P<0.05 ) ,垂体TSH ,血清TSH降低 (P<0.05 ) ,血清FT3 ,FT4 同时降低 ,rT3 增多 ;加味一贯煎治疗组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加味一贯煎有调节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轴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A)的影响。方法:福氏安全佐剂塑造大鼠实验性RA病理模型,手术摘除大鼠双侧肾上腺,测定大鼠足容积,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血清皮质酮(CS)含量,观察艾灸对实验性RA大鼠足肿胀度、血浆ACTH及血清CS含量的影响。结果:艾灸能显著降低实验性RA大鼠足肿胀度(P<0.05-0.01),明显降低RA大鼠血浆ACTH含量(P<0.01)和升高血清CS含量(P<0.05),但对去肾上腺的实验性RA大鼠的足肿胀度、血浆ACTH及血清CS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HPAA在艾灸治疗实验性RA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指标与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2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进行辨证分型,检测血清T3、T4、rT3、FT3、FT4及TSH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肝肾阴虚、肝气郁结、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脾肾阳虚5个证型组.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脾肾阳虚组血清T3、FT3水平降低,rT3水平升高,较肝肾阴虚组、肝气郁结组、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肾阳虚组T4、FT4水平较肝肾阴虚组、肝气郁结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5个中医证型组TS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与肝硬化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阴黄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及血瘀客观指标的变化及温阳活血退黄方的效应。方法:放免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浆Cor、ACTH、TXB2及6-Keto-PGF1α含量。结果:阴黄证模型组较政党对照组,阳黄对照组Cor、ACTH含量呈降低趋势,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各药物治疗组与阴黄组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升高趋势,阴黄组与阳黄组,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TXB2值明显增加(P<0.01或P<0.05),6-Keto-PGF1α降低(P<0.05),温阳活血退黄方高剂量组与阴黄对照组比较,TXB2明显减少,6-Keto-PGF1α明显升高(P<0.01),低剂量组与阴黄组比较P<0.05,而茵陈术附汤组与阴黄模型组比较,血浆TXB2、6-Keto-PGF1α值变化不大,差异无显著性,且阴黄组较阳黄组TXB2显著升高(P<0.001),结论:阴黄证大鼠无明显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变化,血瘀是其基本病机之一,温阳活血退黄方有较好的活血化瘀通络作用,优于传统组方茵陈术附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查中医肝郁脾虚证甲状腺轴的变化及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方(简称柴疏四君汤)的作用。方法:大鼠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建立肝郁脾虚证模型,测定造模3周、自然恢复1周及柴疏四君汤治疗1周后大鼠血清TSH、T3、T4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第3周大鼠血清TSH显著降低(P〈0.01),T3显著降低(P〈0.05),T4显著升高(P〈0.01);自然恢复1周后模型大鼠血清TSH仍显著降低(P〈0.05),T3和T4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恢复组比较,柴疏四君汤组大鼠血清TSH、T3、T4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紊乱,柴疏四君汤具有纠正或调节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甲状腺轴功能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脾虚状态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调控功能及下丘脑、胸腺细胞核T3受体水平变化,为脾虚证本质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资料.方法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即正常组、脾虚组、治疗组、自复组.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大鼠下丘脑、血清TRH、垂体、血清TSH及血清T3、T4、FT3、FT4、γT3及下丘脑、胸腺细胞核T3受体的含量.结果①脾虚组、自复组大鼠血清T3、T4、FT3、FT4以及下丘脑TRH、垂体TSH含量,下丘脑、胸腺细胞核T3受体的含量均较正常组、治疗组为低,有极显著差异(P<0.01);血清TRH、TSH含量均较正常组、治疗组为高,有极显著差异(P<0.01).②治疗组大鼠的上述指标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虚状态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合成、分泌及调控功能低下,各级反馈不能使各层次激素水平恢复正常;血清甲状腺激素及下丘脑、胸腺细胞核T3受体水平的降低,致甲状腺激素生物效应低下,经由神经内分泌调节环路,削弱免疫功能,这部分反映了脾虚证的本质;健脾益气的四君子汤能修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制动应激方式作用于雌性SD大鼠21天,制成慢性应激模型,在百会、内关、三阴交、太冲穴进行穴位埋线,每5天1次,共埋线4次。运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大鼠下丘脑GnRH、血清LH、E2和Cor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模型组做比较。结果模型组大鼠下丘脑GnRH、血清LH和血清&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埋线组下丘脑GnRH、血清LH和血清E。的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Cor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埋线组血清中Cor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引起雌性大鼠HPG轴受到抑制,穴位埋线可以减轻应激对HPG轴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肾阳虚证造模方法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氢化可的松造模方法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甲状腺轴、性腺轴的影响。方法:采用氢化可的松进行造模,检测氢化可的松模型的体重变化、血清皮质醇(CORT)、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睾酮(T)、雌二醇(E2)等指标,观察模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甲状腺轴、性腺轴个轴的变化。结果:大鼠氢化可的松模型可以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血清T3、T4下降,血清CORT下降,而对性腺轴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氢化可的松注射法建立的肾阳虚证大鼠模型,是构建肾阳虚证模型比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HPA)轴中枢相关受体的变化及疏肝健脾方药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郁脾虚模型组、疏肝组(柴胡疏肝散组)、健脾组(四君子汤组)、疏肝健脾组(柴疏四君子汤组),后4组大鼠采用慢性束缚+饮食失节+游泳疲劳的方法,连续造模4周,正常组不予处理。于造模第15天,中药各组分别给予柴胡疏肝散4.2g/kg、四君子汤4.53g/kg、柴疏四君汤4.27g/kg灌胃,连续14d。检测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ACTHR)、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垂体下丘脑促皮质素释放激素受体(CRHR)、GR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ACTHR、GRmRNA及垂体CRHR、GR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疏四君汤组下丘脑ACTHR、GRmRNA及垂体CRHR、GRmRNA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性增加(P〈0.05,P〈0.01),柴胡疏肝散组大鼠下丘脑GR和垂体CRHR、GRmRNA的表达水平均见显著性增加(P〈0.05),四君子汤组大鼠垂体CRHR、GR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性增加(P〈0.05)。与四君子汤和柴胡疏肝散比较,柴疏四君汤组大鼠下丘脑ACTHR、GR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性增加(P〈0.05),其中柴胡疏肝散组较四君子汤比垂体GR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更显著(P〈0.05)。结论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HPA轴中的中枢相关受体表达呈全面下调,中药三方对模型大鼠下丘脑ACTHR、GRmRNA及垂体CRHR、GRmRNA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或选择l生上调作用,其中柴疏四君汤的作用最优,其次是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则作用较差。  相似文献   

11.
长期激怒致肝肾阴虚证动物模型研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以长期激怒法制造肝肾阴虚动物模型。方法:长期激怒法与化学药物法、温燥药法所制造肝肾阴虚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长期激怒法大鼠体重增长缓慢,饮水量,尿量减少,而体温相对恒定,血浆cAMP下降,E2/T升高。结论:长期激怒法所造模型接近于临床实际,无人为所致内分泌紊乱,为研究肝肾阴虚证的最佳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12.
潘立江 《上海针灸杂志》2019,(10):1103-1108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血流变)、心功能、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UAP患者,以随机法将入选患者进行平均分配,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曲美他嗪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及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为75.5%,观察组临床疗效整体水平与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脂TC、TG,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每周硝酸甘油用量,心功能SV、EF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针灸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佳,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发生次数与持续时间,改善心功能、血流变、血脂等指标,且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肝火痰瘀证)的临床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单纯西药)和治疗组(西药联合中药内服、外敷)。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治疗前后血清学变化情况、退热时间、甲状腺肿及疼痛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FT3、FT4、TS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均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及ESR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及ESR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甲状腺肿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均快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消化道症状3例。结论肝火痰瘀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具有明显改善炎症反应、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栀子炒炭前后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及其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凉血止血作用,探索栀子炭的炮制机制。方法:检测栀子炮制前后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运用HPLC测定京尼平-1-β-D-龙胆双糖苷,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西红花苷-Ⅲ的含量,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8 nm和440 nm;利用UV测定总鞣质含量,检测波长760 nm。动物实验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生栀子组、栀子炭组。阳性药(云南白药)组、生栀子组、栀子炭组分别按2.1 g·kg-1(按生药量折算)灌胃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6 d后建立大鼠致热复合出血模型,监测大鼠肛温、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全血黏度的变化情况,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栀子炒炭后,栀子苷及西红花苷类成分含量急剧下降,总鞣质含量上升;与模型组比较,生栀子能够极显著性降低大鼠的肛温(P0.01),且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全血高、中、低切黏度(P0.05,P0.01),但对凝血指标无影响;栀子炭只能在0~4 h极显著性降低大鼠肛温(P0.01)及全血低切黏度(P0.05),但可显著缩短TT,APTT和PT(P0.05,P0.01),且能明显降低FIB水平(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栀子炭能够缓解血热出血大鼠肺损伤的症状。结论:栀子炭具有凉血止血作用,其炮制机制可能与栀子苷、西红花苷类成分及鞣质的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肾虚衰老模型的建立及其与D-半乳糖衰老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崭  刘仁慧  康学  王秀娟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6):2435-2438
目的:建立肾虚衰老模型,从抗氧化能力,HPAT(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功能,骨代谢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并与D-半乳糖衰老模型进行比较。方法: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模拟大鼠衰老模型,同时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溶液建立肾虚衰老模型,以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肾上腺、胸腺及脾脏脏器指数,外周全血CD4+,CD8+,血清皮质醇(COR),骨钙素(BGP)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为指标,对模型进行评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衰老模型组、肾虚衰老模型组肝脏SOD活力极显著降低(均P<0.01),血清MDA含量极显著升高(均P<0.01),肾虚衰老模型组血浆ACTH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比,肾虚衰老模型组大鼠体重极显著降低(均P<0.01),血清GSH-Px活力表现为极显著降低和显著降低(P<0.01,P<0.05),肾上腺指数表现为显著降低和极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COR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血浆CRH含量表现为显著升高和极显著升高(P<0.05,P<0.01),血清BGP含量极显著降低(均P<0.01),CD4+显著降低,CD8+极显著降低(P<0.05,P<0.01),CD4+/CD8+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肾虚衰老模型抗氧化能力降低,HPAT轴功能紊乱,骨代谢异常。而D-半乳糖衰老模型仅在抗氧化能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史政阳 《新中医》2020,52(6):68-70
目的:观察糖肾汤治疗Ⅲ、Ⅳ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Ⅲ、Ⅳ期DN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糖肾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血糖、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4.47%(P<0.05)。经治疗,2组的血糖水平均改善(P<0.05)。但2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联合组SCr、BUN及GFR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糖肾汤治疗Ⅲ、Ⅳ期DN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减缓病情进展,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肾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HR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杞菊地黄丸组、二仙汤组、杞菊地黄丸与二仙汤合方组、合方小剂量组和苯那普利组。分别观测血压动态变化情况和肾血流情况。结果:苯那普利组、杞菊地黄丸组、杞菊地黄丸与二仙汤合方组和合方小剂量组的收缩压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其中前3组的收缩压降低得更为明显(P<0.01)。各治疗组的肾血流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杞菊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与二仙汤合方均可以降低SHR血压。杞菊地黄丸、二仙汤和杞菊地黄丸与二仙汤合方均可以提高SHR的肾血流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调补肺肾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评价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的预后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84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口服调补肺肾方药,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综合预后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中医症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而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肺功能均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FEV1和FEV1/预计值(%)、FVC和FVC/预计值(%)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呼吸困难情况、6 min行走距离和BODE评价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6 min行走距离和BODE评价总分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呼吸困难情况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呼吸困难情况、6 min行走距离和BODE评价总分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免疫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和急性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调补肺肾法能有效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