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道癌手术后预防吻合口瘘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2例食道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52例患者例出现吻合口瘘3例,较之我院2007~2009年吻合口瘘7.12%的发生率有显著下降。结论:加强食道癌手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针对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死亡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食道癌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吻合口瘘是食道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5%-11.6%,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15.0%,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我院从2000—2007年食道癌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5例,现对其发生原因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尹琴 《药物与人》2014,(12):214-214
目的:探讨全麻下食管癌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的观察效果及要点.方法:对20例食道癌患者围手术期加以观察,强调应重视术前及伴随疾病治疗、术后的护理.结果:20例食道癌病人经过15-45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2例患者伤口进行2期缝合,2例发生吻合口瘘,其中1例女性吻合口瘘患者因经济原因自动放弃住院治疗,其他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在我国属于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目前首选手术治疗,胸内吻合口瘘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曾高达50%[1]。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尤为重要。本院7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通过全面的评估和完善围手术期的预防性护理,明显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4例食管和贲门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同时在围手术期间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对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采取治疗。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10例,占6.1%。其中手工吻合7例、机械吻合3例;死亡1例。结论对患者进行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有很多种,在临床上对患者采用相关预防和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发生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6.
总结4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安全防范和肠道准备:术后针对常见并发症,如尿漏,吻合口瘘,伤口感染等,进行及时、有效、规范的治疗和护理。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减轻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颈段食道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2例手术病人进行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呼吸道准备、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体位护理、严密观察病情、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1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颈段食道癌患者手术范围广,术后容易发生咽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治疗成功、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50例食道癌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道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排癌症死因第2位。手术治疗是食道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食道癌患者手术后病情变化复杂,做好术后护理保证手术治疗成功、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我院2006年~2009年共收治50例食道癌根治术患者,现将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有效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5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经验。结果 5例患者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极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应积极预防。吻合口瘘发生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各种管道的护理及营养支持等,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卞惠娟  吴普和  郁建英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656-2656
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我院2005年5月-2008年10月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316例,发生吻合口瘘15例,经及时发现,全身支持治疗,妥善护理,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亚丹 《现代保健》2009,(24):123-124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极为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达50%,据国内外文献统计,其发生率为3%~5%。1996年1月至2007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食管中下段癌550余例,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25例,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吻合口瘘的病死率,本文就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道癌术后吻合口漏治疗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食道癌手术363例,发生吻合口漏36例,我们采用非手术治疗,即胃肠减压、通畅引流、营养支持、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结果:20例经积极营养支持后逐渐好转;11例发生吻合口漏经手术修补效果不佳而死亡;另5例死于突发呼吸衰竭;结论:食道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建议积极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吻合口瘘费用低、风险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下段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以本院从2013年7月到2018年7月收收治的15例中下段食管癌手术治疗后吻合口瘘的患者为例,详细分析了这些患者的吻合口瘘的护理措施,分析护理干预对生存率的的影响。结果:15例患者当中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于重症感染,3例死于多系统气管功能不全,死亡率为26.67%,低于吻合口瘘平均死亡率。结论: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配合治疗,能够极大的降低死亡率,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韦娟姿 《药物与人》2014,(7):222-222
目的:探析食道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牲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问收治的食道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患者1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摩组施行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率88.89%,对照组痊愈率77.78%,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食道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的病情观摩,做好基础护理,注重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致胸腔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吻合口瘘胸腔感染患者的护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致胸腔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经过脓胸上下置单根"Y"型胸腔闭式引流管进行抗感染冲洗治疗与护理,瘘口愈合良好,术后60 d痊愈出院。结论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复杂,术中规范操作、术后有效地胸腔冲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等是防治吻合口瘘致胸腔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是严重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属于高发。一经发现,如果未发现远处转移,多行手术治疗。由于手术创伤大,或因手术前后饮食护理不当,往往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吻合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为此,我们加强术前宣教、营养支持、术后饮食护理,有效地避免了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食道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择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食道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患者29例,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9例患者中,痊愈28例,1例因肺部感染所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痊愈率为96.6%。结论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重视心理护理,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了治愈率,使死亡率降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喉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喉癌术后患者,颈部留有较大创面,多留有一永久性喉造瘘口,呼吸及排痰将终身由气管造瘘口完成,术后常规留置鼻饲胃管10~16d以保证营养摄入。为了促使创口愈合,减少咽瘘、感染等并发症,做好头颈部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2002年1月~2005年12月行喉癌手术治疗20例,现将头颈部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0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发生吻合口痿的治疗措施.结果 本组35例(8.73%)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其中9例采用保守治疗,19例行结肠造瘘术,7例在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的情况下改行手术治疗.结论 吻合口瘘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原因复杂,认识其发生的因素对于防治吻合口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赵红梅 《现代保健》2011,(28):64-65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38例均为手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安慰、营养支持及正确的胃肠道准备,术后给予心电监护、吸氧、有效地胃肠减压、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及饮食指导。结果35例痊愈出院;3例发生吻合口瘘,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前心理护理、营养支持、胃肠道准备及术前功能锻炼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氧疗、呼吸道的护理、有效的胃肠减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饮食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