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内窥镜下保留大部分黄韧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保留大部分黄韧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和近期临床效果。方法: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1例,女21例;年龄28~45岁,平均36岁;其中L4,524例,L5S128例。在内窥镜操作下,咬除上位椎板下缘1/4~1/3骨组织,纵向扩大骨窗,角度小刮匙在下位椎板上缘外侧分离出浅层黄韧带,用咬骨钳沿椎板上缘横行咬除浅层黄韧带成一小凹槽,用髓核钳在凹槽处钳夹黄韧带浅层向近端牵拉剥离并切除,保留深层黄韧带,然后用椎板咬骨钳在黄韧带外侧咬除小关节内侧1/4~1/3,扩大侧隐窝,游离黄韧带外缘,椎板咬骨钳咬除黄韧带外侧1/3入椎管,保留内侧2/3,神经根钩仔细分离突出椎间盘周围的组织,尽可能保留神经根周围及硬膜外脂肪,将硬脊膜及神经根牵向内侧,摘除突出的髓核。结果:52例中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51个月,平均34.5个月。疗效评定按Nakai标准,优34例,良9例,可3例。手术时间45~75min,出血40~80ml,均无神经根损伤和硬脊膜撕裂等并发症。结论:内窥镜下保留大部分黄韧带,技术上操作可行且尽可能的保留了人体的自然解剖结构,最大限度地维持了脊柱的稳定性,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应用中出现的情况和并发症,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通道管经棘突旁小切口进入,在电视监视下显露椎板间隙,咬除少量椎板下缘及黄韧带,扩大椎间隙,显露硬脊膜、神经根以及突出椎间盘的髓核组织并予以摘除;根据神经根是否松弛,作侧隐窝、神经根管扩大。结果 本组87例,术后随访20-31个月,平均26.4个月。手术时间40~160min,平均67min。术中出血30~500ml,平均95.2ml。术后平均2-3d下床,16d恢复日常生活,29d恢复工作。按Nakai标准评定,优良率93.1%:术中可能出现(1)定位错误;(2)进入椎管困难;(3)止血困难;(4)硬脊膜损伤;(5)髓核残留。结论 ME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能直接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扩大狭窄的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对神经根的压迫,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脊柱后路的稳定性,本术式适用于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合并侧隐窝狭窄和/或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50,自引:0,他引:150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及适应证。方法 采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MED)技术进行髓核摘除及神经根通道清理术。术中通过“C”型臂X线机引导准确定位,仅做长1-8cm 纵行切口,沿导针逐级更换套管扩张后放入金属手术通道及内窥镜镜头,于电视监视下显露椎板间隙,咬除少量椎板下缘及黄韧带,扩大椎间隙, 显露硬脊膜、神经根以及突出椎间盘的髓核组织并予以摘除, 必要时清理或扩大神经根通道。结果 本组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5 例,随访6~18 个月,按Nakai 标准评定:优49 例,良12 例,可3 例,差1 例。结论 本术式在保证神经根充分减压的基础上,尽量减小手术创伤,保持脊柱后柱完整性,不破坏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减少手术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由于手术视野放大15 倍,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及疗效可靠性。本方法适用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合并相同节段侧隐窝狭窄患者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微创手术的应用解剖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微创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解剖学基础,并提高其手术效果.[方法]30具成人尸体标本,测量椎板下缘骨嵴到同位椎体下缘、黄韧带附着点、棘突下缘、棘间韧带外缘的距离.临床应用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8例.[结果]椎板下缘骨嵴位于棘突的头侧,L3、4椎板遮挡相应的椎间盘,L5椎板没有遮挡L5~S1椎间盘.临床随访368例,根据Nakai分级:优287例;良57例:可21例:差3例;优良率93.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微创手术中,切口应以棘突下缘头侧椎板下缘骨嵴为中心.要显露L3~4或L4~5椎间盘,需切除L3或L4椎板下缘少部分;显露L5~S1椎间盘,不需咬除L5椎板下缘,同时只需切除少部分黄韧带,即可显露椎间盘与神经根,完成髓核摘除手术.对单节段旁中央型、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MED才能达到微创手术,要提高MED手术效果,关键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具有丰富的开放式手术经验以及熟练的镜下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5.
显微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或伴有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216例采用髓核钳清除椎板上方的软组织,刮匙刺破黄韧带,枪式咬骨钳咬除黄韧带及部分椎板下缘,牵开神经根,暴露突出髓核并摘除,伴侧隐窝狭窄者扩大成形.结果2例术中出血多改为开放手术.216例随访3个月~4年,平均2.5年.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优210例,良2例,可1例,差3例,优良率98.1%(212/216).2例术后3个月疗效差,二次开放手术;1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间轻度结核,漏诊结核致手术效果差.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对脊柱结构稳定性的破坏小,术后病人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中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介绍MED,METRX中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和有关并发症防治。方法:采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METRX治疗101例。结果:随访6-14个月,按Nakal分级,优良率达94%。163例中硬脊膜囊破裂4例,间盘残留复发6例。全部病例无神经损伤和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MED,METRX用于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具有安全,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除能摘除突出椎间盘,切除增厚的黄韧带外,还可修整增生的关节突以扩展侧隐窝解除神经根压迫,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化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方法:选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行椎管有限减压。咬除病变间隙上位椎板下缘、肥厚的黄韧带和下位椎板上缘,摘除突出椎间盘髓核,松解神经根粘连,侧隐窝减压,必要时切除部分关节突。结果:应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迟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椎管有限减压87例,减压彻底。82例得到随访,优良串92.7%,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椎管有限减压的适应证。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病人选择适当,术中操作精细,减压彻底。  相似文献   

8.
经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摘除术(附3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本报告经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行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掊除和侧隐窝扩大术,术中用C型臂X线机定位,在荧屏监视显微内窥镜下切除纤维环,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咬除肥厚的黄韧带,扩大侧隐窝,对神经根彻底减压。结果:近期随访3-5个月,优良28例,优良率93%,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除术,技术先进,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高金亮 《实用骨科杂志》2007,13(9):528-529,576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开窗减压术。通过术前标记腰椎正侧位片定位,于定位棘突间隙后正中偏患侧作长约1.5 cm小切口,逐级扩张后置入工作通道管,钻除部分椎板,置入内窥镜,于电视监视器下显露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彻底解除其对硬脊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本组共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平均随访7个月,按Prolo标准评定,治愈20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本术式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对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手术均取坐俯卧位,经椎板间隙只切除黄韧带不切除椎板及其它结构,应用椎间盘镜及显微外科的技术摘除突出之髓核和/或神经根减压术:临床应用649例。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最长时间24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12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其中优594例,良45例。结论侧卧位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术后不影响脊柱稳定性,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开窗减压术。通过“C”形臂X线机或摄侧位X线片定位,于后正中作长约1.5cm小切口,逐级扩张后置入工作通道管,钻除部分椎板,置入内镜,于电视监视器下显露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彻底解除其对硬脊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 本组共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平均随访7个月,按Prolo标准评定,治愈20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 本术式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对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椎体后部结构的测量 ,为下腰椎后路微创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0具成人尸体标本 ,测量椎板下缘骨嵴到同位椎体下缘、黄韧带附着点、棘突下缘、棘间韧带外缘的距离。结果 椎板下缘骨嵴位于棘突的头侧 ,L3、4,L4、5椎板遮挡相应的椎间盘 ,L5椎板没有遮挡L5S1椎间盘。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微创手术中 ,切口应以棘突下缘头侧椎板下缘骨嵴为中心。要显露L3、4,L4、5椎间盘 ,需咬除L3 或L4椎板下缘小部分 ,显露L5S1椎间盘 ,不需咬除L5椎板下缘 ,同时切除少部分黄韧带 ,即可显露椎间盘与神经根 ,完成髓核摘除手术。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微创手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通过对椎体后部结构的测量,为下腰椎后路微创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0具成人尸体标本,测量椎板下缘骨嵴到同位椎体下缘、黄韧带附着点、棘突下缘、棘间韧带外缘的距离。结果 椎板下缘骨嵴位于棘突的头侧,b3、4,L4、5椎板遮挡相应的椎间盘,L5椎板没有遮挡L5S1椎间盘。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微创手术中,切口应以棘突下缘头侧椎板下缘骨嵴为中心。要显露b3、4,L4、5椎间盘,需咬除L3或L4椎板下缘小部分,显露L5S1椎间盘,不需咬除L5椎板下缘,同时切除少部分黄韧带,即可显露椎间盘与神经根,完成髓核摘除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9年12月77例无明显腰椎不稳的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病变椎突旁0.5 cm处做1.5~2.0cm纵行切口,适当剥离上椎板下缘肌肉,逐级套入椎旁肌扩张管,连接工作通道,安装MED系统。清理工作窗口内软组织,椎板咬骨钳切除部分上椎板,显露黄韧带附着点,剥离并咬除外侧部分黄韧带,显露神经根,髓核钳取出破裂的髓核组织,清理椎间隙和椎管内髓核组织。结果手术时间25~90 min,平均45 min。出血量10~150 ml,平均25 ml。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前(39.61±1.92)分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7.25±1.31)分(t=6.725,P=0.000)。77例随访9~36个月,平均23个月,未发生椎间隙感染及术后明显椎体滑脱。术后6个月Macnab评价标准:优56例,良15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达92.2%(71/77);65例术后随访超过1年,按Macnab评价标准:优51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5.4%(62/65)。结论 MED是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自 198 5年以来采用腰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5 2 8例 ,术中出现脑脊液漏 32例 ,占 0 9% ,术后发生脑脊液漏 14例 ,占 0 4 %。其中 2例形成脑脊液囊肿经手术切除治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 32~ 6 4岁 ,平均 4 6岁。施行腰髓核摘除术L4、514例 ,L5S18例 ,L4、5和L5S16例 ,L3、44例。 11例用椎板咬骨钳咬除椎板和黄韧带时损伤硬脊膜和蛛网膜发生脑脊液漏 ;8例切除黄韧带时损伤硬脊膜和蛛网膜出现脑脊液漏 ;9例髓核组织经后纵韧带裂口突入椎管压迫硬脊膜和神经根 ,分离髓核组织与硬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后路显微镜辅助下小切口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ery lumbar discectomy,MS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12月采用Leiea MC1型显微镜及特制椎板小拉钩对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单间隙突出90例,双间隙突出50例,三间隙突出10例,合并侧隐窝狭窄30例)行显微镜下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术前X线精确定位手术间隙,全程显微镜下显露,切除部分黄韧带,初步显露硬膜,根据需要切除少许上位椎板下缘及关节突内缘,保护神经根,切除髓核组织。结果手术时间30~60 min,(35.5±6.4)min;术中出血20~95 ml,出血量(56.5±5.8)ml。手术切口长1.8~3.5 cm,(2.5±0.8)cm。术中硬脊膜破裂2例,行硬脊膜修补。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根、马尾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3.5~7.0 d,(5.5±2.0)d。单病种总医疗费用6000~8500元,(5500±1500)元。150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6月,按MacNab评价标准:优127例(84.6%),良13例(8.7%),可10例(6.7%),优良率93.3%(140/150)。结论 MS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野清晰,神经根减压彻底,对脊柱稳定结构破坏小,术后疗效满意,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7.
后路椎间隙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闫伟强 《中国骨伤》2007,20(10):672-673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隙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进一步规范其适应证。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2例,男87例,女45例;年龄21~69岁,平均41岁。采用后路椎间隙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分析上位椎板下缘咬除范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疗效。结果:L5S12例咬除L5椎板下缘2.0mm,余未行椎板咬除;L4,5咬除L4椎板下缘范围5~9mm,平均7.0mm;L3,4咬除L3椎板下缘范围8~10mm,平均9.6mm。术中平均出血量60ml,平均手术时间50min。术后以Macnnab标准评价:优82例,良44例,可6例,优良率95.5%。结论:后路椎间隙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软组织骨性结构破坏小,适用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患者。  相似文献   

18.
脊柱后路显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44,自引:1,他引:143  
镇万新  王育才 《中华骨科杂志》1999,19(8):460-462,I001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及适应证。方法 采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MED)技术进行髓核摘除及奶通道清理术。术中通过“C”型臂线机引导准确定位,又做长1.8cm纵行切口,沿导针逐级更换套管扩张后放入金属手术通及内窥镜头,于电视监视下显露椎是隙,咬除少量椎板下缘及黄韧带,扩大椎间隙,显露硬脊膜、神经根以及突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ED)术中保留腰椎黄韧带的方法、技巧、影响因素和初步疗效评价。方法选择单节段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78例试行术中保留椎板间黄韧带,按是否成功实施保留黄韧带分组(A组:保留组;B组:放弃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理分型、椎板间隙大小、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进行比较,总结手术方法及技巧,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定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椎板间隙大小经t检验存在显著差异。而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分型经卡方检验无差异。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VAS及ODI评定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后的VAS及ODI分值改变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CT显示硬脊膜囊及神经根粘连轻微。结论年龄小、病程短及椎板间隙大的患者行MED时易于术中保留椎板间黄韧带,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分型与能否成功保留黄韧带无相关性,保留黄韧带与否不影响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提倡MED尽量保留黄韧带。  相似文献   

20.
我院从1985年1月~1994年10月,外科治疗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303例,其中男193例,女110例,年龄23~36岁,平均44.2岁。根据不同的病理特点,分别采用开窗式、半椎板、全椎板切除等方法,摘除椎间盘髓核,切除肥厚黄韧带,关节突和椎体后缘骨赘,扩大狭窄侧隐窝,神经根得到充分减压。手术证实腰椎管侧隐窝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275例,单纯侧隐窝狭窄28例,所有病例经1~10年随访,平均为5年。结果优279例,良11例,进步12例,差1例,优良率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