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女性高血压患者绝经前后及绝经年限与血脂和血尿酸变化的关系。方法:女性高血压患者181例,分绝经前组(61例)及绝经后组(120例),测晨起空腹静脉血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绝经年限与血脂、血尿酸水平相关性,并与103名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绝经前高血压组TC、LDL-C、UA显著高于对照组。绝经后高血压组TG、TC、LDL-C、U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则低于对照组。高血压绝经后组TG、TC、LDL-C、UA显著高于绝经前组,HDL-C低于绝经前组,TC、LDL-C与绝经年限量显著正相关。结论:女性高血压绝经后TG、TC、LDL-C、UA增高,TC、LDL-C与绝经年限量显著正相关,而HDL-C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分析其与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及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7例甲亢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69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及血尿酸水平,并分析甲亢患者以上指标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FBG、FT3、FT4、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TSH、TC、TG、HDL-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BG、FT3、FT4、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TSH、TC、TG、HDL-C、LDL-C水平显著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患者FT3、FT4水平与血尿酸、FBG水平呈正相关,与TC、TG、HDL-C、LDL-C水平呈负相关;TSH水平与TC、TG、HDL-C、LDL-C水平呈正相关,与FBG、血尿酸水平呈负相关。结论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脂糖代谢及血尿酸水平关系密切,当患者甲状腺激素得到纠正后,其血糖、血脂指标均有转归,建议甲亢的临床治疗以纠正甲状腺激素异常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绝经前后血脂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80例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测定晨起空腹静脉血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将各指标与健康对照组以及高血压患者绝经前后对比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TC、TG、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HDL-C/T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绝经前HDL-C、HDL-C/TC高于绝经后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LDL-C低于绝经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绝经后TC、TG、LDL-C增高,而HDL-C、HDL-C/TC降低,提示绝经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注意加强追踪检查血脂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肥胖女性绝经前后及绝经年限与血脂变化的关系.方法 女性肥胖组165例,测晨起空腹静脉血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绝经年限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并与179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绝经前、后肥胖组LDL-C、T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TG、TC、LDL-C在肥胖组及对照组绝经后显著高于绝经前(P<0.05),肥胖组HDL-C绝经后则显著低于绝经前组(P<0.05).肥胖患者TC、LDL-C与绝经年限呈正相关(P<0.05);HDL-C与绝经年限呈负相关(P<0.05).结论 女性肥胖患者绝经后血TG、LDL-C增高,而HDL-C降低;TC、LDL-C与绝经年限呈正相关,HDL-C与绝经年限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血尿酸、血脂、球蛋白水平变化及与BPPV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92例BPPV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9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尿酸、血脂、球蛋白水平。观察组随访2个月,记录复发率,比较复发及未复发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分析影响BPPV复发的相关因素,并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尿酸、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球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组血尿酸、TG、TC、LDL-C高于未复发组,HDL-C、球蛋白水平低于未复发组(P<0.05)。高血压病、糖尿病、偏头痛、中耳炎以及尿酸、TG、TC、LDL-C、HDL-C、球蛋白水平异常为影响BPPV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血尿酸、血脂、球蛋白联合预测BPPV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结论 BPPV患者血尿酸、血脂、球蛋白水平异常,且与BPPV复发相关,临床可对三者联合检测以评估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等反映血脂水平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脑梗死组92例患者(轻型脑梗死组29例、中型脑梗死组36例、重型脑梗死组27例)进行血清hs-CRP、cTnI及LDL-C、HDL-C、TC、TG等血脂指标水平的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的4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s-CRP、cTnI及LDL-C、TC、TG等血脂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轻、中型脑梗死组血清hs-CRP、cTnI及LDL-C、TC、TG等血脂指标水平均低于重型脑梗死组,HDL-C水平均高于重型脑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脑梗死组血清hs-CRP、cTnI水平均低于中型脑梗死组(P<0.05)。血清hs-CRP与LDL-C、TC、TG等血脂指标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hs-CRP与cTn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cTnI及LDL-C、HDL-C、TC、TG等血脂指标水平对患者病情评估及治疗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血脂水平,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与血尿酸和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合并急性脑梗死分为观察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每组60例。检测2组患者血尿酸及血脂指标(TC、HDL-C、TG、LDL-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尿酸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与血尿酸水平呈负相关(r=-0.594,P=0.025)。观察组患者TG、TC和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DL-C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主要高危因素是高尿酸血症和和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饮食及运动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800例高脂血症患者实施饮食及运动等干预。干预前后检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c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浓度。结果干预后患者TC、TG、LDL-C浓度低于干预前;HDL-C浓度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饮食及运动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保证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TC/HDL-C、LDL-C/HDL-C、TG/HDL-C与冠心病不同程度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甘油三酯(TG)/HDL-C比值对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放置冠状动脉(冠脉)支架的175例作为冠心病组,选择同期无心血管疾病的健康体检者146例作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均测定血脂7项,即TC、TG、LDL-C、HDL-C及TC/HDL-C、LDL-C/HDL-C、TG/HDL-C比值,分析两组血脂差异及冠脉不同病变程度(3支、2支、1支病变)与血脂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脂7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不同病变支数间TC/HDL-C、TG/HDL-C比较,3支病变显著高于2支和1支病变者(P0.05);TC/HDL-C、LDL-C/HDL-C比较,3支、2支病变者均高于1支病变者(P0.05);HDL-C比较,3支病变者低于1支病变者(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比值与冠脉病变的支数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病情的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脂、载脂蛋白、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6例纳入病例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6例纳入对照组。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于患者发病后90天判定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血尿酸(UA)水平。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TC、TG、apo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LDL-C、UA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apoA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随访结果证实,20例患者预后良好,16例患者预后不良,2组患者的TC、TG、apo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LDL-C、UA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HDL-C、apoA1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载脂蛋白、血尿酸水平与正常人群相比变化明显,且上述指标变化幅度越大,预后不良的风险越高,可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脂蛋白(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联合检测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居民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按照分层抽样法,对6 640例居民进行调查,将其中2 000例疑似患有冠心病的青龙满族自治县居民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1 200例患者行冠脉CT检查,80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704例为非冠心病,为非冠心病组,1 296例确诊为冠心病,为冠心病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脂蛋白(a)、TC、TG、LDL-C、HDL-C、尿酸水平及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TC、LDL-C、脂蛋白(a)及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及尿酸水平对冠心病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而联合常用血脂指标及尿酸其阳性预测值明显提高;联合检测的似然比也明显高于单个血脂或尿酸水平。冠心病组TC、LDL-C、脂蛋白(a)、尿酸的异常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TG在两组间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LDL-C、脂蛋白(a)、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相关(P0.05),而TG、HDL-C与冠心病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脂蛋白(a)、TC、TG、LDL-C、HDL-C、尿酸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正确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20例银屑病患者尿酸、血脂代谢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120例银屑病患者。检测所有患者的尿酸、血脂,比较银屑病组与对照组TC、TG、HDL-C、LDL-C、ApoA1、ApoB、尿酸值,比较不同类型银屑病患者血脂代谢情况。结果银屑病组TC、HDL-C、ApoA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脓疱型患者TC、HDL-C、LDL-C、ApoA1、ApoB水平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银屑病组男、女血清尿酸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析银屑病患者尿酸、各项血脂代谢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与血脂、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94例急性ACI患者的病例资料。选择同期9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进行血脂、血清PTX3水平检测,评估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评分、Rankin(mRS)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再根据观察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即不稳定组(n=35,不稳定斑块)、稳定组(n=59,稳定斑块),比较两组mRS评分、HDS-R评分及血脂、PTX3水平后,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TX3水平与HDS评分、mRS评分及血脂水平相关性。 结果观察组PTX3、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S和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不稳定组患者的PTX3、TC、TG、LDL-C、mRS评分均高于稳定组,HDL-C、HDS评分低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法分析,PTX3水平与TC、TG、LDL-C、mRS评分呈正相关性(r=0.808、0.506、0.833、0.769,均P<0.001),与HDS评分呈负相关性(r=-0.419,P<0.001)。同时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TC、LDL-C、mRS评分会对PTX3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t=2.673、3.579、2.708,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PTX3水平表达明显升高,且与HDS评分呈负相关性,对TC、TG、预后可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部分血脂比值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血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含量,计算TG/HDL-C、TC/HDL-C、LDL-C/HDL-C、ApoA1/ApoB比值,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TG、TG/HDL-C、TC/HDL-C、LDL-C/HDL-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ApoA1、ApoA1/ApoB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组的单项血脂及血脂比值异常率:ApoA1/ApoB(71%)、LDL-C/HDL-C(67%)、TG/HDL-C(62%)、TC/HDL-C(56%)、TG(34%)、ApoA1(27%)、HDL-C(21%)、ApoB(19%)、TC(16%)、LDL-C(15%),各血脂比值的异常率均高于单项血脂的异常率。结论血脂比值对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有较大的临床价值,优于各单项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信息管理系统(DIMS)与同伴教育相结合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对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及综合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利用DIMS系统为其建立电子病历,同时给予同伴教育干预。B组在DIMS管理同时对其进行传统健康教育。C组接受普通门诊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月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B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体质量指数(BMI)及各指标达标率变化,同时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行为进行治疗前后评估。结果 治疗12月后A、B组的FPG、2 hPG、HbA1c、HDL-C、LDL-C、TG、TC、BMI、BP均较治疗前达标率提高(P<0.05);C组仅血压较治疗前达标率提高(P<0.05)。治疗12月后A组较C组的FPG、2 hPG、HbA1c、HDL-C、LDL-C、TG、TC、BMI达标率提高(P<0.05),而较B组的2 hPG、HbA1c、HDL-C、LDL-C、TG、TC、BMI达标率提高(P<0.05)。治疗12月后A组较B、C组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 DIMS结合同伴教育管理模式能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各项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血脂水平及特点。方法将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769例根据WHO标准分为青年组(n=1785)、中年组(n=2141)及老年组(n=1843)。检测三组的TG、TC、HDL-C、LDL-C水平,并比较血脂异常检出率。结果TG水平比较:中年组>老年组>青年组;TC、LDL-C水平比较: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HDL-C水平比较: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P<0.05)。青年组男性的TG、TC及LDL-C水平均高于女性,HDL-C水平低于女性;中年组男性的TG和LDL-C水平高于女性,TC、HDL-C水平低于女性;老年组男性的TC、HDL-C及LDL-C水平均低于女性(P<0.05)。青年组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且中年组低于老年组(P<0.05)。男性的血脂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结论老年健康体检者血脂异常率高于中、青年,且中年高于青年,男性高于女性,血脂水平与性别、年龄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hyperthyroidism,HT)、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亚甲亢)患者血清神经调节蛋白 4(Nrg4)、Tsukushi(TSK)水平与血脂、甲状腺激素、基础代谢率( basal metabolic rate,BMR)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黑龙江省红十字(森工总)医院 2018年 12月~ 2020年 12月收治的 HT患者 150例、亚甲亢患者 130例分别作为 HT组、亚甲亢组,选取同期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 80例作为表观健康组。比较三组血清 Nrg4, TSK水平以及血脂指标 [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甲状腺激素指标 [TSH、甲状旁腺素( PTH)、游离甲状腺素( 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总甲状腺素( TT4)]和 BMR,分析患者血清 Nrg4,TSK水平与血脂、甲状腺激素、 BMR的相关性,观察血清 Nrg4与 TSK的相关性。结果 HT组血清 Nrg4,TSK,PTH,FT4,FT3,TT3,TT4和 BMR高于亚甲亢组( t=9.591~ 29.295,均 P< 0.05)和表观健康组( t=11.543~ 26.872,均 P< 0.05),而血清 TSH,TC, TG,LDL-C和 HDL-C水平低于亚甲亢组( t=3.776~ 27.429,均 P< 0.05)和表观健康组( t=3.531~ 17.533,均 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亚甲亢组血清 Nrg4,TSK水平高于表观健康组( t=5.277,7.008,均 P< 0.05),但 HDL-C, TSH水平低于表观健康组( t=10.358,28.220,均 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提示 HT患者血清 Nrg4,TSK水平与血清 TC,LDL-C,HDL-C和 TSH水平呈负相关( r=-0.652~ -0.371,均 P< 0.05),与血清 PTH,FT4,FT3,TT3,TT4及 BMR呈正相关( r=0.349~ 0.593,均 P< 0.05);亚甲亢患者血清 Nrg4,TSK水平与 HDL-C,TSH水平呈负相关( r=-0.615~ -0.489,均 P< 0.05);HT,亚甲亢患者血清 Nrg4与 TSK水平均呈正相关(r=0.581,0.563,均 P< 0.05)。结论 针对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混杂因素进行校准,并将上述因素剔除后发现 HT,亚甲亢患者血清 Nrg4,TSK水平均增高,且 HT患者的 Nrg4,TSK与血脂、甲状腺激素和 BMR有明显相关性,而亚甲亢患者的 Nrg4,TSK仅与 HDL-C,TSH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脂质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内脏脂肪面积(VFA)与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10月就诊于该院内分泌科的1243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合并肥胖分为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组(725例)和糖代谢异常不合并肥胖组(518例),以性别、年龄、烟酒史为配对因素选取相匹配的同期于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6例糖代谢正常的肥胖成人作为糖代谢正常合并肥胖组,66例体检健康的成人作为糖代谢正常不合并肥胖组。比较4组人群的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分析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患者各指标的相关性,不同脂质代谢指标水平和VFA发生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趋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脂质代谢指标和VFA对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预测价值。结果4组人群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VFA、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TG、LDL-C、HDL-C和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和LDL-C水平与BMI、FBG、HbA1c、VFA呈正相关,HDL-C水平与BMI、FBG、HbA1c、VFA呈负相关(P<0.05);VFA水平与BMI、FBG、HbA1c呈正相关(P<0.05);随着TC、TG、LDL-C水平和VFA的增加,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相对危险度(RR)值呈升高的线性趋势,随着HDL-C降低,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RR呈升高的线性趋势(P<0.05);TC、TG、LDL-C、HDL-C和VFA预测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AUC分别为0.736、0.778、0.752、0.754、0.773。结论血清脂质代谢指标水平、VFA与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有关,可作为糖代谢异常患者肥胖预测和代谢状态监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背景: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进展和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一个主要病因,以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治疗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但其对心血管其他危险因素(血脂、血压、体质量)的影响仍有待研究。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伴有血脂紊乱的2型糖尿病患者时对血糖、血脂、血压和体质量的影响。设计:临床观察试验。对象:选择2006-06/09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42例2型糖尿病伴血脂紊乱患者。纳入标准:①2型糖尿病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2006年的诊断标准。②血脂紊乱的诊断标准为:总胆固醇(TC)>4.68mmol/L,三酰甘油(TG)>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2.6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0.9mmol/L(女性),<1.0mmol/L(男性)。男27例,女15例,年龄30 ̄70岁,平均(58±12)岁。所有患者对治疗和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①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在12周治疗期间均给予同样剂量的二甲双胍(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051110和051214,剂型为0.25g/片)0.75g,2次/d和罗格列酮(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0511101,剂型为2mg/片)2mg,2次/d。②相关指标测量: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第8,12周分别测量体质量指数,比色法检测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及餐后血糖,血压。主要观察指标:①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变化。②患者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的变化。结果:纳入2型糖尿病伴血脂紊乱患者42例,3例患者退出实验,1例患者出现严重水样泻,1例为严重腹胀,1例尿路感染,其余3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变化:治疗12周后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较治疗前下降(P<0.01)。②患者血脂、血压、体质量的变化:治疗12周后患者总胆固醇较治疗前轻度升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轻度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轻度上升(P<0.01),血压较治疗前无变化(P>0.05),体质量指数较治疗前轻度上升(P<0.01)。结论: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能显著地改善血糖控制,轻度增加总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三酰甘油、血压无显著影响。体质量增加轻微。安全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