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28岁。因胸部X线片发现纵隔肿块阴影于1999年1月10日来院求治。查体和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胸部X线片示前上纵隔有一软组织阴影,边缘较光整,有分叶。胸部CT扫描:前纵隔见一8.6cm×6.7cm×4.4cm实性肿块,边缘清楚,密度均质,CT值42HU。增强扫描后病灶略有强化,CT值约51HU。入院诊断:恶性胸腺瘤。在全麻下经胸骨正中劈开切口手术探查,见前上纵隔肿物,形状不规则,无完整包膜,侵及右侧纵隔胸膜,后部与心包粘连,上极侵及部分左无名静脉。术中避开左无名静脉,将肿瘤及累及纵隔胸膜、心包一并切除。病理诊断:纵隔精…  相似文献   

2.
林华欢  罗东兰  骆新兰 《广东医学》2006,27(10):1568-1568
患者,女,4岁。气促半个月,体检发现纵隔肿块。半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无咳痰,多为连续性干咳,呼吸急促,于当地医院就诊,症状缓解,但仍有气促。CT检查示:右后纵隔中等密度肿块,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经穿刺活检,病理报告:结合X线,考虑为节细胞神经瘤。于2005年11月1日转我院作进一步的治疗。患者一般情况尚可。11月9日手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后纵隔右侧脊柱旁胸壁上,11 cm×9 cm×8 cm大小,椭圆形,大部分有包膜,质实,与后壁粘连,与肺无粘连。病理大体检查:11 cm×8.5 cm×2.5 cm一块及6 cm×5.5 cm×2 cm不规则碎组织,有部分包膜,切面淡…  相似文献   

3.
1 临床病例例 1,女,46 岁.体检发现右下肺阴影 1 d 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良好.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胸片示:右肺下叶可见 5 cm × 4 5 cm × 5 8 cm 不规则结节影,分叶状,密度欠均匀,边缘光滑.术前诊断右肺癌可能性大.于 2001 年 7 月 12 日行右开胸探查术中见右肺下叶内基底段近肺门处可见 5 cm× 5 cm × 6 cm 大小肿瘤,表面不光滑,周围无明显粘连,完整切除.术中冰冻及术后病理均示肺硬化性血管瘤.例 2,女,38 岁.因乏力、消瘦 1 月,体检发现左肺阴影收入院.既往吸烟 20 年,每日 20 支.查体;右锁骨上可触及 2 cm × 1 cm 大小淋巴结,质韧,光滑,无压痛,其余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胸片:左上肺前段可见 2 cm × 2 cm 大小结节影.胸部CT:左肺上叶近纵隔旁可见 2 2 cm × 2 0 cm 大小球形软组织影,边界清晰,边缘光滑,未见明确分叶征及毛刺,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小斑片状钙化影.术前诊断:左上肺阴影,肺癌可能性大,不除外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先行右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示坏死性淋巴结炎.于 2001 年 7 月 26 日开胸探查见肿瘤位于左肺上叶前段表面约 3 cm × 2 cm × 2 cm 大小,质地硬,与纵隔有粘连,完整剔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纵隔实性肿块的CT表现,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前纵隔实性肿块47例患者行CT平扫增强和病理活检.结果:胸腺瘤22例,胸腺癌3例,胸腺增生2例,淋巴瘤10例,精原细胞瘤3例,胸内甲状腺肿4例,恶性畸胎瘤2例,胸骨浆细胞瘤纵隔侵犯1例.前纵隔实性肿块均具有各自的CT表现和临床特征.结论:CT是...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8岁,因“发现前纵隔占位4年”入院。胸部增强CT扫描提示前纵隔软组织肿块伴轻度均匀强化,大小约7.1 cm×3.8 cm,考虑为胸腺瘤。于全麻下行“前纵隔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纤维组织增生及玻变的背景上可见泡沫样组织细胞呈灶性分布,伴淋巴组织增生及浆细胞浸润,并见淋巴细胞、浆细胞“伸入”组织细胞现象。免疫组化染色示:S100蛋白(+)、CD68抗体(+)、CD163抗体(+)、免疫球蛋白G4(IgG4)(+)及CD1a抗体(?)。最终诊断为结外Rosai-Dorfman病(RDD)。在3年随访期内,该患者未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复查CT未提示有复发征象。此病在影像学上需要与其他前纵隔肿块鉴别,如胸腺瘤、淋巴瘤及畸胎瘤等。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23岁,因“胸背部疼痛10 d”入院。体格检查: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前胸壁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7次/min,心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胸部CT示:两肺纹理增多,左上肺野纵隔旁见3.9×4.6 cm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心影大小正常范围。考虑胸腺瘤可能。开胸手术行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中发现该肿瘤起源左侧胸腺,与心包粘连缜密,术中分离困难,考虑胸腺恶性肿瘤可能,给予行肿瘤及双侧胸腺切除。术后病理:卵黄囊瘤。术后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243.5 ng/ml,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0.1 mIU/ml。患者因经济原因,术后未行放化疗。术后1个月,来院复查胸部CT:双肺多发转移、心包转移、纵隔肿瘤复发。患者术后2个半月后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良、恶性胸腺瘤的CT特征分析,试图提高对二者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瘤.良性7例,恶性10例.结果:良性胸腺瘤7例肿块大小平均为4.3cm直径,CT值41~52HU,增强后肿块轻至中度强化,CT值为64~75HU,包膜强化明显,CT值90HU以上.恶性胸腺瘤10例肿块大小平均5.9cm直径,CT值为9~32HU,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坏死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达80HU左右.术前诊断为良性肿瘤11例,其中7例与病理相符,余4例病理镜检为恶性,而术前CT诊断为恶性胸腺瘤者,均与病理相符.结论:术前CT诊断为恶性胸腺瘤的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喉部神经鞘瘤是一种少见疾病。 1 986年后的文献仅报道 1 1 5例。我科于 1 990~ 1 998年收治 3例 ,报告如下。例 1 ,女 ,36岁。持续性声嘶 8个月 ,于 1 990年 5月 1 8日入院。间接喉镜检查见右侧室带膨隆 ,并超越声带 ,表面光滑。CT扫描示右侧喉室内有一肿块 ,约 2 .6 cm× 3.0 cm,CT值不规则 ,中心较低 (- 2 .0× 2 4Hu)。活检为部分鳞状上皮 ,其下可见腺体 ,未查见瘤细胞。于 5月 2 6日在全麻下行气管切开及喉裂开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喉室粘膜下后外侧 ,有包膜 ,大小为 4.0 cm× 3.2 cm。切下肿瘤 ,病理诊断为神经鞘瘤。随访半年无肿…  相似文献   

9.
纵隔精原细胞瘤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临床资料例1男,15岁,胸闷、胸痛2月伴痰血。常规体检及化验检查均未发现异常,X线脑部正侧位片:左前上纵隔有一巨大阴影,约20cm×18cm大小,分叶状,密度均匀,边缘尚清晰。拟“恶性胸腺癌”行剖胸探查见肿瘤位于左前上纵隔内,约20cm×17cm×16cm,心包、隔神经及胸主动脉均受侵犯,左肺上叶不张。肿瘤质地硬,表面不平。因无法完整切除肿瘤,活检组织一块,术后病理:纵隔精原细胞瘤。1个月后放疗,肿瘤经X线复查已逐渐缩小。3个月后,肿瘤已明显缩小,左肺上叶复张。随访13年,病人现在生活、工作同正常人。无胸闷、咳嗽及胸痛,X…  相似文献   

10.
贾佳  王冰  冯小兵  李月敏 《广东医学》2016,(14):2094-2094
患者,女,58岁,因进食哽咽感20余天于2011年12月27日收入院。2011年12月患者因劳累后开始出现吞咽梗阻感,进流食或半流食时无明显异常,无其他症状。后就诊我院,行喉镜检查未见异常。胸部CT示:上胸段食管占位,伴周围淋巴结增大,考虑恶性;右前上纵隔占位,胸腺瘤可能,淋巴结转移不除外。食管超声内镜检查示:食管壁增厚达13 mm,食管外膜的界面回声不清,大小约23 mm ×11 mm,胸主动脉旁见肿大淋巴结;超声内镜下细针穿刺活检因病灶位置高无法继续进行;考虑:食管占位性质待定?建议进一步诊疗。后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支气管镜检查示:气管后壁及左侧壁轻度外压性隆起,表面黏膜光滑、完整。气管壁外占位?行电子胃镜示:距门齿22~24 cm食管可见局限性隆起,隆起处表面黏膜粗糙且局部凹陷,凹陷处可见分泌物溢出,食管结核?进一步行超声内镜检查示:食管局限性隆起,隆起处食管壁内可见低回声占位,病变主要位于食管壁的固有肌层,部分层次病变处食管壁的外膜中断,病变处食管壁外可见肿大的淋巴结且淋巴结内部可见高回声钙化影,考虑为纵隔淋巴结结核累及食管壁。患者既往无结核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结核菌素试验为阴性,结明试验阳性,多次查痰未找到结核杆菌。最终临床诊断为:胸腺瘤合并食管结核,于2012年1月30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前上纵隔肿物切除术。胸腔镜下见肿瘤位于上纵隔,大小约6 cm ×5 cm,有完整包膜。术后病理为:(右前上纵隔肿物)B1型胸腺瘤,呈多结节状生长,部分侵犯包膜至周围脂肪组织。后于2012年2月始在我院结核科进行规律抗结核治疗。2012年3月6日再次来我院行胸部CT 示:胸腺瘤术后改变;上胸段食管占位,伴前方淋巴结肿大,较2011年12月28日有所缩小。2012年3月14日至4月18日在我科行三维适形照射治疗,靶区为胸腺瘤术后瘤床区域,放疗剂量为DT 50 Gy 分25次5周顺利完成。随访至2015年12月(共47个月),未见肿瘤复发,食管旁病变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0岁。发现左上腹无痛性肿块半月余,无腹痛、腹泻及畏寒发热,腰部有轻度酸胀不适,大小便正常。体检:左上腹可扪及约10cm×15cm大小包块,质中,界限欠清楚,表面尚光滑,不活动,有轻度触痛。实验室检查及胸部X线摄片均无明显异常,CT检查:见左侧腹膜后左肾前上方有一约10cm×12cm巨大肿块,中心有不规则的低密度区,CT值15~55Hu,边界较光整。左肾受压向后推移,胰腺明显推向左前方。增强后肿块实质部分有强化,中心仍显示为低密度区。左肾上腺显示不清。主动脉旁及后腹膜淋巴结未见肿大。手术所见:肿块位于胰腺后方,将胰腺及胃向前顶起,约15cm×10cm×8cm大小,质地中等,打开后腹膜见肿块表面均为扩张的血管,腹腔动脉亦受压增粗,  相似文献   

12.
肺高分化胎儿型腺癌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 ,6岁。入院前 1年受凉后出现发热、哮喘伴咳嗽、咳痰 ,当地医院胸部平片发现“纵隔包块”。给予青霉素等抗炎治疗两周后症状缓解 ,复查胸片包块无变化 ,疑为“肺门淋巴结结核”,给予异烟肼、利福平抗痨治疗 8月后复查胸片 ,纵隔包块呈长大趋势 ,即来我院检查。胸部 CT示 :左上肺前段心缘有一约 4cm× 3 cm× 2 .3 cm分叶状肿块 ,边界清楚 ,密度均匀 ,肿块下份内缘与纵隔内血管分界不清 ,向上分成数个边界清晰的小结节影。手术探查 :见左上肺叶前段肿块大小为 5 cm× 4cm× 4cm ,边界不清 ,包膜不完整 ,质地中等 ,与周围组织粘连 ,…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65岁.发现左上腹肿块4天入院.体检:P80次/分,血压17.3/10.7kPa,心肺无殊,左上腹及一肿块约5×4cm,边界清,光滑,质中等,无压痛,左右能推动,但上下不能推动.B超提示腹主动脉左旁实质性肿块,包膜完整,有局灶液化.与胰腺边界不清.一周后剖腹探查,见肿瘤位于后腹膜腹主动脉左侧,部分压迫腹主动脉,肿瘤上界平第一腰椎水平,大小约为7×6×4cm.有完整包膜.边界清.面表光滑,呈粉红色,血管丰富.术中患者血压骤升达28/24kPa  相似文献   

14.
1.病历摘要:患者,女性15岁,于6天前无意中发现左腰包块阵发隐痛,无恶心,呕吐等.查体:腹饱满,左上腹可见约15*20*20CM压痛,包块光滑,活动欠佳,肠音弱.CT表现:腹膜后腹主动脉左侧见一巨大肿块影,密度不均,其内见多发片状低密度影及点、条状钙化,边缘光滑,局部与胃、脾、胰尾及肾上极分界不清,其相邻器官被挤压、移位.诊断:左上腹腔肿块.术中所见:腹膜后方见一约30×20×25CM包块,包膜较完整,于脾、肾、胰尾、肠系膜根部及血管均浸润生长,术中切除大部分肿物.病理诊断:腹膜后副神经节瘤.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2岁.因 "刺激性干咳2个月"入院.查体:右下肺叩诊稍浊,听诊呼吸音弱,未及干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CT检查:右肺下叶外基底段可见一球形高密度影,大小约3.7cm×3.7cm,CT值约为35HU,边缘较光滑,内侧可见一棘状突起,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图1、2).术前诊断为"右肺下叶癌?".术中见:右肺下叶近肺门处一实质性圆形肿物,4.0 cm×5.0 cm大小,边界清、表面光滑,剖开可见"鱼肉样、灰白色"组织;肺门、纵隔及隆突见0.5 cm×0.4 cm肿大的淋巴结数枚,取病灶组织送术中冰冻,结果为"恶性肿瘤",行右肺下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右肺下叶肺母细胞瘤,支气管断端"-",淋巴结未见转移(0/17),见图3.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胸腺瘤的CT表现及病理表现,研究CT对胸腺瘤的分类、分期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与CT表现,并进行病理对照分析.结果胸腺瘤病理分为良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Ⅰ型、恶性胸腺瘤Ⅱ型.CT表现:纵隔肿块;纵隔胸膜侵犯;胸膜种植;肺侵犯;心血管侵犯;心膈角区及腹腔受累.本组病例CT对纵隔肿块、肺侵犯、心膈角区及腹腔受累显示较好,但CT对纵隔胸膜侵犯显示较差.肿瘤的大小对判断病变恶性程度有一定价值,肿瘤越大,恶性程度越高;而瘤内钙化对判断恶性程度可能无价值,肿瘤内出现钙化不排除侵袭性胸腺瘤的可能.结论CT能准确显示恶性胸腺瘤周围侵犯范围、胸膜种植及远隔转移,可进行分期和决定治疗方案,并对分类及预后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17.
胸腺瘤合并全血细胞生成不良性贫血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54岁。全身乏力3个月,胸闷、活动气短1个月,胸部X线及CT检查发现右肺门及前纵隔有-14 cm×12 cm大小,境界尚清,边缘有分叶,密度欠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提示胸腺肿瘤。2003年12月12日入院。体格检查: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1岁,B超发现肝脏肿块1年余,随诊肿块逐渐增大入院,1年余前外院B超发现肝右前叶胆囊右旁见1类圆形肿块2.7cm×2.0cm,肿块周边清晰、规整,内部回声分布均匀,考虑腺瘤可能性大,当即穿刺活检,病理片为:小棱形细胞增生,细胞分化尚好,未见明显异型,9月后复查B超肿块为3.6cm×2.9cm×3.0cm,AFP检查正常,转求我院CT、MRI、B超诊断为肝右叶占位病变,考虑良性可能性大,体查和化验检查无异常,手术探查见胆囊右侧旁有5cm×4cm×3.5cm肿块,与肝组织分界清,完整切除,病理示:瘤组织由纤维梭形细胞组织,纵横交错,细胞分化尚成熟,边界清,边缘之肝细胞受压,符合肝纤维瘤.  相似文献   

19.
纵隔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报告1例纵隔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病例资料。2009年11月查体胸片检查发现纵隔巨大实性肿物,患者无胸闷、低热盗汗、咳嗽、咳痰,无胸痛、心悸等。随后在我科行胸部CT检查,CT检查所见:右中纵隔可见一类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8.0cm×6.0cm×ll.0cm,边界清晰光滑,肿块上缘达主动脉弓处,下缘达心底部,肿块右侧缘向右肺内突出,局部肺边缘略有受压,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及右心房受压推移,肿块内密度较均匀,约45HU,增强后肿块内呈不均匀强化改变。  相似文献   

20.
病例介绍:患者,男,60岁,反复咳血丝痰3个月入院。经CT拟诊为左上肺中心型肺癌,行左上肺叶切除术,术中扪及左上肺叶肿块,肿块大小6cm×6cm×7cm,左肺门及纵隔有数枚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报告:左上肺支气管鳞状细胞癌级。术后50d患者反复咳嗽,有少许白粘痰,反复发热,体温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