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多种疾病有关,中药成分复杂,抗Hp作用多样,其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抑制或杀灭Hp、降低Hp的毒力、降低Hp的黏附力、改变Hp的生存环境、抑制Hp的耐药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轻胃黏膜炎症、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清除氧自由基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为慢性胃炎最主要致病因素,根除Hp可显著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目前西药杀菌治疗Hp根除率85%-94%,其疗效一直受到抗生素耐药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大量实验可证实部分中药具有抑杀Hp作用;部分临床研究亦表明,辨证应用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高Hp根除率,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西药治疗副作用方面有明显优势,以期为进一步提高Hp相关性胃炎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药抗炎免疫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冬梅  李海涛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78-1280
抗炎免疫药物是指对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对免疫反应具有抑制或增强和调节作用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炎症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由于中药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扶正固本等作用与现代医学的抗炎、免疫观念密切相关,因此从中药中寻找抗炎免疫活性成分已成为当前抗炎免疫研究的热点。笔者就近年来中药抗炎免疫药理的进展作一综述。1抗炎中药与免疫功能药理研究表明,很多抗炎中药具有免疫药理效应,抗炎与免疫有着密切的联系。炎症反应大多涉及到免疫机制,首先,炎症细胞属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M)、T细胞、B细胞、N K细胞等均属免疫细胞,均参与…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抗Hp根除治疗指征、治疗方案等,综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现状。指出:中药抗Hp感染可直接抑菌,通过整体调节增强机体免疫力来抗Hp。  相似文献   

5.
中药调控核因子-KB活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KB(NF-KB)是调节细胞基因转录的关键因子之一,活化后的NF-KB在机体的炎症、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直接重要作用,与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均有密切关系。近年国内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可通过调控NF-KB的活化,较好的干预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试图寻找中药抗炎、抗免疫作用的新优势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家兔高脂血症模型,探讨脂康方剂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方法:1)建立高脂血症家兔模型;2)观察主动脉病理改变;3)检测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水平。结果:1)成功建立高脂血症家兔模型;2)通过对血脂水平、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检测,发现脂康方剂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家兔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水平。结论:脂康方剂可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家兔血脂水平,并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瘀中药抗衰老作用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中活血化瘀中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包括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三方面的影响;抑制机体自由基的活性,减少过氧化物生成及激活氧化酶的作用,通过改善血管内瘀血状况和血管壁弹性而改善机体微循环作用、降低血脂作用等单方面机理,阐述活血化瘀中药抗衰第的现代药理学研究,指出了活血化瘀中药延缓衰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中医中药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方向。方法 针对脾胃湿热者Hp检出率较高,采用健脾清化湿热法进行体外抑杀Hp的实验研究。主要中药有党参、茯苓、白术、黄连、大黄、公英、丹参、甘草。结果 黄连、大黄有明显抑杀Hp作用,甘草、丹参、党参、公英等有抑制Hp生长的功效。结论 与单味中药相比,健脾清化汤抑杀Hp更具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它感染机体后定植于人胃粘膜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影响机体免疫反应,特别是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的免疫应答,导致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失衡,如IL-1β、IL-2、IL-8、IFN-γ等。文章主要叙述了幽门螺杆菌感染机体后相关细胞因子在致炎和抑炎中的作用及中药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客观评价七方胃痛颗粒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黏膜抗炎及抑制Hp感染的作用。方法:共80例伴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纳入研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并取20例健康成人做对比。两组均以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3联疗法根除Hp,治疗组同时给予七方胃痛颗粒(党参、白术、黄芪、苓、白芍、木香等)疗程6周。治疗前后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并取溃疡灶周围粘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粘膜炎症程度;治疗前后检测Hp。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胃黏膜炎症程度显著减轻,与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Hp根除率为85%,而对照组为6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方胃痛颗粒能有效清除胃粘膜炎症,抑杀Hp,有助于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中医药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感病毒性肺炎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中药在抗流感病毒方面有独特疗效,通过直接杀灭或抑制流感病毒、保护正常的组织或细胞、调节细胞因子、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途径发挥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健脾清化汤体外对Hp抑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红兵  周晶等 《北京中医》2002,21(3):180-181
目的:探索中医中药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方向。方法:针对脾胃湿热者Hp检出率较高,采用健脾清化湿热法进行体外抑杀Hp的实验研究。主要中药有党参、茶苓、白术、黄连、大黄、公英、丹参、甘草。结果:黄连、大黄有明显抑杀Hp作用,甘草、丹参、党参、公英等有抑制Hp生长的功效。结论:与单味中药相比,健脾清化汤抑杀Hp更具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近10余年,单味中药抗流感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发现中药抗流感具有多成分(黄酮类、挥发油类、多糖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鞣质、多糖和单糖等)、多机制(直接抑制或杀灭病毒,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改善流感相关症状等)作用特点。但是,尚缺乏与传统中医理论的深度融合,中药抗病毒的独特性与优越性难以充分展现。据此,提出了单味中药抗流感研究的思路探索,包括重视中药药性理论、尊重中医药作用特点等。  相似文献   

14.
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邱全瑛率领的课题组,通过体内、体外试验相结合的形式,从白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粘附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着手,观察中药对免疫及抗炎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补益类中药通过促进白细胞上的CD18和HUVEC上的ICAM-1表达,增 强了白细胞与HUVEC的粘附,从而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功能;而清热解毒类中药通过抑制白细胞和HUVEC上多种粘附分子如ICAM-1、E-selectin、CD18及CD44等的表达,减弱了白细胞与HUVEC的粘附,从而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反应或白细胞由血管内渗出而引起的炎症反应。 …  相似文献   

15.
艾灸抗炎免疫作用及对神经递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灸法治疗 RA抗炎免疫作用的中枢神经递质调控机理。方法 :建立 AA大鼠模型 ,观察艾灸肾俞穴对炎症肿胀、细胞因子 IL- 6、IL- 2以及下丘脑内神经递质 NE、5- HT和 NO的影响。结果 :1 .灸治 AA大鼠能减轻炎症肿胀 ,降低 IL- 6,提高 IL- 2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 P<0 .0 1 ) ,表明灸疗能抗炎消肿 ,抑制炎症因子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2 .灸疗能上调 NE、5- HT的水平 ,降低 NO的含量 ,提示艾灸能激活或调整 HPA轴抗炎免疫的功能活动 ,有利于 AA的缓解与转归。结论 :艾灸有抗炎免疫的作用 ,下丘脑神经递质参与对该作用的中枢调节。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分泌的各种炎性因子在肠肿瘤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环氧化酶-2(COX-2)在炎症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可以通过调节相关信号通路促进与肠炎相关的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具有良好抗炎作用的中药可以通过抑制COX-2来发挥抗炎作用.联合其他化疗药物用于结肠癌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现就...  相似文献   

17.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具有共同免疫抑制活性的未成熟髓系来源细胞,在肿瘤、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可通过干预MDSCs的数量和功能直接或间接参与机体免疫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就中药调节肿瘤、炎症、自身免疫性等疾病中MDSCs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药通过增强胃黏膜屏障、调节胃肠运动、阻止胆汁反流、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抑制胃癌癌前病变组织细胞过度增殖、阻断胃癌前期病变近一步向胃癌转化、上调相关抑癌基因的表达、下调相关癌基因的表达、降低ICAM-1蛋白表达等多种作用机制,能够显著改善胃癌癌前病变患者的征状,逆转其病理改变。积极治疗胃癌癌前病变,阻断其向胃癌发展,对于降低胃癌发病率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综述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STAT)信号通路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及中医药干预作用研究进展。STAT1可活化细胞间黏附分子,加重气道炎症反应;活化后的STAT2与磷酸化的STAT1形成的二聚体,可影响辅助型T淋巴细胞2(Th2)细胞分化,诱导免疫球蛋白E(IgE)分泌和炎性细胞浸润,致使哮喘发生;STAT3可诱导白介素6(IL-6)的免疫反应,促进辅助型T淋巴细胞17(Th17)细胞分化,引起机体炎性反应;磷酸化后的STAT4可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相应转录因子表达,拮抗Th17细胞分化;活化后的STAT5可诱导嗜酸性粒细胞(EOS)分化、增殖,抑制EOS凋亡,导致哮喘发作时EOS生成增多;STAT6可通过影响Th2细胞的免疫反应,参与哮喘的发生与发展。中医药可通过调节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JAK/STAT)相关信号通路,缓解哮喘症状,减轻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药角度综述了近年来胃癌前病变实验研究进展,说明了中医药干预胃癌前病变的机理与以下几点有关:中药可保护胃黏膜、抑杀幽门螺杆菌、调节免疫的作用、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基因的表达及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影响,抑制端粒酶活性等环节治疗胃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