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9 毫秒
1.
肌少症     
袁平戈 《肝博士》2022,(1):32-34
有一种病,你可能还不知道它是病,后果却相当严重!那就是肌少症.肌少症是营养不良的重要表现,甚至有时作为营养不良的同义词.营养不均衡和缺乏运动锻炼是现代老年人肌肉流失加快的主要原因.肌少症包含肌量减少和肌肉功能减退两方面内涵.  相似文献   

2.
肌少症在中医多归属于"痿证"范畴,是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骨骼肌量减少、伴有肌肉力量或肌肉功能减退的综合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可增加跌倒、残疾和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  相似文献   

3.
<正>肌肉减少症(肌少症)是一种主要表现为肌肉质量减少、肌力减退、肌肉功能下降,导致机体功能退化、跌倒、卧床、死亡等不良结局的综合征;常发生于老年人群,是一个与年龄密切相关的发展过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推进,肌少症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学界对肌少症的认识尚不充分,进一步研究肌少症发病机制、干预和治疗方法的前提是筛选和建立肌少症动物模型。本文拟探讨肌少症动物模型的造模方式、造模动物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刘绮  杨坤   《四川医学》2024,45(4):444-447
<正>2型糖尿病是指以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糖尿病,因血糖控制不佳,可引起多种系统的并发症发生,引起脏器功能紊乱、衰竭,甚至致残或死亡。肌少症即肌肉衰减综合征,是随着人体年龄增加肌肉质量及力量逐渐减弱合并躯体功能减退的一种老年常见综合征,可降低老年人日常生活质量,增加致残率和致死率。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即可出现肌少症,其发病率占9.9%~54.1%[1],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肌少症的发生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5.
潘云菲  胡梦杰  赵费敏  任菁菁 《浙江医学》2022,44(23):2577-2582
肌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骨骼肌量减少、伴有肌肉力量和(或)肌肉功能减退的综合征。肌少症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发病机制复杂,并可能导致跌倒、残疾、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等不良后果。传统诊断方法繁琐,耗时,故临床应用受限。为了更好地管理肌少症的问题,人工智能等手段应运而生。目前肌少症人工智能诊断方面的大部分研究利用机器学习实现CT/MRI图像的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自动分割,小部分研究则是基于非影像学图像等结构化信息而开展,但缺乏大样本的适合中国人群背景的研究。本文就人工智能在肌少症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肌少症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的、发病率较高的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将是未来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慢性血糖升高。肌肉减少、血糖升高都可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相互影响。本文旨在探讨2性糖尿病肌少症的发病与防治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肌少症是一种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综合征,其可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近年关于肌少症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的国内外研究也越来越多。肌少症的发病与多种因素(如营养、运动、疾病、激素、年龄等)有关,其防治方法也有多种(如补充维生素D、抗阻训练、激素替代、应用肌肉生长抑制因子抑制剂等),但大部分未达成共识,有的正处于临床试验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老年人肌少症和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7—12月选取住址在江苏南京华侨路的60岁以上老年人504例,其中,男243例(平均年龄69.3岁),女261例(平均年龄67.8岁),对其肌肉重量、肌肉力量、躯体活动机能以及认知功能进行评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肌少症和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人文化程度和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体现为文化程度越低,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越高。在不同性别中,老年人认知功能和肌肉力量(体现在握力测试和椅立测试)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 <0.05)。在老年女性中,认知功能和躯体活动机能(主要体现在站立平衡测试)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南京社区老人的认知功能和以肌肉力量评价的肌少症存在一定相关性,建议老年肌少症患者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肌肉力量,减缓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杨璇璇  蒋昕  马萱  车雅洁  颜萍 《现代医学》2023,(8):1096-1103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社区老年人肌少症与认知功能、体力活动水平和体力活动类型的现状及相关性,为防治老年人肌少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月至7月,选取乌鲁木齐市65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2019年标准诊断社区老年人罹患肌少症的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老年人体力活动量表(PASE)评估老年人认知功能与体力活动水平,分析认知功能、体力活动水平和体力活动类型对社区老年人罹患肌少症的影响。结果:共调查534例老年人,年龄65~93岁,平均(73.04±5.85)岁。社区老年人的肌少症患病率为15.36%;MMSE评分和PASE评分与肌少症呈负相关(P<0.05);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较高的定向力(OR=0.737,95%CI 0.627~0.867,P<0.05)、休闲性活动(OR=0.979,95%CI 0.968~0.991,P<0.05)和家务性活动(OR=0.991,95%CI0.983~0.999,P<0.05)评分为肌少症的保护因素;每日静坐>4h(OR=5.129,...  相似文献   

10.
认识肌少症     
<正>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肌肉骨骼疾病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肌肉减少症(肌少症)、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生均随增龄而增加,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相伴出现被统称为活动障碍综合征,致使老年人易于跌倒和骨折,继而成为老年人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国社区老年人肌少症和认知功能受损现状,探究肌少症与认知功能受损发生的风险关联。方法 共纳入四川省成都市60岁以上老年人915例,分为2组,其中肌少症组71例(男性42例,女性29例),平均74.49岁;非肌少症组844例(男性422例,女性422例),平均68.27岁。比较肌少症与非肌少症老年人之间在社会例口学、体质量指数(BMI)、生活方式、慢性疾病患病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利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探索肌少症与认知功能受损的相关性,分析肌少症与认知功能受损发生的风险关联。结果 总体上,肌少症老年人年龄高于非肌少症老年人,BMI偏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得分更低,且经过性别分层后,这种差异仍然存在(P<0.05)。肌少症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患病率高于非肌少症老年人(P<0.05),但经过性别分层后发现,男性肌少症老年人与非肌少症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少症组内,吸烟、简易智能状态检查得分、认知功能受损患病率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肌少症组内这种差异仍然存在(P<0.05)。控制混杂因素〔性别、年龄、BMI、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吸烟和户外运动时间)、用药情况、抑郁、慢性病〕后,肌少症与认知功能障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2.63,95%可信区间CI):1.33~5.21,P=0.005〕。经过性别分层后,女性中,肌少症与认知功能受损的相关性仍存在OR=2.59,95%CI:1.15~5.85,P=0.022),男性中,肌少症与认知功能受损不再具有相关性(P=0.303)。结论 肌少症可能会增加患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女性肌少症患者应尤其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12.
<正>肌少症是指骨骼肌质量下降、伴有骨骼肌力量和/或功能下降的老年综合征。有研究显示[1],肌少症与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均存在相关性。然而老年人往往存在多种慢性疾病,2种或以上慢性病共存时,我们称之为老年共病。基于此,本文对高龄患者共病指数与肌少症进行分析,以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唐鑫钰  黄贤涛  马曌  杨帆 《海南医学》2023,(15):2272-2276
衰弱涉及多器官系统的生物储备丧失、平衡失调,在轻微应激事件后易发生生理失代偿,可增加老年人对不良事件的易感性;肌少症是低肌肉质量与肌肉功能的组合,与年龄相关,并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肌少症同时也是衰弱评估中的组成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到来,衰弱人数与日俱增,而肌少症作为其表现之一也逐步进入公众的视线。本文就衰弱和肌少症的发生机制、流行病学、诊断、干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探究两者机制关系及早期干预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肌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它与老年人跌倒、衰弱和死亡等不良后果的发生密切相关,严重损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口腔健康是老年人全身健康的基础,对提高其总体生活质量和延长健康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口腔健康不良可能会增加肌少症的发生风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老年人口腔健康和肌少症的相关研究状况,总结二者相关机制并提出一些干预措施,为从口腔健康方面防治肌少症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少肌症包括各种原因尤其是增龄导致肌量减少、肌力降低及肌肉功能的减退,进而导致身体功能及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甚至死亡。少肌症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目前多学科协会对少肌症有着不同的认识。少肌症与糖尿病尤其是老年2型糖尿病关系极为密切,两者可通过多种机制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少肌症的正确诊治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包括饮食、运动及药物等方法,对于提高老年人群生活质量、预防摔倒、甚至促进老年人群糖尿病的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在老年人中能量摄入过多,身体活动下降,低级别的炎症,胰岛素抵抗以及身体里激素的变化可能
会导致少肌性肥胖。起初少肌症被认为是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所导致的,但是现在很清楚了,少肌症主要
是肌肉质量和肌力的变化。我们建议利用肥胖结合少肌症即少肌性肥胖代替肥胖和肌肉质量来评估老年人的
不良风险结果,少肌性肥胖应该进行大规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刘利利  赵柯湘  罗成  肖谦  周静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0):1762-1767
目的 目前,国内肌肉减少症(以下简称肌少症)相关研究报道尚欠完善,而重庆地区此类研究更为匮乏,且既往研究无中年人群纳入。笔者推测中年时期某些因素是否与老年期肌少症患病相关,为了解重庆地区肌少症的流行病学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肌少症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故进行此次调查研究。 方法 纳入2017年12月—2018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体检部进行例行体检的人员,年龄≥40岁,采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诊断标准。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检测肌肉质量,握力计检测肌肉力量,6 m步行速度测定肌肉功能;现场调查问卷收集可疑危险因素,同时收集体检人员相关实验室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分为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对2组相关数据进行多变量与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可疑危险因素。 结果 共收集769例人员资料,其中男性416例,女性353例。肌少症患病人数32例,总患病率4.16%,男性患病率2.88%,女性患病率5.6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5.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少症危险因素包括:体质量指数(OR=0.374,95% CI:0.270~0.517)、体内水分量(OR=0.784,95% CI:0.665~0.924)。 结论 体质量指数、体内水分为危险因素,与肌少症患病呈负相关。对中老年人群来说,保证充足水分摄入,维持正常的体质量指数,是防治肌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正肌少症是一种新的老年综合征,目前全球约有5000万肌少症患者,且预计到2050年将高达5亿~([1])。该病最早由Rosenberg于1989年命名,2010年国际肌少症工作组(IWGS)将其定义为: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肉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2])。美国一项纳入14818名样本(年龄大于18岁)的研究结果显示,肌少症患病率达17%~([3]),而亚洲老年肌少症的患病率为4.1%~11.5%~([4-7])。由此可见,肌少症的患病率并不低,但在治疗方面,西医尚无特异性治疗,仅以营养和运动疗法为主,故可发挥中医药优势,中西合璧,提高老年肌少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李雪  贾海玉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19):118-121
肌少症是一种以骨骼肌量减少、肌肉功能丧失为特征且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升高。目前针对该疾病国际上没有统一的诊断、评估及治疗方法。心力衰竭是由各类心脏疾病引起心功能降低的疾病,以呼吸困难、活动耐量下降为临床表现,其发病隐匿,常并发肌少症等合并症。研究表明,肌少症会加重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利于患者预后,给患者带来沉重负担。本文对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的诊断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患病率急剧上升。肥胖患者中肌少症的发生率较高[1]。肌少症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明显增加的综合征,常表现为骨骼肌质量、力量和(或)功能降低[2]。目前全球有5000万的肌少症患者,预计2050年这个数字会达到5亿[3]。肌少症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风险,是老年人致残的重要因素。目前,肌少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衰老、全身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缺乏体力活动以及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