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渐进式核心肌力训练对老年人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4月至9月,80例社区老年人分别接受自由操训练(对照组, n=40)和核心肌力训练(干预组, n=40)12周。训练前后测量单脚闭眼站立时间、闭眼30 s安静站立压力中心移动轨迹长、最大前后倾压力中心距离、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和30 s连续站立坐下次数。结果训练后,两组单脚闭眼站立时间、闭眼30 s安静站立压力中心移动轨迹长、最大前后倾压力中心距离、TUGT和30 s连续站立坐下次数均显著改善(t 6.446, P 0.00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t 2.127, P 0.05)。结论渐进式核心肌力训练能够改善老年人的动态与静态平衡能力、身体控制能力及核心部位力量,能有效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推拿、隔姜灸及骶管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牵引及中频电疗.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6个月时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Roland-Morris失能问卷评定患者生活受限程度,另详细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无痛行走距离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发现治疗组VAS评分[(2.83±1.01)分]、Roland-Morris失能问卷评分[(10.80±4.65)分]及对照组VAS评分[(4.29±1.23)分]、Roland-Morris评分[(14.93±5.7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改善幅度较显著(P<0.05);2组患者无痛行走距离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结束6个月时,发现治疗组VAS评分[(1.46±0.76)分]、Roland-Morris 评分[(7.12±4.68)分]、无痛行走距离及对照组VAS评分[(2.55±0.88分)]、Roland-Morris评分[(12.00±5.25)分]、无痛行走距离均较治疗前进一步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改善幅度较显著(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联合推拿、隔姜灸及骶管注射治疗)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无痛行走距离,延缓甚至避免手术,并且该疗法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步云手训练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中的拉伸训练对中老年人群肢体协调能力的影响。方法以焦作市城市社区55~65周岁的中老年女性为筛选对象, 从中选取平衡能力较差、无健身习惯且身体健康状态良好的48例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24例。对照组受试者在日常活动基础上辅以并步云手习练, 观察组受试者则在并步云手习练结束后辅以PNF拉伸训练, 2组受试者均隔天训练1次, 连续训练3个月。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对2组受试者肢体协调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2组受试者闭目单腿站立时长、平衡木行走时长及15 s象限跳次数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闭目单腿站立时长[(5.04±0.55)s]、平衡木行走时长[(4.22±3.30)s]及15 s象限跳次数[(11.12±2.55)次]亦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并步云手习练能有效提高中老年人群身体协调能力, 如辅以PNF拉伸训练能进一步改善机体平衡能力及身体灵活度, 对预防老年人群跌倒、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基于姿势解密技术的手法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基于姿势解密技术的手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通过测量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到胸2棘突的垂直距离评估患者肩高度, 通过测量患侧骨盆倾斜角度评估患者骨盆位置变化情况,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估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采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估患者步行能力, 应用步态分析系统评测患者步长(患侧)及步频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患侧肩高度、下肢FMA评分、骨盆倾斜角度、TUGT及患侧步长、步频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并且观察组患侧肩高度[(2.85±2.71)mm]、下肢FMA评分[(27.05±3.01)分]、骨盆倾斜角度[(13.35±3.09)°]、TUGT[(15.55±4.40)s]及患侧步长[(48.75±7.66)cm/步]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姿势解密技术手法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CSE)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LS)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DLS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腰椎牵引、超短波及中频电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CSE训练, 包括平板支撑、单侧肘膝支撑、手膝位平衡、跪位转体、空中蹬车及仰卧屈髋屈膝训练等。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 同时对患者动静态平衡能力及腰腹肌动静态耐力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动静态平衡能力指标及腰腹肌动静态耐力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并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1.60±0.47)分]、ODI评分[(16.71±3.34)分]、动静态平衡能力指标[分别为(23.78±4.02)s和(9.20±1.93)s]及腰腹肌动静态耐力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CSE训练能进一步缓解DLS患者疼痛, 改善腰椎功能、平衡能力及腰腹肌耐力, 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瑜伽运动对早期帕金森病人平衡能力和害怕跌倒的影响。[方法]将100例Hoehn-Yahr分期1期、2期的帕金森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瑜伽训练)和对照组(无干预措施)各5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24周的瑜伽运动。采用修订版的跌倒效能量表(MFES)、单问题条目法、闭目单脚站立测定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24周后干预组MFES评分(7.63分±1.36分)高于对照组(4.84分±1.32分),害怕跌倒发生率(22.00%)低于对照组(46.00%),闭目单脚站立时间(22.13s±12.35s)长于对照组(12.26s±6.83s),TUGT时间(5.85s±1.34s)短于对照组(7.36s±1.42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瑜伽运动可有效提高帕金森病人的平衡能力和跌倒自我效能水平,对改善病人害怕跌倒的状况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头眼运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rTMS治疗及头眼运动, rTMS治疗每日1次, 共20 d, 头眼运动每次每个动作1 min, 每日2次, 每周5 d, 连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 采用Fugl-Meyer评估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测试(TUG)、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的下肢运动与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前, 2组患者FMA-LE、BBS、TUG、MBI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 2组患者FMA-LE、BBS、M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增加, TUG用时均较组内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LE[(27.05±4.06)分]、BBS[(39.00±5.85)分]、TUG[(18.15±3.22)s]、MBI[(66.55±8.67)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是"法取穴针刺颈夹脊穴联合渐进抗阻训练治疗颈性眩晕(CV)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CV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57例。2组患者均给予超短波、中药封包等常规干预, 同时采用"阿是"法取穴针刺颈夹脊穴;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渐进抗阻训练。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眩晕残障量表(DHI)、Berg平衡量表(BBS)、颈肌耐力测试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同时检测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DHI、BBS评分及颈肌耐力测试结果、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DHI评分[(21.64±2.21)分]、BBS评分[(54.75±4.85)分]、颈肌耐力测试时长[颈屈肌为(79.68±6.50)s、颈伸肌为(115.61±8.37)s]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左椎动脉为(35.63±6.19)cm/s、右椎动脉为(36.62±6.43)cm/s、基底动脉为(48.34±7.62)cm/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联合渐进抗阻训练能显著减轻CV...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全身振动训练对老年人动静态平衡能力及核心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2018年1月至6月,老年人80例随机分成30 Hz组(n = 40)和45 Hz组(n = 40),分别接受30 Hz和45 Hz全身振动训练,共12周。训练前后,测量最大前后倾压力中心(COP)距离/足长比、单脚闭眼站立时间、闭眼30 s安静站立COP移动轨迹长、30 s连续站立坐下次数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 结果 训练后,两组最大前后倾COP距离/足长比、单脚闭眼站立时间和30 s连续站立坐下次数均显著增加(t > 7.359, P < 0.001),45 Hz组高于30 Hz组(| t| > 2.271, P < 0.05);闭眼30 s安静站立COP移动轨迹长和TUGT时间显著减少( t > 6.631, P < 0.001),45 Hz组小于30 Hz组( t > 2.171, P < 0.05)。 结论 12周30 Hz和45 Hz全身振动训练均可提高老年人动静态平衡能力,增强核心稳定性,改善移动能力,以预防老年人跌倒发生,45 Hz全身振动训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联合臭氧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髓核回缩效应的疗效。方法 LDH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热溶组和单热组各50例,单热组给予射频热凝靶点治疗,热溶组在单热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臭氧溶盘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髓核最大前后径、横径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评分及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热溶组术前髓核最大前后径[(0.64±0.06)cm]、横径[(1.34±0.15)cm]、VAS评分[(6.06±1.89)分]、ODI评分[(57.92±10.08)分]与单热组[(0.65±0.06)cm、(1.32±0.14)cm、(5.94±1.83)分、(58.43±10.1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溶组术后髓核最大前后径[(0.40±0.04)cm]、横径[(1.01±0.10)cm]、VAS评分[(1.09±0.31)分]、ODI评分[(24.17±5.50)分]明显低于单热组[(0.47±0.05)cm、(1.10±0.12)cm、(2.64±0.68)分、(35.11±6.54)分](P0.05),且2组均低于术前(P0.05);热溶组治疗优良率(94%)明显高于单热组(82%)(P0.05),并发症发生率(10%)与单热组(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靶点联合臭氧溶盘术可有效改善LDH患者的髓核回缩效应、疼痛、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YL-1"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随机对照研究, 选取2019年1—12月百色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男67例, 女23例, 年龄(56.78±10.32)岁, 年龄范围为45~77岁。根据出血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出血6 h内接受治疗)与对照组(出血6~24 h内接受治疗), 每组45例。对术前、术后21 d两组患者的脑血流量指标、水肿体积、血肿体积、神经功能、清醒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1 d, 观察组患者的舒张期末血流速度[(48.36±11.13)cm/s]、收缩期峰血流速度[(120.45±32.70)cm/s]、平均血流速度[(69.06±17.80)cm/s]高于对照组[(36.70±10.23)cm/s、(96.25±28.76)cm/s、(56.55±16.80)cm/s], 搏动指数(0.96±0.24)低于对照组(1.15±0.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 d, 观察组患者的水肿体积[(21.40±3.17)ml]、血肿体积[(24.25±4....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近期行走功能.方法:选用我院2008-2010年治疗的4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男14例,女28例,年龄62 ~ 72岁,平均60.6岁,随访2 ~ 9个月,平均6.3个月,使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价患者术后的行走功能.结果:术前"起立-行走"计时测试为(54.40 ± 4.63)s,术后为(29.93 ± 2.96)s;术前JOA膝关节治疗效果评分为47.36 ± 6.61,术后为73.33 ± 3.21,通过配对t检验提示,两种评价方法评定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结论:"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可有效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行走功能,而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间歇性抗阻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P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5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低频rTMS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间歇性抗阻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综合评定量表-Ⅲ(UPDRS-Ⅲ)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运动功能情况, 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价患者肢体肌张力, 采用三维动作处理系统采集、分析患者步态运动学数据, 采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ESE)、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价患者运动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UPDRS-Ⅲ、MAS、BBS、ESE、MBI评分及各步态空间参数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 并且观察组UPDRS-Ⅲ评分[(24.84±5.43)分]、MAS评分[(1.85±0.29)分]、BBS评分[(32.16±4.10)分]、ESE评分[(45.89±6.14)分]、MBI评分[(56.84±6.14)分]及各步态空间参数[步长(45.67±6.01)cm、步幅(7...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背向行走训练对脑干梗死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9例脑干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正向行走训练组(19例)及背向行走训练组(20例), 正向行走训练组给予常规的功能训练和正向行走训练, 背向行走训练组给予常规的功能训练和背向行走训练, 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 平衡杠内3米行走相关系数(跨步长、正向行走速度, 背向行走速度)测定及跟膝胫试验对两组进行评分。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 且治疗后背向行走训练组的跨步长、行走速度(正向)、行走速度(背向)、Berg平衡量表总分、Berg平衡量表(动态)评分、跟膝胫试验评分[分别为(127.60±9.01)cm、(0.67±0.09)m/s、(0.44±0.09)m/s、37.5(13)分、15.5(7)分、5.0(1)分]显著优于正向行走训练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Berg平衡量表(静态)评分为21.0(7)分, 与正向行走训练组无显著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向行走训练对脑干梗死患者的平衡能力及步行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应用植骨固定术、选择性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植骨固定术组51例和选择性减压术组45例,分别行植骨固定术、选择性减压术。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行X线片检查,计算腰椎坚固融合率;术前及术后6个月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脊髓神经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选择性减压术组手术时间[(121.24±32.47)min]较植骨固定术组[(182.35±35.61)min]短,术中出血量[(313.58±24.73)mL]较植骨固定术组[(451.27±46.16)mL]少(P0.05),住院时间[(7.58±3.54)d]与植骨固定术组[(8.34±3.4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选择性减压术组腰椎坚固融合率(86.67%)高于植骨固定术组(68.63%)(P0.05);选择性减压术组和植骨固定术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18.62±1.34)、(26.93±2.79)分]、VAS评分[(2.29±0.31)、(3.11±0.26)分]均低于术前[(46.12±3.87)、(45.75±3.64)分;(7.06±0.82)、(7.02±0.79)分],JOA评分[(23.12±2.37)、(17.54±2.11)分]均高于术前[(9.65±0.85)、9.78±0.96)分](P0.05);选择性减压术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VAS评分低于植骨固定术组,JOA评分高于植骨固定术组(P0.05)。结论与植骨固定术比较,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应用选择性减压术治疗坚固融合率高,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腰椎功能障碍,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22-223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4例跌倒伤老年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老年人接受12周的散步练习,观察组患者进行12周的八段锦运动。观察两组患者起立-走时间(TUGT)、闭眼三角站立时间(ECLSB)变化情况,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对两组老人跌倒预防情况进行评分比较。两组老年人起立-走时间(TUGT)、闭眼三角站立时间(ECLSB)较12周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BBS)、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分53.5±12分、132.4±3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48.8±11分、12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八段锦运动疗法对于预防老年人跌倒有显著效果,不但能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状况,更能提高平衡感,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吡贝地尔在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不同类型睡眠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原发性PD患者62例为PD组,给予吡贝地尔治疗3个月;6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PD睡眠障碍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scale,PDSS)、REM睡眠行为异常问卷-香港版(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questionnaire,RBDQ-HK)、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Epworth sleep scale,ESS)及国际不宁腿综合征量表(International Restless Legs Scale,IRLS)分别评定对照组及PD组治疗前、后夜间总体睡眠、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白天过度嗜睡及不宁腿综合征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PD组患者治疗前PDSS评分[(4.89±2.71)分]低于对照组[(11.43±3.79)分](P0.05),RBDQ-HK评分[(17.22±4.12)分]、ESS评分[(10.99±3.71)分]及IRLS评分[(10.34±1.9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1±2.43)、(5.03±2.17)、(1.88±0.23)分](P0.05);PD组患者治疗后PDSS评分[(6.41±3.78)分]、ESS评分[(12.42±1.92)分]高于治疗前,IRLS评分[(9.21±2.45)分]低于治疗前(P0.05),RBDQ-HK评分[(17.39±4.71)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贝地尔可有效改善早期PD患者夜间总体睡眠和不宁腿综合征症状,但可加重白天过度嗜睡,对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无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与软脑膜侧支循环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男63例, 女58例, 年龄(60.25±5.43)岁, 年龄范围为40~80岁。根据脑部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侧支循环评分>1分、功能良好的61例患者为良好组, 侧支循环评分≤1分、功能不良的60例患者为不良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动脉取栓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通过Spearman相关性系数分析侧支循环功能与取栓效果的相关性。结果经动脉取栓术治疗后, 良好组患者的脑卒中量表评分[(6.52±1.33)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21.44±5.12)μg/ml]、中枢神经特异蛋白水平[(0.33±0.16)μg/L]均低于不良组[(7.23±1.47)分、(24.77±5.33)μg/ml、(0.54±0.29)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良好组患者的脑血流量[(46.35±5.33)ml/100 g·min-1]、脑血容量[(4.23...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意识障碍患者流涎症的临床疗效, 并调查患者照料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情况。方法选取48例意识障碍伴明显流涎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 同时在超声引导下对其进行BTX-A(商品名为保妥适)注射治疗, 注射部位为双侧下颌下腺及腮腺, 每例患者BTX-A注射总剂量为100 U。于BTX-A治疗前、治疗1周、4周及12周后分别采用流涎严重程度和频率量表、分泌物严重程度量表对患者流涎症状进行评定。于BTX-A治疗前、治疗4周后通过满意度调查量表分析患者照料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所有患者流涎严重程度评分[(2.60±0.41)分]及流涎频率评分[(2.02±0.41)分]、分泌物严重程度评分[(1.58±0.43)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4周后患者症状持续改善, 其疗效明显优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水平(P<0.05)。治疗12周后患者疗效有减弱趋势, 但上述指标评分仍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4周后患者照料者对治疗的满意度(93.75%)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18.75...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分为HF-rTMS组、电针组及联合组, 每组25例患者。3组患者均给予对症药物及良肢位摆放、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常规干预, 在此基础上HF-rTMS组针对病灶侧脑半球M1区辅以10 Hz rTMS刺激, 电针组则针对偏瘫侧肢体辅以电针治疗, 联合组则辅以HF-rTMS及电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痛和残疾指数(SPADI)、Constant-Murley量表(CM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3组患者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疼痛VAS、SPADI、CM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HF-rTMS组疼痛VAS、SPADI、CMS及MBI评分与电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疼痛VAS评分[(2.6±0.8)分]、SPADI评分[(57.5±16.2)分]、CMS评分[(47.4±9.8)分]及MBI评分[(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