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玻璃体手术在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治疗中的应用,回顾性分析了12例12只眼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病例,应用闭合式玻璃体手术,玻璃体腔内应用6mm长灌注针头,切除玻璃体,剥离视网膜前膜,气液交换,周边部下方裂孔置巩膜外填压,调整环扎带,玻璃体注气C3Fe15%。一例患者注入硅油。术前、术后常规全身激素用药。结果12例12只眼术中眼内压迅速重建,脉络膜下腔的液体经三个巩膜切口自行引流,脉络膜复位,无需另外的巩膜切口引流脉络膜下腔的液体,术后随访2~16个月,12只眼全部获得视网膜解剖复位,未诱发术后玻璃体视网膜增殖病变(PVR)。提示玻璃体手术在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时是优先考虑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脉络膜脱离复位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手术时机。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20例(20只眼)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临床资料,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同时尽快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放脉络膜上腔积液,硅油填充或膨胀性气体填充,全部联合巩膜扣带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手术复位率为100%(20/20),20只眼术后视力得到明显改善,为0.1至0.3,其中16例术后视力≥0.12。结论:对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脉络脱离复位术,有利于减少PVR的发生和提高手术复位率,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150例视网膜脱离中发现8例合并脉络膜脱离。其临床特点为:“较低眼内压,色素膜炎,玻璃体混浊以及视网膜脱离合并不同形态的脉络膜脱离。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低眼压有关。我们的治疗体会是卧床休息,扩瞳,口服或静滴激素,随后进行视网膜脱离手术。手术方式均采取巩膜外垫压加环扎术,疗效尚属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12只眼)脉脱型视网膜脱离眼,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长效气体或硅油填充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或全身治疗治疗,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平均随访9.8个月,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7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脉脱型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脉络膜脱离伴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脉络膜脱离伴视网膜脱离属于特殊类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由于诊断上有一定的难度 ,过去常被忽视 ,并且常规的巩膜外视网膜复位手术成功率低。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1月 ,我院对 2 4例脉络膜脱离伴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vitreoretinalsurgery ,VR术 )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行VR术的脉络膜脱离伴视网膜脱离患者 ,共 2 4例 2 4只眼。男 19例 ,女 5例 ;年龄 19~ 70岁 (…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中的效果。方法  6例 ( 6只眼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均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的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手术 ,其中 3只眼填充硅油 ,3只眼填充C3F8。结果 所有 6只眼视网膜均解剖复位 ,术后 4只眼视力提高 ,2只眼同术前视力 ,平均随访时间 3 .6个月 ( 1月— 12月 )。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或C3F8填充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10只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标准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寻找视网膜裂孔、脉络膜缺损区及玻璃体情况,并于缺损区边缘有色素区行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硅油填充.结果 10只眼视网膜裂孔均位于脉络膜缺损区,脉络膜缺损区包含视盘者6只眼,缺损区上缘邻近视盘者4只眼,合并黄斑缺损者1只眼.10只眼均无玻璃体后脱离.随访观察3 ~ 20个月(平均12个月),10只眼视网膜均获解剖复位.7只眼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玻璃体切割、缺损缘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硅油内填充术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巩膜外填压治疗硅油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硅油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进行巩膜外填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43眼)因各种原因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注入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患者进行巩膜外填压,术中引流或不引流视网膜下液,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巩膜外填压的疗效及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43眼中,39眼视网膜脱离在下方,4眼为颞上或颞侧脱离。手术后视网膜复位41眼,2眼因PVR严重术中视网膜不能复位而改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注入术。术后视力手动2眼,指数4眼,0.01为3眼,0.02-0.05为19眼,0.05-0.1为7眼,0.1-0.5为10眼。平均随访10个月,3眼视网膜脱离再次复发而行玻璃体手术。结论巩膜外填压对硅油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对于PVR严重的复发眼宜行玻璃体手术。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切除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玻璃体切除对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作用.方法 对10例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眼,进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气体注入或硅油填充治疗,术前术后均用激素类固醇治疗,对视网膜的复位进行评价.结果 平均随访10月,单次手术复位率80%.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气体注入或硅油填充治疗是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玻璃体切除对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作用.方法 对10例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眼,进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气体注入或硅油填充治疗,术前术后均用激素类固醇治疗,对视网膜的复位进行评价.结果 平均随访10月,单次手术复位率80%.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气体注入或硅油填充治疗是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填充硅油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临床确诊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患者共21例(2l眼)纳入研究。在非接触式广角镜下,患者均行闭合式玻璃体手术及硅油填充,部分患者联合晶状体手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变化、眼压变化以及术后视网膜复位率等情况。结果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15眼(71.5%),多次手术最终视网膜复位19眼(90.5%)。最终视力〉0.1者7眼(33.3%),手术后视力提高者共17眼(80.9%)。术前眼压平均6.1mmHg,术后眼压平均14.8mmHg,术后眼压明显改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处理得当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及其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以同期一次手术成功50例患眼作对照,回顾分析再次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54例患眼视网膜脱离相关病情,并研究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再次行视网膜复位的治疗效果。结果54例再次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眼,发现原裂孔未封闭或再次裂开19只眼(36.1%),新裂孔或遗漏裂孔30只眼(55.6%)。大部分患眼伴有不同程度玻璃体视网膜增殖病变(PVR)。再次手术11只眼行玻璃体腔注气术,22只眼行巩膜扣带术,21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其成功率分别为72.7%、90.9%和85.7%。结论裂孔封闭不全是视网膜脱离复发或未能复位直接原因,PVR是形成新裂孔、影响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的主要因素。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成功关键仍是可靠地封闭裂孔,应针对具体病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伴有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2年来对16例伴有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手术方式的选择和PVR的程度与手术效果的关系。结果 16例患者随访3~12个月,13例视网膜完全复位,1例未复位,2例复发,治愈率为81.3%。眼压和视力均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伴有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较一般的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功率低,术前及时使用糖皮质激素能抑制葡萄膜炎并提高手术效果,PVR A、B级以巩膜扣带术为宜,尽量不放视网膜下液,PVRC级以上须行玻璃体手术。  相似文献   

14.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及其效果。方法对36只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单纯玻璃体腔注气(C2F66、C3F8)或联合巩膜外环扎、巩膜外垫压、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2个月)。结果经平均3.2个月的随访,33只眼治愈,治愈率为91.67%,视力提高27只眼,减退4只眼,无变化5只眼;视网膜解剖复位33只眼;术后短暂高眼压6只眼,玻璃体腔少量积血1只眼,晶状体混浊加重2只眼。结论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关键在于术前根据玻璃体视网膜情况,设计正确的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严重眼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环扎、外加压术治疗严重外伤性视网膜脱离37例37眼。结果:术后网膜复位31眼(84%),部分复位4眼(11%),未复位2眼(5%),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环扎术治疗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术中充分剥膜,切除增生膜,进行松解性视网膜切开,合理应用眼内填充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96例(96只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病例均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级改变,其中46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50只眼行单纯巩膜扣带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随访9.6个月时的视力、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和手术后并发症。结果:玻璃体切割手术组46只眼中,最终手术成功43只眼,占93.5%。视力提高38只眼,占82.6%;不变5只眼,占10.8%;下降3只眼,占6.5%。手术后并发性白内障3只眼,占6.5%;严重PVR3只眼,占6.5%。单纯巩膜扣带手术组50只眼中,最终手术成功45只眼,占90.0%。视力提高36只眼,占72.0%;不变8只眼,占16.0%;下降6只眼,占12.0%。手术后并发性白内障9只眼,占18.0%;严重PVR8只眼,占16.0%。结论: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切割术和单纯巩膜扣带术,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力提高优于单纯巩膜扣带术。  相似文献   

17.
BVI倍频532激光治疗和预防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和分析用BV1532倍频激光治疗和预防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用法国BVI532倍频激光治疗和预防视网膜脱离患眼200眼,结果 视网膜周边于性裂孔和视网膜周边变性单纯用激光治疗76眼。成功72眼,占94.21%,失败4例是因玻璃体有牵引。结合局部垫压后成功;不放液巩膜外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68眼,一次激光封孔成功56眼,占82.4% ,12例因视网膜下液较多失败,后经使用中药,脱水剂等治疗后,8例二次光凝成功。4例失败;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成功18例。失败4例;未发现裂孔的视网膜脱离12眼100%手术成功;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及术后激光封闭裂孔26眼,成功100%。结论 BVI532倍频激光治疗和预防视网膜脱离成功率高,创伤小,周边视网膜裂孔和变性激光治疗可以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激光可根据病情在术中,术后选择,作为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和玻璃体手术均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伴有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并不鲜见 ,约占视网膜脱离的 8% ,因其眼压极低 ,玻璃体混浊明显 ,手术操作困难 ,加之脉络膜上腔积液 ,巩膜冷凝达不到视网膜 ,所以手术效果往往不理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脉脱型网脱 2 0例 2 0只眼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 2 0只眼 ,患眼眼压均极低 ,前房纤维渗出性混浊 ,玻璃体明显混浊 ,三面镜或眼 G超示视网膜球形棕色隆起或脱离的视网膜与球壁间存在一至数个半球形脉络膜脱离光带。男 1 5例 ,女 5例 ,年龄 38~ 62岁 ,平均 46岁。病程 1周~ 3个月 ,平均 1 .2个月。2…  相似文献   

19.
孟旭霞  梁涛  崔从先 《齐鲁医学杂志》2007,22(3):189-190,193
目的 观察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双眼遮盖、激光光凝及手术治疗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43例(43眼)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双眼遮盖治疗1~14d(平均4.6d),眼底可视度增加。其中24眼行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4眼行局部巩膜外垫压术,术后视网膜复位,裂孔封闭,无再出血。15眼行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1例。结论 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时,双眼遮盖并及时行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以及早期手术是争取较好视力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伴脉络膜脱离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前局部和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和视功能改变.方法 连续观察38例38眼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脉络膜脱离并行玻璃体手术治疗患者.其中局部应用激素组(A组)11例,术前应用醋酸强的松龙眼液点眼每小时1次,用药(4.91±1.51) d;全身激素治疗组(B组)27例,术前地塞米松静脉滴注15 mg,3 d后剂量递减,术前用药(5.67±1.88)d.结果 一次手术视网膜脱离复位率A组为54.5%,B组为63.0%;再次手术成功率A组为80.0%,B组为100%.A组70%患者术后视力提高,20%视力保持不变,B组68%患者术后视力提高,24%视力保持不变.初次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15例患者中,14例系因玻璃体视网膜增殖形成所致.结论 伴脉络膜脱离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前局部激素治疗组的手术成功率趋势上低于全身激素治疗组.两组的最终视功能改善结果无差异.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主要原因系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