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2例第1个周期化疗后血小板≤50×109/L的患者,非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第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24h皮下注射rhIL-11,1.5mg/次,1次/d,连续用药7~14d,或血小板从最低点恢复至≥100×109/L停药;对照组第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不接受rhIL-11。结果治疗组化疗后血小板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73±0.34)×109/L和(13.69±6.52)×109/L,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需要输注单采血小板平均数为(0.29±0.58)单位,对照组需要输注单采血小板平均数为(0.81±1.37)单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主要不良反应:乏力、注射部位疼痛、恶心呕吐、肌肉关节疼痛、结膜充血、皮疹。结论 rhIL-11能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降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2例第1个周期化疗后血小板≤50×109/L的患者,非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第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24 h皮下注射rhIL-11,1.5 mg/次,1次/d,连续用药7~14 d,或血小板从最低点恢复至≥100×109/L停药;对照组第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不接受rhIL-11.结果 治疗组化疗后血小板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73±0.34)×109/L和(13.69±6.52)×109/L,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需要输注单采血小板平均数为(0.29±0.58)单位,对照组需要输注单采血小板平均数为(0.81±1.37)单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主要不良反应:乏力、注射部位疼痛、恶心呕吐、肌肉关节疼痛、结膜充血、皮疹.结论 rhIL-11能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降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hIL-11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强化治疗所致的血小板(PLT)减少症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8例AML患者每例行两周期强化治疗,化疗方案相同。采用自身对照,对照周期不用rhIL-11,治疗周期化疗后PLT<50×109/L时加用rhIL-11,剂量为25μg/kg(1.5 mg)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7~14 d或直至PLT升至50×109/L以上。观察rhIL-11的疗效及其副作用。结果32例可供疗效评价。强化治疗后治疗周期最低PLT值高于对照周期(P=0.007);PLT低位(<20×109/L)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周期(P=0.001);需输注浓缩PLT例数明显少于对照周期(P=0.039)。化疗后第2周骨髓原始细胞两周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成熟巨核细胞的构成比治疗周期明显高于对照周期(P=0.02)。36例可供安全性评价,rhIL-11相关副作用可耐受。结论rhIL-11可加速AML强化治疗后PLT的恢复,预防严重血小板减少症,减少PLT输注的需求;其机理为刺激骨髓巨核细胞生长、分化和成熟。  相似文献   

4.
彭嵘  邓云  杨黎娟 《山东医药》2009,49(15):96-97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PLT)减少症的效果。方法37例化疗后PLT减少症患者,于第2周期化疗后皮下注射rhIL-1125μg/(kg·d),连用16d,或连续2次检查PLT≥100×10^9/L时停用。结果与rhIL-11治疗前比较,PLT最低值显著升高,PLT≤50×10^9/L时间明显缩短,PLT≥80×10^9/L时间明显延长(P均〈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rhIL-11能明显促进PLT增殖,可用于防治肿瘤化疗后PLT减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自体血小板输注与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0例,将其随机的分为3组,A组患者使用rhIL-11治疗,B组患者自体血小板输注治疗,C组患者将前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治疗。观察3组患者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结果 A组血小板的变化幅度为(5.37±6.38)×109/L,B组血小板的变化幅度为(14.94±23.32)×109/L,C组血小板的变化幅度为(14.95±26.79)×109/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小板的变化幅度大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小板输注和rhIL-11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方法,安全可靠,疗效好。两者同时使用效果更佳,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介素-11(IL-11)及可溶性糖蛋白130(sgp130)在初诊急性白血病(AL)诱导缓解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基因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对AL患者血小板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2004年4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64例初诊AL患者分为A、B两组,采用ELISA检测方法对初诊AL患者(A组)化疗前及获完全缓解(CR)后的血清IL-11及sgp130质量浓度进行动态观测;将rhIL-11应用于初诊AL患者(B组)。结果AL患者血清IL-11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经诱导化疗获CR后明显升高至正常水平,且与外周血血小板数呈平行性升高或降低;sgp130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获CR后明显下降至正常水平,且与外周血白细胞数呈正相关。注射rhIL-11后血小板恢复至≥30×109/L、≥50×109/L、≥100×109/L的平均时间均早于未使用rhIL-11者,且血小板输注量明显减少。结论检测AL患者血清IL-11及sgp130水平可作为了解AL患者病情、判断疗效和预后的有意义的指标;rhIL-11可以有效地促进AL患者诱导缓解化疗后外周血小板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rhIL-11)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在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及差异.方法选取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所致血小板减少(PLT≤75×109/L)的患者66例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皮下注射rhIL-11 3 mg/次,qd;另一组接受皮下注射rhTPO 15000μg/次,qd;观察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rhIL-11和rhTPO两个治疗组入组例数分别为42例和24例,rhIL-11和rhTPO治疗后血小板数值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rhIL-11和rhTPO两组平均升高幅度分别为5.95×10~9/L±12.31×10~9/L、45.92×10~9/L±37.47×10~9/L;rhIL-11治疗的第10天血小板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rhTPO治疗的第7天血小板数值就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均在治疗开始的第3天血小板计数开始升高,在第10天达到最大值,rhIL-11组第3、5、7、10天的血小板相比治疗前分别增长了4%、18%、21%、50%,相比治疗前,rhTPO组第3、5、7、10天的血小板分别增长了39%、84%、145%、267%;对于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rhIL-11治疗前后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中,rhTPO治疗后血小板数值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hI L-11与rhTPO治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率分别为75%和100%,且二者之间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hIL-11治疗后血红蛋白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rhTPO对血红蛋白无影响;rhIL-11和rhTPO对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肝功能及凝血无影响;rhTPO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rhIL-11(P0.05).结论rhIL-11与rhTPO均能短期显著升高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血小板水平,相比rhIL-11,rhTPO提升血小板时间更快,对于重度血小板减少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巨和粒(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预防和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03-05~2004-05期间沈阳军区总医院肿瘤科42例接受GC方案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自身交叉研究方法,比较rhIL-11和安慰剂对化疗后血小板最低值的影响及毒性。rhIL-11在化疗药给药结束后24h开始用药,25μg/kg皮下注射,连续用药7~14d,血小板高于300×109/L时停药。结果rhIL-11可明显升高化疗中血小板最低值,减少输血的次数。rhIL-11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水肿、乏力及感冒样症状等。结论rhIL-11对化疗所致血小板降低有明显的防治作用,疗效安全、确实,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国产全长人血小板生成素 (rhTPO)对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非随机自身对照。 2 8例AML诱导缓解后的患者在试验周期化疗后 ,皮下注射rhTPO1.0 μg/kg ,每日 1次 ,疗程 14d。对照周期不用rhTPO。动态观察全血细胞计数 ,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纤维蛋白原、心电图。结果 :试验周期化疗后血小板最低值为(16 .93± 2 0 .2 7)× 10 9/L ,血小板 <2 0× 10 9/L的持续天数为 (4 .75± 5 .97)d ,输血小板的次数和量分别为 (1.5 4± 1.79)次和 (2 1.6 1± 2 9.73)u ,与对照周期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化疗后血小板最高值及血小板计数恢复的增加值 (差值 )试验周期分别为 (2 5 5 .89± 2 13.0 7)× 10 9/L和 (2 38.96± 2 10 .4 3)× 10 9/L ,明显高于对照周期的 (15 0 .2 2± 10 7.6 4 )× 10 9/L和 (135 .0 7± 10 5 .75 )× 10 9/L(P <0 .0 5 )。用rhTPO对其他监测指标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也少而轻微。结论 :国产全长rhTPO治疗AML耐受性良好 ,确实能提高AML化疗后的血小板计数 ,但对总体血小板恢复时间及血小板输注的需要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 HBV 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主动免疫)和干扰素(IFN)联合使用,观察其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效果。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分组的方法,对180例未经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3组进行观察,每组60例,A 组:(主动免疫联合IFN),主动免疫每月1次,α-1b-IFN 5MU,每周3次;B组:α-1b-IFN 5MU,每周3次;C 组:对照组。总疗程为12个月。分别于治疗后第3、6、9、10、11、12个月和随访半年时抽血检查,并观察各组 HBV DNA 复制水平、HBeAg、肝功能变化。结果 A 组有显著的抗病毒效果,显著高于 B 组和 C 组,直至治疗结束后6个月,均显示出极好的抑制 HBV 复制和持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效果(34.0±1 1.4)U/L 对(86.4±31.4)U/L,P<0.01。A 组与 B 组比较,治疗结束6个月,病毒负荷量(11.02±1.52)×10~5copies/ml 对(77.98±3.12)×10~5 copies/ml,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抗 HBV 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联合α-1b 干扰素的应用,具有显著增加抗病毒效果,特别是停药后持续抗病毒及肝功能持续正常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过拉米夫定和干扰素单一或联合使用观察其抗病毒效果和对拉米夫定致停药后反跳及治疗中耐药突变的影响,寻找疗效好、费用低的治疗方法. 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分组方法,对150例未经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进行治疗.实验分5组,每组30例,A组(新联合疗法)前3个月使用拉米夫定100 mg/d,第4个月时加用干扰素α,每次3MU,每周3次至疗程结束,但第10个月时将拉米夫定减为100 mg,隔日一次;B组拉米夫定治疗,100 mg/d;C组干扰素α治疗,每次3 MU,每周3次;D组(普通联合疗法)拉米夫定100 mg/d加干扰素α 3MU,每周3次;E组阴性对照组.总疗程均为1 2个月.分别于治疗后第3、6、9、10、11、12个月和随访半年时抽血,并观察各组H BV DNA复制水平、乙型肝炎e抗原(HB eAg)、肝功能及组织学变化,同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定期监测YMDD突变的情况.结果A组自第3个月即有显著的抗病毒效果,显著高于E组(5例对30例,P<0.01),直至治疗结束后6个月(10例对29例,P<0.01),均显示出极好的抑制HBV复制、H BeAg阴转(12例对1例,P<0.01)和持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效果[(35.3±11.2)U/L对(85.3±32.2)U/L,P<0.01].同时,与B组相比,治疗结束后6个月,HBV DNA阳性例数(10例对25例,P<0.01)及病毒负荷量[(1.02±1.33)×105拷贝/ml对(603.00±89.40)×105拷贝/ml,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YMDD突变检出率显著低于B组(x2=4.81,P<0.05),提示此方案具有显著减少或预防YMDD突变形成的作用.结论新联合疗法具有显著增加抗病毒效果,特别是停药后持续抗病毒疗效.能显著缩短拉米夫定的抗病毒治疗疗程,减少停药后的反跳和病毒耐药性突变的发生,亦能显著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重组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我们对2003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26例使用rhIL-11的治疗情况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同期收治肿瘤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23~79岁,中位年龄53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X综合征患者肱动脉流量介导性舒张(FMD)功能变化及培哚普利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方法将22例X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培哚普利+硝酸异山梨酯组(A组,11例),予培哚普利每天2~4 mg,晚顿服,硝酸异山梨酯每次10~20 mg,2次/日,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组(B组,11例),仅予硝酸异山梨酯每次10~20 mg,2次/日,口服.疗程均为6周.疗程前后分别进行肱动脉血管超声检测及活动平板试验.正常对照组20例,不予任何治疗.结果①X综合征患者肱动脉FMD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4.7±2.8)%比(13.5±3.1)%,P<0.001].②A组培哚普利干预后肱动脉FMD活性显著增强,与B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9.6±1.7)%比(4.9±2.1)%,P<0.001].③A组疗程结束前1周内典型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较B组明显减少(2.6±1.4次比4.0±1.6次,P<0.01).A组疗程后与疗程前比较运动诱发的ST段缺血型下移之和(∑ST)明显减少(5.2±1.7 mm比7.9±2.3 mm,P<0.01),运动持续时间显著延长(8.2±2.3 min比6.6±1.6min,P<0.01),而B组疗程前后无显著差异.∑ST减少及运动持续时间延长与肱动脉FMD活性增强具有明显相关性(γ=-0.68,γ=0.62,P均<0.001).结论X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培哚普利通过增强FMD活性,改盖心肌缺血,对该病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早期及延迟应用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防治作用。方法 40只小鼠分为 5组,每组 8只。鸡卵白蛋白(OVA)致敏 /激发组 (A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布地奈德 (BUD)早期治疗组 (C组 ),BUD延迟治疗组 (D组 ),OVA延迟对照组(E组)。小鼠于第 0、14天以OVA致敏,从第 1次致敏后第 24天开始雾化吸入 2.5%的OVA激发并持续 18d,建立气道重塑模型;分别在早期(抗原激发前 1d始)和延迟(第 1次抗原激发后第 18天始)雾化吸入BUD(0.5mg/ml),观察抗原激发及BUD应用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粒细胞(EOS)数、上清液白细胞介素 5(IL-5)和γ干扰素 (IFN-γ)水平的变化,同时对肺组织切片行苏木精 伊红(HE)、过碘酸雪夫(PAS)、Masson三色染色,测定支气管壁周围EOS计数、定量杯状细胞百分比及黏液分泌评分并测定气道平滑肌增生高度及胶原面积。结果 经过反复抗原激发,A组BALF中EOS数为(57.460±11 060)×104 /ml,B组为[ (0.050±0.020)×104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ALF中IL- 5水平及IFN -γ水平分别为(52.9±2.8)pg/ml、(39.5±3.2)pg/ml,B组分别为(16.8±1.5)pg/ml、(63.8±3.3)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A、B组支气管壁周围EOS数分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罗红霉素小剂量长期应用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呼吸困难评分、痰量、6分钟步行距离及COPD发作频率的影响,并评价其在稳定期COPD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开放研究。A组:5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罗红霉素150 mg,1次/d口服;B组:50例,仅用基础治疗。基础治疗包括:吸氧,允许使用稳定剂量的茶碱、口服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但不允许使用其它大环内酯类药、抗凝药、组胺拮抗剂和激素。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96例稳定期COPD患者入选,年龄(63.25±3.16)岁。6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A组肺功能(FEV1):治疗前(0.78±0.12)L,治疗后(0.92±0.16)L;6分钟步行距离:治疗前106.6±6.19,治疗后130.75±10.44;呼吸困难评分:治疗前3.10±0.60,治疗后1.20±0.60;痰量情况:治疗前43.18±5.86ml,治疗后31.36±3.18ml;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治疗前56.4±5.25,治疗后34.3±5.24,较B组有明显改善(P均<0.05);COPD发作人数及因急性加重住院情况:A组与B组比较,A组COPD发作人数及住院人数下降,P<0.05。结论长期应用小剂量罗红霉素可以改善稳定期COPD的肺功能、临床症状、活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密闭式吸痰预防VAP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67例同期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行开放式吸痰,B、C组接受密闭式吸痰(吸痰套更换周期分别为1d和2d)。结果A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52.0%(13/25),显著高于B组20.0%(4/20)和C组22.7%(5/22),P<0.05;B组和C组患VAP的时间分别为行机械通气后(9±2)d和(8±3)d,P<0.05;各组发生VAP患者中,感染相关的器衰竭评分(SOFA)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 IS)分值于插管后第4天开始A组明显高于B、C组,至第8天B、C组分值升高,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认为密闭式吸痰可以减少VAP的发生,且使发生时间延迟;密闭式吸痰套每天更换1次与每2天更换1次对VAP发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分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rhIL1125~50μg·kg-1·d-1皮下注射连用5~7d,血小板上升正常后用泼尼松1~2mg·kg-1·d-1口服,2周后逐渐减量;对照组单用泼尼松治疗,用法同上。结果:观察组在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达峰值时间、控制出血症状时间均少于单用泼尼松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5%高于单用泼尼松组的66.7%(P<0.05)。结论:rhIL-11可以有效促进ITP患者外周血小板的恢复,迅速控制ITP患者的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自体富含血小板(PLT)血浆分离技术(PRP)作为一种血液保护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主动脉外科手术中异体血的输入,减少围术期相关不良事件。方法 选择2013年01月-2015年05月需要进行主动脉外科手术且需要深低温停循环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PRP组(n=30)和空白对照组(n=30)。对照组常规处理。实验组术前提取体不低于体血容量20%的富含血小板血浆,22℃震荡保存,待体外循环(CPB)结束后硫酸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完毕后回输到体内。于术前、术后1 d、2 d和3d各时点记录相关血液凝血功能各项指标。记录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1 h、24 h 引流量和围术期异体输血量。记录围术期相关不良事件。 结果 PRP 组术前分离处理的全血容量为(2650 ±352)ml,采集富PLT血浆( 249.13±8.75) ml,其中PLT计数(2.73±0.52 )×1011 /L,PLT 分离时间(75±25. 4) min。与对照组比较,PRP组术后引流量、异体红细胞、PLT、血浆、冷沉淀的输入量减少 ( P < 0.05 或0.01),围术期相关不良事件(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呼吸机辅助时间、二次开胸等)也低于对照组, 脑血管事件、死亡率两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在主动脉外科手术中使用PRP方法可以有效的保护血液、减少异体血的输入,从而减少围术期相关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新碱、氮烯咪胺(ABVD)第1、8天用药方案治疗初治霍奇金淋巴瘤(HL)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Ⅱ~Ⅳ期初治HL62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均为31例,A组采用ABVD第1、8天用药方案进行化疗6~8周期,B组采用ABVD第1、15天用药方案进行化疗6~8周期,两组患者化疗结束后均南同一位放疗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放疗,制定放疗方案不受A、B分组的影响.结果 A组化疗结束后完全缓解(CR)率90.3%(28/31),1年无病生存(DFS)率87.1%(27/31),2年DFS80.0%(20/25).B组化疗结束后CR 83.9%(26/31),1年DFS 80.6%(25/31),2年DFS 72.0%(18/25).A、B两组CR率、1年DFS率、2年DFS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心肌缺血、Ⅲ~Ⅳ度肝功能损害、重度骨髓抑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每例患者从化疗开始到化疗结束的平均时间为159 d,B组为228 d,A组较B组平均每人缩短69 d.结论 采用ABVD第1、8天用药方案治疗初治Ⅱ~Ⅳ期HL与第1、15天用药方案治疗CR率、1年DFS率、2年DFS率比较均相似,但A组有优于B组的趋势,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也相似,但在治疗时间上A组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同期就诊的30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的保肝药(阿拓莫兰,1.2g iv gtt qd和前列腺素200μg iv gtt qd)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口服,疗程均为1年。结果:治疗后1年Child-pugh分级评分治疗组从治疗前B级9例和C级6例,治疗后分别改善为A级12例、B级2例和C级1例;对照组从治疗前B级6例和C组9例,治疗后分别改善为A级4例、B级5例和C级6例。治疗组平均腹水消退时间和平均利尿剂使用时间是(6.3±4.1)d和(22.0±9.3)d,明显优于对照组(8.9±6.3)d和(33.6±6.9)d。治疗后治疗组末梢血中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回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