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氟保护漆用于学龄前儿童防龋的疗效。方法:实验组(463例)给予氟保护漆防护,每半年涂布1次,2年总计使用氟保护漆4次;对照组(306例)只做早晚刷牙等日常口腔护理。结果:试验前,患龋率和龋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后,实验组儿童患龋率和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氟保护漆防龋效果明显,操作简便,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2.
邓利琴  余乔立  王洁 《广东医学》2007,28(2):228-229
目的 了解2~3岁低龄组儿童局部应用氟化物的防龋效果.方法 选取广州市第二幼儿园2~3岁儿童共210例,随机分为两组,氟保护漆组(104例)和氟化凝胶组(106例),分别以氟保护漆及氟化凝胶进行防龋,每半年一次共3次.随机抽取2005年5~6月在我院保健门诊就诊的2~3岁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儿童防龋前后的患龋率.结果 3组的患龋率在防龋前差异无显著性,防龋后3组患儿的患龋率差异有显著性.氟保护漆组的患龋率在防龋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氟化凝胶组及对照组的患龋率在防龋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氟化物防龋能有效降低龋病的发生率,氟保护漆操作简单、儿童易接受配合,是群体防龋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乔静 《中外医疗》2013,(31):36-37
目的探讨氟保护漆在儿童防龋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该院进行保健的287例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1例)采用氟保护漆对全口牙进行全面防龋,每6个月做1次共6次;对照组(166例)不作任何处理;比较两组儿童防龋前后患龋状况。结果 3年后治疗组患龋率19.83%,对照组患龋率43.37%,治疗组患龋率明显降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保护漆防龋能有效降低龋齿率发生,具有操作简便,儿童易接受特点,是儿童防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托盘载药治疗牙本质过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托盘载药治疗牙本质过敏的临床观察杨运田石宏口腔医学院(050017)李荷香石家庄第二造纸厂卫生所关键词牙本质过敏;托盘载药;APFI防龋凝胶;脱敏;氟素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牙周组织萎缩,牙根暴露后,出现多个牙齿牙颈部过敏以及牙根部发生牙骨质龋,造成牙本质...  相似文献   

5.
选择400名12至14岁学生,分为二组在临床上进行一年实验观察。实验组采用鞣酸氟化物制成凝胶,置放在超薄型软塑料牙列托盘上,直接戴套在牙面上,为期两周。对照组用0.2%含氟漱口水每周一次,为期一年,一年后观察结果:实验组患龋率由76%降低为48.5%,龋均由2.75降低为1.09,无一例新发生龋病例,对照组患龋率由74%减低为56%,龋均由2.86降为1.97。结论:二组防龋效果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防龋效果显著,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6.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46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及145例正常人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铁蛋白(SF)、酸性铁蛋白(AIF)测定,结果PHC组血清AFP、SF、AIF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肝病组(P<0.001),肝癌组AFP阳性中为78.26%,联合测定SF、AIFIa性检出中可达100%,提示血清八FP、SF、AIF测定在PHC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尤其联合测定AFP,SF、AIF3项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率,降低了漏诊率。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 1 993年 9月~ 1 998年 9月在民族幼儿园随机抽取 5岁儿童 1 0 0例 (男 50例 ,女 50例 ) ,用NF—Ⅱ型护齿仪护齿 ,连续 5年进行防龋追踪观察 ,同时 ,随机抽取 5岁儿童 1 0 0例为对照组 (男 50例 ,女50例 )。防龋时间选择 :第 1年每年 4次 ,第 2年每年 2次。使用方法 :用前漱口 ,清除食物残渣 ,以利于氟离子与牙面充分接触 ,取大小合适口模 ,用 1 %的NaF溶液将口膜浸润透 ,置于上下颌牙列上轻轻咬住 ,6min后取下口膜 ,2min内勿刷牙进食 ,同时 1 0 0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漱口。护齿前两组患龋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经…  相似文献   

8.
作者检测了24例小儿漏斗胸的心功能,并分析心功能与漏斗指数(FI)、胸廓前后径和横径比率(AP/LR)的关系。结果表明心指数(CI)与FI负相关,r=-0.7967(P<0.005);CI与AP/LR正相关,r=0.7836(P<0.005)。作者推荐FI和AP/LR作为评估小儿漏斗胸心功能的指标。根据心功能改变的水平将漏斗胸分为轻型(CI3~4L/min/m2,FI0.1~0.2,AP/LR>0.25),中型(CI2.5~3L/min/m2,0.2≤FI≤0.3,0.2≤AP/LR≤0.25),和重型(CI<2.5L/min/m2,FI>0.3,AP/LR<0.2)。  相似文献   

9.
鹰潭市儿童乳牙氟化泡沫防龋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鹰潭市儿童乳牙龋患现状,应用氟化泡沫防龋后乳牙龋患改善情况,为减轻儿童乳牙龋患,加强幼儿口腔保健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利用每年我院对托幼机构儿童进行健康体检的时间,从2004年至2008年,在全市幼儿园随机抽取5所幼儿园进行整体氟化泡沫防龋治疗,并从中整群抽取4-5岁儿童500名进行调查。另外抽取5所幼儿园,从中抽取4-5岁儿童500名进行对照。结果从2004年至2008年,观察组的患龋率和龋均数都逐年下降,而对照组的患龋率和龋均数均无明显变化。乳牙防龋,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必不可少,利用氟化物局部应用防龋更可以起到良好的防龋效果。  相似文献   

10.
郝瑞   《中国医学工程》2014,(3):81-81
目的研究探讨氟化泡沫与氟保护漆在预防学龄前儿童龋齿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三所幼儿园中班4-5岁的学龄前儿童共450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A组(氟化泡沫组)150例,B组(氟保护漆组)148例和C组(对照组)152例。其中A、B组儿童分别以1.23氟化泡沫和0.1氟保护漆进行防龋治疗,C组则采用蒸馏水作为对照,每半年进行1次,共3次。3组儿童均进行健康教育。对3组学龄前儿童防龋前后的患龋率及新发生龋失补牙面数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3组儿童的患龋率在防龋治疗前无明显差异,而在防龋治疗后存在明显差异。氟化泡沫组和氟保护漆组的患龋率在防龋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两者间比较亦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则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氟化泡沫与氟保护漆能有效的降低学龄前儿童的龋齿发病率,可以很好的预防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牙龋坏程度对氟保护漆防龋效果的影响,为选择合适涂布时机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无锡市786名3~6岁学龄前儿童,其中已患龋组397人,无龋组389人,涂布氟保护漆,1年后比较两组乳牙防龋效果。结果1年后,无龋组的新生龋齿例数明显少于已患龋组,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无龋组的防龋效果优于已患龋组。结论乳牙龋坏程度直接影响氟保护漆防龋效果,在乳牙未患龋之前进行涂布,效果最好,可以提高乳牙的无龋率。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探讨糖尿病(DM)病人纤溶功能改变及其对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的影响,分析其纤溶功能紊乱的可能原因。②方法应用显色底物法测定65例糖尿病病人血浆纤溶酶原活性(PA)、纤溶激活活性(FAA)和纤溶抑制活性(FIA),同时测定空腹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病人按有无血管病变和DM类型分组,并与正常人对照,应用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做统计学分析。③结果DM组PA与FI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3.395,3.401,P均<0.001),FAA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3.212,P<0.01)。在无血管病变时,P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FAA与FIA有显著性变化,Ⅱ型糖尿病组FIA明显高于Ⅰ型(t=2.893,P<0.01)。FIA与高甘油三脂血症、高糖血症呈明显正相关(r=0.301,P<0.05;r=0.325,P<0.01)。④结论糖尿病病人存在纤溶功能紊乱并且是糖尿病性血管病变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定兔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_(Ⅰα)(6-keto-PGF_(Ⅰα))的含量,比较观察阿魏酸(F)、吲哚美辛(I)、阿魏酸-吲哚美辛结合物(FI)和阿魏酸-吲哚美辛-淀粉高分子载体衍生物(FIS)在抗血栓方面的药理作用特点。方法用比浊法和放免法测定F、I、FI和FIS在体外对兔血小板聚集和对TXB2,6-keto-PGF_(1α)生成的影响。结果F、I、FI和FIS显著地抑制ADP和AA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和TXB_2,6-keto-PGF_(Ⅰα)的产生。在 12.5-240μmol/L的剂量范围内,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 F为 11.3%-31.8%(ADP诱导)和 3.3%-18.5%(AA诱导)、I为3%-34.3%(ADP诱导)和2%-20.2%(AA诱导)、FI为5.0%-59.3%(ADP诱导)和0.3%-63.1%(AA诱导)、FIS为3.1%-39.1%(ADP诱导)和1.5%-39.6%(AA诱导)。剂量为 240.0μmol/L时对TXB_2和6-keto-PGF_(Ⅰα)产生的抑制率, F为 14.8%和 1.2%、Ⅰ为 24.9%和 26.2%、 FI为 40.6%和29.3%  相似文献   

14.
氟离子透入防龋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离子透入防龋效果评价吴跃明*王宝英施卫兵陈宇1(高邮市人民医院口腔科,高邮225600;1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南京210009)关键词龋病;氟离子透入龋病是人类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患龋者多达4亿。尤为严重的是儿童患龋率相当高,大大损害儿童口腔健康。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国产干扰素(α1b-IFN)对慢性乙型肝炎(CBH)与慢性丙型肝炎(CHC)疗效差异方法对46例CBH与39例CHC患者分别采取用α1b-IFN300万U隔日一次,疗程3mo,同时设立对照组CBH57例,CHC33例,于治疗前、治疗后8wk、治疗结束及治疗后0.5a采血清测HBsAg、HBeAgHBV、DNA、HCV、RNA并动态观察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结果对CBH及CHC的ALT复常效果皆优于对照组,并且IFN对CHC疗效优于CBH(P<0.05),IFN对HBsAg、HBeAg阴转疗效皆不明显(P<0.05),但对HBV.DNA阴转疗效明显(P<0.05),对HCV.RNA阴转有明显疗效(P<0.01),并且IFN对HCV.RNA阴转疗效明显优于HBV.DNA(P<0.05)结论提示IFN对CHC疗效优于CBH。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核素~(131)I标记的抗人小扁豆凝集素结合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R-LCA)McAb,注入荷瘤裸鼠腹腔后,能在裸鼠人肝癌模型肿瘤区积聚,其放射性核素浓度是裸鼠肝脏的5.2倍;而~(131)I标记的正常小鼠IgG(mIgG)及游离~(131)I却无肿瘤区积聚,且在荷瘤裸鼠体内呈均匀分布。~(131)I-AFP-R-LCAMcAb组γ照像均显示出裸鼠人肝癌的阳性定位。用~(131)I-AFP-R-LCAMcAb治疗裸鼠人肝癌,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85.0%),优于~(131)I-mIgG及游离~(131)I(46.0%、20;1%,P<0.05).结果表明:AFP-R-LCAMcAb对人肝癌细胞有较强的亲和力和特异性,有希望成为肝癌导向研究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窝沟封闭防龋效果、封闭剂保留率和窝沟封闭剂的成本-效果分析。以S小学151名6岁儿童为实验组,进行双侧下颌六龄牙窝沟封闭,W小学148名6岁学生不作窝沟封闭为对照组,每年检查一次。观察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患龋率和龋均与对照组比较1年后分别减少了48.84%和45.83%;2年后减少了57.93%和51.62%,均有显著差异。封闭剂保留率1年后为90.07%,2年后为81.21%,质量符合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的质控标准。由于窝沟封闭是一项新技术,应由口腔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窝沟封闭预防儿童恒牙龋有肯定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酸性同工铁蛋白对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价值,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48例HCC、30例肝炎(HP)、28例肝硬化(LC)患者及33例正常人血清酸性同工铁蛋白(SAIF)水平。结果显示:HCC、HP和LC组患者SAIF值均呈现非正态分布,其中位值分别为440μg/L、218μg/L和120μg/L,正常组为66μg/L。HCC组与其余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1)HP与LC组和正常组比较,其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但LC组与正常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ROC确定SAIF=250μg/L为临界值,则SAIF诊断HCC的阳性率为85.46%。SAIF与AFP无相关性。SAIF与肝癌体积和临床分期无关。以上结果表明SAIF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探讨高血压(EH)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ED)与红细胞膜脂质成分和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的关系。②方法观察了66例EH病人和38例健康人红细胞滤过指数(IF)、红细胞膜胆固醇(Ch)、磷脂(PL)、脂质过氧化物(LPO)及PAF-AH的变化。③结果EH病人红细胞IF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4.726,P<0.001)。EH病人红细胞膜Ch,LPO及Ch/PL明显增高,而PL和PAF-AH活性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3.882~4.715,P<0.001)。这些指标变化随着EH病程进展而逐渐明显。EH病人红细胞IF与膜Ch,LPO及Ch/PL呈正相关(r=0.532,0.538,0.655,P<0.001),与PL和PAF-AH呈负相关(r=-0.527,-0.609,P<0.001)。④结论EH病人ED降低与红细胞膜脂质异常和PAF-AH活性降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及其结合蛋白(IGFBPs)水平在儿童肾病综合征(NS)中的变化。方法:用免疫放射法和放射免疫法对20名NS患儿,即NS活动期组(NSA组,n=11)和NS缓解期组(RE组,n=9)进行了血清IGFⅠ和IGFBPs水平测定;并以同年龄组正常儿童(NC组,n=10)作对照。结果:与NC组比较,NSA组血清IGFⅠ、IGFBP3明显下降(P<001),IGFBP1和IGFBP2均明显升高(P<001);RE组的血清IGFⅠ及IGFBP1、IGFBP2和IGFBP3均可恢复正常;NSA组血清IGFBP3与白蛋白存在明显相关关系(r=076,P<001)。结论:NS活动期存在着IGFⅠ和IGFBPs的异常改变,但缓解期可完全恢复正常;IGFⅠ和IGFBPs的异常改变可能与NS患儿生长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