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是终生替代补充,而某些2型糖尿病患者也不得不在某个时期接受胰岛素治疗,以控制高血糖或其他某些症状。由于胰岛素口服后会被消化和破坏,因而需皮下注射,我们内科病区通过对糖尿病病人出院前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收到良好效果,大大减少了病人再次入院率,预防各种并发症,使病人满意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
张利  王芳 《安徽医学》2007,28(6):549-550
胰岛素迄今已成为治疗糖尿病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一个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比例,体现了其糖尿病治疗水平。胰岛素的应用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但不少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会感到恐惧,同时对胰岛素的注射技术不熟悉,为了更好地指导病人掌握胰岛素的自我注射技能,我们对2005年2月-2006年10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病人进行模拟注射教育,并于传统教育方式进行比较,现将教育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糖尿病的患者逐年上升 ,其中 90 %~ 95 %为 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在某个时期也需接受胰岛素治疗 ,且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 ,单纯依赖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无法达到长期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因此 ,指导病人正确进行胰岛素治疗的家庭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 做好解释 ,使其配合由于口服胰岛素会被胃肠道消化破坏 ,因而胰岛素治疗宜进行皮下注射 ,开始进行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会有恐惧或焦虑 ,应针对病人的顾虑 ,讲明胰岛素治疗的重要性 ,使之感觉到在家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首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对胰岛素的认识及焦虑情况调查,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56名首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问卷形式调查胰岛素治疗相关知识的认识,并用SPSSⅡ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病人焦虑总分与国内正常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付费间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焦虑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51%患者对胰岛素缺乏基本认识,认为胰岛素治疗意味着病情加重;63%患者不愿意一辈子都打针,对胰岛素注射表示担忧;近30%患者认为注射胰岛素影响社交.结论:首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充分认识到首次接受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影响,消除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误解,及早接受胰岛素治疗,提高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1型糖尿病早期经过几周胰岛素的治疗,有些病人进入了一个不需要胰岛素治疗,血糖也能保持正常的时期,被称为“蜜月期”。可惜好景不长,数月之后他们又必须接受终生的胰岛素治疗。以前认为只有1型糖尿病患者才有“蜜月期”,现在证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出现“蜜月期”。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陈红  王华  魏梅  李红 《齐鲁医学杂志》2005,20(6):522-523
①目的观察比较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病人每日1次与4次注射胰岛素依从性的影响。②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甘精胰岛素组每晚睡前注射1次甘精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组每天三餐前注射赖脯胰岛素+睡前注射甘舒霖N。两组均经过详细统一的糖尿病教育,12周后评价两组病人注射胰岛素的依从性。③结果两组病人注射胰岛素类似物的依从性无统计学差异(t=0.623,P〉0.05)。④结论糖尿病教育可以增进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夏英 《右江医学》2002,30(3):252-252
通过对 3年中 32 6例糖尿病患者治疗回顾 ,发现胰岛素是治疗Ⅰ型糖尿病和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应用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 ,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药 ,才能收效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占糖尿病病人的90%以上。患者多为成年人,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像Ⅰ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且空腹血糖(FBG)水平≥12.6 mmol/L,拟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前后的健康教育及远期随访指导,分析接受健康教育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的认同性和顺应性。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对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认同性和顺应性明显有所改善,表明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丁颜 《中华实用医学》2004,6(16):122-123
2型糖尿病人对胰岛素治疗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尤其是某些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抵触情绪更加明显,部分患者初次发现自己患有2型糖尿病时,血糖水平已经较高,这部分患者按照目前的诊疗指南,应该或者说最好立即应用胰岛素治疗,而不应该是先服用口服降糖药,尤其是磺脲类降糖药,无效或者效果很差时再换用胰岛素治疗,这与我国某些地区内分泌代谢专业医师所掌握的糖尿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强化健康教育是否可以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积分(DKN)水平;研究强化健康教育与常规健康教育的区别;探讨对患者强化教育在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在常规的胰岛素健康教育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强化教育;对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出院时记录两组的血糖值、住院时间、胰岛素用量,出院半年后记录其DKN评分,出院后6个月进行血糖稳定性及疾病复发后的住院病人的DKN评分。结果两组病人在住院期间,血糖达到较好控制时,患者有关糖尿病知识积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在住院天数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5);出院半年后随访观察,观察组的血糖稳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DKN水平;强化健康教育更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DKN水平;强化健康教育较常规教育更能提高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水平;强化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值、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少药物用量、减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背景:新的胰岛素治疗,包括生理性基础-餐时胰岛素的概念以及胰岛素类似物的应用,正在改变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有效胰岛素治疗的关键是对胰岛素治疗原则的理解,实施这一原则可改善糖尿病控制。目的:系统回顾使用胰岛素治疗1型和2型糖尿病病人的有关文献。数据来源:使用MEDLINE检索1980年1月1日~2003年1月8日所有对1型和2型糖尿病成年病人使用胰岛素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英文文献。通过参考文献目录和有关专家查找附加研究。研究选择和数据提取:所有研究(包括1型糖尿病的199项研究和2型糖尿病的144项研究,以及38项其他研究)只要涉及人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持续至少4周且每组病例数不少于10例,并且报告血糖控制情况和低血糖事件发生者均纳入分析。胰岛素-口服药联合研究亦按同样要求人选。数据综合:28项1型糖尿病研究,18项2型糖尿病研究,以及48项胰岛素-口服药联用研究符合标准。1型糖尿病病人使用生理性替代治疗,即睡时基础胰岛素和餐时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的方法,与常规治疗相比,前者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较低。1型糖尿病病人更宜选用速效胰岛素而非普通胰岛素,因为速效胰岛素可更好地改善HbA1c水平并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2型糖尿病病人口服药治疗者,增加睡前中性鱼精蛋白Hagedorn胰岛素(isophane,为同型异种胰岛素——译校者注),特别在病程早期开始使用可显著改善血糖水平。睡前使用甘精胰岛素比中性鱼精蛋白Hagedorn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对于胰岛素缺乏更严重的病人,生理性胰岛素治疗可使大部分病人的血糖控制目标更低。如果HbA1c下降迅速可导致胰岛素治疗的副作用,例如低血糖、体重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恶化。结论:目前有许多种胰岛素治疗方法可供选择。目前使用胰岛素类似物的生理性胰岛素治疗相对简单而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寻找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对策。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依从性比较差。主要影响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因素为:经济情况、害怕成瘾、害怕疼痛麻烦、饮食习惯、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治疗知识、家庭支持系统及血糖控制情况等。结论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应排除有关影响因素,选择恰当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才能提高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缓解情况。方法用胰岛素诺和灵R和N对2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强化治疗,使所有病人血糖达标后再治疗3周而停药,随访1年观察长期缓解情况(随访1年时做糖耐量;空腹血糖(FPG)〈6.5mmol/L及餐后2h血糖(2hPG)〈8.0mmol/L为长期缓解病人,否则为未缓解病人)。结果随访1年时长期缓解病人16倒,总的缓解率64%。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能使很大一部分病人不用任何降糖药物得到长期缓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且空腹血糖(FBG)水平≥12.6mmol/L,拟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前后的健康教育及远期随访指导,分析接受健康教育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的认同性和顺应性。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对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认同性和顺应性明显有所改善,表明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儿童时期的糖尿病以 1型糖尿病为多见 ,治疗的关键在于胰岛素应用。 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发生胰岛素性水肿是一个少见的并发症 ,它会给病人和家长带来一定的焦虑和不安 ,影响病情的稳定。这些年来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现将南京市儿童医院近十年对 1型糖尿病治疗中 11例次胰岛素  相似文献   

17.
丁丽  丁岚 《农垦医学》2001,23(3):214-215
糖尿病(DM)足慢性终身疾病,一经确诊,需要终生治疗。其间的服药和注射胰岛素需要医护人员的系统指导。临床上除Ⅰ型DM患者必需要外源性的胰岛素治疗外,有相当一部分的Ⅱ型DM病人在病程后期必须接受胰岛素治疗,大部分患者会对注射有想法。因此医护人员有必要在DM病人进行胰岛素疗法教育,帮助他们控制DM,预防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心理胰岛素抵抗”是指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失效而采用胰岛素治疗时,一些患者甚至某些医护人员却对此疗法存在着说出的及没说出的使用的勉强性INS。据相关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进展,胰岛B细胞功能逐年下降,多数2型糖尿病最终需要用外源性胰岛素来达到推荐的血糖控制的目标。不愿使用胰岛素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血糖控制不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慢性疾病,又是一种与患者的生活和自我行为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因其对医疗依从性的特殊性,糖尿病教育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综合防治经典策略中“五架马车”的核心[1]。胰岛素是Ⅰ型糖尿病和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终生治疗的主要药物,胰岛素注射方法是否规范,将直接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其治疗效果[2]。为此我们在常规患者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强化进行胰岛素规范注射的教育,转变患者的观念,规范注射行为,观察其对患者血糖达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错误认识进行健康教育.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进行调查,经统计分析发现,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存在不同程度错误认识,据此设计胰岛素治疗认知问卷,对健康教育前后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96.3%来源于医生,未接受健康教育前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的人数占33.3%,接受健康教育后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的人数占46.3%.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获取糖尿病知识的渠道有限,并对胰岛素治疗持明显负性态度.护理人员应在健康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