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和血浆中脑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高辛口服,治疗组另加温阳益气汤口服,治疗2周。结果:心功能指标两组治疗后均有改善(P0.005),而治疗组改善好于对照组(P0.005),治疗后BNP指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汤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对B型钠尿肽的影响.方法:将3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治疗组除西药外加用温阳益气汤.观察两组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BN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BNP水平下降,LVEF值上升(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温阳益气汤可降低血清BNP水平,提高左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血浆BNP的变化。方法将68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予以参附注射液静滴;疗程14d。治疗前后两组均采用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指标及检测血浆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心力衰竭基础上联用参附注射液可提高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改善心功能,显著降低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阳补心汤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脑利钠肽(BNP)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本方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门诊或住院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温阳补心汤。疗程为1月,两组治疗前后均予超声心动图检查以确定射血分数,并用免疫发光法测定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心功能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经处理,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LVEF、BNP水平,两组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补心汤能改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左心功能;并能降低血浆BNP的水平,从而发挥抑制心肌重构的作用,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血浆脑钠肽(BNP)变化。方法:选取10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予以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两组均治疗30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浆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心功能疗效和中医症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较佳,并能降低患者血浆BNP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强心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心合剂。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及血浆BN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0%;2组治疗后心功能均获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BNP下降30%或以上的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强心合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西医常规治疗结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血浆NT-pro BNP及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心排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hs-CRP和NT-pro BNP在心功能越差的患者中其浓度越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NT-pro BNP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能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舒缩功能,降低其血浆NT-pro BNP及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活血温阳汤和针灸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血浆BNP的影响。方法:对60例心功能为Ⅱ、Ⅲ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是用心力衰竭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温阳汤和针灸疗法治疗心力衰竭。结论:活血温阳汤合针灸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血浆BNP浓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B型钠尿肽(BNP)的影响。方法将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输注,疗程15d。两组治疗前后检测心功能及血浆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疗效;血浆BNP是评价CHF治疗效果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阳补心汤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112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温阳补心汤,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BNP水平,并评估心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LVEDD、LVEF等心功能指标及血浆BNP改善效果总体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73.1%(P0.05)。结论基础治疗加服中药温阳补心汤能有效改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推广价值,可作为心力衰竭临床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温阳益气复脉汤治疗心肾阳虚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纳入的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温阳益气复脉汤口服,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治疗后两组Braunwald心绞痛分级情况,测定左心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等心功能指标,评定中医证候积分,测定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瘦素(LEP)水平。结果:总体疗效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SV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CY、LE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益气复脉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肾阳虚证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次及持续时间,改善心绞痛分级及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HCY、LE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汤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诊断为心衰病、辨证为气阴两虚、心血瘀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汤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续服用2周。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6.4%,心功能分级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9.3%,心功能分级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及脑钠钛、左室射血分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中药能明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心血瘀阻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利水汤联合西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地高辛0.125~0.25mg/次,1次/d;硝酸异山梨酯10mg/次,3次/d;双氢克尿噻12.5~25mg/次,2次/d;培哚普利4mg/次,1次/d。治疗组39例益气温阳利水汤(熟附子先煎、生黄芪、葛根各30g,茯苓15g,葶苈子包煎30g,丹参15g),水煎150m L,1剂/d,早晚温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心功能、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5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6%。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心率和血压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温阳利水汤联合西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在西医常规治疗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方;对照组25例,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变。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EF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法,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温阳益气活血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期(阳气亏虚血瘀证)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及相关指标的发展变化,以期评价温阳益气活血方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心衰提供临床新证据和新思路。方法:本研究选用慢性心力衰竭C期(阳气亏虚血瘀证)的住院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温阳益气活血方,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两组分别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Lee氏心衰积分、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LHFQ)等变化。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结果:经治疗后,最终完成本次临床研究的患者共92例,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47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评价、Lee氏心衰积分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等方面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益气活血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衰,能更好地改善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改善阳虚、胸闷、自汗等次症、兼症等,明显下调了患者中医证候积分,Lee氏心衰积分,且疗效明显,可适度控制西药的使用量,减少患者耐药性和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益气温阳方对心梗后心衰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磷酸腺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术制备心梗后心衰大鼠模型。手术2周后将大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曲美他嗪组、益气温阳低剂量组、益气温阳中剂量组、益气温阳高剂量组,每组10只,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共8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心梗后心力衰竭大鼠药物干预前后脑钠肽(BNP)水平,测定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LVdp/dtmax),并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心肌组织中AMP、ADP、ATP的含量。结果心功能方面,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假手术组、曲美他嗪组和益气温阳中、高剂量组大鼠LVSP、+LVdp/dtmax升高(P<0.05,P<0.01),LVEDP、-LVdp/dtmax和BNP降低(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曲美他嗪组及益气温阳中、低剂量组大鼠LVSP、+LVdp/dtmax降低(P<0.05,P<0.01),LVEDP、-LVdp/dtmax和BNP升高(P<0.01);与曲美他嗪组比较,益气温阳中、低剂量组大鼠+LVdp/dtmax降低(P<0.05,P<0.01),LVEDP、-LVdp/dtmax升高(P<0.01),其中低剂量组大鼠BNP升高(P<0.01);与益气温阳高剂量比较,益气温阳中、低剂量组大鼠LVSP、+LVdp/dtmax降低(P<0.05,P<0.01),LVEDP、-LVdp/dtmax升高(P<0.01),其中低剂量组大鼠BNP升高(P<0.01)。能量代谢方面,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曲美他嗪组及益气温阳中、高剂量组大鼠AMP、ADP升高(P<0.05,P<0.01),ATP降低(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益气温阳各剂量组大鼠ADP升高(P<0.05,P<0.01),ATP降低(P<0.01);与曲美他嗪组比较,益气温阳中、低剂量组大鼠ADP升高(P<0.05,P<0.01),ATP降低(P<0.01),益气温阳高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益气温阳高剂量组比较,益气温阳低剂量ATP降低(P<0.01)。结论益气温阳方可改善心衰大鼠的心功能,优化衰竭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联合西医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96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的中药汤剂浓煎口服,治疗时间为10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T-proBNP、LVEF、LVEDD、HR、MAP、平均尿量、总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平均辅助通气时间、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再随访1年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及因心力衰竭的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 BNP、HR、平均尿量、MAP、LVEF、LVEDD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总费用、平均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在1年随访期间里,治疗组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类浓煎中药联合西医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可改善心功能及生命体征、减轻耗费、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类中药在临床治疗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选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接收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156例,将患者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温阳中药复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参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80.7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温阳的中药复方对治疗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有明显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温阳汤。疗程结束后均服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或大黄雇虫丸。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有效率为72.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组间比较,肝功能(TBIL、ALT、AST、ALB)、腹水消退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益气温阳汤能明显提高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疗效,迅速消退腹水,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心血瘀阻型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纤溶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非瓣膜型房颤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干预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方,疗程均为14天。观察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及纤溶相关指标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物(PAI-1)的变化情况,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AI-1、t-PA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PAI-1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能有效改善心血瘀阻型房颤患者症状,降低血浆PAI水平,纠正低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