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林涛  黄国庆 《当代医学》2013,(17):15-18
心肺脑复苏是急诊医学研究的热点及难点,早期心肺复苏成功后脑功能损害及复苏后综合征直接导致不良预后,已证实复苏后综合征具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改变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而亚低温对脑复苏有效。连续血液净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治疗,并可产生亚低温、维持内环境稳定、脱水减轻脑水肿,从而改善心肺脑复苏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脑复苏是衡量复苏成败的关键,意识的复苏是脑功能复苏的标志。脑缺血缺氧后,脑组织发生病理生理改变:代谢性酸中毒、脑水肿、钙离子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及自由基毒性等损害。而高压氧既能收缩脑血管,减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又能提高组织氧分压,起到双重作用。高张力的血氧向脑组织超常距离的弥散,改善于脑缺氧和微循环,使脑细胞功能和结构逐渐恢复,从而使ATP产生正常,钙超载得到控制,SOD等增加,清除多余的自由基。在脑复苏原有措施上,早期应用高压氧综合治疗是提高脑复苏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心肺复苏技术不断提高,但复苏成功后的脑功能恢复不完全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大障碍。迄今为止,针对脑复苏的治疗措施仍十分有限,专门针对早期脑保护的药物则几乎没有。本研究就8例急性脑缺血缺氧后实施脑复苏较为成功的患者的脑保护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围绕早期“关门”、小脑顶核电刺激及多巴胺补充疗法等3个关键措施,提出脑复苏临床处理的新思路,以初步探讨脑复苏干预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小儿急性脑水肿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脑实质水肿所致的临床征候群,是导致患儿死亡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1995年2月~1997年11月,我院收治小儿急性脑水肿65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5例系住院患儿,均符合小儿急性脑水肿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5.
小儿急性脑水肿液体疗法(附227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立明  虞佩兰 《宁波医学》1999,11(5):204-207
目的 观察第一线抗脑水肿制剂(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及下地进行边补边脱液体疗法治疗小儿急性脑水肿的效果。方法 根据脑水肿协作组1988年通过的小儿急性脑水肿诊断标准进行早期诊断。自1990年1月至1997年2月,全国9所医院,对小儿急性脑水种2279例,采用第一线掮离水肿制剂及辨证地进行边补边脱液疗法治疗。结果 病死率降低至17.2%。结论 降低小儿急性脑水肿病死率与下列因素有关(1)早期诊断及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功能不全是因发病急骤而引起的意识障碍,如脑外伤、脑卒中、心脏骤停后所致的急性脑水肿,神经功能损伤和/或脑功能衰竭,特别是心脏骤停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常发生心血管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紊乱,可导致无再灌注、再灌注损伤、缺血后代谢产物引起的脑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脑功功能不全还取决于脑缺血程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观察妊娠肝衰竭临床特征,总结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诊断的30例妊娠肝衰竭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妊娠肝衰竭主要发生在妊娠晚期患者,常见临床分型包括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肝衰竭早期、中期、晚期,主要病因有HBV感染、急性妊娠期脂肪肝、不明原因等。经人工肝等血液净化治疗后发现影响妊娠肝衰竭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妊娠周期、临床分型、临床分期、HBV感染、脑水肿、DIC、PTA、TBiL及血液净化治疗等,都是影响预后相关独立因素。结论通过对妊娠肝衰竭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发现HBV是引起妊娠期间肝衰竭的重要原因,结合孕妇及胎儿情况做好分娩期的综合治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发生率、治疗和预后转归。结果:肾后性、药物性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良好,肾前性ARF预后与其基础疾病严重程度有关。肾实质性病因复杂,预后因病因、病期不同而不同。结论:药源性导致的ARF及小血管炎需引起关注,肾活检有助于ARF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罗平  钟德平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4):137-138
目的 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根据12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予激素治疗,治愈6例,临床明显好转4例,2例转院治疗、遗留有后遗症4例。结论 对有前驱感染、接种史及驱虫史,临床表现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改变应考虑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脑功能损害平面与急性脑功能衰竭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脑皮层与脑干功能及其反射观察74例急性脑功能衰竭的脑功能损害平面,将其分为皮层、皮层下、中脑、桥脑及延脑5个功能损害平面。讨论了急性脑功能衰竭脑功能损害平面的演变、不同脑功能损害平面与内脏功能及与治疗的关系、脑功能损害平面对判断急性脑功能衰竭预后的价值。建议根据脑功能损害平面将急性脑功能衰竭分为4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2-二氯乙烷(1,2-DCE)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0例1,2-DCE中毒性脑病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或亚急性1,2-DCE中毒性脑病以全脑症状和严重的颅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早期CT及MR检查可显示弥漫性脑水肿和脑肿胀,MR显示5例小脑齿状核均呈对称性片状长Tl、长T2信号改变;随着病变的好转,脑水肿减轻,病灶逐渐减小。早期应用足量甘露醇、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能改善预后。结论 1,2-DCE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有明确毒物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早期采取及时正确的治疗措施控制脑水肿,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影像学表现上MRI发现脑改变较CT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跳骤停(CA)患者心肺脑复苏(CPCR)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科3年多来46例CA患者影响CPCR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心脏停跳至急救人员救治时间长短是决定CPCR成败的主要因素,而急救人员的急救技术高低及心肺复苏后的监护则是脑复苏成败的关键,46例CA患者,27例脑复苏成功(58.7%)。结论:应加强急诊科建设,进一步提高急诊医师及护士的抢救能力,抓紧CA初4min正确施行基本生命支持。  相似文献   

13.
周永芳 《重庆医学》2021,50(14):2496-2500,2505
脑水肿是神经系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由多种脑科疾病及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而不同的疾病所导致的脑水肿机制有所不同,其中大面积脑梗死、心搏骤停、严重低血压等可以导致大脑弥漫性缺血缺氧,继而产生脑水肿,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随着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升高,随之所产生的缺血缺氧性脑水肿也逐渐受到大家重视,针对其脑水肿的形成机制和治疗已成为关注的热点,故本文围绕近年缺血缺氧性脑水肿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黄鹦 《海南医学》2002,13(4):34-35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病因,治疗方法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对72例脑性瘫痪患儿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脑性瘫痪病因依次为窒息,缺氧,早产,低体重,新生儿期严重感染。采用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年龄小,疗程和,效果好,结论:提高产科技术,重视产科与儿科合作是预防脑性瘫痪的关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一组以急性脑内血肿发病的颅内动静脉畸形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服发生急性脑内血肿的9例脑血管急性患者,行手术治疗。并由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AVM。结果:所有9名患者,有2人预后良好,1人差及6个术后1周至1月内死亡。术中发生脑肿胀的4名患者术后皆死亡。结论:以急性脑内血肿发病的脑AVM患者,术前状态较差,经积极手术治疗,仍有少部分患者可能获得救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进一步探讨综合治疗对脑复苏的影响,以提高CPCR的成功率.方法 我们对1996年~2006年间90例脑复苏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初步分析综合治疗措施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90例患者,复苏成功34例,占37.7%;死亡24例,占26.70%;自动出院32例,占35.6%.在复苏成功的幸存者中,有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持久性脑损害,占26.5%,其中3例成植物人.结论 低温、高压氧治疗、脱水剂、皮质激素足量早期应用等均是脑保护的重要手段,早期低温疗法可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并有脑保护作用,这有利于进一步的脑功能恢复,心跳停止后进行复苏的时间越及时,措施越有利,则复苏的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脑钠肽同源代谢产物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具有半衰期长、稳定性良好等优点,临床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心力衰竭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判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在指导心力衰竭治疗方面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进一步探讨综合治疗对脑复苏的影响,以提高CPCR的成功率.方法 我们对1996年~2006年间90例脑复苏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初步分析综合治疗措施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90例患者,复苏成功34例,占37.7%;死亡24例,占26.70%;自动出院32例,占35.6%.在复苏成功的幸存者中,有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持久性脑损害,占26.5%,其中3例成植物人.结论 低温、高压氧治疗、脱水剂、皮质激素足量早期应用等均是脑保护的重要手段,早期低温疗法可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并有脑保护作用,这有利于进一步的脑功能恢复,心跳停止后进行复苏的时间越及时,措施越有利,则复苏的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脑静脉系统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1]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脑静脉系统血管病,由于病变发生部位、病因各异,临床表现及体征不典型且多变.临床上常易误诊.发病形式可以是急性、亚急性、慢性起病.这些特点给早期诊断带来很大的难度,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脑胶质细胞瘤患者血清IGF-1表达的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胶质细胞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但病变早期影像学表现往往不明显.脑胶质细胞瘤的预后与其生物学行为特性密切相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临床上亟需某种指标用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这对于脑胶质细胞瘤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