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复合翻转静脉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大鼠造成10 mm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取大鼠长14 mm的左侧颈外静脉,将其内外翻转同轴置于自体坐骨神经缺损的断端,向静脉段内注入浓度为4 000 U/mL的bFGF溶液约0.12 mL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后4周、8周、12周每组各取5只大鼠行坐骨神经HE染色,光镜检查,用Image J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实验组有较多的有髓神经纤维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12周标本再生神经轴突面积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bFGF复合翻转静脉神经导管桥接周围神经缺损,能明显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是一种较好的神经桥接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翻转静脉桥接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形成的再生室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手术制作兔左侧面神经下颊支15 mm缺损模型,分3组不同方法修复:常规静脉桥接加注生理盐水组、翻转静脉加注生理盐水组、翻转静脉加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术后100 d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以评价神经再生情况.结果翻转静脉加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较单纯应用翻转静脉桥接技术或常规静脉桥接加注生理盐水而言,其神经传导速度恢复得到显著提高、组织学表现更接近正常.结论翻转静脉桥接加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好于单纯使用翻转静脉桥接或常规静脉桥接.  相似文献   

3.
用静脉、带蒂肌和变性骨骼肌桥接75只大鼠坐骨神经缺损10mm.术后30、60天,先后检测腓肠肌、比目鱼肌肌肉收缩力、再生轴索恢复率、直径,及神经再生超微结构.术后60天,静脉桥接组和变性骨骼肌桥接组均有良好功能恢复,两组间的各项数据差异均不显著,带蒂骨骼肌桥接组虽有部分功能恢复,但与其他两组比较,各项数据均有显著差异。作者认为静脉和变性骨骼肌可作为移植体修复短段神经缺损,带蒂骨骼肌不宜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4.
在30只大鼠实验中,用自体股静脉或坐骨神经段桥接60根坐骨神经的缺损。术后15、30、60天,先后检测腓肠肌、比目鱼肌肌肉收缩力,再生轴索通过率、直径,并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再生超微结构。术后60天,静脉桥接组和神经桥接组均有良好功能恢复,两组间的各项数据差异均并不显著。作者等认为,自体静脉是一种良好的移植体,应能应用于修复周围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5.
高伟阳 《温州医学院学报》1996,26(4):249-251,237
自体静脉移植桥接周围神经缺损高伟阳综述陈德松审校周围神经缺损的传统修复方法是自体神经移植。由于作为供体的自体神经来源有限,还受到长度、粗细的限制、供区功能影响等,一个世纪来,一直有人试图寻找一种能用于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非神经移植体[1]。随着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6.
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一种自行研制的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壳聚糖构建人工神经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研究证实其修复效果.方法:选用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原位神经移植组(B组)、壳聚糖神经导管桥接组(C组)3组,分别切断坐骨神经后做相应处理,12周后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C组12周后神经已经长过缺损段,神经传导功能恢复.结论:这种套管能够有效的桥接10 mm长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可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同时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组织工程化的人工神经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7.
由于自体神经移植在修复粗大或长段神经缺损时,存在移植神经来源困难和粗细不匹配等问题,使自体神经移植受到了制约.为寻求能替代自体神经移植的材料,很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国内尹维田等[1]于1990年作了应用静脉桥接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的报道.我们根据报道,结合实际情况,从1992年以来应用自体静脉桥接修复上肢神经缺损4例,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何顺  李铁雄  胡建华  黄永明  姚波 《广西医学》2009,31(7):1049-1050
目的观察自体大隐静脉桥接修复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体大隐静脉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8例,其中桡神经4条,尺神经3条,正中神经1条,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分,术后随访15~26个月,病人均有明显的肢体功能恢复,优4例,良3例,可1例,无副作用。结论自体大隐静脉为桥接管道,修复周围神经断裂能有效地引导神经再生及功能的恢复,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植入自体雪旺细胞的胎儿神经复合型神经桥接体,修复周围神经缺损42例(57条),。术后1年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本组42例,得到随访38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按Seddon的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恢复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良率为69.0%。结论:植入自体雪旺细胞的胎儿神经复合型神经桥接体移植,是一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方法,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静脉,带蒂骨骼肌和变性骨骼肌桥接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静脉,带蒂肌和变性骨骼肌桥妆75只大鼠坐骨神经缺损10mm。术后30,60天,先后检测腓肠肌,比目鱼肌肌肉收缩力,再生轴索恢复率,直径,及神经再生超微结构,术后60天,静脉桥接组和变性骨骼肌桥接组均有良好功能恢复,两组间的各项数据差异均不显著,带蒂骨骼肌桥接组虽有部分功能恢复,但与其他两组比较,各项数据均有显著差异,作者认为静脉和变性骨骼肌可作为多植修复短段神经缺损,带蒂骨骼肌不宜用于修复周围神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起,用各种管状移植体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报道国内外均不少见[‘-’j。了解管状移植体内再生神经的模式对于进一步认识和评价这种神经修复方法必不可少。我们以大鼠面神经干为实验对象,观察静脉移植体与神经移植体内再生神经的形态学差异,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动物分组雄性SD大鼠12只,体重(250士50)g,由我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3组,每组4只动物。A组:静脉套接组;B组:神经原位移植组;C组:对照组。1.2移植手术1%戊巴比妥钠作腹腔内注射麻醉(3ms/ks),左侧面部备皮、消毒,解剖显微镜下(10)切除眶外泪…  相似文献   

12.
研究静脉腔作为管状移植体在面神经再生过程所起的作用。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静脉套接组、神经原位移植组、对照组。面神经干移植术后3个月,光镜下观察神经束的分布与变化;网格测微尺下测量移植体相应部位面神经干的神经束面积、轴突数、轴突密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静脉网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临床应用12例,其中示中环指背侧4例、掌侧5例、拇指背侧3例。所选血管、神经均为指动脉、指背静脉及指神经。结果:游离移植12例全部成活,成功率100%。结论:应用前臂静脉网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切实可靠的方法,切取皮瓣大小在1.2cm×1.5cm ̄4.0cm×6.0cm。  相似文献   

14.
带蒂脐静脉瓣修复胆管缺损28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了28例带蒂脐静脉瓣修复缺损的临床经验,恢复正常的胆道生理状态,生理Oddi括约肌功能,预防上行性胆道感染,方法:(1)胆道后壁对端吻合,上下端胆管的壁纵行切开,带蒂脐胸脉瓣胆管前壁缺损修复术15列;(2)部分的胆管缺损修复术4例;(3)炎性胆管狭窄,胆管缺损修复术9例,结果:术后3年以上20例,其中优良者17例,3例再手术,本组无1例死亡,结论:带蒂脐静脉瓣是修复胆管缺损的一种理想年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新材料。方法:Wistar大鼠80只,切断左大腿坐骨神经,造成15 mm缺损,分别用自体神经(C组)、液氮冷冻猫胚神经(B组)、液氮冷冻猫胚神经加自体雪旺氏细胞粗制品(C组)桥接。术后4,12,24周取桥体、桥体远端坐骨神经分别行光镜观察、图像分析、电生理检测。所得数据经多因数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加入自体雪旺氏细胞猫胚神经组(C组)有髓纤维数目、复合动作电位峰值恢复率、传导速度恢复率与自体神经移植组(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单纯猫胚神经组(B组)大多数指标均不及A、C两组(P<0.01)。结论:植入自体雪旺氏细胞的胚胎神经桥接周围神经缺损效果优于单纯胚胎神经,是一种良好的替代自体神经的桥接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新的手术方法和验证胎儿神经、雪旺氏细胞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临床应用胎儿神经加自体雪旺氏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32例(45条),术后1年进行神经功能评定,随访1-3年。结果:32例(45条)周围神经损伤,按Seddon的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恢复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良率为65.8%。结论:植入自体雪旺氏细胞的胎儿神经移植是一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方法,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人工骨组织神经移植植物辅加神经再生索桥接狗坐骨神经缺损后相应腓肠肌形态与酶的变化。方法:人工组织神经桥接修复狗的坐骨神经30mm缺损为实验组,自体神经桥接或神经缺损的为对照组I或II.术后6个月时取腓肠肌,按Nitro-BT法显示琥珀酸脱氢酶光镜标本。图像分析仪分析琥珀酸脱氢酶(SDH)染色后灰度值及腓肠肌截面积。结果:实验组腓肠肌SDH的灰度值及截面积均与对照组II有明显差别,而与对照组I无明显差别。结论:人工组织神经修复缺损神经后,重新支配靶器官,使腓肠肌萎缩明显减弱,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下降也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膜引导组织再生术在修复面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将膜引导组织再生术用于家兔面神经缺损模型,以自体神经移植为对照,通过电生理学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膜引导组织再生术修复面神经的效果。结果膜引导组织再生术除在早期修复速度方面略有差距外,可获得与自体神经移植相同的效果。结论膜引导组织再生术可以修复面神经缺损并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自体骨膜游离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自体骨膜游离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进展。从骨膜的解剖生理功能和骨膜再生软骨能力两方面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关节内营养环境、关节活动、骨膜生发层不同朝向、年龄及手术技巧等因素对移植修复的影响。同时总结了该方法的临床应用状况、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实验及临床的研究证明自体骨膜游离移植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重要手段,局部环境因素影响骨膜成软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