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椎病合并脊髓或神经病变的定位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胸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等的神经定位诊断用以明确治疗的目标节段,主要靠细致的神经学检查和影像学所见来实现。1神经学定位检查的意义影像学所显示的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不一定代表受压的脊髓和神经已发生病变并引起功能障碍。影像学所见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的程度与神经功能障碍也不完全呈平行关系。有必要通过细致的神经系统检查判断病变神经和相应的脊髓神经节段。影像学所显示的椎间盘或椎管狭窄可以是两个或更多连续或跳跃节段。而引起神经功能异常的脊髓神经病变往往只有一处,很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特点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30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特点。[结果]由于病理上骨组织成分的不同,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在X线片和CT上可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丝瓜络样、磨玻璃样密度的改变。[结论]大多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X线片可显示病变的整体观,但CT可从横断面来显示病变的内部结构、比邻组织的关系,同时可测量CT值,在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汪元伟 《中国骨伤》2007,20(12):869-869
临床上有以上肢或下肢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例,常被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等,影像学显示骨与椎间盘有明显改变,用带刃针具、中药和手法等方法治疗,症状消失,而影像学显示同前。针对这一临床现象,西医取向的理论依据,偏重于椎管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而中医取向的理论依据,则偏重于周痹。1周痹的认知1·1《灵枢·周痹》原文[1]①黄帝问于歧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迁徙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痛之时,不及定治,…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研究进展陈兴灿1俞锦清1腰椎间盘突出症虽是常见病,但临床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着一些难点。本文就其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传统X线检查包括普通腰椎平片及各种造影检查。平片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表现为正常,部分病人亦可显示非特异性征象,如...  相似文献   

5.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手术证实为破裂型者48例(A组),其余为非破裂型(B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征象,探讨破裂型LDH的诊断依据。结果:A组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JOA评分为12.27±2.94分,B组为18.50±3.65分,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X线片显示腰椎前凸发生率较高,CT显示边缘模糊、髓核异位、巨大突出及后缘锐角征象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MRI显示脱出髓核周围低信号带亦有较高发生率。髓核脱出率在50%以上者,B组的发生率为10.0%,而A组为45.8%。A组JOA分值与髓核脱出率成负相关(r=-0.77),B组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破裂型LDH具有症状明显、神经损害重等特点;影像学检查多种征象结合有助于提高破裂型LDH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48例手术证实的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所见及治疗经过。结果 本症的发病年龄较轻,平均34.5岁,临床症状较复杂、疼痛较重,同时伴有括约肌功能障碍等。结论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所见提示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别是有马尾神经损伤应尽早手术,清除游离的髓核组织。  相似文献   

7.
CT复查结果与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的临床表现、CT检查结果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对102例患者行术后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无狭窄、中央性狭窄、侧方性狭窄和混合性狭窄4组。术后腰椎不稳通过动力性X线摄片观察分析,手术效果由临床检查评价。结果:CT检查显示102例中术后有狭窄者为66例,占65%。各组间术后临床表现、疼痛程度以及影像学不稳等无明显差异。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影像学狭窄现象较普遍,但该狭窄与术后临床效果并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影像学诊断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影像学诊断特点并探讨其价值。方法 :对 3 2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2例中X线平片显示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2 1例 (65 6% )、CT平扫显示 3 2例 (10 0 % ) ,行MRI检查 2 1例 ,显示 2 0例 (95 2 % )。结论 :CT平扫是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MRI可显示髓核退变后突和硬膜囊受压的程度 ,X线平片则是检查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特点 ,评价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诊治的 4 3例 (其中手术治疗 34例 )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 1例行CT平扫 ,正确诊断率 92 .7% ;2 0例行MRI,正确诊断率为 85 % ;5例行磁共振脊髓造影 (MRM ) ,2例行髓核造影 CT ,均获正确诊断 ;3例行脊髓造影为阴性结果 ;4例行CTM ,均能显示病变 ,但与CT平扫所见相同。结论 :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 ,CT、MRI、MRM对该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三者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MRM可能是最敏感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影像学检查在腰骶神经根病中的误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报道一组影像学(CT,MRI)提示腰椎间盘突出及神经鞘瘤,手术症实为其他原因,指出影像学需与临床症像结合,不被影像学误导,方法:通过手术,确诊为术后神经根粘连,瘤状血肿,脊神经节异位,同节段马尾神经瘤,极外侧腰间盘突出症,椎弓峡部结构不良及不连,椎后静脉丛怒张等腰骶神经根病的成因,结果:全组病例手术治疗,尽管诊断不符,但达到治疗目的,结论:影像学在其应用过程中,要与临床密切结合,会发现不少难以确诊的腰骶神经病的成因,对于影像学所显示的蛛线马迹,均要认真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脏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诊断.方法结合3例肝脏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系统分析该病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诊断.3例患者均行腹部B超、强化CT检查.结果2例患者肝脏增大并有右上腹血管杂音.B超首次检查均提示肝门区血管紊乱,2例患者诊断为门静脉海绵样变.强化CT及血管成像显示3例患者腹主动脉周围、肝门区及肝内迂曲扩张的动脉血管、肝内弥漫扩张的毛细血管网和肝硬化.2例年轻患者肝脏体积增大.结论腹部强化CT是诊断肝脏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指征及时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结果,探讨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影像学检查狭窄及有临床症状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17例。6例影像学多间隙狭窄患者中仅对有临床症状节段行手术治疗,而无临床症状的影像学狭窄节段未予手术减压。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17例随访6-57个月,Frankel A级1例无恢复;B级2例1例无恢复、1例恢复为C级;C级5例恢复为D级3例、E级2例;D级9例恢复为E级8例、1例仍为D级但有改善。结论有临床症状且有影像学证实的胸椎管狭窄应尽早行手术减压治疗,远离目标减压节段的影像学狭窄不需手术。  相似文献   

13.
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应用,有助于充分了解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biliarydilatation,CBD)的类型及合并症,对制订完善的手术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超声、CT检查,因其无创伤性,为CBD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其他检查方法包括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TC)、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中胆道造影等,可显示整个胆道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骨斑点症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骨斑点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家族性病例6例,散发性病例3例。家族性病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10~63岁,平均28岁;1例临床表现为左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3年,5例无临床症状。散发性病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25~44岁,平均33.7岁;3例均有明确的外伤史,随访6~12个月。观察9例患者的影像学结果。结果:6例家族性骨斑点症影像学表现为骨内多发边缘清晰、密度均匀的圆形、类圆形的致密结节,大小不一,发好于管状骨的干骺端、骨骺及腕骨、跗骨。3例散发性骨斑点症的影像学表现与家族性病例相仿,6~12个月后复查X线片示病灶无明显变化。结论:骨斑点症的典型影像学特征,如骨内多发斑点状致密灶,边界清楚,双侧基本对称,病灶位于骨端松质内,骨干通常不受累等,对疾病的正确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封闭治疗无效与影像学 (包括CT、MRI)区域定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 90例硬膜外封闭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按照胡有谷的影像学区域定位法进行分类 ,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影像学区域定位与手术探查结果比较显示 :(1)区域定位见位于Ⅲ或Ⅱ层面为主的椎间盘突出 30例中 ,手术证实属脱出型或游离型共 2 6例 (占 86 .7% ) ,4例为突出型 ;(2 )区域定位见c~d区域突出 34例 ,手术均见间盘突出巨大、硬脊膜及神经根压迫严重 ;(3)影像学见突出并有黄韧带增厚或小关节内聚增生、椎板增厚或椎体后缘骨赘增生或腰椎不稳 31例 ,全部与手术所见基本相符。本组 90例影像学除见椎间盘突出外 ,并可见上述之一项影像学征者共 76例 ,占84.4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封闭治疗无效与下列影像学征有关 :(1)位于Ⅲ或Ⅱ层面为主的突出 ;(2 )突出超过b域 ;(3)突出在 3区 ;(4)突出并有黄韧带增厚、钙化 ;(5)突出并有椎体后缘或小关节内聚骨质增生、椎板增厚 ;(6)突出并腰椎不稳。  相似文献   

16.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适应证选择与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357例具有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其临床表现为单侧腰腿痛、单一神经根受累且腿痛症状大于腰痛、影像学显示单间隙后侧方突出或脱出且无脊椎滑脱和腰椎失稳表现、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等条件作为开展MED的适应证.共开展MED 166例,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46.5%。结果:平均随访22.6个月,无一例出现硬脊膜及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按照Nakai评价标准,优良率为98.7%。结论:MED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手段,尚不能完全取代常规开放手术,在掌握开放手术技术的前提下,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灵活运用手术技巧等可提高手术疗效并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DR、CT及MRI影像学表现,分析总结不同阶段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影像学特点,为进行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影像学分期提供前期参考。方法对49例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患者行同期腰椎DR、CT及MRI检查。根据发病部位、椎体及椎间隙炎症浸润和破坏程度、椎旁及椎管内脓肿范围等征象进行分析,对所有病例影像学表现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病变的影像学进展过程大致可分为:(1)早期改变:DR、CT影像基本正常,MRI显示椎间盘、椎体及椎旁异常炎性信号。(2)中期改变:DR片显示受累节段椎间隙高度正常或变窄;CT显示椎间终板有小溶骨破坏灶及增生硬化;MRI显示椎间、椎体炎性信号,椎管内、椎旁局限性脓肿。(3)晚期改变:DR片显示受累椎间隙变窄,终板显示欠清,可见骨赘增生;CT显示椎体增生与溶骨性破坏并存,椎体周缘呈"花边样"外观;MRI显示椎间、椎体炎性信号,椎管内、椎旁脓肿较为广泛。结论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不同病期在影像学上有不同特征,通过综合DR、CT及MRI检查对各阶段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进行影像学分析与归纳,可进一步认识各病期的变化,为针对性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并为影像学分期提供了前期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盆腔脂肪增多症的影像学诊断(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4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盆腔脂肪增多症的 X线、CT和 MRI表现。结果 :影像学表现与术中见膀胱、直肠、前列腺等脏器受压后移位、变形相一致。结论 :影像学检查为诊断盆腔脂肪增多症的主要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胸椎管狭窄症(thoracic spinal stenosis,TSS)是由于发育、退变、韧带增厚等多种因素造成胸椎管节段性管腔狭小,并压迫胸段脊髓导致脊髓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对于有症状的胸椎管狭窄,原则上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但是,胸椎管狭窄症手术在国际上也是脊柱外科的难题,术后瘫痪等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18%~50%,并且术前很难对手术预后进行较为精准的预测和评估[1]。MRI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病变节段脊髓的受压程度,是胸椎管狭窄症重要的影像学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加深对肾上腺肿瘤样钙质沉着症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提高确诊率.方法 分析3例肾上腺肿瘤样钙质沉着症的临床、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 肾上腺肿瘤样钙质沉着症的误诊率较高,3例钙化区均有典型的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论 在诊断过程中只要注意影像学检查或进行病理学检查,可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