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调脂药辛伐他汀联合降压药硝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26例诊断为高血压病的患者,按入院随机号分为两组,每组各113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硝苯地平进行降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行血脂及动态血压检查,记录24h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变化,并计算其均数标准差和24h动态脉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动态血压值及其稳定性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4h动态缩小脉压(24hPP)及收缩压变异率(SBPV)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压变异率(DBPV)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且疗程结束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收缩压标准差(24hSSD)、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调脂药联合降压药可进一步提高血压的平稳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非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进行分析,探讨非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0例诊断冠心病行冠脉造影的非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对入选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CV)、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PBCV)、白天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并分析两组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冠状动脉S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r=0.075)、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r=0.090)、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r=0.628)、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r=0.708)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且血压变异性随冠状动脉狭窄支数的增加而增加。患者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均与SSS值之间呈正相关(回归系数B分别为0.028,0.033,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与非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是冠心病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血压变异系数、脉压指数)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36例入选病例行冠脉造影术,术后1周内监测24 h动态血压,记录各血压值。最后计算各血压变异系数及动态脉压指数(PPI)。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用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结果:冠脉病变组中,24 h脉压指数、白昼脉压指数、夜间脉压指数、24 h收缩压、舒张压变异系数;白昼收缩压、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变异系数均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P<0.05);血压变异系数及24 h动态脉压指数随冠脉血管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变异系数和动态PPI较其他因素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密切;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和动态PPI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结论:收缩压变异系数和动态PPI是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方法:对120例高血压伴鼾症患者同步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多导睡眠监测(PSG),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中、重度OSAS合并高血压组共3组,观察并比较3组基线资料、睡眠监测指标、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根据不同的血压昼夜节律状况分组(杓型组、非杓型组),比较睡眠监测指标、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结果:(1)重度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高于轻、中度组(P〈0.05),偶测收缩压(cSBP)高于轻度组(P〈0.05)。(2)最低血氧饱和度(minSaO2)同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呈负相关。AHI与偶侧舒张压(cDBP)呈正相关。(3)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状况进行分组,非杓型组占全部患者的68.3%,随着OSAS病情的加重,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比例增多(P〈0.05)。杓型组minSaO2、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nDBP明显低于非杓型组患者(P〈0.05)。结论:频繁缺氧在OSAS患者舒张压升高中的作用更为显著;OSAS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张丽 《中原医刊》2011,(7):63-64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肥厚组与无肥厚组。同时选择50例血压正常患者为对照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与正常对照组或无肥厚组24h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肥厚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压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变异性除白昼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关系密切,后者对前者有促进作用,前者对后者的风险性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昼夜模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按WHO标准选40例高血压病人,用美国罗京公司产2420-2020型动态血压仪连续观察血压24h,结束后使用该机器配置的计算机回放进行分析,观察24h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标准差,观察血压负荷及血压模式。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 构型组昼夜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血压变异均值昼>夜(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昼=夜,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构型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变异昼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收缩压与舒张压负荷夜间明显高于日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压昼夜变化受交感神经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双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压昼夜波动程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血压昼夜波动程度的关系。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52名血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hs—CRP水平,观察两组24h血压和血压变异性及hs—CRP与血压昼夜波动程度之间关系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24h、白天、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及其变异性、hs—CRP均明显增高(P〈0.05);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下降率均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白天、24h和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均与hs—CRP呈明显正相关且对其具有预测作用(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舒张压的波动程与度hs—CRP有明显的相关性,患者的舒张压变异性大也可能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26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肥厚情况分为肥厚组(n=52例)和非肥厚组(n=74例)。比较两组动态血压指标及血压变异性,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血压变异性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结果 高血压肥厚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均高于非肥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 SBP 与dSSD、nSSD为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h SBP 与dSSD、nSSD是影响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平稳控制血压对防止左室肥厚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心踝血管指数(CAVI)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7例,根据CAV1分为2组,CAVI正常组57例,CAVI升高组90例,比较并分析2组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和血压变异性参数。结果:CAVI升高组较CAVI正常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24小时舒张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均高(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24小时舒张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升高可能是高CAV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失眠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医院老年病科住院部及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88例、高血压合并失眠症患者85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两组24 h收缩压、昼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舒张压、昼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昼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昼间舒张压标准差差异。结果 高血压合并失眠症组24 h收缩压、昼间收缩压及夜间收缩压水平高于高血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24 h舒张压、昼间舒张压及夜间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合并失眠症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昼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水平高于高血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昼间舒张压标准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失眠症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探讨血压异常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对4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复发组)和94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进行3年前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对两组患者的24h、日问、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进行统计检验。【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复发组)24h、日问、夜间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及SBP和DBP负荷值均明显高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24hSBP和日问SBP及负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复发组)日间SBP变异性高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16.44±3.19)mmHg(1mmHg=0.1333kPa)比(15.20±4.45)mmHg],SBP和DBP夜间下降率低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5±3)%比(7±2)%,(4±2)%比(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增高对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影响,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性消失与脑梗死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ABP)及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MS分为伴MS高血压组(38例)及单纯高血压组(4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24小时ABP监测,比较两组患者ABP和BPV。结果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合并MS的高血压患者日间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显著升高;日间收缩压变异性、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显著增大(P〈0.05);而舒张压变异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MS患者日间及24小时平均收缩压较单纯高血压组增高,相应的变异性增大,这可能是其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显著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为临床有针对性的干预PP、预防高血压并发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老年高血压及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动态PP进行比较,同时对老年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组与正常组的动态PP进行比较。结果1)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的24h动态脉压(24hAPP)、白昼脉压(dPP)、夜间脉压(nPP)水平显著增大,24h平均收缩压(24hA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水平显著升高,24h平均舒张压(24hAD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水平显著下降,而两组间dSB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老年高血压患者IMT增厚组的24hAPP、dPP和nPP水平均显著增高于IMT正常组;3)与动态PP〈60mmHg者比较,动态PP≥60mmHg的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显著升高;4)与动态PP〈60mmHg者比较,动态PP≥60mmHg的单纯高血压患者的IMT显著增厚。结论动态PP增大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未来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外周与中心动脉血压的差异性,探讨外周高估或低估中心血压的影响因素和可能机制。方法选择住院患者72例,行诊断性冠脉造影62例,射频消融术建立动脉通路10例,年龄(56.64±15.41)岁,男38例,女34例。其中冠心病32例,原发性高血压18例,糖尿病5例,其他17例。术后同步记录升主动脉与股动脉压力波形,测量并分析外周及中心动脉血压,计算外周血压放大、脉压比率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①肱动脉收缩压与股动脉收缩压升降一致,两者有相关性(r=0.89,P〈0.01);②外周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与中心动脉相应值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外周可能相符或高或低于中心血压。③外周高估中心SBP(52.8%)多为中青年低危人群,外周放大与年龄呈负相关(r=-0.37,P〈0.05);④外周低估中心SBP多见于老年人及高血压患者,老年人(〉60岁)外周血压与中心动脉血压差值较小(P〉0.05),两者平行变化趋势。结论①肱动脉袖带血压能稳定反映外周肌性动脉血压;②外周血压与中心动脉压之间存在差异;③外周血压放大是外周高估中心收缩压的主要原因;④中心动脉硬化可能与外周等于或低于中心收缩压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女性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4 h动态血压变异特点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10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ACS的女性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年龄≤65岁)50例和晚发组(年龄>65岁)50例,对两组各时段血压平均水平、各时段血压标准差、各时段血压变异系数、临床生化指标等比较,探讨女性早发A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两组在空腹血糖、部分时段血压平均水平、部分时段血压标准差、部分时段血压变异系数等早发组高于晚发组,有显著差异(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示:空腹血糖、白昼平均动脉压标准差、夜间平均动脉压标准差是女性早发AC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空腹血糖、白昼平均动脉压标准差、夜间平均动脉压标准差是女性早发ACS的独立预测因素,积极控制血糖和血压波动性可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过程,预防女性早发ACS。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对肾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对8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24h收缩压血压变异性均值递增顺序分为EH1组(43例)和EH2组(43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24h尿微量清蛋白及肾功能生化测定,观察并比较患者血压变异性对肾功能损伤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血压平均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4h尿微量清蛋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除了日间收缩压血压变异性与尿蛋白无明显相关性外,其余时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变异性与尿蛋白的分泌均呈正相关。EH1组与EH2组血肌酐、血尿素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性肾脏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李梓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54-55
目的观察高血压尿酸(UA)水平表达与及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4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80例作为对照人群,两组空腹行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结果高血压患者UA高于体检人群,高血压患者中高UA血症患者190例。高血压患者高UA血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UA正常患者无差异(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高于UA正常组(P〈0.05)。随访(22.45±5.34)个月,高UA血症组中冠心病、急性脑血管意外、死亡率均高于UA正常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UA平均水平高,UA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是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将uA检测作为常规检验项目,并实施相应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