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析气管切开插管类型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漯河市中心医院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5例行气管切开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普通气管切开插管,观察组行吸痰式气管切开插管。比较两组插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4 d内及4 d后VAP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插管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 d内VAP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d后VAP发生率为22.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4.2%,低于对照组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痰式气管切开插管可降低早期VAP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比较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国外报道[1],VAP发生率为9%~70%,病死率达50%~69%;国内调查发现[2],VAP发生率为43.1%,病死率为51.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2007年1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发生VAP的92例患者,收集下呼吸道分泌物、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慢阻肺并VAP患者中分离出的菌株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4.1%)、铜绿假单胞菌(17.6%)、肺炎克雷伯菌(15.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4.7%)和大肠埃希菌(10.6%)。与呼吸机使用前应用过抗菌药物治疗者比较,未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者病死率明显较低(17.9%比40.6%,P0.01)。而应用降阶梯治疗的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升阶梯治疗者(19.3%比57.1%,P0.01)。呼吸机使用超过4 d发生VAP的病死率为54.8%,呼吸机使用4 d内发生VAP的病死率为45.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并VAP患者的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机械通气前抗菌药物应用者的VAP病原菌高度耐药,病死率较高;抗菌药物治疗应用降阶梯疗法病死率较低;迟发性VAP与早发性VAP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细菌学特点和临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1月该院56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VAP发病率为30.35%;40例病情缓解,平均机械通气时间(5.16±1.24)d;16例死亡,平均机械通气时间(9.24±1.36)d;VAP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占74.67%,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结论 VAP发生率、病死率高,早期预防、合理治疗有利于VAP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行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以寻找更好的防治对策,减少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002年12月—2004年12月进行机械通气发生VAP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机械通气患者56例,发生VAP31例,发生率为55.4%,发生VAP平均时间(7.2±3.9)d。经鼻插管VAP发生率为70.8%,置管≥6dVAP发生为75.0%,单一高危因素者病死率11.1%,3个或以上高危因素者病死率60.0%,首位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6.3%),G-杆菌对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抗生素较敏感,G+球菌则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性不高。结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选择合适人工气道留置方式,可减少高危因素且减少VAP的发生,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对VAP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持续声门下吸引(CASS)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1日-2012年6月1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需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MV)的18岁以上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排除入ICU前已建立人工气道或MV时间不足48h患者。入选患者随机分为CASS组(A组)和不行声门下吸引组(B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VAP发生时间及例数,CASS组声门下7d内引流量,以及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共96例患者入选,A组51例,B组45例。A组患者VAP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0),两组患者MV 7d内VAP发生率具有更显著的差异(P=0.007),MV 7d后VAP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856)。A组患者VAP发生时间较B组延迟(P=0.000)。两组患者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777)。CASS组内VAP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未发生VAP者(P=0.040),发生VAP患者声门下7d内平均引流量明显少于未发生VAP者(P=0.000)。结论:有效的CASS可降低MV患者VAP发生率,尤其是早发VAP发生率。CASS可使MV患者VAP发生时间延迟,对MV患者病死率无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呼吸泵衰竭改善为切换点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40例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抗感染及综合治疗,呼吸泵衰竭改善后,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组(序贯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序贯组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支持脱机;对照组以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式脱机。比较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和病死率。结果序贯组21例,对照组19例,序贯组与对照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为(2.6±0.7)d和(16.5±6.3)d,住ICU的时间为(3.0±0.8)d和(19.3±7.5)d,VAP发生率为14.29%(3/21)和36.8%(8/1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再插管率为19.1%(4/21)和15.8%(3/19),病死率为14.3%(3/21)和26.2%(5/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COPD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患者,以呼吸泵衰竭改善为切换时机,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可以缩短有创通机械气时间及住ICU的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指机械通气48小时后出现的肺实质感染,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国外报道,VAP发生率为9% ̄70%,病死率达50% ̄69%[1]国内有医院调查,VAP发生率为43.1%[2]不同医院中VAP的病死率为24% ̄76%[3]VAP一旦发生,常常造成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不但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严重者甚至导致机械通气失败,威胁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指机械通气48小时后出现的肺实质感染,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国外报道,VAP发生率为9% ̄70%,病死率达50% ̄69%[1]国内有医院调查,VAP发生率为43.1%[2]不同医院中VAP的病死率为24% ̄76%[3]VAP一旦发生,常常造成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不但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严重者甚至导致机械通气失败,威胁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0.
3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和细菌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38例发病时间和病原学特点。结果:R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48 h 87例,并发VAP 38例,发病率为43.7%。重症患者并发VAP时病死率39.5%。VAP机械通气平均发生在(5.1±2.2)d,与机械通气时间、意识障碍相关;VAP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占81.1%,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结论: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高,革兰氏阴性杆菌仍为主要病原菌,尽可能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有利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感染合并肺结核行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14年10月至2017年4月所收治的68例HIV感染合并肺结核行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一般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 以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发生率、气胸发生率为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死亡率26.47%、对照组死亡率52.94% (P<0.05) ;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8.94 d、对照组13.35 d (P<0.05) ;VAP发生率观察组8.82%, 、对照组23.53% (P<0.05) ;气胸观察组发生率2.94%, 对照组14.70% (P<0.05) .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死亡率、VAP发生率、气胸发生率,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切换时机.方法 以49例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抗感染及综合治疗,呼吸泵衰竭改善后,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组(序贯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序贯组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支持脱机;对照组以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式脱机.比较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和病死率.结果 序贯组24例,对照组25例,序贯组与对照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为(2.8±0.9)d和(20.5±6.5)d,住ICU的时间为(3.3±0.8)d和(22.3±8.5)d,VAP发生率为16.67%(4/24)和44.00%(11/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或P<0.05).而两组再插管率为20.83%(5/24)和16.00%(4/25),病死率为12.50%(3/24)和28.00%(7/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COPD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患者,以呼吸泵衰竭改善为切换时机,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以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的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因素及致病菌谱.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74例机械通气患者并发46例VAP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机械通气患者中并发VAP发生率为62.2%,并发VAP的平均时间为(5.5±2.5) d,机械通气每增加1 d其VAP的发生率增加(4.7±2.0)%.有慢性基础病者发生率为90%;无慢性病史者发生率为51.9%.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培养出致病菌者41例,其中有2种致病菌感染者11例,占26.8%,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69.2%).结论 VAP与机械通气时间呈正相关,有慢性基础病患者发生率较高,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病原微生物分布特点,为VAP的防治提供细菌学依据.方法:对在ICU行机械通气发生VAP的36例患者的发病时间、病原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67.92%,病死率为47.3%%,VAP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相关,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其中革兰阴性细菌(G-菌)占67.16%,革兰阳性细菌(G±菌)占17.9%,真菌占14.93%.结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病死率高,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VAP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呼吸机相关肺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致病因素、病原菌分布、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VAP患者临床资料、致病菌及治疗方案等.结果 VAP发生率为5.5%,病死率为22.2%.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66.0%),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占25.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8.5%,主要为白色念珠菌.结论 对机械通气患者采取积极有效预防,及时有效应用抗菌药治疗和综合治疗,可以减少VAP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内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相关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 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重症监护室内行机械通气患者1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VAP的发生率为23.20%,病死率30.12%.共检出病原菌108株,其中G-杆菌70.12%、G+菌10.31%、真菌19.57%.非VAP组病死率15%.结论 VAP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机械通气时间、高龄、慢性基础疾病COPD、昏迷、使用抑酸剂、留置胃管是VAP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VAP的主要致病茵为G-杆菌;尽量缩短上机时间和避免医源性危险因素是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米洁  周发春  刘丹 《重庆医学》2011,40(22):2211-2212,2215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在治疗重症胰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疗效。方法将78例重症胰腺炎所致ARDS患者随机分为有创通气组(A组,n=38)与序贯通气组(B组,n=40),对比分析两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和病死率等。结果 B组有创通气时间[(3.45±1.24)d]较A组[(4.27±2.53)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VAP发生率(5.00%)较A组(26.32%)明显降低,同时B组病死率(2.50%)较A组(10.5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治疗重症胰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有效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及病死率,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间歇声门下吸引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预计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随机分为间歇声门下吸引组(实验组)和常规人工气道护理组(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一周内VAP发生率,痰培养阳性例数、菌株种类、病死率。结果一周内VAP发生率,实验组(11.3%)低于对照组(34.6%),两组差异显著(P<0.05);声门下气囊上区细菌阳性率,实验组(17.5%)低于对照组(43.6%),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间歇声门下吸引可减少机械通气患者声门下气囊上细菌数量、降低一周内VAP发生率,同时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ICU(Intensive care unti)患者常因病情的需要而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但是MV常常会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VAP是最常见和严重的院内获得性肺炎,此病的发病率为9%-70%,此病患者的病死率高达50%-70%[1].误吸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细菌侵入下呼吸道引发VAP的主要途径.对于声门以下的分泌物,气管套囊也不能完全防止其被吸入,因此,至少有21%-50%的MV患者可发生误吸,而且套囊又会刺激声门以下的部位,从而增加其分泌物的分泌,从而极易引发误吸[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诊治与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发生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细菌谱及临床诊疗情况。结果 VAP患者68例,分别于呼吸机机械通气后2~10(4.9±3.4)d出现肺部感染。表现为支气管分泌物显著增多并黄色脓性分泌物,肺部听诊闻及湿性啰音,胸部X线片见肺部新浸润灶。细菌培养共分离出132类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2株(84.8%),革兰阳性菌17株(12.8%),真菌3株(2.3%)。分离出≥2种细菌患者43例,多重感染发生率63.2%。结论使用呼吸机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是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临床上应采取各类策略进行防治,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