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皮疹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5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针对治疗组5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实施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两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半年内皮炎湿疹复发次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95.08%)明显高于参照组(77.97%),两组相比:P=0.01。结论针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实施中医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利于患者预后及临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皿治林与派瑞松联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晓琴 《重庆医学》2007,36(10):963-965
目的进一步评价皿治林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组对照的方法,用氯雷他定作为对照,对6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进行临床研究观察。结果皿治林与派瑞松霜联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小、临床疗效较好的优点;从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变化也可看出疗程结束时,皿治林组积分值改善较对照组高。结论皿治林是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派瑞松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派瑞松治疗64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结果 64例患经派瑞松治疗3周,有效率92.2%。结论 派瑞松是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良药。  相似文献   

4.
顽固性湿疹验案举隅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湿疹是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一些经常接触化学物品的人群中发病率很高,治疗也有一定的难度.根据病程和皮损特点,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类.古代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有旋耳疮、肾囊风、四弯风、脐风等多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派瑞松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用64例外用派松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疗程2周-4周,分别在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派瑞松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治愈率73.4%;有效率98.1%;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派瑞松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胡晓云  马秀 《吉林医学》2012,33(35):7693-7693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软膏和咪康唑氯倍他索乳膏联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和咪康唑氯倍他索乳膏联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1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莫匹罗星软膏和咪康唑氯倍他索乳膏联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具有抗菌、消炎、抗真菌三重作用,相互协同,有效率达95.0%。结论:莫匹罗星软膏和咪康唑氯倍他索乳膏联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有效、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讨斑贴试验在诊断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病因中的应用状况。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中抽取128例进行讨论,各患者均接受斑贴试验诊断,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引发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病因。结果此次共诊断128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为85.94%(110/128),110例斑贴试验阳性率患者中,34例1种变应原阳性(30.91%),24例2种变应原阳性(21.82%),24例3种变应原阳性(21.82%),28例4种及以上致敏原为阳性(25.45%)。阳性率最高的变应原为硫酸镍(17.41%)、卡巴混合物(12.29%)、重铬酸钾(9.56%)。结论经分析后得知,引发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主要原因包含卡巴混合物、硫酸镍、硫酸镍等,由此可见,斑贴试验可用来诊断湿疹类皮肤病,以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卤米松软膏与皮炎平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卤米松软膏治疗43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并将皮炎平软膏治疗4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用药后第1、2、3周的疗效。结果卤米松软膏疗效明显好于皮炎平,且安全性高。结论卤米松软膏是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良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卤米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皮肤科收治的24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120)和观察组(n=120)。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8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3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2~3例局部轻度红肿、瘙痒等不良反应,无需特殊处理自行缓解继续治疗。结论:卤米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慢性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大部分患者易反复发作,使疾病转为慢性,皮损有浸润肥厚、瘙痒剧烈等特点,临床治疗较为困难。祖国医学对湿疹有着独特的认识,中医古代文献对本病多有描述,大多依其症状或发生部位而命名。如泛发全身的有浸淫疮、血风疮、湿疮等,发于耳周者为旋耳疮,脐部者为脐湿疮,阴囊者为胞漏疮,四弯部位者为四  相似文献   

11.
<正> 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皮损多形性,对称性、痒和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可分为局限与广泛两类。中医称:“奶癣”、“旋耳疮”、“四弯风”、“绣球风”、“(?)疮”等。这些症象描写与湿疹相符,相当于现代医学分类的“婴儿湿疹”、“耳周湿疹”、“肘(?)窝湿疹”、“阴囊湿疹”、“钱币状湿疹”等。此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严重影响学习与工作。我科自1974年底以来对阴囊湿疹或女阴湿疹应用盐酸异丙嗪长强穴位封闭治疗30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6例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实行分组对比研究,各为28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复方氟米松软膏醋酸曲安奈德尿素软膏治疗,并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6%与对照组的71.43%相比效果更为显著,且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0.71%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5.71%,P0.05。结论::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不仅能够早日减轻瘙痒等临床症状,而且药物的使用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湿疹一病,中医文献记载颇多。如浸淫遍体滋水淋漓的称“浸淫疮”;发于耳部叫“耳旋疮”;在腘窝等处的称“四弯风”;在肾囊部的称“肾囊风”;发于小腿部,由于下肢静脉曲张引起者称为“静脉曲张性湿疹”;患于乳晕部的称为“乳晕部湿疹”。以上临床统称为湿疹。 湿疹之病,在临床上往往缠绵难愈。其病因,外因多由风、湿、热客于肌肤引起;内因多由脏腑失调,肝胆郁火,脾湿不化,血虚风燥所致。  相似文献   

14.
李世春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2):1387-1387
肛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其病因较复杂,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类型,中医学将肛门湿疹称为“浸淫疮”、“顽癣”、“风湿疡”。  相似文献   

15.
朱靖玲 《中外医疗》2009,28(8):20-20
目的探索治疗皮炎湿疹皮肤病的方法。方法用派瑞松霜薄涂于患处,轻轻揉搓1~2min,早晚各1次,对有渗出结痂的皮损先用盐水清洗干净再涂药,1周为1个疗程。结果派瑞松霜治疗皮炎湿疹的治愈率为49.16%,显效率为38.98%,总有效率为87.78%,对接触性皮炎、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尿布皮炎的治愈率高,见效快,1~3d起效,对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异位性皮炎也有明显效果。不良反应观察,仅2例在面部用药24h后出现轻度红斑、烧灼感,但均能耐受,不影响治疗。结论派瑞松霜是临床上非常值得推广使用的一种安全性高、疗效好的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外用药。  相似文献   

16.
苦参治疗湿疹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疹是由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皮肤炎症,皮损以红斑及丘疱疹为主的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常反复发作,多年不愈,瘙痒剧烈。病因复杂,多与过敏等机体免疫反应异常有关。中医则根据发病部位及形态的不同,分别称为“浸淫疮”“湿疮”“四季风”“旋耳风”“绣球风”等。病因多为湿热并盛、脾虚湿盛、血虚风燥等。目前常用的皮质类固醇激素、组胺拮抗类、钙剂、维生素等药物控制症状效果良好,但停药后易复发,且不良反应较多。苦参治疗湿疹,疗效显著,现就其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0.05%地奈德乳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野县中医院2015年收治的92例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研究组给予0.05%地奈德乳膏治疗,对照组给予1%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0.05%地奈德乳膏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派瑞松霜为1%益康唑与0.1%曲安奈德复合制剂,为了观察对皮炎、湿疹类疾病的疗效、耐受性及不良反应,我科于2003年1月~12月用派瑞松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60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是常见皮肤病,其病因复杂,明确其变应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常用于检测接触性变应原的方法是斑贴试验,也是确定外源性变应原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本研究对30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并分析其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牡丹江地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常见变应原及斑贴试验的临床应用,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抗原系列对156例皮炎湿疹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 156例皮炎湿疹斑贴试验者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者113例,阳性率为72.4%。变应原阳性率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硫酸镍、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结论硫酸镍、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是牡丹江地区引起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主要变应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