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9月,采用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l0例,其中齿突陈旧性骨折3例,新鲜齿突骨折7例(Aderson ⅡC型)。所有患者均伴有寰枢椎脱位或不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l8~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处,钉道与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l5°,与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直径3.5mm,寰椎侧块螺钉长28~32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22~30mm。均用Oasys固定。结果l0例患者共置入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各20枚。无一例患者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15月,平均8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13.2~16.8分,平均l4.8分,改善率为87.5%。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后路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稳定的三维固定效果,可用于治疗上颈椎不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徒手植入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方法,总结临床应用经验及效果.方法 临床寰枢椎不稳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平均37.5岁;应用钉棒系统.后路正中切口显露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 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钉道方向在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头端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15°,横断面夹角约30°.术前JOA评分58~102分,平均72分.结果 术后无1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随访7~22个月,平均15个月,JOA评分131~163分,平均145分,改善率86.4%.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 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简单、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1岁,因车祸致颈项部疼痛伴活动障碍.在当地医院行颅骨牵引治疗3天后转来我院.查体:颈项部压痛,顶部扣击痛,头颈活动受限,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X线片:齿突基底骨折,伴纵向骨折,向前移位.CT:齿突基底部骨折,向右前方移位,寰枢椎脱位,脊髓无受压.诊断:齿突骨折、寰枢椎脱位.手术行后路寰椎后弓侧块螺钉与枢椎侧块螺钉杆固定(螺钉长24mm、直径3.5mm)并植骨融合.寰椎定位点位于距正中线19mm, 后弓下缘上方2mm,进钉方向为矢状面向头侧5°、冠状面0°.枢椎定位点位于距侧块内侧缘和下缘分别为2mm,进钉方向矢状面向头侧45°,冠状面0°.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190-193
目的探索寰椎后弓和侧块螺钉技术的进钉点及进钉角度,为寰椎后路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正常成人寰椎标本100例和未发现寰椎病变的颈椎CT影像100例,确定螺钉的进钉点,测量螺钉进钉点周围结构的径线和进钉角度、长度,比较干、湿标本及其与CT影像的差别。结果干、湿寰椎标本各结构径线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数据合并处理为干湿标本均值。干湿标本均值和CT影像的寰椎侧块的高度(M_7)、宽度(M_8)、长度(M9)、螺钉进钉点至侧块前缘中点的距离(F3)、螺钉进钉点处后弓的高度(F4)、寰椎椎弓根的高度(C1)、宽度(C2)分别为(12.69±1.44)、(11.52±1.28)、(22.64±1.50)、(27.37±1.93)、(5.98±1.66)、(5.45±0.83)、(9.54±1.01)mm和(12.20±1.17)、(11.99±1.14)、(22.73±1.69)、(26.65±1.71)、(5.81±2.35)、(5.38±0.73)、(9.54±1.01)mm,干湿标本均值和CT影像的内倾角(ɑ)、上倾角(β)分别为(15.09±2.17)°、(4.10±1.12)°和(15.42±1.34)°、(4.03±1.26)°,干、湿寰椎标本的螺钉进钉点周围各结构径线和进钉角度均值与CT影像的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寰椎的解剖及CT测量为临床实施寰椎后弓和侧块螺钉固定技术提供了个体化治疗资料和依据。寰椎后弓和侧块可选择直径3.0~3.5 mm、长度22.0~28.0 mm的螺钉进行固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测成人寰椎后弓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上寰椎后弓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80例成人的寰椎干骨标本,分别对寰椎后弓的骨性结构及椎动脉沟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寰椎后弓内侧半距、外侧半距、高度、厚度分别为(21.75±2.59)、(29.85±2.27)、(7.49±2.75)、(7.56±2.17)mm;内、外侧缘弧度分别为(83.4±4.4)°和(75.2±4.2)°。椎动脉沟的长度、宽度、高度和内倾角分别为(9.86±2.41)、(5.67±1.54)、(1.79±0.24)mm和(16.8±2.71)°,椎动脉沟纵轴角、横突孔角、侧块夹角分别为(18.1±2.4)、(20.7±2.5)、(11.4±1.8)°。结论:寰椎后弓的骨性结构及椎动脉沟的解剖学观测对螺钉固定术治疗寰椎骨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避免损伤脊髓和椎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成人寰椎、枢椎及寰枢关节的解剖学特征,探讨寰枢关节内固定手术的前后入路术式及其临床要点,为国人寰枢人工关节积累资料。方法:利用42例成人干燥骨学标本进行测量,使用精度0.02 mm的游标卡尺、精度0.1°的量角器分别测量寰椎前、后弓半长、高度和厚度,前、后结节的高度和厚度,后结节与横突孔的距离,枢椎的椎弓根的宽度、高度、上倾角和内倾角,螺钉在枢椎内的长度、上倾角和内倾角,椎弓根的内侧高度,侧块的内、外侧高度,枢椎横突孔的外倾角和后倾角、枢椎椎板的长度、厚度和高度,枢椎体的横径和矢径、枢椎体前方的高度和后方高度。结果:寰椎前弓半长为10.37±4.18 mm,高度10.05±2.20 mm,厚度为8.39±1.35 mm;前结节的高度为10.11±3.22 mm,前结节的厚度8.06±1.24 mm;后结节的高度为9.50±2.88 mm,后结节的厚度7.39±2.58 mm,前结节与横突孔之间的距离为25.67±3.15 mm,后弓半长内侧半距和外侧半距分别为11.47±2.26 mm、19.58±2.04mm,后弓高度、厚度为7.28±2.67 mm、7.35±2.19 mm,枢椎椎弓根(PAVA)的宽度、高度分别为8.02±2.20 mm、8.51±1.99 mm;椎弓根的上倾和内倾角分别为26.92±4.40°,24.94±3.41°,螺钉在枢椎内的长度为23.46±3.08 mm,螺钉的上倾角和内倾角分别为39.17±4.95°、39.56±5.07°,枢椎椎板长度、高度和厚度分别为20.53±2.49 mm、12.53±1.84 mm和6.78±0.82 mm,枢椎体的横径和矢径分别为18.59±3.16 mm、15.93±3.11 mm;枢椎体前方高度和后方高度结果为18.51±2.81 mm、15.08±3.72 mm。结论:寰枢关节后路手术时,可以使用直径3.5 mm的螺钉进行椎弓根的Magerl螺钉手术。  相似文献   

7.
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提供国人寰椎的数据,探讨经寰椎后弓侧块(类似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对50例干燥寰椎标本的后弓进钉点及进钉方向等相关参数进行测量。结果 测量得出寰椎后弓、侧块、椎动脉沟、后弓侧块螺钉通道的轴线长度,及后弓进钉点和进钉方向等参数。结论 寰椎具备行经后弓侧块螺钉内固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提供国人寰椎的数据,探讨经寰椎后弓侧块(类似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对50例干燥寰椎标本的后弓进钉点及进钉方向等相关参数进行测量。结果测量出寰椎后弓、侧块、椎动脉沟、后弓侧块螺钉通道的轴线长度,及后弓进钉点和进钉方向等参数。结论寰推具备行经后弓侧块螺钉内固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寰椎椎弓根骨性标志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寰、枢椎旋转脱位或二者间有较大移位时确定寰椎椎弓相关骨性标志,为术中定位寰椎椎弓根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0具寰椎干燥标本,标记寰椎椎弓根轴线(M线),采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M线与寰椎椎弓根上方及内外侧骨性标志的各相关参数,并采用尸体标本进一步验证寰椎椎弓根骨性标志的定位效果。结果:寰椎椎弓根轴线内倾角平均(17.67°±4.21°),进钉点距寰椎后弓后侧皮质与后正中线的交点间距平均(25.00±2.33)mm,距横突外缘平均(22.33±2.77)mm。寰椎上关节突后凸尖较为突出,其下的骨质弧形隆起,经此弧形隆起顶点的垂线与上关节突后凸尖的垂线基本重叠,上关节突后凸尖的垂线与M线在后弓处的重叠率左侧为48%,右侧为65%,其余的垂线均位于M线外(0.89±1.16)mm。出钉点位于M线与侧块前缘相交处的侧块前缘垂线的中点,左右出钉点连线(BB线)与前结节顶点有36%的重叠率,其余前结节顶点大部位于BB线下(3.37±1.80)mm。结论:寰椎后结节中点及上关节突后凸尖下的骨质隆起的顶点可作为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准确标志,上关节突后凸尖及横突尖可作为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大体标志;沿寰椎椎弓根轴线进钉较为安全,内倾17.67°,仰角变异大,出钉参照寰椎前结节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60具寰椎标本的观察和测量,建立经口前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技术。方法60具成年人体寰椎干骨标本,观察并确定前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进钉点,测量其与寰椎上关节面、前正中矢状面及与横突孔内侧壁的距离,寰椎侧块宽度,侧块长度,前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骨性钉道长度,椎弓根厚度,安全的进钉方向(向外倾斜角度)。结果经口前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进钉点为:与前正中矢状面的距离为(14.1±1.0)mm,寰椎侧块长度为(20.8±2.8)mm,宽度(19.6±2.4)mm;与横突孔内侧壁的距离为(10.1±2.0)mm。前路寰椎椎弓根的骨性钉道长度为(28.8±1.8)mm,椎弓根的高度为(5.6±0.8)mm。安全置钉方向为向外倾斜(9°±3°)。结论①经口前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最佳进钉点为距离前正中失状面14mm处;②安全进钉方向为向外倾斜9°置入的寰椎椎弓根螺钉均位于骨性钉道内,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