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泼尼松片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84例,随机抽取4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给予口服叶酸,作为对照组。剩余4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泼尼松片,作为研究组。两组均连续服用1疗程(1疗程4周,28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含量、胆红素水平、治疗缓解效果、机体抵抗力。结果研究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治疗缓解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机体抵抗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服用泼尼松片的治疗效果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成分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成分输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b、RBC和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Hb、RBC和HC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成分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7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抗体分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血清学和免疫学的发展 ,发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临床特点和预后与自身抗体的类型和性质有关。现将我院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7月诊治的 7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自身抗体类型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7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其诊断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均为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7月在我院诊治的患者 ,其中 ,男性 2 3例 ,女性 4 9例 ,年龄 13~ 77岁 ,中位年龄 35岁。1.2 检测指标对初、复诊的 AIHA患者进行自身红细胞抗体型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特点,总结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8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型鉴定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选择抗人球蛋白试验及手工凝聚胺试验对98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及交叉,其中67例患者抗人球蛋白试验及抗体阳性,22例阴性,91例Rh血型阳性,7例血型阴性.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及交叉配血试验不合24例,后采取,洗涤患者红细胞,复检Rh血型后给以血型相同成份血,交叉配合成功.结论抗人球蛋白抗体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易出现阳性,并且干扰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为减少事故差错应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测定抗人球蛋白抗体,同时应采取手工凝聚胺试验方法进行交叉配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方法,为诊断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某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32例进行探讨,总结诊断结果.结果 32例患者中温热抗体型13例占40.63%、冷抗体型14例占43.75%、混合型10例占15.63%;住院时诊断为原发21例,11例诊断为继发,后经相关病理诊断后,13例确诊为原发,19例确诊为继发.结论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应分析病因,了解患者病史,进行归纳分析,结合相关实验结果,明确病症类型.  相似文献   

6.
刘平  沈正枝  张俊 《中国医疗前沿》2011,(16):25+33-25,33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严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疗效。方法采用德国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程序性血浆单采患者血浆,回输正常人新鲜灭活冰冻血浆和血浆代用品,治疗12例患者,男5例,女7例,每次置换血浆量1375±256ml,置换2-3次,间隔3-4d。结果 10例患者置换治疗后1周、2周、3周血红蛋白逐渐上升,溶血现象逐渐减少,置换过程有轻微不良反应,都能耐受,顺利完成。结论血浆置换对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儿科急性发作性疾病 ,起病急、危险大 ,合理、及时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对 3 9例儿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疗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儿 3 9例 ,为 1992年 1月~2 0 0 2年 3月期间我科收治的病儿 ,诊断符合血液病诊疗[1] 。其中男 2 0例 ,女 19例 ;年龄 3个月~ 11岁 ,平均 ( 3 .96±3 .40 )岁。原因 :肠道、呼吸道感染及其他感染 16例 ,药物性1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 1例 ,十二指肠溃疡 1例 ,注射白百破疫苗后 2例 ,急性白血病 1例 ,原因不明 17例。 3 9例病人均表现为面色苍黄、…  相似文献   

8.
唐世超  尤宁 《安徽医学》1994,15(2):15-16
<正>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机体对自身红细胞产生抗体,并吸附在红细胞表面,加速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本文总结本科近10年来资料较完整的44例进行分析如下: 材料和方法 1.诊断标准:按全国溶血性贫血专题学术会议诊断标准。本文44例均为住院患者,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均阳性,为避免混淆其它疾病的诊断,而阴性患者不问其对肾上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疾病 ,临床表现形式多样 ,部分病例并发有其它疾病 ,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难度。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6例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我院 1994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间收治的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病人。其中男性 7例 ,年龄 2 7~ 6 9岁 ,平均 4 3.6岁 ,女性 2 9例 ,年龄2 3~ 6 9岁 ,平均 5 3.2岁。这些病例中 ,19例为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7例为继发于其它疾病 :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15例 (其中有 8例初诊为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相似文献   

10.
对四例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PNH)的诊疗经过进行了分析。最初误诊的有例1、4。延误诊断且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有例3。例2则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G-6PD缺乏。以上均分别进行了讨论分析,对PNH的治疗仍用一般的输血方法纠正贫血。  相似文献   

1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体内免疫反应发生变异,产生自身抗体或补体结合在细胞膜上,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1].我院于2001年6月首次收治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泼尼松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骨合成分子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以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骨钙蛋白(BGP)、碱性磷酸酶(AKP)为参数,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使用泼尼松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骨合成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泼尼松治疗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血清PICP、BGP、AK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泼尼松可抑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的骨合成功能.  相似文献   

13.
环孢霉素A(CyclosporinA,CsA)为强效免疫抑制剂,特异地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除广泛应用于异基因脏器、骨髓移植防治排异反应之外,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应用上亦有一定的疗效。现将我们用CsA治疗8例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液病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8例自身免疫性血液病患者(附表),男5例,女3例,年龄14~60(平均39)岁。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急性再障AAA2例,慢性再障CAA1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2例,均符合《血液病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及实验室指标的分析,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确诊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40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因、实验室指标及治疗过程。结果:药物性15例,病毒感染性5例,原发性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贫19例,EVANS综合征1例。抗体分型:单纯型7例,复合型33例。结论:完善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包括Coombs试验抗体类型检测对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15.
输注洗涤红细胞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AIHA)是人体内产生自身抗体吸附于红细胞膜上 ,致使红细胞加速破坏所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一些患者起病急骤 ,短时间内发生重度贫血、溶血、缺氧 ,此时急需输血治疗 [1 ] 。为了提高 AIHA的缓解率 ,我们采用输注洗涤红细胞和药物联合治疗 AIHA 1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0例 AIHA为本院住院病人 ,均符合 1987年上海会议 AIHA的诊断标准 [2 ] 。 10例患者均为原发性 ,抗体类型属于温抗体型。女性 7例 ,男性 3例 ,年龄 16~ 6 2岁。病程 1~ 2个月。实验室检查 :血红…  相似文献   

16.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致血型鉴定困难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致血型鉴定困难1例报告周文玲王佩侠苑秀丽(第一临床学院输血科,沈阳110001)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自身抗体1临床资料女,69岁。临床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因患者Hb为40g/L,故欲输洗涤红细胞。在鉴定其血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液中红细胞上结合的抗体进行免疫分型,分析自身抗体的类型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资料,采用四种单价兔抗人球蛋白血清,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合分析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数值。结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类型分布以IgG+C3型最多,余依次为C3型、1gG型,IgM型1例,无IgA单独型。C3型治疗效果最好,IgG+C3型次之,含IgM组疗效最差。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分型可判断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用不同的输血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79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均为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其分组的依据为采用不同的输血方法,其中Ⅰ组(n=31)、Ⅱ组(n=28)、Ⅲ组(n=20)的输血方法分别为洗涤红细胞输注、悬浮红细胞输注、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输血反应发生率及输血前后的Hb、RBC、网织红细胞及血清胆红素的变化。结果(1)与Ⅰ组及Ⅱ组比较,Ⅲ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的较高(P〈0.05);(2)三组间的输血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输血后三组患者的Hb、RBC均显著升高,胆红素及网织红细胞均显著降低(P〈0.05);而与Ⅰ组比较.Ⅲ组的Hb、RBC、胆红素及网织红细胞均改善的幅度更大(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条件允许时选择红细胞制剂输注联合应用血液置换,能够使其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患者外周血细胞膜上CD55和CD59缺陷对鉴别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s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与贫血(anemia)的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素标记的CD55和CD59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正常人、3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8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或AA-PNH综合征、38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IDA)、2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12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CD55-和CD59-的百分率.结果 CD55-、CD59-正常人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均<5%;PNH或AA-PNH患者均>20%;部分再障患者>5%(均<15%).约有40%的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患者CD55-、CD59-红细胞>5%(均<20%);但中性粒细胞CD55-、CD59-百分率均<5%.巨幼贫、自身免疫溶血性盆血患者的CD55-、CD59-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5%.结论 利用流式细胞术同时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膜上CD55和CD59缺陷是临床鉴别诊断PNH、AA-PNH及再障、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巨幼贫及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可靠,较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58例,依据质量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29例患者为参照组,予以洗涤红细胞输血治疗的29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通过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实施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5%)同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2.4%)进行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统计后P<0.05.研究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参数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优,组间数据统计后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予以洗涤红细胞输血治疗,效果理想,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