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冬凌草化学成分积累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冬凌草化学成分的积累动态。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方法进行水溶性浸出物、醚溶性浸出物的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冬凌草中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的含量。结果:冬凌草中水溶性浸出物、醚溶性浸出物、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的含量在不同生长时期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结论:冬凌草中化学成分动态积累的变化规律,将为研究冬凌草生物特性的形成及冬凌草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和来源冬凌草药材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冬凌草药材的质量,为冬凌草的利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冬凌草中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迷迭香酸的含量进行测定,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中测定法对冬凌草中水溶性浸出物和醚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综合分析评价各冬凌草样品间的差异。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变异类型冬凌草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有明显差异。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迷迭香酸是造成不同地区冬凌草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相比较而言醚溶性浸出物对冬凌草质量差异的影响要大于水溶性浸出物;而冬凌草变异类型的质量差异主要是由冬凌草甲素和乙素的含量变化造成的。结论:不同产地和不同变异类型来源的冬凌草在质量上有所不同,应用时应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冬凌草药材中冬凌草甲素和迷迭香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坤  张振秋 《中药材》2007,30(11):1396-1398
目的:建立冬凌草中冬凌草甲素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冬凌草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冬凌草及不同部位中冬凌草甲素和迷迭香酸的含量。色谱条件为Phen-omsil C18(150 mm×4.6 mm,5μm)柱;甲醇-0.3%磷酸水溶液(40∶60)为流动相;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38 nm、329 nm。结果: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1%、99.3%,RSD分别为2.8%、2.9%。结论:本方法精密度高,分离度良好,可用于测定冬凌草中冬凌草甲素和迷迭香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光质对冬凌草再生植株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不同光质对冬凌草再生植株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方法 将再生植株置于不同光质的培养箱中,观察不同光质下再生植株的生长情况,并测定其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的含量.结果 绿光最有利于冬凌草再生植株生长及其体内冬凌草甲素和迷迭香酸的积累,其次为白光;红光对于冬凌草再生植株的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均不利.结论 不同光质对冬凌草再生植株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冬凌草甲素和迷迭香酸)积累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离体条件下培养物中冬凌草甲素积累与其组织结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冬凌草甲素动态积累变化关键期培养物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培养物组织结构与冬凌草甲素积累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离体培养过程中培养物内冬凌草甲素积累的动态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之上,采用石蜡切片、透射电镜方法研究了培养物组织结构与冬凌草甲素积累的关系。 结果: 离体培养过程中培养物中冬凌草甲素积累表现出有-无-有的规律性,随着叶片外植体的脱分化,培养物内叶绿体数目逐渐减少,冬凌草甲素的含量也随之逐渐降低,当冬凌草甲素再次积累时,培养物内叶绿体数目再次增多且出现了维管组织的分化。 结论: 冬凌草甲素积累合成与培养物叶绿体数目的多少及内部维管系统的分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李可强  王坤  张振秋 《中成药》2008,30(4):526-528
目的建立冬凌草片中迷迭香酸和冬凌草甲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冬凌草片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切换波长法同时测定冬凌草片中迷迭香酸和冬凌草甲素的含量.色谱条件为phenomsil C18(150 mm×4.6 mm,5 μm)柱,流动相甲醇-0.3%磷酸水溶液(4060);检测波长前21 min为329 nm,21 min后为238 nm.结果此方法线性良好,迷迭香酸和冬凌草甲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96.7%;RSD分别为1.9%.2.3%.结论本方法精密度高,分离度良好,可用于测定冬凌草片中迷迭香酸和冬凌草甲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李洋  董诚明  徐鹏  姚锋 《中国现代中药》2014,16(10):824-828
目的:通过研究冬凌草生长时期的发育规律及有效成分的变化,初步探讨冬凌草的适宜采收时期.方法:在冬凌草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株高、鲜干重的变化进行测量,并用HPLC法测定植株中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迷迭香酸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冬凌草干物质累积的高峰期出现在9月下旬;冬凌草甲素含量在9月下旬出现相对较大值;冬凌草乙素在6月下旬出现最大值,在9月下旬出现相对较大值;迷迭香酸在6月下旬出现最大值,8月下旬出现相对较大值.结论:综合分析,栽植期为一年的冬凌草适宜采收期为9月下旬.  相似文献   

8.
冀春茹  袁珂 《中成药》1999,21(12):620-622
目的:对复方冬凌草含片的原制备工艺进行了改进。方法:采用HPLC法对新、旧工艺产品中主要有效成分冬凌草甲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新工艺产品中冬凌草甲素的含量较高。结论:改进的工艺合理,产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9.
冬凌草植株再生过程中冬凌草甲素的积累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冬凌草植株再生过程中培养物的生理特性与冬凌草甲素积累之间的机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法测定不同时期培养物内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酮酸、冬凌草甲素的含量。结果:培养物内叶绿素、丙酮酸、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冬凌草甲素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1,0.897,0.866;而可溶性糖含量与冬凌草甲素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15。结论:冬凌草培养物内叶绿素、丙酮酸的含量、可溶性蛋白与冬凌草甲素积累有相互促进的关系,而可溶性糖变化主要与培养物细胞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冬凌草种子萌发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形成的影响,揭示冬凌草中有效成分的积累与干旱胁迫的关系。方法: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对干旱胁迫下的冬凌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次生代谢物的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干旱胁迫下,冬凌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内冬凌草甲素含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受到明显的影响,但迷迭香酸含量无明显的变化。结论:干旱胁迫下对冬凌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其内冬凌草甲素的合成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冬凌草多糖的理化性质和质量,对冬凌草采用热水、稀碱提取,乙醇沉淀,等电点法脱蛋白后得到冬凌草粗多糖,经Q Sepharose 4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柱和Sephacryl S-100凝胶柱进一步纯化后得到4个纯度较高的组分STPS-Ⅰ、STPS-Ⅱ、JTPS-Ⅰ、JTPS-Ⅱ.对各组分的总糖含量、糖醛...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防范细菌耐药有关工作情况。卫生部将把抗生素分成限制类、非限制和特殊管理类三大类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以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问题为突破口进行专项治理整顿。  相似文献   

13.
鄂西冬凌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鄂西冬凌草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和HPLC分离冬凌草叶乙醇提取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鄂西冬凌草乙醇提取物中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是冬凌草甲素①,Lasiokaurin②,对羟基苯甲醛③,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④,5-羟基-3’,4’,6,7-四甲氧基黄酮⑤,5-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⑥,4’,5,7-三甲氧基黄酮⑦。结论 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鄂西地区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冬凌草各部位及不同产地冬凌草叶中总二萜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冬凌草提取物中总二萜的含量.结果 建立了测定冬凌草中总二萜含量的方法,并对冬凌草不同部位及不同产地冬凌草叶中总二萜含量进行了测定,叶中含量最高,不同产地叶的含量也有差异.结论 该方法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冬凌草提取物中总二萜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HPLC法测定冬凌草中熊果酸、齐墩果酸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冬凌草中的熊果酸、齐墩果酸进行了含量测定。本法准确、灵敏,可用于冬凌草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Liu F  Liu PY  Hao LF  Zhou J 《中药材》2011,34(3):449-452
目的:优选分离冬凌草多糖的方法,探究不同分离方法对冬凌草多糖分离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以DEAE-Sepharose Fast Flow(Cl-型)弱极性阴离子交换层析法、乙醇分级醇析法对冬凌草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以不同分离组分中多糖含量及其免疫活性比较优选冬凌草粗多糖的分离工艺。结果:DEAE-Sepharose Fast Flow(Cl-型)弱极性阴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得到5个组分,通过乙醇分级醇沉初步得到4个冬凌草多糖组分,前者分离产品纯度较高,而后者产品在体外小鼠脾淋巴T细胞的增殖实验中表现出较强生物活性。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冬凌草多糖的生物活性,可选用乙醇分级醇沉法对冬凌草多糖进行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7.
冬凌草中的一个新生物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冬凌草(Rabdosia rubescens (Hemls.) Har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冬凌草地上部分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冬凌草碱(1),黄嘌呤(2),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苷(3),7-羟基-4(1H)-喹啉酮(4),1,5-二-(3,4-二羟基苯基)-乙烯醚(5),3-(3,4-二羟基苯基)-2-异丙氧基-丙酸(6),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锌对冬凌草产量及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在大田条件下,考察不同浓度的锌对冬凌草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锌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冬凌草生长发育初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锌,以冬凌草的产量、冬凌草甲素及迷迭香酸、冬凌草乙素的含量为指标,优选出锌的最佳喷施浓度。结果:与喷施清水的对照相比,叶面喷施0.10%的锌有利于提高冬凌草的产量及冬凌草甲素的含量,冬凌草的产量增加16.5%、冬凌草甲素的含量提高40.28%。结论:锌的合理施用可使冬凌草增产,同时可显著提高冬凌草甲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