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应用于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0例预计出血量大于500 mL的外科手术病人,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血液收集和回输(试验组);相同或类似手术100例单纯输注异体血(对照组).观察2组病人失血量、血液回收量、异体血输注量、输血反应、输血费用、血库日均供给手术病人血量.结果 试验组手术失血量(1 615.0±69.6)mL,血液回收输注量(823.3±67.6)mL,异体血输注量(316.3±58.4)mL;对照组手术失血量(1 628.0±715)mL,异体血输注量(803.5±77.4)mL,2组异体血输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输血反应发生率、输血费用和血库日均供给手术病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应用于外科手术,安全可靠,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急性自体血小板(Plt)分离回输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36名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ASAⅡ~Ⅲ级,年龄24~60岁,体重53~71 kg。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18):对照组(A组)和急性Plt分离组(B组)。A组行单纯术中自体血回收,B组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回输及术中自体血回收,整个Plt分离过程在肝素化之前完成。于麻醉诱导前(T1)、肝素化前(T2)、术后1 h、24 h和48 h(T3、T4、T5)各时点记录相关血液凝血功能各项指标。记录ECC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1 h、24 h引流量和异体输血量。结果 B组急性Plt分离处理的全血容量为(1150±168)ml,采集富Plt血浆(177±32)ml,其中Plt计数(1 060±255)×109/L,占全身血容量Plt总数(25±4)%,Plt分离时间(38±11)min。与A组比较,B组术后1 h时Plt计数明显升高,术后1 h、24 h引流量、异体红细胞、Plt输注量和异体Plt输注率降低(P<0.05或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可改善心脏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并降低术后出血量和异体血的输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肝癌切除手术中减少异体输血的价值。方法选择26例ASAⅠ~Ⅱ级拟行肝癌切除手术患者,分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Ⅰ组)和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Ⅱ组)。Ⅰ组患者全麻后先进行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然后进行低中心静脉压控制,在肝脏实质完全离断前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VP)控制在3~5cmH2O,肝实质切除后将CVP恢复到正常。手术结束时计算患者总失血量、手术时间、异体输血量、异体输血例数和术中尿量。结果两组患者失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Ⅰ组患者的异体输血量和异体输血的人数明显少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尿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切除手术中联合应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和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可减少手术中异体血的输注,节省库存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血液稀释技术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脊柱手术患者血液保护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80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不行血液保护技术、B组单纯行回收式自体输血、C组行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D组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监测麻醉诱导前(T1)、手术前(T2)、手术结束时(T3)及手术结束后24 h(T4)各组的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记录各组患者术中的输液量、自体血输注量、异体血输注量及尿量。结果与T1比较,各组患者CVP在T2、T3、T4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T2时C组明显高A组(P<0.05);与T1比较,各组患者Hct、Hb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与A组比较,T2时C、D两组低于A组(P<0.05);与T1比较各组患者PLT在T3、T4均下降(P<0.05),PT、APTT在T3、T4时均延长(P<0.05),但在正常范围之内;术中异体血输注量A组高于B组(P<0.05),明显高于C、D两组(P<0.01)。结论血液稀释技术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能明显减少术中的异体血输注量,对凝血功能影响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陈斌  唐自跃  陈果 《四川医学》2004,25(9):1008-1009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腹主动脉瘤手术的血液保护效应。方法 选择因腹主动脉瘤行腹主动脉置换术的患者 18例 ,随机分成 2组 ,即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降压组 (T组 ,n =9例 ) ,对照组 (C组 ,n =9例 )。监测 2组的术中失血量、输异体血量、术毕血红蛋白 (Hb)以及红细胞压积 (Hct)的变化。结果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降压组 (T组 ) ,手术失血量 ( 162 7± 2 3 8)ml,输自体血 ( 5 0 0± 2 0 0 )ml ,输异体血量 ( 12 0 0± 2 5 3 )ml,术毕Hb( 85± 1.2 )g/L ,Hct( 2 7.5± 2 .1) %。对照组 (C组 ) ,手术失血量 ( 2 10 0± 2 67)ml,输异体血量 ( 1880± 3 0 2 )ml,术毕Hb( 90± 4.2 )g/L ,Hct( 2 9.1±3 .9) %。两组手术失血量及输异体血量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降压组 (T组 )明显小于对照组 (C组 ) (P <0 .0 1)。两组术毕Hb ,Hct比较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腹主动脉瘤手术的血液具有显著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回收式自体输血对高危剖宫产妇血液常规指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某三甲医院妇产科收治的高危剖宫产妇100例,其中自体血组50例(回收式自体输血),匹配异体血组50例(异体输血)。比较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及手术前后血液常规检测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情况,并将自体血回输量与术后血液指标和凝血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自体血组失血量与回输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产妇一般资料和估计失血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而自体血组异体红细胞用量显著低于异体血组(P<0.05);异体血组术后RBC、Hb、HCT水平较自体血组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间术后PT、APTT、Fib、TT无明显差别(P均>0.05);自体血组回输量与术后各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而与失血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Y=0.4X(P<0.001)。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适用于高危剖宫产妇,可节约异体血的使用,并且比异体血输注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应用于骨科大手术的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分成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组(A组)和术中回收式自体血回输技术组(B组),各20例。A组分别于实验前15、11、8及4 d,手术当天早晨共5次予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300 IU/kg皮下注射,同时2周内皮下注射铁剂,麻醉后实施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B组则于手术开始后实施自体血回收。两组分别于入院前(T0)、诱导前10 min(T1)、A组采血后10 min/B组手术开始时(T2)、输注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采集的自体全血10 min后/输注经过Cell Saver 5+型回收机处理的自体血10 min后(T3)、术后1 h(T4)和术后24 h(T5)抽取静脉血,测定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A组术前行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半个月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均有所升高,在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后有所下降,且在围手术期各个时点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A组的失血量明显少于B组(<0.05)。结论术前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用于骨科手术是安全、有效及可行的,两者联合使用节血作用明显好于单独使用回收式自体血回输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稀释式自体输血( ANH)在基层医院手术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其效果。方法选择ASA评估标准Ⅰ~Ⅲ级择期手术患者10例,手术开始前经桡动脉采集自体血液,同时通过静脉输入同等数量胶体液。术中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降至70 g/L时,或在手术结束前30 min将采集的自体血回输给患者。观察(1)手术前、ANH后、手术结束时血红蛋白水平;(2)记录以上各时间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3)记录术中失血量、尿量、自体血输注量、异体血输注量、输液量及手术时间;(4)监测术前和术后24 h的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结果10例患者共计采集自体血液3300 mL。全部在术中回输给患者。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红蛋白变化平稳。7例患者术中未使用异体血;3例患者因手术较大输异体血1400~3400 mL。术后24 h血常规和凝血功能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ANH能明显减少术中的异体血输注量,对凝血功能影响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何少一  蔡水奇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5):489-491,599
目的比较自体血浆分离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技术在骨科手术中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行骨科手术患者60例,分为自体血浆分离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组(A组)和单纯自体血回收组(B组),各30例。A组采用CellSaver5+型血液回收机回收术野出血,并经白细胞滤器回输,同时输入术前分离保存的血浆,B组采用Cell Saver5+型血液回收机回收术野出血,并经白细胞滤器回输。结果两组间在T0、T1、T2、T3、T4及T5时点的Hb、Hct及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A组自体血回输的同时输入术前保存的自体血浆后,PT和APTT均有所降低,在围手术期A组T3、T4、T5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术中失血量和术中回输自体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A组术后2例患者输注异体血,B组术后7例输注异体红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术后24 h引流量及评价输血量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自体血浆分离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技术不增加失血量,不影响血小板功能,能很好的补充丢失的凝血因子,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0例脊柱手术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预储自体输血,而观察组使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观察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异体血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输血前的HCT和Hb水平相比麻醉前明显下降,在手术结束时和术后又明显回升(P〈0.05)。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相比预储自体输血更能显著地减少输注异体血,同时能够保证科学、合理、安全地保护血液的功能.对机体的影响也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离体后,标本放置时间、保存温度、完全分离血清(浆)的时间对血糖测定的影响程度。方法:将离体后的血清(浆)标本分别在4℃2、5℃的环境中保存1 h、2 h4、h8、h、24 h后,测定血糖浓度。结果:待测标本放置时间(1~24 h)、标本保存的温度(4℃、25℃)、分离血清(浆)的时间间隔,可导致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糖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进行离心处理后标本应在4℃保存,在1 h内完成血清(浆)与红细胞的分离,并于2 h内进行测定,以消除这些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菌尿对尿液分析仪红细胞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菌尿对尿沉渣分析仪和尿干化学分析仪红细胞和隐血结果的影响;研究不同种类病原菌对尿红细胞和隐血结果的影响与发生机制。方法:取健康人尿液,加入一定浓度的常见病原菌制成人工菌尿标本(选取泌尿系统感染主要病原菌包括白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加入病原菌前后分别用仪器法进行红细胞计数和隐血结果测定。结果:自然菌尿和非菌尿红细胞检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洁净尿经人工加入病原菌前后,尿红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以白假丝酵母菌对仪器法尿红细胞计数影响最大(t=-22.17,P〈0.01),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t=-9.758,P〈0.01);加入病原菌前后,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组尿液隐血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以铜绿假单胞菌对仪器法检测尿液隐血结果影响最大。结论:菌尿可影响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干化学分析仪的红细胞和隐血检测结果,故尿液检验时应加强尿液的质量控制,减少菌尿对其干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接与间接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测值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2月住我科治疗的既要采血又要输液的患者共3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直接采血方法,观察组采用间接采血方法;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血液标本与血常规检测值。结果间接采血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及白细胞计数与直接采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间接采血组患者血小板计数高于直接采血组,血标本与抗凝剂混合时间长于直接采血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接采血方法不适用于血小板疾病患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对44例糖尿病患者7项指标检测结果表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可继发于血液流变学HR改变。其特征是全血粘度低切变速率伴纤维蛋白原及血浆粘度显著升高,显示以RBC聚集性增高为主。这是导致大血管病变的重要机理。同时全血粘度高切变速率升高,提示RBC变形能力降低,它影响毛细血管血流,导致微血管并发症。纤维蛋白在微血管沉积亦可引起微血管病变。血糖浓度与HR无相关性,血糖浓度高不直接引起HR改变。  相似文献   

15.
裴莲君  陈琛  王冠男 《当代医学》2021,27(6):98-100
目的探究大连市街头无偿献血乳糜血人群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大连市某街头采血点献血的16524人次为研究对象,使用比浊图片法判读献血群体乳糜血发生情况。比较乳糜血发生在性别、年龄、BMI、职业、婚姻状态及季节方面的分布特点。结果16524人次街头无偿献血群体中乳糜血发生率为6.37%,其中以中、重度乳糜血发生为主(3.24%、2.35%);不同性别、年龄、BMI、职业、学历、婚姻状况等人口学特征献血群体乳糜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1~16:00乳糜血发生率显著高于08:30~11:00和16:01~17:30(P<0.05);夏季和秋季显著高于冬季(P<0.05)。结论大连市街头无偿献血群体中乳糜血分布存在明显倾向性,主要集中于男性、>39岁、肥胖、已婚人群,尤其是公务员、工人/企业职员、个体户等人群,应加强对街头献血人群的提前排查,以提高血液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老人多瘀”理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整理归纳古今有关文献,认为老年体质、病机演变易致瘀,指出老以“瘀”为象,衰以“瘀”为因,临床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养血活血之品。  相似文献   

17.
去除白细胞对库存血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去除白细胞后为存血流变特性的变化。方法 选择60例健康献血员,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去白细胞组,B组为对照组。应用去白细胞输血滤过器去除白细胞,常规保存,取新鲜血(采集后1h)、1周、2周及3周4个时相点。进行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及全血高切粘度、中切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AI)和刚性指数(IR)检测。结果 滤过后白细胞显著减少(P<0.01)。在3周保存时间内,白细胞、红细胞计数、血球压积无显著变化,两组高切粘度在第3周显著升高,而低切粘度下降。血浆粘度、AI和IR随保存时间延长进行性下降。两组间比较在第3周AI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滤过能有效降低血流中的白细胞。去除白细胞训存血可能有利于保护红细胞的聚集性,对血液粘度及红细胞变形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血和肘静脉血血气值与混合静脉血正常血气值的相关性。方法监测54名马拉松赛业余选手(活动组)赛前的动脉血、肘静脉血血气和30名无心肺疾患的术后病人(静息组)全麻拔管前动脉血、中心静脉血和肘静脉血血气。比较肘静脉血、中心静脉血血气值与混合静脉血正常血气值的相关性。结果 84名被测者动脉PO2和PaCO2均正常;肘静脉血PO2均值30.1 mmHg(1 mmHg=0.133 kPa)低于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 vO2)23%,低于中心静脉PO218%左右。结论混合静脉血、中心静脉血和肘静脉的血气三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无条件监测PvO2时可用中心静脉或肘静脉血气值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Hb值在临床节约用血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b值对临床节约用血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择 30 0例 (其中外科 2 2 0例、妇科 80例 )术前无输血 ,术中出血且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 2 0 %的成人手术输血患者分二组进行研究 ;Ⅰ组 1 5 5例 (其中外科 1 1 3例、妇科 4 2例 )患者术前Hb值 1 0 0g/L以上 ,给予患者术中 1 /3失血量的输血量 ;Ⅱ组 1 4 5例 (其中外科 1 0 7例、妇科 38例 )患者术前Hb值 80~ 1 0 0g/L ,给予患者术中 2 /3失血量的输血量 ;二组 30 0例患者均在充分补液的基础上 ,再给予输血 ,然后再输给晶体液和胶体液补充患者的血容量。观察二组患者术中呼吸、血压、脉率、输血反应情况 ,测量患者术后的Hb值及Hct,记录患者术后Hb值及Hct恢复至术前水平的天数 ,记录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期别和时间。结果 :二组患者术中呼吸、血压、脉率均正常 ,无输血反应 ;二组患者术后的Hb值及Hct分别与术前的Hb值及Hc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二组患者术后Hb值及Hct恢复至术前水平的天数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二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期别和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b值能指导外科、妇科手术患者的输血 ,对临床节约用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毛伟  王芳  程磊  黄霞  李维  夏代全  黄红丽 《重庆医学》2007,36(21):2148-2149
目的 应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分析造成ABO血型定型中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方法 对正反定型不一致血液样本进行不同的血型血清学试验,分析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进行正确的红细胞分型结果.结果 共检查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131例,其中冷自身抗体35例、亚型35例、抗体缺失及减弱33例、AB抗原性减弱14例、患者血液中血浆成分异常7例、因输血或妊娠发生同种抗体5例、输错血液或未按同型血液输注2例.结论 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无法定型的血液样本,可以采用其他辅助手段正确鉴定ABO血型,以保证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