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心肌引起急性、慢性心肌炎症病变,心肌局限或弥漫性的变性、坏死及纤维化。本病发病较为隐匿,多有感冒或肠道感染病史,且常易于反复发作,病情多进行性进展,可致心肌重塑等病理改变,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演变成扩张型心肌病。西医治疗该病缺乏特异方法,多采用对症治疗。中医学中无"病毒性心肌炎"这一病名,但依据患者症状及体征,多归属于"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从病因角度分析可属"温病"范畴,中医药在病毒性心肌炎的防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王振涛教授从医30余年,对心血管内科各种病症,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对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有独到见解,临床经验颇为丰富。笔者有幸跟师门诊,常临导师心得教诲,在疾病认识及诊治方面受益匪浅,现将导师对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辨治经验浅析于下。  相似文献   

2.
林杨  林飞进 《北京中医药》2006,25(3):162-163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血管常见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对症处理、控制症状、营养心肌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我们采用益气活血之法,选用《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本病,疗效理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魏营  杜武勋  刘梅  刘长玉 《新中医》2009,(1):110-112
病毒性心肌炎是感染性心肌病中最主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与病毒感染、细胞免疫及自身免疫异常等相关。目前认为,病毒性心肌炎主因柯萨奇B组病毒侵犯心脏所致,以心肌炎性坏死和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变化,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率高、病程长。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主要采用对症处理、控制症状、营养心肌等方法,尚无特效,而中医药治疗显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C)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对病毒性心肌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也较为全面,中药现已成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药物。  相似文献   

5.
张英杰 《中医研究》2005,18(1):49-50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直接侵犯心肌,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疾病.目前,尚无治疗该病的特异药物.我们于2001-01-2004-06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心肌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肌疾病。它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为主要改变。中医认为气阴两虚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基本病因病机,贯穿该病始终,故在本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均需补益心气,顾护阴液,即"益气养阴"。因此,益气养阴法在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Virus Myocarditis,简称VMS)是病毒侵犯心肌或间质,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心肌纤维发生退行性改变与坏死.常见病毒为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30余种.本病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胸痹"等病范畴.近年来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安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28例石家庄市中医院于慧卿,温瑞书,刘达,李彦萍(050051)病毒性心肌炎是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由于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因此迄今为止,西医尚无特效疗法。各...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的心系疾病,是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心肌损伤,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尚无特效药物,王有鹏教授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运用辨病、辨证与辨体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注重心脾两脏辨证关系来治疗本病,获得较好疗效。王有鹏教授借鉴古方当归六黄汤的病因病机,寒温并用,补清兼施,做到异病同治,疗效显著,值得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摄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心肌炎经临床观察和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已证明 :很多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 ,其中最常见的是阿萨奇B组病毒 (CoxsackieBvirus,CVB)。目前一致认为病毒的直接溶细胞作用和机体的免疫反应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发病机制。另外 ,一些细胞因子也参与本病的发生。如白介素 (IL) - 2、肿瘤坏死因子 -r(TNF -r)、干扰素 - 6 (IFN - 6 )等。目前 ,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尚无特效药。急性期西医多以对症治疗和卧床休息为主 ,以增加心肌营养、改善心功能、控制心衰、纠正和减轻心律失常为目的 ,但疗效不肯定。近年来 ,中药的抗病毒作用已引起人…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各种病毒侵犯心肌引起的以心肌急、慢性改变为其主要表现的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本病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玉屏风散合生脉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常见病,属中医心悸范畴,以"虚则补之""损者益之"为原则,用玉屏风散合生脉饮加味治疗本病48例,受到满意效果,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孟昭阳教授为山东省中医院综合内科主任,从事心血管内科疾病治疗及临床研究30余年,擅长治疗心肌炎、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系疾病。现将孟教授治疗心肌心包炎临床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心肌心包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心肌炎有时亦可累及心包,发生心包积液(多为少量积液),成为心肌心包炎[1]。本病属中医"心悸"、"怔忡"、"悬饮"等范畴,类似《黄帝内经》所论之惊﹑惕症候。孟教授认为此病可与  相似文献   

14.
心脏扩大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指征之一,有资料表明,心脏扩大的发生率约为25—50%,急性心肌炎如出现心脏扩大,患者可因心衰、心律失常而发生猝死,直接影响着本病的预后.所以心脏回缩的情况是本病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目前国内对心肌炎心脏扩大尚无特效疗法,且有关临床报告不多,我们在应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时将心脏扩大的疗效列为观察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指由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疾病。本病病因多由肠道病毒和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发病机制早期以病毒的直接作用为主,后期则以免疫反应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气短、甚至出现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6.
万文亮 《国医论坛》2012,27(5):26-26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较常见的由嗜心肌病毒侵犯心肌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心悸、气短、乏力、气急、胸闷、心前区疼痛等。西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感染性心肌疾病的二个亚类,主要是病毒对心肌产生直接损伤或通过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或间质性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纤维渗出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种疾病。本病在婴幼儿到老年人的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8.
正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是感染性心肌炎最常见类型,部分患者急性期后仍有病毒活动,重者可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则演变为扩张性心肌病。现代医学对其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主要就是休息、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笔者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邪毒和瘀血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病毒及其毒素经血液循环直接侵犯心肌,引起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间质炎性渗出和心肌纤维变性或坏死,导致心功能障碍和全身症状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胸闷、气短多汗、四肢欠温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认为VMC属于"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1]),多由于温热邪毒侵犯心肌,与痰浊、瘀血相互搏结,久之心之气阴亏损,则无力营运全身血脉。故治疗宜补养心之  相似文献   

20.
“心肌泰胶囊”治疗气血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60例临床观察黑龙江省中龙医药专科研究院刘晓晶(150080)收稿日期:97—08—15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药物。本组病例采用心肌泰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