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方法查阅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我院骨科全部手术病例,共86份,进行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结果 骨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用药时机、药物选择、用药时间等评价指标上合理率明显提高.结论 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化,取得了显著效果;由于我院骨科患者多为骨结核患者,结核病为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体质较弱,手术前处于低免疫状态,且多有异物植入,导致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儿科在2011年8月—2012年7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和2012年8月—2013年7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我院儿科抗菌药物用量从整治前的916385限定日剂量(DDD)降至306952 DDD,销售金额低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我院儿科抗菌药物应用渐趋合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得到了有效地规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骨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影响。方法:抽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2011年1-5月和2012年1-5月骨科住院患者消耗药品品种、数量、金额及统计同期各临床科室住院人数和平均住院天数,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并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骨科住院患者AUD为63.5DDD,活动后AUD为21.8DDD。结论:专项整治活动显著提高了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对比骨科患者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使用的情况,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以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方法:随机分别抽取2011年1—7月和2013年1—7月两时段间该院骨科出院患者病历700份,分析整治前、后骨科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并做一回顾性对比。结果:整治后骨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下降明显,在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和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方面成效显著。结论:经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专项整治活动,骨科抗菌药物临床的使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加大行政干预力度,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5.
王永民 《北方药学》2018,(1):170-171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我院骨科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专项整治前的300例骨科出院报告以及之后的300例骨科出院报告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对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使用强度明显降低,在骨科手术围手术期的使用方面以及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在专项整治之后,我院骨科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改善效果明显,但依旧存在不合理之处,有待加大监管力度,使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普外科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普外科2011年1月至6月和2013年1月至6月所有出院患者病历,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率、送检率和使用强度。结果2013年1月至6月抗菌药物总使用率较2011年1月至6月明显降低,从2011年的100%降至68.75%,降低了31.25%。I类切口使用率降低最为明显,从100%应用降低至5%应用;2013年份抗菌药物使用标本送检率较2011年份明显升高,从2010年的13.50%上升至59.25%,升高了45.75%;2011和2013年份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为63.2和39.8,相比明显下降。2011年份三代头孢头孢甲肟使用强度排名第1,其次是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第3名为抗厌氧菌药物甲硝唑;2013年份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头孢西丁排名第1,其次是抗厌氧菌药物甲硝唑,第3名为抗厌氧菌药物替硝唑。结论我院普外科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在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学送检率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方面都达到了国家和医院的标准,但使用过程中仍有不合理现象发生,以后仍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
<正>为进一步巩固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进一步落实《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现将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从我院病房药房数据库分别提取2011年和2012年住院患者实际应用的抗菌药物数据。抗结核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应用的变化。方法:对我院儿科2011年及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使用的药物的数量、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并对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使用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1月的88.32%降至2012年12月的58.07%;住院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1月的100%降至2012年12月的88.02%。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由2011年10月的66.48 DDDs降至2012年12月份的39.39 DDDs。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5,(35):4902-4904
目的:评价我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的效果。方法:分别于2010年5月-2011年4月、2011年5月-2012年4月、2012年5月-2013年4月、2013年5月-2014年4月4个时间段,从我院所有Ⅰ类切口手术的出院病历中随机抽取100份,共计40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利用指数、围术期抗菌药物选用的种类、给药时间等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2011年5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从96%下降至33%,药物利用指数从1.44下降至0.79,药物选择合理率从19.8%上升至100%,给药时间合理率从43.8%上升至100%。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使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实施前后我院肿瘤科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其应用的合理性,分析专项整治后我院肿瘤科抗菌药物应用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南海区人民医院肿瘤科2010年10-11月与2011年10-11月肿瘤科病历821例,对抗菌药物的用药种类、用药频度、联合用药、用药合理性等进行调查。结果:专项整治前后,我院肿瘤科抗菌药物应用种类以广谱抗菌药为主,用药种类变化差异无显著性,主要类属于第3、4代头孢类及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药物以单用为主,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联用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在进行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时发现,感染治疗组在专项整治前后合理性差异不显著;预防用药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不合理用药的数目较专项整治前降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大范围推广,使我院肿瘤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得到部分改善,但在累计使用强度及病原学检测等方面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1.
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中,我院抗菌药物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1],为了解我院2012年抗菌药物整治成效及持续改进情况,对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和使用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和掌握我院临床用药状况与特点,并进行客观评价,以期为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在某三级医院的实施效果,并总结经验。方法对该院2011年5月—7月(整治前)和2013年5月—7月(整治后)抗菌药物应用的数据指标进行统计,包括住院药占比、菌占比、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率、微生物送检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疗程合理率等指标。结果整治后的各项抗菌药物应用指标较整治前都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结论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该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明显改善,但尚存部分控制指标不达标,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宣传培训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林明琼 《海峡药学》2014,26(2):134-136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分别抽查2011年1月至6月(整治前)和2013年1月至6月(整治后)处方和病历,依据《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由整治前38.93%、46.50%、67.35%、48.67%、115DDD降至整治后19%、27.65%、57.63%、14.27%、54DDD.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min至2h内的比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h的比例、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分别由整治前65.45%、15.52%、26.87%提高至整治后95.36%、66.78%、50.30%.结论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使某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前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该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即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数据;与整治后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实施专项整治后,该院抗菌药物使用日趋合理.监测指标中,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在0.5~2h符合率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疗程符合率整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该院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经W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非常有必要,通过专项整治,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5.
马进 《中国医药指南》2013,(20):509-510
近年来,抗菌药物是医院用药量较大的类别之一,也是药物滥用情况最多的类别之一。为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本文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进行调查,并与《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中所规定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我院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之后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所取得成果,以期为我院下一步专项整治活动的具体实施提供一定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我院为全国第一所乡镇三甲医院。按照卫生部部署的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精神,结合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际情况,我院制定了《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方案从2011年8月正式实施,药剂科将执行情况按月向院领导报告。现将1年来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我院骨科髋关节置换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整治活动的效果,以期逐步扩大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成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82例,其中2010年4月-2011年4月(整治活动前组)90例,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整治活动后组)92例。对患者的自然情况、抗菌药物使用品种、使用时机、使用疗程等进行汇总及评价,并将结果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主要药物由第3代头孢菌素(31.11%)变为第1代头孢菌素(54.35%),其他各类药物的使用率均有显著下降(P<0.01);预防用药时机由大于术前2 h(58.89%)变为切皮前0.52 h(88.04%);用药疗程由平均(11.91±3.87)d变为(4.07±2.32)d;抗菌药物平均总费用下降71.06%。经过整治活动后药物选择不合理、术前用药不合理、更换药物不合理以及联合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均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骨科髋关节置换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得到明显改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长效管理机制已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实施后,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的变化趋势,为医院抗茵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11年1-6月我院儿科门诊处方2350张及2013年1-6月儿科门诊处方2487张,统计与分析抗茵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我院2011年1-月儿科门诊抗茵药物使用率由45%(1057/2350)降至2013年1-6月的18%(448/2487);合理应用率由68.0%(719/1057)升至91.1%(408/448);抗茵药物使用强度(AUD)由28.3DDD降至12.4DDD。结论:《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实施后,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有很大的提高,行政干预手段能有效地改善抗茵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2011年5月,卫生部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我院积极响应卫生部和北京市卫生局号召,实施一系列举措以规范抗茵药物在我院的临床应用.经过两年的实践,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抗茵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等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要求。本文介绍了我院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经验,并针对我院目前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旨在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在我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的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2013年9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合计3725份,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按合理用药指标进行统计。结果:经过3年的整治,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各项合理用药指标基本达到卫生部整治方案的要求,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情况持续提高。结论: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促进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