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骨度折量定位法与指寸定位法是传统的两种基本取穴法,不少学者经深入研究得出了许多结论,为准确掌握和适当使用这两种取穴法提供了重要参考,国颁标准《经穴部位》的颁布,统一和规范了有关腧穴定位,为针灸学术的发展作了一定贡献,但不当之处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223-2226
目的:介绍近年来腧穴定位方法和工具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取穴定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上1995—2014年的文献,进行分析对比。结论:使用腧穴二步定位法定位结合杨甲三取穴法准确便捷,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指寸定位法在临床取穴定位应用时,易出现偏差.经分析,找出了指寸定位法使用至今的主要原因是习惯以简便的指寸“替代”频繁的折量寸造成的.由于准确的定位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而目前对取穴定位方法的研究又较为薄弱,为此,笔者通过整合骨度折量定位法,提出了“测量骨度定位法”,使用自制的“骨度分寸定位尺”,将传统的骨度折量定位法整合为科学的“测量骨度定位法”,并可替代指寸定位法.  相似文献   

4.
三种腧穴定位法的比较──400例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及简便取穴法测量分析暨南大学医学院针灸中心丁一丹,李静铬在教学及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腧穴定位法中,除自然标志定位法外,其他三种腧穴定位法,即骨度分寸折量法、手指同身寸比量法及简便取穴法之间存在着...  相似文献   

5.
阿是取穴法源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树剑 《中国针灸》2013,33(2):165-167
梳理阿是穴理论源流,认为阿是穴本质上是一种取穴方法,适用于所有腧穴的定位.此法导源于《内经》,是早期的主要取穴方法,与《内经》的腧穴形态相应,通过切诊揣度以取穴.这一取穴法可以广泛适用于腧穴的临床定位,而且阿是之法亦不局限于局部压痛.《千金要方》提出阿是穴的概念,在腧穴归经的背景下,渐渐演变为与经穴、奇穴平行的类穴.这一过程造成了临床取穴方法的变异:经穴、奇穴以骨度分寸法为主取穴,阿是穴则以寻按揣穴法定位,分类之后的取穴方法渐渐背离了经典与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伏兔穴的定位取穴。通过对100例发育正常者的测量。发现“骨度分寸法”、“一掌法”、“一夫法”所取的伏兔穴有所差异。即便同一方法.伸膝、屈膝时体位亦有不同。认为伏兔穴的定位取穴,应以仰卧伸膝位、骨度分寸法为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方氏头针的简易定位为出发点,基于穴区定位、进针点、处方选穴、针刺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探析其临床应用。方氏头针穴区分为“伏象”“伏脏”“倒象”“倒脏”“其他中枢”,临床中多采用快速进针法,选穴方法可分为4种:相应取穴法、仿体取穴法、特定取穴法、米字取穴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按解剖结构定位取穴与按传统定位取穴方法电针治疗枕神经卡压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解剖定位取穴组61例采用解剖定位取穴法电针治疗,传统定位取穴组59例采用传统定位取穴电针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解剖定位取穴组愈显率与传统定位取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6月后随访,解剖定位取穴组愈显率高于传统定位取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结合解剖结构取穴治疗枕神经卡压性头痛疗效良好,优于传统定位取穴。  相似文献   

9.
针灸临床中,为了提高临床疗效,如何进行腧穴准确定位十分重要,而且历代医家也非常重视,如《太平圣惠方》曰:“穴点以差讹,治病全然纰缪”即是此意。腧穴定位的方法常见有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和简便取穴4种方法,其中“骨度”折量定位法为后世医家首选取穴标准,其次是参用其他方法。但用“骨度”折量法在针灸临床当中如何准确地定取穴位,也让许多针灸临床工作者感到困惑。现笔者就针灸临床中运用“骨度”折量定位法与等分法相结合来定位取穴谈~点心得,以供同道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针灸教材中介绍的4种腧穴定位方法,结合临床医师取穴现状,发现各种取穴方法均存在偏差,腧穴定位的准确性不容乐观;并介绍了一种利用松紧带进行腧穴定位的方法;认为只有遵循取穴原则,规范取穴方法,才可提高取穴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腧穴定位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诸毅晖  李静  郭晖  成词松 《中国针灸》2000,20(2):123-126
通过对近10余年来有关腧穴骨度折量定位法与指寸定位法研究的总结,指出不同的腧穴定位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临床使用不同的定位法取穴,可导致一穴多个位置的情况,不利于针灸疗效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病的效果,应规范同身寸的概念,统一取穴方法,并在现有的常用骨度分寸的基础上增添新的有利于量取腧穴的骨度折量寸。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解剖结构定位法指导电针取穴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本院收治的腕管综合征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解剖结构定位取穴方式,在掌长肌腱两侧与掌侧腕横纹交点取穴,每次治疗30 min,1d1次.治疗组给予解剖结构定位取穴方式,1次治疗30 min,1d1次.两组均以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d,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治愈7例,好转13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治愈13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7.50%.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结构定位法指导电针取穴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针灸教材中介绍的4种腧穴定位方法,结合临床医师取穴现状,发现各种取穴方法均存在偏差,腧穴定位的准确性不容乐观;并介绍了一种利用松紧带进行腧穴定位的方法;认为只有遵循取穴原则,规范取穴方法,才可提高取穴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在近现代针灸著作中,编著者往往惯用指寸定位法作为取穴定位的一种方法给予介绍。故以建国后一套统编《针灸学》教材为例,探讨指寸定位法的有关内容,指出指寸定位法的定义欠妥帖,适用范围存在错位,揭示了指寸与折量寸之间的关系,找出了惯用指寸定位法的错误观点和传承至今的症结。并试以操作简便、取穴定位准确而快捷而自制的"人体腧穴体表定位比例尺"替代指寸定位,进而催生出"度量骨度定位法",以期不断完善传统的腧穴定位方法提供给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骨度分寸定位法为金标准,比较指寸定位法量取腧穴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形体健全的学生或患者63人,以厘米(cm)为单位测量3种手指同身寸的长度与6种骨度分寸的长度;再用每一种指寸的长度(单位:cm)分别测量每一骨度分寸的长度,所得出的寸数再与该骨度规定的寸数比较,即得出差异寸数.[结果]1)绝大多数人手指同身寸与骨度规定的分寸有差异.2)3种指寸测量脐至耻骨联合上缘,所得寸数均多于规定的5寸(同身寸,下同).3)测量胸剑联合至脐、两乳头间距、肩胛骨内缘至后中线、肘横纹至腕横纹、腘横纹至外踝尖时,所得寸数与规定寸数比较,有多有少,双向波动.[结论]1)指寸法存在取穴误差.2)尽管指寸法存在取穴误差,但绝大多数的差异均数较小,离散度也较小,所以在取靠近骨度两端的腧穴(如靠近肘、腕、膝、踝部位的腧穴:内关、足三里,悬钟、三阴交等)时,仍可使用.3)若用指寸法量取骨度中部腧穴(如上下巨虚、条口、丰隆),须从骨度一端量起,量至中部则误差会积累到明显的程度,所以,此时指寸法要在骨度分寸的矫正下使用.4)取穴应以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标志定位法、简便取穴法为主.  相似文献   

16.
变量合谷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合谷穴的变量取穴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传统的合谷取穴方法进行改良,根据疾病发生的部位不同,将合谷穴变量定位取穴;治疗时,先行穴位揉按,后行针刺治疗.结果:采用变量合谷取穴方法与传统合谷取穴方法比较,变量合谷取穴法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结论:变量合谷取穴方法简易,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文献和书籍对大鼠"肺俞"穴的取穴方法有着不同的叙述,而取穴是否准确是决定针刺疗效的先决条件,通过对几种取穴方法的对比发现,第2胸椎棘突最高点作为标志,向下顺摸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7mm的取穴方法与解剖学研究的"肺俞"定位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脊神经定位诊断结合手三阳经循经取穴法"与常规针刺法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本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脊神经定位诊断结合手三阳经循经取穴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评价及第1、3个月随访。结果:在第二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个月、3个月随访,两组维持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的综合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种针刺取穴方法在短期内均能较好的维持针刺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黄建军 《中国针灸》1995,15(1):44-45
穴法包括取穴方法和腧穴处方两个方面。窦默在取穴方面十分强调定位的准确性,总结了不少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取穴原则和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在腧穴处方方面,窦氏十分重视腧穴功能的特异性,倡用八脉交会穴和其它特定穴,选穴少而精,并注重选择针刺时机,这是他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CT定位电针夹脊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将观察病例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84例.治疗组采用CT定位电针夹脊穴为主,对照组常规辨证取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9%,对照组76.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差异性意义(P <0.05).结论:CT定位电针夹脊穴为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操作方便,优于常规取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