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VSD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治疗糖尿病足溃疡1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磊  赵光彩 《中国骨伤》2019,32(6):574-577
目的:探讨VSD负压吸引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糖尿病足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49~71岁,平均57.4岁;溃疡创面形成时间1~24个月;足背部7例,足趾区5例;溃疡创面面积3 cm×5 cm~7 cm×10 cm。均采用清创VSD负压吸引、中药洗剂冲洗,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外形、感觉恢复程度。结果:12例患者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修复满意,供区愈合良好。随访6~18个月,12例皮瓣存活良好,皮瓣质地柔软,弹性良好,无明显臃肿,感觉部分恢复。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清创后VSD负压引流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四肢肌腱和骨骼外露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85例四肢软组织严重损伤合并肌腱、骨骼外露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持续治疗,7~14d为1个周期,应用1~4个周期,维持负压40~50kpa.其中新鲜创面组53例(单纯肌腱外露29例,单纯骨外露8例,肌腱骨骼均外露16例).慢性创面组32例(单纯肌腱外露12例,单纯骨外露9例,肌腱骨骼均外露11例).根据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分别行二期缝合、植皮或组织瓣转移闭合创面.结果 本组85例经负压封闭引流治疗1~4个周期后,创面可采用直接缝合、植皮或组织瓣转移覆盖,无1例发生感染.结论 VSD可以有效保护严重损伤肢体暴露的肌腱和骨骼,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序贯VSD负压吸引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糖尿病足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2年3月收治的36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年龄45~68岁,病程20 d~3个月,创面面积4~16 cm2。全部患者均接受序贯VSD负压吸引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方式,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36例糖尿病足创面全部愈合,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成功保肢,无需皮瓣修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足外形美观。结论 序贯VSD负压吸引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是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后疗效确切,能够显著减少患肢截肢率,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肢体新鲜开放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在肢体新鲜肌腱、骨骼外露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3例新鲜肌腱、骨骼外露的患者采用VSD持续治疗7~14 d为一个周期,维持负压40~50 kPa。结果53例中45例经过一个周期、8例经过两个周期的VSD后创面肉芽生长良好,经二期缝合或植皮后全部愈合,无一例感染。结论能够防止肢体严重损伤后新鲜肌腱、骨骼外露的污染,避免传统换药造成外露肌腱、骨骼的坏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有创伤性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清创后采用VSD治疗,压力维持在17~80kPa,7~14天后,在创面上行Ⅱ期游离植皮,肉芽生长缓慢者再次VSD治疗。结果 13例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新鲜,2例肉芽生长缓慢,再次VSD治疗,15例均在肉芽生长后予游离植皮修复创面。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促进创面的愈合,减少创面污染及患者痛苦,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四肢严重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2-03彻底清创后行VSD治疗的19例四肢软组织严重破溃感染。结果 17例经1或2次VSD治疗后一次植皮后成活;2例合并肌腱、骨外露者感染创面经VSD负压吸引2或3次后感染得到控制,植皮后部分未成活的小创面经再次植皮后创面愈合。结论对于四肢严重感染创面,及时清创后行VSD负压吸引术后一次性游离植皮,创面愈合快,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治疗技术对四肢皮肤缺损组织外露创面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收治的四肢皮肤缺损组织外露创面35例患者,经过VSD术1~4个疗程治疗后游离植皮或皮瓣转移,创面愈合.结果 19例经VSD治疗1个疗程(7 d)后,行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或中厚皮片游离植皮,创面愈合.13例经过2~3个疗程后游离...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用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的实用方法。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VSD技术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79例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患者,男58例,女21例;年龄7~59岁,平均34岁。其中小腿下1/3及跟腱区17例,外踝及足背外侧区28例,内踝及足内侧区21例,足跟及足底13例。创面Ⅰ期用VSD技术清创培养,Ⅱ期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结果:皮瓣面积最大18 cm×15 cm,最小6 cm×5 cm。住院时间14~30 d,平均18 d。79例患者随访6~36个月,2例皮瓣大部分坏死,3例皮瓣皮缘坏死,5例皮瓣术后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无感染。结论:通过VSD技术可尽快形成一个肉芽组织新鲜清洁的创面;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能为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提供良好的覆盖。二者联合应用创面愈合快,修复后外形好,耐磨擦,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间断开窗技术促进大面积跟腱外露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后植皮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至2014年5月收治跟腱大面积外露创面患者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7~65岁,平均43岁。重物擦挫伤致皮肤坏死4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皮肤坏死3例,车轮夹伤致皮肤坏死3例,糖尿病致皮肤坏死1例。跟腱外露面积6 cm×3 cm~14 cm×5 cm,均无跟腱断裂及骨质外露。清创后于跟腱表面以尖刀片和跟腱纵轴平行间断开窗,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结果:所有创面经1个VSD周期(5~7 d)吸引后,均有丰富新鲜肉芽组织生成,Ⅱ期植皮后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皮片色泽良好,质地柔软,无破溃。术后3~4个月皮片下即有皮下脂肪生成,皮肤滑动满意,踝关节活动良好。无迟发型跟腱断裂发生。结论: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间断开窗技术修复大面积跟腱外露创面,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可最大程度减少患者行皮瓣修复创面所带来的副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显微外科领域内应用效果. 方法 对不能一期闭合的离断伤创面24例和骨外露或者肌腱外露创面46例,行VSD后再行组织移植修复术;对肌瓣表面游离植皮创面12例,以VSD覆盖植皮表面. 结果 7~10 d去除VSD,24例再植术后创面肉芽组织新鲜,生长良好,肢体血供未受影响;46例骨外露或者肌腱外露创面未见或少见脓性分泌物,二期移植的组织瓣或皮肤均成活;12例肌瓣表面游离植皮者,肌瓣和植皮均成活. 结论 VSD能预防和控制感染,提高组织瓣或植皮的成活率.用于治疗不能一期闭合的离断伤创面,骨外露或者肌腱外露创面以及肌瓣上游离植皮创面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严重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收治15例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严重骨髓炎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10~46岁,平均32.6岁.所有患者先行彻底清创并应用VSD技术封闭创面,同时结合应用灌洗技术.7~10 d后拆除VSD装置,对肉芽组织生长丰富且无骨或肌腱外露者行游离植皮,对伴肌腱或骨外露的患者应用组织瓣移位或移植术方法覆盖创面.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3.3个月)随访.15例患者经VSD技术治疗平均1.9次(1~4次)后感染得到控制,肉芽组织生长充分、新鲜,再次手术行游离植皮或组织瓣移位、移植均一次成活.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20 d(12 d~4周).植皮均成活,皮瓣弹性、色泽良好,修复肢体功能良好.结论 VSD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免除换药,并能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植皮或组织瓣移位、移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治疗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严重骨髓炎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4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糖尿病足患者45例,其中,23例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VSD组),22例单纯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非VSD组);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的溃疡创面愈合时间显著早于非VSD组(P0.05)。与术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踝肱指数和患足皮肤温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3个月,VSD组踝肱指数和患足皮肤温度显著优于非VSD组(P0.05)。术后3个月血管彩超显示两组患者小腿动脉开放,侧支循环较术前明显增多,足背动脉增粗清晰。[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可加快溃疡创面愈合,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复杂性骶尾部褥疮的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6月,收治6例复杂性骶尾部褥疮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33~72岁,平均47岁。褥疮根据美国褥疮指导小组(NPUAP)分期标准均为Ⅳ期。既往有2~24次褥疮修复史。前次复发后至此次入院时间为1~8个月,平均4.5个月。褥疮范围12 cm×10 cm~17 cm×13 cm。患者经2~3次VSD治疗(5~7周)后,直接拉拢缝合关闭创面,继续VSD治疗7~9 d。结果 5例骶尾部创面愈合良好;1例骶部遗留表皮缺损,经换药1周后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骶尾部皮肤生长良好,褥疮未复发。结论 VSD治疗复杂性骶尾部褥疮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治疗慢性伤口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慢性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12例慢性软组织缺损患者,经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再行植皮或皮瓣推移术。结果 1例直接愈合,6例经植皮后愈合,5例经皮瓣推移覆盖创面而愈合。结论表浅溃疡及褥疮等慢性软组织缺损,经VSD治疗后伤口愈合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对足部创面外观修复效果,为糖尿病足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符合纳入条件的糖尿病足患者10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VSD组(52例)和常规治疗组(5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糖尿病常规治疗,健康指导、控制血糖,清创换药治疗,VSD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负压引流治疗,连续引流24h,7d后拆除敷料。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有无暴露骨骼及肌腱、患足外观修复优良率,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VSD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61%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患足外观修复优良率及暴露骨骼、肌腱率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可有效提升糖尿病足患者足部创面外观修复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患者符合VSD手术指佂可优先考虑此种治疗方案,提升治疗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16.
负压封闭引流在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9年2月~11月,我院收治15例软组织缺损患者,均早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3~65(34.5±6.7)岁。均为创伤后致软组织缺损或皮肤坏死,创面5 cm×5 cm~20 cm×40 cm大小,伴肌腱、血管、神经、肌腱外露9例,软组织损伤伴骨折并骨质外露6例。  相似文献   

17.
封闭负压吸引联合组织瓣移植治疗严重感染性骨外露   总被引:52,自引:8,他引:44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吸引联合组织瓣移植治疗严重感染性骨外露的效果。方法12例感染性骨外露创面先行清创及封闭负压吸引(VSD,商品名维斯第),7~10d后应用组织瓣移位或移植方法覆盖骨外露创面。结果本组12例创面经封闭负压吸引7~10d后,感染得到控制,除骨外露处无肉芽组织生长外,其骨外露周边软组织缺损处均可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细菌培养阴性,再次手术行游离植皮及组织瓣移植全部一次成活。结论封闭负压吸引可以控制感染、免除换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组织瓣移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封闭负压吸引联合组织瓣移植对严重感染性骨外露具有很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 VSD)技术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2011年11月应用VSD技术治疗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患者3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彻底清创,骨折复位固定,修复神经血管肌腱后,应用VSD技术处理创面,二期行游离植皮或者皮瓣转移覆盖创面,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旺盛且外露的骨、肌腱已被覆盖者行游离植皮,对骨、肌腱仍外露的患者行皮瓣转移覆盖创面.观察创面清洁和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结果]VSD创面愈合时间组平均(12.67±4.49)d,局部转移皮瓣8例,中厚皮片植皮26例,1例因清创时残留死腔,反复进行3次清创及VSD更换,伤后4周行植皮覆盖创面,创面愈合时间为43 d.[结论]VSD是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封闭负压引流在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在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四肢创伤性骨外露创面先行清创及VSD治疗,压力维持40kPa;4例明显骨外露者再次VSD治疗。结果23例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新鲜,其中4例仍有明显骨外露者再次VSD治疗,均于肉芽组织大致覆盖创面后行游离植皮、直接缝合或组织瓣移植,全部一次成功。结论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使用VSD能够促进创面的愈合,减少创面污染,减轻医护工作量及患者的痛苦,为二期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负压封闭引流在骨科的应用(附7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介绍负压封闭引流在骨科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我院使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的骨创伤7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骨髓炎经2~4次VSD治疗后,创面明显缩小,有新鲜的肉芽组织生长,经治疗后痊愈;骨折术后钢板外露6例,经2~4次VSD治疗,创面明显缩小,有新鲜的肉芽组织生长,且肉芽组织部分覆盖钢板,后经游离皮瓣及皮瓣转位修复创面;8例感染创面应用VSD后,配合敏感抗生素的使用,感染均得到控制,平均使用14 d;植皮10例使用VSD 1次全部存活;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18例,经1~3次VSD治疗后,创面无明显感染,明显有新鲜的肉芽组织生长,后期行皮瓣、植皮、内固定治疗或继续外固定支架治疗;16例新鲜的软组织缺损创面经1次VSD治疗后,均能一期缝合创面或植皮修复创面;8例脓肿切开引流后经1~2次VSD治疗后有肉芽组织生长,均能填平创面或直接缝合创面;褥疮3例经1~3次VSD治疗后,创面有新鲜的肉芽组织生长,无明显渗液后行皮瓣修复创面;8例皮肤脱套伤,经1~2次VSD治疗后植皮全部存活。所有病例均经5~20个月的随访,均未有慢性炎症的发生。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是非常有效的引流手段,促进创面的愈合,减少换药的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