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研究近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是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本文阐述了ROP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近年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阮豫才 《海南医学》2011,22(2):120-12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世界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随着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提高而明显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ROP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VEGF是通过它的特异性受体而发挥生物学效应.针对VEGF治疗ROP可能将会发展成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刘蕾 《安徽医学》2010,31(10):1263-126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是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未发育成熟的视网膜血管系统在缺氧等因素刺激下发生增殖反应的一种病变,表现为视网膜缺血、新生血管形成、纤维化,重症者可导致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儿童视力和眼球的发育,影响正常的语言、认知和社会发育。近年来随着医疗条件和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同时ROP的发生率也在相应的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状况更令人担忧。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hty of prematurity,ROP)的因素分析。方法散瞳检查早产儿眼底。根据国际对ROP的分期进行诊断,并对ROP的发生率和发病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39例(男23例,女16例)早产儿检查发现10例ROP患者,55例(男30例,女25例)的足月做对照组无一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结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低出生体重和短孕周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特点及筛查策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标准及治疗模式。方法对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2 000g的68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ROP发病率为17.6%,早产、低出生体重多发,不规范吸氧可能增加ROP的发生。结论低孕周、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是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早产低体重儿的抢救存活率不断提高,许多在原有医疗条件下难以存活的早产低体重儿得以存活。但是由于早产儿的生命器官发育不全和医疗救治措施干预引发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sia,BPD)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ROP已成为发达国家儿童致盲的首位原因。  相似文献   

7.
韦美荣  韩梅 《广西医学》2005,27(5):706-708
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最早认识是在20世纪40年代,当时称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retrdental fibmplasia,RLF),其发病被认为是与抢救早产儿时吸入过量高浓度氧有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围产医学技术的进步,早产儿的成活率大大提高,给氧方案虽较以前合理,但人们已认识到ROP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ROP仍是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特点,防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方法:采用RetCamⅢ对528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分析体重、胎龄和吸氧对ROP的影响。结果:筛查共发现ROP53例,包括AP-ROP 1例。体重少于1 500g的早产儿,49例ROP,占92.45%;孕周少于32周的早产儿,46例ROP,占86.79%;有吸氧史的早产儿,48例ROP,占90.57%。结论:ROP的发病与早产、低体重有关,吸氧是ROP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随病变的发展可出现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患儿视力,甚至致盲。因此对于低孕周和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开展筛查,能早期发现和治疗ROP,减少致盲。我们对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早产儿进行了ROP筛查,并总结双目间接检眼镜在ROP诊断中的应用体会,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娅娜  王剑锋 《吉林医学》2008,29(4):269-27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未成熟或低体重婴儿发生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视网膜缺血、新生血管形成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一致认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在发病机制中起主导作用,而视网膜缺氧则是新生血管形成的关键。在1942年ROP首先被报道:早产儿出生后4—6个月出现视力低下、瞳孔区发白、晶状体后有纤维膜增殖,称之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与ROP相关的致病因素被报道:念珠菌血症、吸氧、高血压、肠外营养、气管插管、输血、多巴胺应用及气管发育不良等。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原称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1942年首先由Terry报道,1984年正式定名为ROP。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有希望存活的早产儿胎龄不断下降,存活的早产儿数量显著增加,ROP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它轻则引起近视、弱视、斜视,重则可引起视网膜脱离,导致永久性失明,已成为严重威胁早产儿存活和生存质量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类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也是儿童致盲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及时的诊断及治疗可以有效抑制病情的恶化。阈值期或阈值后期是疾病治疗的主要时期,若错过适当的治疗时机则可能引起较多的并发症以及较高的手术风险。目前主要采用激光进行治疗,不仅操作简单,也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次研究主要是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治疗措施进行综述分析,加强疾病的认识,从而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湘西自治州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以及国际上制定的筛查标准,将出生体重≤2 500g、胎龄≤32周的早产儿纳入筛查对象,并对阈值病变进行干预治疗。结果:在接受筛查的120例新生儿中,共22例发生了ROP,发病率18.3%,ROP的发生率与不同孕周以及出生体重有关。结论:出生体重及胎龄是ROP发生的危险因素,对ROP进行早期筛查以及早期干预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下一步防治和筛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新生儿科、新生儿监护室以及眼科门诊就诊的新生儿共计358名。运用间接检眼镜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 随访至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或病变退化新生儿340例,失访18例。340例新生儿中有29例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8.5%。ROP的发生与出生体重和孕龄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体重=257.3,P体重〈0.01;χ^2孕龄=164.2,P孕龄〈0.001)。而且出生体重越低,出生孕龄越小,ROP的发生率和病变程度越高(χ^2体重=17.04,P〈0.01,χ^2孕龄=17.38,P〈0.01)。结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易发生在出生体重低或孕龄短的新生儿,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早期的干预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应用Panocam 广域眼底成像系统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分析检查结果及本组病例ROP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眼底检查结果,共112例224眼,,综合分析其中确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24眼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Panocam检出 24 眼各期ROP 病变,其中 1期 ROP 10 眼( 10/24 ),2期ROP 10眼(10/24),3期ROP 4 眼(4/24)。无4 期和5 期 病变。统计检查结果显示双眼发病者多于单眼,双胎高于单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早产儿ROP发病率较蒙古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P?发病率在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中ROP?自然转归率达?75?%?(?18/24?)。结论? Panocam 广域眼底成像系统应用于临床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减少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导致的ROP,避免低视力和盲 ,且能够客观呈现眼底表现,便于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5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胎龄≤36周、出生体重≤2 500 g),生后2周开始进行ROP的筛查,并定期随访。结果在完成早产儿ROP随访300例中,发现ROP 16例,ROP患病率为5.3%,其中I期12例,Ⅱ期3例,Ⅲ期1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吸氧浓度、机械通气与ROP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吸氧浓度、机械通气的比值比(OR值)分别是:0.6675、7.7679、5.2415。结论早产、吸氧浓度高、机械通气是ROP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眼科广域数字成像系统(RetCam 3)筛查早产儿眼底,分析筛查结果和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 年2 月-2016 年2 月采用RetCam 3 筛查的早产儿152 例304 眼,对其中出现早产儿视 网膜病变(ROP)的43 眼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在152 例(304 眼)早产儿以RetCam 3 检出各期ROP 43 眼(43/304),诊断为ROP Ⅰ期者33 眼(33/304),Ⅱ期者6 眼(6/304),Ⅲ期者4 眼(4/304)。本组病例中 未检出ROP Ⅳ期和Ⅴ期。双眼发病者与单眼发病者比较,双胎发病率与单胎发病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 双眼发病者高于单眼发病者,双胎发病率高于单胎。男女、珍贵儿和自然儿之间ROP 发病率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OP 自然转归率达90%(39/43)。结论 要重视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筛查, 尤其双胎儿的眼底筛查,如果出现单眼发病,一定要详细检查和追踪另眼发病情况。应用RetCam 3 筛查早产 儿视网膜病变,尽可能早发现早产儿眼部异常,尽可能早治疗,减少儿童低视力和盲。  相似文献   

18.
金宏  刘丹  陈如  范芳丽  郑穗联 《浙江医学》2015,37(18):1497-1500
目的 比较分析规范氧疗指导前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率及严重程度的变化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2 年 4 月至 2006 年 10 月进行了 ROP 筛查的早产儿(体重<2 000g)共 297 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规范氧疗指导前(2002 年 4 月至 2004 年 4 月)的 127 例早产儿作为组一,规范氧疗指导后(2004 年 10 月至 2006 年 10 月)的 170 例早产儿作为组二。分析比较两组 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氧疗方式、相关疾病(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先天性心脏 病、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贫血、新生儿败血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与 ROP 发病的相关性。 结果 组一中早产儿 ROP 总发病率为 22.8%,严重 ROP(3~5 期)发病率为 9.4%,其中<1 500g 的早产儿 ROP 发病率为 25.9%,1 500~2 000g 的早产儿 ROP 发病率为 20.3%,不同体重组别中严重 ROP 的发病率分别为 10.3%、8.7%。组二中早产儿 ROP 的总发病率为 18.8%,严重 ROP 发病率 4.7%, 其中<1 500g 的早产儿 ROP 发病率为 26.9%,1 500~2 000g 的早产儿 ROP 发病率为 12.0%,不同体重组别中严重 ROP 的发病率 分别为 7.7%、2.2%。组二中 1 500~2 000g 早产儿 ROP 的发病率低于组一同体重者(P<0.05),而<1 500g 的早产儿 ROP 发病率和 ROP 总发病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 P >0.05)。规范氧疗指导后,早产儿严重 ROP 发病率下降(P<0.05)。胎龄、出生体重、氧疗、新生 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新生儿贫血、新生儿败血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与 ROP 发病均相关(均 P<0.05)。 结论 规范氧疗指导后,降低了早产儿严重 ROP 的发病率,对于体重范围在 1 500~2 000g 的早产儿能够降低 ROP 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与母体因素的相关性。 方法 将 2010 年 1 月至 2011 年 12 月在 NICU 治疗 的 493 例早产儿纳入研究,其中无 ROP452 例,有 ROP41 例。记录早产儿母亲宫内感染、胎盘异常、妊娠期相关疾病等 16 项指标,分 析 ROP 与母体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 早产儿 ROP 发生率为 8.3%。ROP 与早产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135,P<0.05);母亲宫内 感染、胎盘异常的早产儿 ROP 发生率较高(均 P<0.05)。 结论 ROP 与早产儿出生体重、母亲胎盘异常和宫内感染相关,应尽早对 以上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同时分析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09年4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201例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患儿。结果 ROP发病率为19.1%,不同出生体重(BW)组间ROP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周组间ROP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出生体重(LBW)、低胎龄(SGA)、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是形成ROP的高危因素。结论对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应该进行ROP筛查,临床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ROP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