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婴幼儿型青光眼是先天性青光眼(PCG)的一个类型,患儿往往在出生几个月就表现为"牛眼"的症状。由于患儿年龄小,在检查、诊断、治疗、护理、麻醉以及手术等诸多环节都面临许多困难。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可在直视下准确切开小梁组织,解决了术中定位不准的技术难点;利用其引导及机械切割作用,克服既往切开手术中无法切开下方残存小梁网的弱点,真正实现360°全周小梁切开。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1例低年龄婴幼儿型青光眼患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眼科广域数字成像系统(RetCam 3)筛查早产儿眼底,分析筛查结果和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 年2 月-2016 年2 月采用RetCam 3 筛查的早产儿152 例304 眼,对其中出现早产儿视 网膜病变(ROP)的43 眼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在152 例(304 眼)早产儿以RetCam 3 检出各期ROP 43 眼(43/304),诊断为ROP Ⅰ期者33 眼(33/304),Ⅱ期者6 眼(6/304),Ⅲ期者4 眼(4/304)。本组病例中 未检出ROP Ⅳ期和Ⅴ期。双眼发病者与单眼发病者比较,双胎发病率与单胎发病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 双眼发病者高于单眼发病者,双胎发病率高于单胎。男女、珍贵儿和自然儿之间ROP 发病率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OP 自然转归率达90%(39/43)。结论 要重视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筛查, 尤其双胎儿的眼底筛查,如果出现单眼发病,一定要详细检查和追踪另眼发病情况。应用RetCam 3 筛查早产 儿视网膜病变,尽可能早发现早产儿眼部异常,尽可能早治疗,减少儿童低视力和盲。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内直肌后固定术治疗集合过强型内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到2007年5月行内直肌后固定术治疗的17例集合过强型内斜视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术前平均看远内斜度为8.8△、平均看近内斜度为24.2△、平均AC/A比率为10.7.术前有12例无舣眼单视功能,仅5例具有远立体视.术后平均随访12.6月(9~15月),平均看远内斜度为2.8△、平均看近内斜度为3.9△、平均AC/A比率为5.9,其中看近内斜度较术前平均下降20.2△,AC/A比率均达到正常.术后有13例具有双眼单视功能.结论 内直肌后固定术可以减少看近的内斜视度数,降低AC/A比率,是一种治疗集合过强型内斜视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平均峰的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为指标,评估使用氟西汀治疗形觉剥夺型弱视模型猫的疗效。方法采用德国Roland视觉电生理仪,对3例正常对照组和15例形觉剥夺型弱视猫进行P-VEP的检测,进行治疗前后潜伏期和波幅的比较。结果1、正常对照组P波潜伏期平均48.33±3.51ms,波幅平均55.69±3.52μV,单眼形觉剥夺猫P波的潜伏期平均58.23±4.62ms,波幅平均38.24±2.96μV,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氟西汀治疗4周、8周后,P波潜伏期稍缩短,波幅稍增加,与未经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P波潜伏期进一步缩短,波幅进一步增加,与未经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16周、20周后,P波潜伏期及波幅进一步恢复,与正常对照相比,未见因形觉剥夺而引起的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氟西汀治疗16周或更长时间后,弱视模型猫的视觉诱发电位P波潜伏期缩短,波幅增加,其变化过程与人类弱视儿童治愈过程中视觉诱发电位P波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弱视儿童双眼视功能及总和VEP反应特点,评估总和VEP反应对双眼视觉功能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正常儿童80名、远视性弱视儿童151例,进行双眼总和VEP检查,统计学分析总和VEP反应特点.结果 弱视组儿童总和VEP反应低于正常对照组;无同时视者与有同时视者之间总和VEP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总和VEP反应作为一种客观指标,可以反映弱视儿童的双眼视功能状况,对其双眼视功能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临床分期、治疗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11月-2009年1月两年儿童眼科门诊筛查的106例早产儿,对其中出现视网膜病变的16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106例早产儿中,发病16例。其中体质量10001500g组发病7例,体质量1501~2000g组发病6例,体质量2001~2500g组发病2例,体质量2501~2800g组发病1例。有5例5期病变,1例4期病变,6例2期病变,4例1期病变,均有出生后给氧史。5期患儿愈后差,4期患儿早期手术,存留一部分视力,1例2期患儿发展至3期,及时行视网膜激光治疗,愈后好,余2期1期患儿经随访均视网膜完全血管化。结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随出生体重的增加而减少,随出生时吸氧的浓度和时间增加而增加。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致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弱视儿童双眼总和视觉诱发电位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春红  廖瑜俊  杨洋  邓燕  彭小维  鄢涛  殷小龙 《眼科研究》2009,27(12):1133-1136
目的探讨弱视儿童双眼视功能及总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反应的特点,评估总和P-VEP反应对双眼视觉功能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80名正常儿童和在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眼科确诊的远视性弱视儿童151例,进行双眼总和P-VEP检查,分析总和P-VEP反应的特点。正常儿童与弱视儿童的人口基线学特征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EP检查方法和刺激条件的选择参照吴乐正等的方法,记录电极的放置按照视觉电生理国际标准化的要求。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双眼视觉功能检查采用Titmus立体图、同视机三级画片。P-VEP检测结果以双眼反应/单眼反应(B/M)比值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弱视组儿童总和P-VEP反应低于正常对照组(t=10.75,P〈0.01);不同程度弱视组的B/M值随弱视的严重程度明显减低(F=10.93,P〈0.01);无同时视者总和P-VEP与有同时视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35,P〈0.01)。结论总和P-VEP反应作为一种客观指标,可以反映弱视儿童的双眼视功能状况,对其双眼视功能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视网膜功能发育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9 年 2 月至 2021 年 2 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 ROP 患儿 106 例(共 212 眼),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激光 组(激光手术方案,53 例,106 眼)和雷珠组(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方案,53 例,106 眼)。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视 网膜功能发育情况。 结果:雷珠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 92.45 %,高于激光组的 77.3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雷珠组患儿视锥细胞 b 波振幅、视杆细胞 b 波振幅均高于激光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 水平低于激光组,差异均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相比激光手术,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 ROP 能提高临床疗效,更易促进患儿视网膜功能发育,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盘色泽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其转归。方法 对儿童眼科门诊113例早产儿视盘色泽的变化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3例早产儿中视盘色泽异常44例,占38.9%。出生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出现视盘色泽异常高达69.1%,胎龄大于32周早产儿出现视盘色泽异常达21.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生后使用呼吸机的早产儿出现视盘色泽异常高达80.9%,而出生后未使用呼吸机早产儿出现色泽异常占29.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中,6个月内视盘色泽转归达65.5%;而胎龄大于32周早产儿中6个月内视盘色泽转归为80.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出生胎龄越小,出生后使用呼吸机给氧史者易出现视盘色泽异常。且胎龄小者视盘色泽不易转归,胎龄越大,即视网膜发育的程度越高的早产儿,视盘色泽自然转归的机率就越大。  相似文献   
10.
多焦视觉电生理在弱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视是指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0.8且不能矫正者。弱视按照发病原因可分为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屈光不正性,形觉剥夺性及先天性等。弱视多发生在视觉尚未发育成熟的幼儿期,主要是在小儿视觉发育敏感期内由于各种影响视觉发育的因素,使双眼功能长期紊乱,视觉系统神经元功能形态等方面机制异常而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