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杨慧  肖映昱 《河南中医》2023,(2):167-170
少阳主枢,不仅是表证传里之枢机,也是三阳证转入三阴证的枢机,故其临床证候复杂且多有兼证。张仲景立调和枢机之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芒硝汤,以上五方虽均能和解少阳,调畅枢机,也都有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特点,然各有侧重。小柴胡汤证病机为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功能为和解少阳,调达枢机,疏利三焦;柴胡桂枝汤证病机为邪犯少阳,太阳表证未解,功能为和解少阳,兼以解表,为解太阳、少阳两感之轻剂;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内结,功能为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病机为邪犯少阳,弥漫三焦,表里俱病,寒热虚实互见,功能为和解少阳,通阳和表,泻热清里,重镇安神;柴胡加芒硝汤证病机为邪犯少阳,兼阳明里实,燥热较甚,正气偏虚,功能为和解少阳,兼以泻热祛实,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2.
寒热错杂证是脾胃病中最常见的证型之一,寒热并调法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证、乌梅汤证等条文中对寒冷与温热药物共同运用的方法,临床上运用有很好的疗效。本文主要介绍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吴耀南教授如何用寒热并调法治疗脾胃病寒热错杂证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正张怀亮教授是国家级名中医,临床擅治内科杂病,经验丰富,三调汤、四调汤是张怀亮教授的经验方。三调汤组成:柴胡10g,黄芩片9g,当归15g,生白芍15g,炒白术15g,茯苓15g,枸杞子15g,炒酸枣仁15g,龙眼肉15g,炙甘草6g。本方从心、肝、脾论治,具有疏肝清热、养心健脾的作用。再加熟地黄15g,黄柏10g为四调汤,即加入滋肾阴、清相火之品,以兼顾肾,故名四调汤。三调汤、四调汤是张怀亮教授的常用方,临床可以  相似文献   

4.
调气活血抑邪汤是孙光荣教授治疗疑难杂证的基础方,孙老认为无论以何种方法辨证论治,表里、寒热、虚实、都离不开阴阳这一总纲,但归根结底,阴阳最终还是离不开气血,气血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本病因和基本病机。黄芪、人参、丹参组成的调气活血抑邪汤气血并调,使气血活,升降畅则阴阳平衡而何病之有?临床用之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5.
介绍汪悦教授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急性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汪教授认为急性期类风湿关节炎病机为风寒湿久郁,痰湿阻络,易化热耗气伤阴,致正虚邪恋,寒热错杂。桂枝芍药知母汤组方有表里兼顾、风湿俱去、寒热并调之特点。对汪教授运用该方治疗急性期类风湿关节炎经验进行了理论及临床实践分析。临床注重藤类及虫类药物运用,重视顾护津液等,并介绍典型病案。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病机以阴虚燥热为本,早期多从养阴清热论治,治疗可依《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之法论治,若患者年迈或消渴病日久,常出现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证候,或兼外感,或兼水湿,不可单纯按前法治之,《伤寒论》厥阴病篇提供麻黄升麻汤等寒热通调的方剂,临床用之有效,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医五神藏理论提出, 心血管神经症病因病机为情志异常、形神失调, 临床治疗应注重以"神"为源、以"情"为因, 以神治脏、以脏养神, 对患者心理问题症结所在进行针对性疏导, 取其"情"之所在, 辨其"神"之所位, 再结合舌脉辨证论治, 治以双心同治、养心安神, 或肝心同治、调肝定魂, 分别予自拟养心安神汤、调肝定魂汤加减, 并嘱患者调畅情志, 形神共调, 临床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8.
以临床验案为引,深入探析小柴胡汤见证之"寒热往来、休作有时",认为"寒热往来"应理解为广义的"阴阳交替往来",而"休作有时"之"休作"应是囊括各种病症或主要脉证的时发时止或发作有时.临床上牢牢抓住小柴胡汤证的病机为枢机不利,遵循其病性属寒热虚实夹杂,治疗以和解少阳、调达枢机为大法,疗效显著,为小柴胡汤治疗内科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篇题解释〕调,和顺也。逆调,即逆其和顺,不协调之意。人身之阴阳水火、营卫气血、表里上下,和调为顺,失调则病。本篇所讨论的内热、内寒、肉烁、骨痹、肉苛诸证以及由于经脉脏气逆调所致的气逆喘息等病证,主要是由于阴阳水火、营卫之气逆调所形成的,故以“逆调论”名篇。正如高世栻所说:“调,调和也;逆调,逆其寒热水火荣卫之气,不调和也。寒热逆调,则为烦为痹,水火逆调,则为肉烁、为挛节。荣卫逆调,则为肉苛。脏气逆调,则为息喘也。”又吴(?)注:“逆调者,逆于调摄而病,兹乃论其致病之由也。”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胃炎,或因饮食不节,或因情志致病。有湿困,有痰饮,有积滞,有气滞,有瘀血,有胃阴不足。为病多有郁火湿热病机,现代社会生活更是情志肝郁化火,厚味辛辣郁热,胃粘膜红、肿,甚至糜烂、出血等。治疗胃炎清热之法可贯始终,所用方药随病证不同而不同,而蒲公英、连翘、黄连、黄芩最为常用;顾护胃阴不可少,方有增液汤、益胃汤、麦门冬汤、玉女煎、叶氏养胃汤、沙参麦冬汤等。百合、白芍、玉竹、石斛最为常用;如为寒热错杂当调寒热,不能一味苦寒或一味温补。多在清热药中佐以温中药,温中散寒中反佐苦寒药,以达到寒热平调之功。如用清热药时常配合桂枝、干姜,用温补药时常加黄连、黄芩之属。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临床多年经验,袁秀丽教授认为治疗面肌痉挛,不唯治风先治血,且需"治风以调神"。其善用百会、合谷、太冲、四白等穴位治疗面肌痉挛,认为本病虽与"风"有关,而治之之法,需"调神以全形"。形为神之所寓,神为形之主。夫神为两精元气之所聚,百会及合谷、太冲可醒神、安神,局部穴位可调理人体气机、疏通精气之郁滞,使不足者能补之,有余者能泻之,待神气至、经脉通、内部经气调和,则神气外露,外则五色修明。临床或用安神之药方,如酸枣仁汤、归脾汤等,可加强针刺安神调气之效。如此"针药并用",不仅取"内外同治之理",亦有药剂补针刺之不足、针刺纠药物之偏废之义;"形神同调",不唯"祛风"以全形,又为治本以调神,神明至则正盛邪却,虽有邪而弗能为害,其病易愈。  相似文献   

12.
寒热并用之法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在论述大青龙汤证时指出:“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1]49。大青龙汤为治疗外寒里热,表里双解,寒热并用法之一。麻杏石甘汤证“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37为风寒束表、邪热壅肺而设,也为表里双解、寒热并用之法。病情迁延发展,可至饮热迫肺,症见咳喘[2],给予厚朴麻黄汤证。水饮夹热肺胀之越婢加半夏汤证;外寒内饮化热之小青龙加石膏汤证,也为寒热并用、表里双解之法。《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附子泻心汤证:“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121。为素体卫阳虚,复有外寒内热之痞证,亦为表里双解、寒热并用之法。由此提示,寒热并用法适宜于病位涉及表里阴阳、病性属于寒热阴阳、且两两相异,可直接用寒热并用之法。  相似文献   

13.
陆明 《新疆中医药》2006,24(4):53-54
笔者有幸短时间跟随先生门诊,深深地被焦老的医德医风、治学精神、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所感动。焦树德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名老中医,擅长治疗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等疑难杂病,闻名于海内外,在此不再赘述。现就先生调治失眠和心病治胃的经验,并结合临床学习运用做一介绍。1自创挹神,治疗失眠先生以《内经》理论作指导,认为:阴阳气血失衡是失眠的重要原因,辨治上遵“谨查阴阳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原则,自创挹神汤,治疗失眠等病。挹神汤组成: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生地黄、生白芍、茯神(苓)、夜交藤各15g,炒黄芩、香附、远志各10g,炒…  相似文献   

14.
寒热往来为少阳病主症之一,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均可治疗“寒热往来”之少阳病,两者有相似之处,但是蒿芩清胆汤治温病的三焦气分湿热证,小柴胡汤治伤寒中足少阳胆经病。伤寒少阳病的病位主要在足少阳胆经,温病少阳病的病位主要在手少阳三焦经,两者病变部位不同;小柴胡汤以和解表里为主,而蒿芩清胆汤分消三焦湿热,并兼有和解表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气升降理论,认为阳虚水湿、中气失常是银屑病的核心病因病机;木郁血滞、肺金津枯为银屑病常见病机演变;银屑病后期常呈现虚实兼挟、寒热错杂的病机特点。治疗予温阳化湿以复升降,根据病性及病位择方选用甘姜苓术汤、泽泻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等;泄肝理肺以畅气机,常以小柴胡汤、丹栀逍遥散为基础加减;清心补肾以调阴阳,方用自拟畅中汤。以中气升降理论为指导,平调寒热、斡旋中土,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四维周转,可为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脾为阴脏,胃为阳脏,一升一降,互为表里,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辛开苦降法适用于脾胃不和寒热失调之寒热痞。其证见心下痞塞不适或伴有恶心欲吐,胃脘部有灼热感(多见于胃窦部炎症),肠鸣作泄,舌苔黄腻,脉弦数。其病机不外寒邪不去,瘀而化热,或胃热素盛感受寒邪,寒热互结,皆由脾胃阴阳之气不调。阴不及阳则生寒,脾阳不升则作泄,阳不及阴则生热,冒热不降则上逆。寒热互结壅滞中焦,脾胃失却斡旋之力,枢纽废弛所致,故以寒热之药配用以和阴阳,辛开苦降之法以调其升降。处方:半夏10g、干姜6g、黄连6g、黄苓10g、人参10g、…  相似文献   

17.
<正> 【类证鉴别】1.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证与大柴胡汤证,二证均属少阳病范畴,临床上都可出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脉弦等少阳病的特征。但其病位有狭广,病势有轻重之分,故有“大”、“小”之称。小柴胡汤证病位仅在少阳,无潮  相似文献   

18.
介绍彭培初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认为慢性前列腺炎为虚实夹杂、寒热并存之证,基本病机为不通则痛,基本治法为攻补兼施、寒热并调。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9.
万凌峰 《陕西中医》2020,(9):1301-1303
总结孟河名家张继泽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学术思想。张继泽教授认为本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以及劳倦体虚是本病病因,感寒、饮食不慎、情绪波动是主要的诱因,病位在肝脾,发病之所在大肠,肝脾不和、肝热肠寒为本病病机。临证时,当详辨泄、痛、郁,以明确肝脾肾之主次、在气在血之不同、寒热虚实之差异。张教授创制具有疏肝泻肝、健脾止泻、散寒止痛功效的疏肝安肠汤治疗本病,并随症加减,疗程6周以上,同时积极配合心理、饮食、生活方式等调整。疏肝安肠汤肝脾同治、寒热并调、标本兼顾,疾病控制率高、复发率低、部分患者能治愈。  相似文献   

20.
周英信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3069-3070
脾胃与肝生理病理密切相关,脾胃病治疗上常常肝脾胃同治,首先重在调达肝木,调和脾胃.强调调畅气机,注重肝木条达;调治寒热,寒热温凉不可偏性;调和气血,攻伐滋补不可太过;调肝运脾,化痰除湿之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