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Ⅰ期子宫内膜癌不同MR序列信号特征,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收治且经病理确诊的Ⅰ期子宫内膜癌(n=26)、子宫内膜息肉(n=33)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MR检查,对比分析两者MR特征。结果DWI序列上,Ⅰ期子宫内膜癌病变与子宫肌层信号强度差值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息肉(P<0.05)。T_(2)WI序列:Ⅰ期子宫内膜癌高信号小囊、低信号纤维核心较子宫内膜息肉少见(P<0.05)。T_(2)WI、DWI上Ⅰ期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息肉均可见周围样高信号,但子宫内膜息肉较Ⅰ期子宫内膜癌多见(P<0.05)。且与子宫内膜息肉比较,Ⅰ期子宫内膜癌出现出血灶、带蒂、窄基底及结节带完整的几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MR检查在鉴别诊断子宫内膜息肉、Ⅰ期子宫内膜癌中具有重要价值,两者MR征象各具其特异性,临床可根据子宫内膜特有的形态学特征、病灶组织强化、DWI序列信号特征等辅助信息提高MR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DCE-MRI的特征,为多期增强扫描的时相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7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Ⅰ-Ⅱ期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4例子宫体部子宫肌瘤和8名女性志愿者,术前均行常规MRI平扫、DCEMRI扫描,选取感兴趣区域绘制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计算各感兴趣区域在增强30s、60s、120s、150s时相的强化率(E),用student-t检验分析各时相强化率的差异;分析两者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特征。结果子宫内膜癌在增强早期轻度强化,与正常子宫肌层强化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子宫肌瘤强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中晚期(30-150s)子宫内膜癌强化率与对照组均有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与正常肌层差异在晚期(120-150s)最大,与子宫肌瘤组差异在增强早期末段(20-30s)最大。17例子宫内膜癌,其中15例TIC呈Ⅰ型,2例TIC呈Ⅱ型;对照组TIC绝大部分呈Ⅲ、Ⅳ、Ⅴ型。结论 DCE-MRI能反映子宫内膜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TIC,重点观察中晚期(60-150s)时间段内子宫内膜癌信号变化及强化率,有助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DCE-MRI的特征,为多期增强扫描的时相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7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Ⅰ—Ⅱ期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4例子宫体部子宫肌瘤和8名女性志愿者,术前均行常规MRI平扫、DCE-MRI扫描,选取感兴趣区域绘制增强的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TIC),计算各感兴趣区域在增强30s、60s、120s.150s时相的强化率(E),用student—t检验分析各时相强化率的差异;分析两者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特征。结果子宫内膜癌在增强早期轻度强化,与正常子宫肌层强化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子宫肌瘤强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中晚期(30-150s)子宫内膜癌强化率与对照组均有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与正常肌层差异在晚期(120-150s)最大,与子宫肌瘤组差异在增强早期末段(20—30s)最大。17例子宫内膜癌,其中15例TIC呈Ⅰ型,2例TIC呈Ⅱ型:对照组TIC绝大部分呈Ⅲ、Ⅳ、Ⅴ型。结论DCE-MRI能反映子宫内膜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TIC,重点观察中晚期(60-150s)时间段内子宫内膜癌信号变化及强化率,有助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4.
罗宇  史琳  赵时梅 《华夏医学》2012,25(3):295-297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附蛋白-E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36例单纯性增生宫内膜、50例不典型增生内膜及55例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从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宫内膜到Ⅰ型子宫内膜癌,正常的E-cadherin表达逐渐降低,异质表达E-cadherin逐渐升高(P<0.01).内膜癌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与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Ⅰ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张莹  罗红  强坤坤  黄筱桐  魏瑗 《西部医学》2021,32(9):1379-1383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病变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及其相关性。 方法 选取于2017年~2018年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的且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591例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诊断子宫内膜息肉460例(子宫内膜息肉组),子宫内膜增生61例(子宫内膜增生组),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内膜息肉42例(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组),子宫内膜癌28例(子宫内膜癌组)。分析各项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病变术前阴道超声检查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病变的声像图表现区别。 结果 子宫内膜增生组子宫内膜回声欠/不均匀发生率高于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组(P<0.05)。子宫内膜息肉组与子宫内膜癌组宫腔内稍强或弱回声团检出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P<0.05)。子宫内膜增生组以及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子宫内膜增生组宫腔内泡状暗区检出率高于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组(P<0.05)。子宫内膜癌组内膜血流异常发生率较子宫内膜息肉组及子宫内膜增生组高(P<0.05)。发病年龄分布比较,子宫内膜息肉组最年轻,子宫内膜癌组最年长(P<0.05)。子宫内膜增生组较子宫内膜息肉组更易合并子宫腺肌症及附件区占位(P<0.05)。 结论 宫腔内稍强回声团、宫腔内小泡状液性暗区、子宫内膜厚度、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症及附件区占位、子宫内膜血流信号改变及患者年龄可作为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病变中的重要参考指标,提高疾病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Ⅰ期、Ⅱ期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评价MRI对Ⅰ期、Ⅱ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期、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动态增强及常规增强检查,在MRI图像上观察子宫内膜厚度、信号、结合带与内膜下强化带及内膜与肌层交界面情况、宫颈管及纤维基质环情况,将MRI分期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MRI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1.7%,对Ⅱ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8.9%,总准确率为90.9%.结论:MRI是术前诊断Ⅰ期、Ⅱ期子宫内膜癌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子宫内膜癌血流多普勒特点及其与血浆CA125值相互关系以期鉴别子宫内膜良恶性疾病.方法 检测17例子宫内膜癌、35例内膜息肉、11例黏膜下肌瘤患者治疗前子宫肌层、内膜病灶血流特点及多普勒波形中阻力指数(RI);放射免疫定量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A125值.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肌层及内膜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血流分布极紊乱、血流多普勒波形中阻力指数较低(0.16~0.47),且血浆CA125值含量较高(35~100 u/mL),二者间存在明显相关性;治疗后血浆CA125值含量降低(0~30 u/mL).内膜息肉患者子宫肌层及内膜见稀疏血流信号、部分患者可显示息肉根部增粗的血管、血流多普勒波形中阻力指数较高(0.66~0.84).且血浆CA125值含量较低(0~15 u/mL).黏膜下肌瘤患者子宫肌层及肌瘤周边可见较丰富环状彩色血流信号、血流多普勒波形中阻力指数呈中低阻(0.37~0.63),且血浆CA125值含量较低(0~15 u/mL).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提供较大的价值;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浆CA125值可提高子宫内膜癌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βRⅠ)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72例子宫内膜癌及6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及TβRⅠ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GF-β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织,而TβRⅠ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t=16.57、15.49,P<0.01).TGF-β1 mRNA及TβRⅠ 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F=8.01~25.40,t=3.73~9.68,P<0.05).结论 TGF-β1及TβRⅠ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组织中p-ERK与Bim蛋白的表达及意义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2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5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EPK和Bim蛋白表达及意义.结果 p-ERK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升高,且3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im蛋白在3者中的表达逐渐下降,3者之间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ERK在子宫内膜癌Ⅲ、Ⅳ期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P<0.05).P-ERK和BIM蛋白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呈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p-ERK和BIM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p-ERK通过使Bim蛋白下调抑制其抗凋亡活性,促使子宫内膜逐渐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在鉴别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4例子宫肉瘤和32例变性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增强MRI检查,比较两组成像特点,分析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并观察不同子宫肉瘤间的差异。结果术前MRI检查显示子宫肉瘤确诊率100.0%,变性子宫肌瘤者确诊率9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肉瘤组ADC值(0.84±0.08)10~(-3)mm~2/s,TTP值(43.85±5.13)s,MCER(241.63±43.65),明显低于变性子宫肉瘤组(1.42±0.15)10~(-3)mm~2/s,TTP值(54.26±4.53)s,MCER(143.14±16.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肉瘤组21例TIC呈Ⅰ型,2例Ⅱ型,1例I型;变形子宫肌瘤中,26例TIC呈Ⅰ型,6例呈Ⅱ型,无Ⅲ型T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肉瘤及变性子宫肌瘤者MRI图像均可呈现T2WI高信号,但子宫肉瘤者ADC值、TTP及MCER值均明显低于变性子宫肌瘤者,MRI可有效鉴别子宫肉瘤与变形子宫肌瘤,临床可结合不同MRI序列值进行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间皮素mRN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4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1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间皮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间皮素mRNA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2.9%(34/41)、78.6%(11/14),相对含量分别为0.75±0.22、0.54±0.09,子宫内膜癌组织间皮素mRNA相对含量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t=2.949,P<0.05).手术病理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及低分化组的子宫内膜癌间皮素mRNA相对含量分别高于手术病理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浅肌层浸润及高中分化组(t=2.204~3.971,P<0.05).结论 间皮素mRNA的过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转移有相关性,检测其表达有助于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的判断和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12.
黄利娟  陈勍 《广州医药》2012,43(3):27-29
目的 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和内膜腺癌中COX-2的表达,了解其在子宫内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四组标本中COX-2表达情况,其中子宫内膜腺癌27例,复杂型增生过长6例,简单型增生过长7例,正常10例,并比较同组不同期别的内膜腺癌中及不同组别中COX-2表达的差异.结果 在内膜腺癌、增生过长、正常子宫内膜中COX-2表达的阳性率为96.3% (25/27)、92.3% (12/13)、30% (3/10).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Ⅲ期的COX-2表达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5).COX-2的表达复杂型增生高于简单型(P<0.05).结论 COX-2在子宫内膜病变发生发展中存在表达增高趋势,因此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GFβR-Ⅰ与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发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30例、子宫内膜复杂增生(complex hyperplasia,CH)15例,其中伴有不典犁增生9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2例中TGFF-β1及其受体TGFOR Ⅰ的表达.利用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子宫肌层侵蚀面积被选择地染色.结果 子宫内膜癌及复朵增生组织中TGF-β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P<0.05).而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GF-β1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呈止相关(P<0.05).从正常子宫内膜、复杂增生到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GFJβR-Ⅰ表达逐渐下降甚至缺如,且两两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R-Ⅰ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VD高于复杂增生组及正常子宫内膜(P<0.01),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TGF-β1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度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现象.而其促进癌组织的肌层浸润和血管发生,则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转移的机制.TGF-β1进子宫内膜癌发生与转移的作用均与TGFβR-Ⅰ表达下降或缺如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P)在Ⅰ型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Ⅰ型子宫内膜腺癌石蜡标本74例,其中,癌局限在子宫内膜16例、癌侵犯肌层≤1/2 26例、癌侵犯肌层>1/2 20例、癌局部或区域转移12例,不典型增生石蜡标本16例,正常内膜石蜡标本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P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正常内膜组10%TP表达,不典型增生组34.5%TP表达,正常组与不典型增生组及内膜腺癌组比较,不典型增生组与内膜癌组比较,TP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癌局限在子宫内膜组和癌侵犯肌层≤1/2组分别与癌侵犯肌层>1/2组和癌局部或区域转移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P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Maspin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5例增生期子宫内膜、33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单纯性或复杂性)和27例子宫内膜癌石蜡包埋组织中Maspin的表达.结果:所有增生期子宫内膜Masipin表达均阴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5例(15.2%)和子宫内膜癌14例(51.9%)中可见Maspin表达,两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子宫内膜癌中Maspin表达与肿瘤肌层浸润、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等均无关.结论:Maspin基因异常表达可能与部分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π)、醌氧化还原酶1(quinone oxidoreductase1,NQO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和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GST-π、NQO1的表达情况.结果 GST-π和NQO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QO1在Ⅲ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π、NQO1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 NQO1可作为判断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薛晓馥  邰贺  王宏宾  杨清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8):620-622,F0004
[目的]测定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xtracellular singnal-regulated kinase,ERK2)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良恶性子宫内膜石蜡标本共66例,其中子宫内膜腺癌43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1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ERK2和PI3K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11.5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PI3K与ERK2蛋白在增生期子宫内膜细胞中均以阴性表达为主,PI3K蛋白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分别为33.3%、81.4%,其中Ⅰ+Ⅱ期、Ⅲ+Ⅳ期子宫内膜癌阳性率分别为78.9%、90%;ERK2蛋白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分别为33.3%、65.1%,其中Ⅰ+Ⅱ期、Ⅲ+Ⅳ期子宫内膜癌阳性率分别为60.6%、80%,两者在增生期子官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而在子宫内膜癌不同手术病理分期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ERK2和PI3K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γ=0.365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在Ⅰ期子宫内膜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期子宫内膜癌病例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Ⅰ期子宫内膜癌的MRI信号特征和强化特点。以2009年FIGO分期原则为依据,以术后病理分期结果为标准,比较单独运用T2WI及联合运用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两种方法对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结果:Ⅰ期子宫内膜癌MRI表现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病变在T2WI上呈略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轻度渐进性强化。T2WI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浸润深肌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66.7%、65.2%和72.7%,联合运用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浸润深肌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87.5%、86.4%和91.3%。单独运用T2WI与联合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8.9%和88.9%。结论:联合运用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且有助于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正常子宫和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现特征。方法对25例子宫正常者和16例经病理证实的EC病人,进行常规MRI扫描及子宫横断面DWI扫描(b=1 000s/mm2)。分别测量正常子宫的三层结构和EC病灶的弥散信号强度,分别计算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子宫三层结构的弥散图像信号强度内膜最高,肌层最低,结合带与肌层的差异肉眼不能分辨。ADC值肌层>内膜>结合带,差异有显著性(F=38.153,q=2.971~11.248,P<0.05)。EC病灶弥散图像信号强度高于正常子宫内膜,ADC值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96、3.538,P<0.05)。结论正常子宫三层结构MR扩散能力存在较明显差异,内膜扩散信号最好,结合带ADC值最低。弥散加权图像有利于突出显示EC病灶,ADC值测量对于弥散图像信号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仿的EC病灶有一定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联合CA125+CA199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广东省水电医院就诊的80例子宫内膜癌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TVCDS,发现子宫内膜可疑癌病灶均进一步行CA125+CA199检测,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TVCDS诊断Ⅰ~Ⅰc期、Ⅱ~Ⅳ期子宫内膜癌与病理的符合率分别为53.13%、100%;CA125+CA199诊断Ⅰ~Ⅰc期、Ⅱ~Ⅳ期子宫内膜癌与病理的符合率分别为50.00%、89.58%;TVCDS+CA125+CA199诊断Ⅰ~Ⅰc期、Ⅱ~Ⅳ期子宫内膜癌与病理的符合率分别为81.25%、100%。结论:TVCDS联合CA125+CA199诊断子宫内膜癌并进行分期,可提高Ⅰ~Ⅰc期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以及与病理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