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掌握水质动态变化,为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村集中性供水的出厂水和末梢水的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水样采集、保存和检验方法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中的有关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要求评价.结果 2011年共检测160份,合格84份,合格率52.5%,其中丰水期出厂水、末梢水的合格率均为45.0%;枯水期出厂水合格率70.0%,末梢水合格率50.0%.丰水期与枯水期水质合格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2,P<0.05.结论 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微生物污染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必须进行适当的净化和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2.
唐平 《当代医学》2014,(14):156-157
目的:了解和掌握灵川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2012年对灵川县枯水期(3月)和丰水期(7~8月)的工程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水样采集、保存、检测和评价。结果2010~2012年灵川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合格率分别为:18.8%、42.5%、68.0%,3年共检测300份水样,平均合格率为44.67%,年度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枯水期与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出厂水与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不合格项目主要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其不合格率依次为68.50%、52.33%、41.83%。结论灵川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小,水质合格率低,微生物污染严重,应加强对农村饮水的消毒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桂林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微生物污染状况,为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丰水期水质卫生及其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桂林市11个县2个城区的农村集中式供水的丰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采样,对水样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监测,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丰水期共检测集中供水水样527份,出厂水243份,微生物指标合格117份,合格率为48.15%;末梢水284份,微生物指标合格135份,合格率为47.54%。结论桂林市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较低,应加强水源水的卫生防护,进一步完善水净化消毒工艺和设施,大力开展饮水卫生宣教,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霸州市2015-2018年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现状和变化趋势,为上级行政部门改善农村饮水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河北省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方案》要求,获取枯水期及丰水期各供水单位的出厂水、末梢水等水样常规指标和氨氮指标的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5-2018年共监测农村生活饮用水1 948份,合格率24.4%。不同年度水质检测结果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0,P0.01),合格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出厂水与末梢水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枯水期与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39.8%和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5,P0.05)。集中式供水与分散式供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P0.05)。单指标合格率较低的依次是氟化物、总大肠菌群数、耐热大肠菌群、浑浊度、氯化物、游离余氯。结论霸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偏低,水质存在微生物污染,可能是由于农村地区供水消毒处理不到位和不能保证24 h供水。建议加强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和管网消毒,提高饮用水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平罗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平罗县的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检测.结果 2008-2011年共检测水样318份,总合格率为20.75%;2008-2011年水样合格率分别为18.06%、20.73%、17.07%、26.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合格率分别为22.11%和4.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枯水期合格率略高于丰水期合格率,末梢水水质合格率略高于出厂水水质合格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集中式供水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分散式供水,分散式供水毒理学指标合格率高于集中式供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罗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应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状况,探讨有效防治措施,为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饮水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有关水质检验标准对2012年洛阳市9个县(市)250处农村集中式供水点的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统计分析不同条件对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抽检500份农村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样合格率为39.80%,500份末梢水水样合格率为38.00%。不同水处理工艺、不同水源类型的集中式供水水质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枯水期水质指标合格率高于丰水期(P0.01)。结论: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指标合格率与集中式供水水处理工艺、水源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提示要加强农村集中式供水管理,完善水质净化处理工艺,加大水源保护力度,同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宣传,提高农民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银川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有效监管饮用水卫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银川市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与二次供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3年共检测水样2185份,合格率为71.58%;各年度合格率分别为65.62%、69.34%、78.99%,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源水、二次供水、末梢水、出厂水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65.62%、69.38%、73.09%、8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川市生活饮用水总体卫生状况良好,但仍需加强水源水和二次供水的卫生质量监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洪洞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洪洞县的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5750-2006)进行检测.结果:2011-2012年共检测水样230份,总合格率为33.9%;2011-2012年水样合格率分别为29.09% 、3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枯水期合格率略高于丰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超标项目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耐热大肠菌群之间有十分显著性差异;出厂水水质合格率略高于末梢水水质合格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指标、常规化学指标、感官性状合格率均高于分散式供水.结论:洪洞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受微生物污染严重,居民饮用水质量不容乐观,应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了解广东省和平县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安全现状,并探讨相应的安全策略。方法将和平县17个乡镇中随机抽样选取48个集中式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监测点,于2016年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采集出厂水、末梢水进行水质常规检测,并对其水质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192份水样本,饮用水合格率为58.85%,其中,出厂水样本合格率为71.88%,明显高于末梢水的4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丰水期水样本合格率为67.71%,明显高于枯水期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质单项检测结果方面,共有24项检测指标的合格率达到100%,其余9项检测指标中,根据合格率从低至高依次排列为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硫酸盐、耗氧量、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结论应加强对和平县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监测和水源安全维护工作,加强对饮用水的净化、消毒工作,尤其是在枯水期,以切实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0.
某市10区县2004-2005年饮水水质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市2004-2005年农村饮水水质现状。方法选定了某市有代表性的10个区县共100个监测点对农村饮水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水源水合格率丰水期为13.0%~15.0%、枯水期为30.0%~48.0%,总大肠菌群超标十分突出,出厂水合格率丰水期为32.5%~46.0%、枯水期为36.4%~45.0%,管网末梢水合格率丰水期为10.0%~41.7%、枯水期为38.9%~45.0%,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不合格主要集中在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和耗氧量三类指标。结论农村饮水缺乏有效的净化消毒措施,农村饮水水质差,微生物和有机物污染日趋严重。我们应高度关注农村饮水不安全因素,加强农村改水工作的投入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宜州市农村居民饮用水状况,为今后改善当地饮用水水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2008年—2013年期间在全市16个乡镇随机选择398个取样点采集水样,样品在实验室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 6年共检测集中供水样品796份,总体合格率为36.43%,枯水期与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37.69%,35.17%,差异无显著性(P〉0.05),通过整改后水质的合格率由2008年的13.89%提高到2013年的70.74%。引起水质检测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细菌学指标,当地的江河水、泉水和井水监测合格率均未超过31%。结论宜州市农村居民饮用水质量虽得到不断改善,但饮用水中的细菌学指标合格率仍然是监测和改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琼海市2008~2013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状况,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方法以2008~2013年每年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为监测点,进行枯水期、丰水期2次监测,检测常规指标19项,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判定结果。结果 6年间共抽取202个监测点808份水样,总合格率为58.91%。不同时期即枯水期、丰水期水样合格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水样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厂水、末梢水的水样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别检测指标即感官指标、一般理化指标、毒理学指标、微生物指标水样的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供水工程即市政管网延伸工程、非市政管网延伸工程的水样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琼海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合格率逐年升高,不合格主要原因为微生物污染严重,提示应加强安全饮水工程的工艺处理和消毒,加强管理和日常维护,减少管道内流动污染,加强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共同帮助寻找水质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阳泉市平定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对2009-2012年平定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改善平定县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每年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分批采集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4年共检测农村生活饮用水484份,合格125份,总合格率为25.83%,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浑浊度、总硬度、硫酸盐、氨氮、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2009-2012年平定县生活饮用水合格率分别为:10.9%、21.43%、28.75%、34.4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5,P﹤0.05);枯水期和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34.3%、17.3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3,P﹤0.05);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26.45%、25.2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05)。结论:平定县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总体合格率逐年提高,但总体合格率较低,因此,要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供水系统建设、监督管理、净化消毒工作,为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陈莲玉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1):1403-1404,1407
目的 了解掌握海南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卫生现状,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于枯水期、丰水期对海南省18个市县375个监测点的农村生活饮用水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共监测农村生活饮用水1 500份,合格550份,合格率较低的项目有: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及耐热大肠菌群.结论 细菌学指标是影响海南省农村饮水水质合格率的重要因素,建议加强农村饮用水的消毒,加大对饮用水的监督监测力度,以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六安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六安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和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2014年六安市1154份农村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进行评价,选择可能对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年度总合格率38.45%,其中2013年合格率为39.30%,高于2014年的31.92%(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度、地区、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水消毒设施的使用、是否使用消毒剂及供水工程运营年度均是全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影响因素(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度、地区、水处理方式及供水工程运营年度均是全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六安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微生物指标超标较高,供水设施不完善、消毒设施不健全,应加强对水源和供水设施的保护,完善供水设施建设;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惠州市惠阳区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为实施农村改水提供科学依据,以达到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控制介水疾病传播的目的。方法于2010年,对辖区各镇(街道)、开发区进行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水源类型、取水方式、水质处理及饮用人口)调查,每个镇(街道)设12~15个监测点,于枯水期(1~3月)、丰水期(6~8月),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水样的采集、保存和分析;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水质要求进行评价。结果惠阳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只有47.4%,细菌学指标超标严重。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51.6%,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35.2%,集中式供水合格率高于分散式供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P〈0.05)。枯水期的水质合格率为59.1%,丰水期的水质合格率为35.7%,枯水期合格率高于丰水期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P〈0.05)。结论惠州市惠阳区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不佳,生物污染为当前农村饮用水污染的主要卫生问题,加强饮水消毒工作是改善农村饮水卫生状况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呼和浩特市2015-2020年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卫生现状,为呼和浩特市安全用水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8-2020年枯水期和丰水期监测的饮用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进行枯水期和丰水期之间的水质结果对比分析,市区和旗县之间的水质结果对比分析。 结果 枯水期与丰水期水质的合格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呼和浩特市市区的水质合格率高于旗县。结论 2015-2020年呼和浩特市枯水期水质与丰水期水质的卫生状况相同,说明呼和浩特市水质卫生状况在不同水期基本保持稳定。b、六年内监测数据显示,呼和浩特市市区的水质卫生状况优于旗县;主要原因是旗县水样包括农村水,水质卫生状况有待提高,还有部分地区属于高氟地区,水中氟化物超标。c、近六年数据显示,呼和浩特市市区的饮用水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游离余氯,其次为菌落总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长沙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对2014-2016年长沙市农村饮用水进行监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4-2016年共监测1 838份水样,合格1 021份,总合格率为55.5%,其中2015年的水质合格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三年间,丰水期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49.43%、61.24%和55.71%,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59.94%、73.90%和70.32%,地面水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67.08%、77.38%和74.24%,地下水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36.55%、46.11%和43.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长沙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总体偏低,微生物学指标是影响本市水质合格最主要的指标.与2014年相比,水质质量虽有所改善,仍应进一步加强农村饮用水卫生监管工作,完善制水工艺,规范水质处理与饮用水消毒措施,避免水源性传染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张少忠  黄文芳 《中国热带医学》2013,(11):1363-1364,1375
目的了解五华县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卫生状况。方法对2011~2012年五华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全县16个镇的农村生活饮用水进行调查,2011年共采集水样416份,总合格率为45.4%,2012年采集水样392份,总合格率为36.0%;出厂水、末梢水、地下水、泉水、河水2011年的合格率分别为61.1%、55.6%、48.1%、46.9%、22.45%,2012年的合格率分别为57.1%、50.0%、47.1%、26.1%、9.30%。结论五华县16个镇的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自然污染和人为的污染,水质较差。水质微生物严重超标,存在引发肝炎、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流行的潜在性危险,需加强监管。为保障五华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饮用水安全,必须加强对现有水源的保护,改善农村生活饮用水的现状,从而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4—2016年六安市城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及变化趋势,了解六安市辖区城市近年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状况,为保障城市居民饮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6年枯水期和丰水期期间,根据《安徽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方案》分配的监测点数,水质监测人员采用网格布点法并结合人口聚集密度进行布点,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水样的采集和检测,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水质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4—2016年共监测水样499份,合格水样419份,水质总合格率为83.97%,消毒剂指标未达标是六安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年水质合格率依次为85.09%、84.52%和82.35%;枯水期、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85.14%、82.80%;不同水源类型(江河、湖泊、水库)的水质合格率依次为85.67%、70.59%、91.67%;不同消毒方式(液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84.84%、66.67%。分析显示,不同年度和不同水期类型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供水企业、不同水源类型、不同水样类型及不同消毒方式的水质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六安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较好,但仍需重点关注消毒剂和微生物指标,供水企业要做好提升供水能力规划和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