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疗效。方法:对我院NICU近1年来住院的80例HIE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0例使用常规治疗的方法为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脑苷肌肽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NBNA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生后第2天(治疗前)的NBNA评分228.48±2.95分,对照组NBNA评分28.76±2.83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后15天、28天的NBNA评分分别为34.52±2.76分、35.85±3.76分,对照组生后15天、28天的NBNA评分分别为36.84±3.53分、35.85±3.7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NBNA评分对新生儿脑损伤进行综合评价,对于早期发现及诊断HIE具有重要意义。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延缓病情发展,提高HIE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与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将123例早产儿根据胎盘病理检查结果分成2组,有绒毛膜羊膜炎的48例作为研究组,无绒毛膜羊膜炎的75例作为对照组。新生儿生后3~7天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并在纠正胎龄40周时予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通过头颅影像学及NBNA评分观察2组脑损伤的发生情况。对脑损伤患儿进行早期干预。追踪随访至1周岁。结果:研究组脑损伤的发生率达31.25%(15/48),与对照组5.33%(4/7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NBNA评分<35分占39.58%(19/48),与对照组9.33%(7/75)相比,2组差异显著(P<0.001)。研究组NBNA得分35.17±3.61,与对照组36.92±2.37相比,差异显著(P<0.001)。结论: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 EEG)评分联合微小RNA(mi RNA,mi R)-422a检测晚期早产儿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7月赣州市人民医院南院收治的100例晚期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照脑损伤情况将所有患儿分为脑损伤组45例与无脑损伤组55例,统计对比2组a EEG评分、miR-422a与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i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的差异;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a EEG评分、mi R-422a与NBNA评分间的相关性;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a EEG评分、mi R-422a二者单独或联合检测诊断晚期早产儿脑损伤的效能。结果 脑损伤组的a EEG评分为(7.04±1.21)分、mi R-422a为(1.69±0.45)分、NBNA评分为(30.22±2.09)分,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刘黎  张悦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232-1233
目的探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法(NBNA)筛查高危新生儿脑损伤的有效性以及早期干预对新生儿脑损伤康复的作用。方法对高危新生儿进行NBNA评分,共筛查出≤35分的脑损伤新生儿66例。采用半随机法,将脑损伤新生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自发现脑损伤起就给予早期干预,干预后2周再进行NBNA评分,12个月龄时,采用Gesell婴幼儿发育评估量表对两组婴儿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儿的NBNA评分和Ge-sell发育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NBNA评分法可以早期筛查、诊断新生儿脑损伤,而出生早期的积极干预可显著降低新生儿脑损伤及其后遗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脐动脉血乳酸水平对新生儿神经行为表现的影响。方法对60例发生窒息的早产儿和68例无窒息的正常早产儿的脐动脉血进行乳酸测定及血气分析,并在纠正胎龄达到40周后的第1、7、28天进行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估(NBNA)。结果窒息早产儿脐动脉血乳酸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H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脐动脉血乳酸与pH值呈直线负相关(r=-0.53,P〈0.01),与NBN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9,P〈0.01),NBNA评分随日龄增长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动脉血乳酸检测可协助早产儿窒息的诊断,并可望作为评估、预测早产儿窒息损伤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早产儿颅内出血所致的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颅内出血致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同时加入神经节苷脂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其行为神经评分(NBNA评分)。结果:治疗组49例患儿中,38例(77.55%)显效,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24例(48.98%)显效,总有效率为77.55%。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项NBNA测定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治疗1个疗程以后,NBNA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早产儿颅内出血致脑损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刘冉  叶黎离  王军   《四川医学》2022,43(4):378-382
目的 探讨血清24S羟基胆固醇(24S-HC)及其联合S100-β、NSE在预测早产儿脑损伤及评估近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存在脑损伤高危因素的7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儿生后1 d的血清24S-HC、S100-β、NSE水平;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脑功能,Gesell发育量表评估神经发育情况。根据早产儿脑损伤诊断标准分为脑损伤组(34例)及非脑损伤组(40例)。比较24S-HC及其联合S100-β、NSE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绘制ROC曲线;并分析脑损伤组24S-HC、S100-β、NSE水平与aEEG评分、Gesell发育量表发育商(DQ)的相关性。结果 (1)脑损伤组早产儿血清24S-HC、S100-β、NSE水平均高于非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2)24S-HC、S100-β、NSE及三者联合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敏感度依次为85.3%、79.4%、88.2%、94.1%,特异度依次为82.5%、82.5%、85.0%、92.5%,AUC值依次为0.888、0.838、0.907、0.975。(3)24S-HC、S100-β、NSE水平与矫正胎龄足月时aEEG评分及矫正胎龄3个月Gesell各能区的DQ值均呈负相关(P <0.01),且24S-HC同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更强。结论 血清24S-HC在早期预测早产儿脑损伤中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且与近期预后密切相关,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联合S100-β、NSE可明显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新生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并以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作为判定脑损伤程度的标准,探讨HIE患儿血清TNF-α浓度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52例HIE新生儿及15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第2天血清TNF-α浓度,并对所有对象于生后第7天进行NBNA评分;HIE新生儿按临床诊断分为轻、中、重3组,按NBNA评分值分为>36分、35~36分、<35分3组。结果 HIE组新生儿TNF-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5.859,P<0.01),而NBN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7.510,P<0.01)。对照组与HIE患儿轻、中、重度组四组之间TNF-α浓度及NBNA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组新生儿不同NBNA评分组间TNF-α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549,P <0.01); TNF-α浓度与NBNA评分具有负相关性(r=-0.185,P<0.05)。结论 TNF-α参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早期血清TNF-α水平与脑损伤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肿瘤坏死因子-α;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判断高危早产儿脑损伤程度,以指导早期进行康复干预及了解预后.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本院出生的362例新生儿,分为足月儿组(198例)和早产儿组(164例),其中早产儿根据是否存在并发症分为正常早产儿组(68例)和高危早产儿组(96例),各组在生后48~72 h均进行了脑电图、BAEP两项检查,并比较各组上述两项检查的异常率以判断脑损伤发生率.分别将高危早产儿组和正常早产儿组根据胎龄分为〈32周、32+1~35周、35+1~37周组,采用等级相关分析胎龄与脑损伤发生率的关系.结果:足月儿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正常早产儿组(21.2%vs 33.8%,P〈0.05),足月儿组BAEP异常率亦稍低于正常早产儿组(20.2%vs25.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组脑电图、BAEP异常率分别为78.1%、77.6%,明显高于正常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P〈0.05).高危早产儿及正常早产儿在胎龄〈32周、32+1~35周、35+1~37周各组中,脑电图的正常、轻度、重度程度以及BAEP正常、轻、中、重程度所占比例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脑电图和BAEP损伤程度、比率与胎龄呈负相关(r1=-0.315,P1〈0.05;r2=-0.378,P2〈0.05).结论:早产儿脑电图、BAEP检查有助于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评估预后;高危早产儿应定期动态监测脑电图、BAEP,及时评估脑功能状况及指导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改善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损伤的45例早产儿(男30例,女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在出生后即给予EPO治疗,每次500U/kg,每周3次,连续治疗3~4周。测试所有患儿纠正胎龄40周NBNA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浓度,监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et)和血小板(PLT)、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①治疗组NBNA评分正常率为79.81%,高于对照组(3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入院第3、7天血清NSE和S-100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生后3、6个月治疗组MDI[(91.65±6.37)、(96.70±7.34)分]、PDI评分[(87.10±5.56)、(95.80±5.33)分]均高于对照组[MDI:(81.06±10.71)、(87.00±9.37)分;PDI:(81.88±6.68)、(89.69±8.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④治疗2周后EPO治疗组Hb、Ret水平p(168.30±20.80)g/L、(3.95±0.80)%]明显高于对照组[(150.16±15.14)g/L、(2.66±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PLT水平及肝肾功能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O可保护受损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在改善早产儿脑损伤预后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发育支持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及智能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早产儿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对照组7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发育支持模式进行护理。在纠正年龄12~14d或27~28d对2组患儿进行神经行为(NBNA)测试,包括新生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反射5大项;纠正年龄1岁时,采用婴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行智能(MDI)和运动发育(PDI)测试。结果:观察组在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反应5个方面的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1岁时CDCC评分MDI、PD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育支持护理模式可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智能及运动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探讨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在预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意义,将20项NBNA应用于62例HIE患儿(足月儿),62例同时做头颅CT。结果:(1)HIE分度越重,NBNA评分〈35分越多,CT异常越重;(2)HIE临床症状消退后,62例患儿的NBNA评分也普遍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3)HIE重度37例,NBNA评分〈35分者,症状消退后仍有5例NBNA评分〈35分。提示NBNA能预测HIE,并指导临床治疗,对NBNA评分〈35分的患儿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近期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1次/天10次为1疗程。高压氧治疗前经头颅CT确诊,治疗前后通过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NBNA评分及头颅CT检查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NBN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NBNA评分〉35分或接近35分。结论高压氧治疗HIE可使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患儿体征消失,缩短疗程,近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4.
贺彤  陈琳  李青 《海南医学》2014,(16):2375-2377
目的 研究行多次OGTT检查对高危孕妇产前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讨母婴结局。方法 简单随机选择2012年8~11月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行产前捡查的62例高危孕妇(观察组),分别于孕24~28周及32~35周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量试验检查。选择同期未按照医嘱及时复查的高危孕妇39例为对照组,观察高危孕妇二次筛查妊娠期糖尿病的检出率及两组孕妇胎盘异常或早产、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 高危孕妇二次葡萄糖筛查的检出率为16.13%(10/62),明显高于首次葡萄糖筛查的检出率4.84%(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8.89±0.06)分,高于对照组的(8.25±0.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和婴儿平均住院时间为(6.12±0.08)d,低于对照组的(8.61±0.17)d,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危孕妇增加二次葡萄糖筛查可以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的检出率,为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合适的依据,明显改善母婴结局,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刑军芳  常风等 《新疆医学》2001,31(4):279-280
目的:探讨早期发现新生儿脑损伤的检测方法,以及引起新生儿脑功能异常的因素,方法: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方法筛查300例新生儿,判定标准为NBNA≤35分,NBNA≤35分为异常。结果:新生儿脑功能异常检出率为9.7%,结论:围产期母儿双方高危因素均可导致新生儿脑损伤,NBNA是早期检测脑损伤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体格智能发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病情稳定转入母婴健康促进部继续早期干预治疗的高危儿30例作为干预组。选取同期转入,家长拒绝综合干预,只进行常规输液治疗的高危儿30例作为对照组。对干预治疗后10 d,3、6、12个月分别进行生长发育、神经发育(NBNA评分)和智能发育(DQ评分)检查,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0 d后NBNA评分和DQ评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随访3、6、12个月的生长发育指标、NBNA评分及DQ评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对促进高危儿体格智力发育均有明显的疗效,应早期实施综合干预,并定期复查检验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聪  梁莉 《中原医刊》2005,32(22):29-30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行为神经测定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我国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方法(NBNA),分别对40例窒息后新生儿及4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于生后4~7d、12~14d、26~28d检查3次。结果正常新生儿组4~7d、12~14d、26~28d均在35分以上。窒息新生儿组:4~7d低于35分19例,12~14d低于35分5例,26~28d均高于35分。结论干预性治疗可使其行为能力逐渐恢复正常。进一步说明NBNA评分可作为围产期高危因素对新生儿影响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脐血细胞因子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象为2008年6月-2010年6月佛冈县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85例早产儿,出生后3-7d内进行头颅超声或CT检查、NBNA测定及早期运动发育指标检测,分为脑损伤组(17例)和无脑损伤组(68例),用ELISA方法检测早产儿脐带血细胞因子IL-1β,IL-6,TNF-a,IL-10水平;孕母胎盘进行绒毛膜羊膜炎检测。结果 1)脑损伤组脐带血IL-1β,IL-6,TNF-α水平分别为(6.53±3.17)μg/L、(7.95±4.32)μg/L和(5.43±1.82)μg/L,均高于无脑损伤组(1.53±1.22)μg/L、(1.65±2.10)μg/L和(3.23±0.83)μg/L;而IL-10水平为(1.21±0.23)μg/L,低于无脑损伤组(1.59±0.25)μg/L;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脑损伤组孕母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高达76.47%(13/17例)显著高于无脑损伤组22.05%(15/68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84,P〈0.05)。结论细胞因子可能介导了宫内感染早产儿脑损伤的过程,对早产儿脑损伤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中游离肉碱浓度与发生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将胎龄小于35周的早产儿根据胎龄大小分成二组:28~32周组,32~35周组。生后3天内检测肉碱,然后随访半年以上,利用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脑功能评价体系等确定研究组中有脑损伤的病例。结果不同胎龄组的早产儿肉碱浓度:28~32周组中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2~35周组中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2周组男女均显著低于32~35周组(P<0.01)。脑损伤发生率28~32周组高于32~35周组(P<0.05);而二组中(28~32周组与32~35周组)发生脑损伤与未发生脑损伤的病例其血肉碱浓度值比较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胎龄越小血肉碱浓度越低,各胎龄组发生脑损伤与其血肉碱浓度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吕秀丽 《中国医疗前沿》2013,(1):57+40-57,40
目的观察头部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行头部亚低温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和NBNA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P〈0.05)。生后14d、28d,治疗组均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部亚低对HIE疗效明显,副作用少,相关不良反应发生较低,能减轻颅脑损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