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先天性小耳畸形再造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4例小耳畸形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结果:14例患者再造耳廓形态与正常耳基本一致,2例发生耳支架外露,1例发生感染,其余均无并发症。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在小耳畸形再造术中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耳畸形全耳再造术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指导。方法:小耳畸形患者行全耳廓再造术,手术分3期,一期扩张器置入术,二期全耳再造术,三期耳再造修复术。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实施全方位护理。结果:289例再造耳与健耳对称性良好,轮廓清晰,耳甲腔明显,形态逼真,立体感强。其中1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破溃,2例出现感染,另有1例支架外露,经处理后均痊愈。结论:全耳再造术全程密切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全方位的围手术期护理,细致的健康指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并颅面畸形的小耳畸形行耳廓再造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1 300例合并Ⅱ度以上半侧颅面短小征的小耳畸形患者临床资料。男722例,女578例;年龄5岁8个月~33岁5个月,中位年龄12岁2个月。一期行耳后扩张器植入术,注水扩张完成3~4周后行二期皮肤扩张法耳廓再造术,二期术后6个月~1年1 198例行再造耳修整术。结果 28例患者二期术后再造耳外缘部分区域切口愈合不良;其余1 272例切口愈合良好,二期手术拆线后1个月复查,再造耳结构显露,位置及形态符合术前设计要求。术后20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9年,平均3年。1例因外伤造成耳轮丧失,1例因耳前瘘管感染致再造耳结构大部分丧失。其余患者末次随访时手术疗效评定:优110例,良65例,欠佳23例;手术疗效优良率为88.4%。结论对合并颅面畸形的小耳畸形行耳廓再造的难点是如何达到再造耳与参照耳的对称,应注意再造耳的定位、耳支架雕刻、残耳组织的恰当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小耳畸形矫正中应用全扩张皮瓣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笔者医院进行小耳畸形矫正100例患者资料,均采用全扩张皮瓣法进行小耳畸形矫正。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小耳情况评分,分析患者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美容满意度。结果:患者术后矫正小耳尺寸、色泽、外观、精细结构清晰度以及突出程度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7.0%,并发症发生率为14.0%,术后患者美容满意度为82.0%;随访半年和1年时恢复正常耳部结构与功能分别有63例(63.0%)与85例(85.0%),复查结果显示患者再造耳部位结构稳定,各个亚单元结构清晰,同时未见显著瘢痕增存在。结论:小耳畸形矫正中应用全扩张皮瓣法疗效优异,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小耳畸形状态与外观,术后患者美容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先天性小耳畸形二期法耳廓再造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03例行二期法耳廓再造术的小耳患者实施术前心理状况评估与护理,皮肤准备及体位训练等,术后做好负压引流及皮瓣的观察与护理,再造耳和肋软骨供区的局部护理。结果:再造耳解剖结构清晰,形态逼真,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耳廓再造手术难度大,良好的预后效果除与医生技术水平有关外,还与手术前后优质护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配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年小耳畸形患者的耳郭再造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85例成年小耳畸形患者,术前完善肋骨CT重建等检查,接受扩张器置入、肋软骨采集与支架移植、再造耳局部修整,共行三期手术。结果本组85例患者术后再造耳的色泽、质地、相对位置和精细结构较好,形态较逼真、立体感强、效果满意,术后随访2年见支架结构稳定,无变形和吸收现象出现。结论成年小耳畸形耳郭再造术较复杂,通过术前CT评估肋软骨情况,应用扩张皮瓣结合改良后的支架雕刻拼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总结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小耳畸形综合征是孕妇在怀孕最初3个月内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胚胎第一、二鳃弓发育障碍而形成的[1].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缺如,常伴有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颌面畸形.我院外耳治疗中心自1994~2001年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小耳畸形255例,本组病例均获得了再造耳皮肤薄、血运好、形态逼真、立体感强的手术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质医疗护理模式在耳廓再造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7月-2016年8月在我院整形外科住院治疗的96例小耳畸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按照"同质医疗护理"的模式进行围手术期管理。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因术后再造耳保护不当所致并发症的发生例数、患者对耳廓再造围术期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因术后再造耳保护不当所致并发症发生3例,实验组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对耳廓再造围术期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患者满意度明显较实验组低,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同质医疗护理模式"对小耳畸形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耳廓再造围术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容量皮肤扩张器加自体肋软骨移植耳廓再造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53例先天小耳畸形患者I期使用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3个月,二期自体肋软骨雕刻为耳支架,无需植皮,行耳廓再造术治疗。结果:53例随访6个月至2年,47例再造耳廓位置基本正常。皮肤质地较好,三维结构清晰;1例耳廓塌陷,2例无良好耳颅角,3例皮肤破溃。结论:皮肤扩张器全扩张法加自体肋软骨移植耳廓再造术是较为简单有效且并发症少的耳再造方式。  相似文献   

10.
自1985年以来,国内应用皮肤扩张器技术,在皮肤缺损修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临床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中,借助皮肤扩张器技术行全耳再造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双侧小耳或无耳畸形再造,一般主张分次进行。我们结合多年来应用皮肤扩张器的经验,对1例双侧小耳畸形的患者行皮肤扩张器法同期再造,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先天性小耳畸形皮肤定量扩张耳廓再造和颞筋膜瓣听力重建序列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38例接受耳皮肤定量扩张耳廓再造和颞筋膜瓣听力重建序列治疗的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结果:38例患者术后再造耳廓形态逼真、立体感强;术后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未出现面瘫、眩晕、耳鸣等并发症,近期及远期随访患者无明显外耳道狭窄及远期听力下降。结论:皮肤定量扩张耳廓再造和颞筋膜瓣听力重建序列治疗是先天性小耳畸形的良好方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使先天性小耳畸形外耳道骨性闭锁患者同步取得增进听力并改善耳廓外形一举两得的双重效果,本组158例(160耳)同步完成听力重建及耳廓再造术。结果:听力增进率(20~45dB)132例(133耳),占83.1%。全耳廓再造成活率155例(157耳),占98.2%,耳廓外形优良(解剖轮廓清楚)137耳(85.6%)。认为在严格选择病例的情况下可获增进听力及良好外耳形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The current authors reconstructed the auricles of congenital microtia patients with a two-stage method using autogenous costal cartilage. In the first stage, lobule rotation, fabrication of the cartilage framework, and implantation of the framework were performed. In the second stage, elevation of the auricle using transplantation of the costal cartilage and two local transposition flaps, formation of the tragus, and deepening of the concha were performed. A total of 125 consecutive patients were treated, ranging from seven to 53 years old, from 1990 to 2003. Sixty-nine patients were males and 56 patients were females. Unilateral microtia was present in 114 patients (right 73, left 41), bilateral in 11 patients. Ninety-four cases were the classic sausage-shaped lobule type deformity; the remaining 42 cases presented concha-type deformity.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6 months to 10 years. One hundred and eighteen cases presented acceptable ear contour after ear reconstruction. Unfavourable results were blunted convolution of the reconstructed ear because of thick fibrous tissue in six cases, mild absorption of carved cartilage by infection in two cases, deformation of the constructed helix occurred in four cases, less projection of the elevated ear in three cases, and hypertrophic scars in three cases. Our procedure produced acceptable contour of the reconstructed auricle with fewer complications than conventional procedures. In addition, careful meticulous manipulation is necessary to create natural contour of the ear and to reduce complications in all stag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二期法的肋软骨全耳廓再造术进行改进,以增强再造耳结构的自然性及稳定性。方法自2009起,对234例小耳畸形患者行全耳廓再造,并对肋软骨全耳廓再造法进行了系列改良,措施包括:①供区仅切取第6~8肋软骨;②根据肋软骨厚度不同,采取个性化雕刻;③耳屏对耳屏复合体下方以U型软骨块支撑;④Ⅰ期术后,对耳舟和耳甲腔进行负压管理;⑤Ⅱ期手术时使用特定形状的骨水泥支架进行支撑。结果术后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在耳廓的位置及三维形态、耳廓皮肤色泽、与健侧耳的对称性等方面多能达到满意效果,再造耳结构及颅耳沟的稳定性获得保证。本方法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颅耳角缩小,系由严重瘢痕增生与挛缩引起。结论对肋软骨全耳廓再造术的改良有效、实用,术后效果满意,但不易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15.
耳垂型小耳畸形再造耳廓的细节性修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耳垂型小耳畸形再造耳廓的细节性修整方法。方法:再造耳廓的细节性修整包括耳屏成形、耳轮脚构建和耳甲腔加深;如果需要进行再造耳廓和对侧正常耳廓高度的对称性调整,则进行残耳软骨筋膜瓣的肋软骨支架下的牢固填充。结果:2004年1月~2008年12月共完成耳垂型小耳畸形耳廓再造细节性修整1427只,其中应用残耳软骨筋膜瓣行再造耳廓高度增加396只。157例患者随访1~3年,耳屏、耳轮脚结构形态逼真、残耳软骨能牢固支撑肋软骨支架,耳廓立体感强。结论:耳垂型小耳畸形再造耳廓细节性修整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再造耳廓形态自然、对称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一期采用双扩张器重叠扩张,二期无需植皮进行全耳成形术的方法,并总结其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 对6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采用一期在耳后区上、下重叠各埋置1个扩张器,常规注水扩张.二期取出扩张器,以自体肋软骨或Medpor材料作为支架,筋膜瓣包裹支架,设计上部扩张皮瓣,覆盖支架前侧及后侧上部;下部扩张皮瓣覆盖支架后侧下部;残余扩张皮瓣,向下推进转移后覆盖耳后颅侧壁创面.同时采用传统扩张法行全耳成形术13例作为对照.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均无需另取皮片移植,术后所造外耳轮廓清晰,形状逼真,无感染及支架外露等并发症发生,仅1例耳后皮瓣远端约0.5 cm×0.5 cm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采用双扩张器重叠扩张组患者,利用胸部切取肋软骨切口作为皮片的供区切口瘢痕明显较单扩张器传统扩张法为小(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扩张器传统扩张法组(P<0.01),患者的满意率也高于单扩张器传统扩张法组(P<0.05),但在成形的外耳耳轮上后部可见少许毛发生长.结论 双扩张器重叠扩张法可以扩张出足够的皮肤组织,在二期耳成形术时,通过精心合理设计扩张皮瓣覆盖耳后创面,无需植皮,切取软骨部的供区瘢痕明显减小,支架外露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期法"行耳廓再造术的临床应用。方法第1期手术:切取右侧第6~8肋软骨,制成具有三层结构的自体肋软骨支架;应用"双瓣"技术,以残耳根部为蒂,将后方乳突区无毛发的皮肤掀起,形成皮瓣,耳后筋膜瓣的范围扩大至发际线内3.5~4 cm,呈半圆形。将肋软骨支架移植于"双瓣"之间,进行耳廓再造。第2期:利用剩余的残耳组织,重建耳轮脚、耳屏和耳甲腔等耳廓亚解剖结构。将残耳上半部制成"V"形耳轮脚皮瓣;将中部残耳组织制成半圆形耳屏皮瓣。同时将上半部残耳软骨雕刻成圆锥状,与再造耳的耳轮末端缝合固定,耳轮脚皮瓣转位覆盖,形成耳轮脚;将中部残耳软骨修剪成半圆形,用耳屏皮瓣包裹再造耳屏。切除耳甲内多余组织,进行加深,创面植皮覆盖。结果 2007年至2010年,采用"二期法"实施耳廓再造71例。经过0.5~3年随访观察,再造耳位置适当,大小与健侧基本一致;皮肤颜色与面部接近,随时间延长皮肤感觉逐渐恢复;支架无吸收及变形,再造耳廓的立体结构良好、外形自然;颅耳角与对侧相似,耳后瘢痕不明显。结论 "二期法"耳廓再造术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扩张法耳再造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和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修复效果。方法:采用一期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同时对残耳进行处理;二期使用自体肋软骨雕刻支架移植的方法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共17例。结果:经1.5~3 年随访观察,除了1例因感染取出耳支架外,其余再造耳廓皮瓣色泽红润、再造耳廓位置、形态、大小和对侧基本一致。结论:组织扩张器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的外耳再造方法,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残耳组织在再造耳廓修整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6年7月,对1 823例已完成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耳廓再造术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在再造耳廓修整手术中应用残耳组织形成残耳皮瓣,用以再造耳屏、对耳屏、耳轮脚和耳甲腔.或向上方旋转松解耳廓上极与颅侧壁的粘连;形成残耳软骨瓣转移至支架下方重塑颅耳角或转移至耳前皮下充填面部凹陷;通过皮下蒂转移耳前残存皮赘至再造后的耳垂用以丰满后者.结果 在1 823例患者中,再造耳廓修整术中应用残耳组织形成残耳皮瓣再造耳屏、对耳屏、耳甲腔1180例;形成残耳皮瓣向上方旋转松解耳廓上极与颅侧壁的粘连68例;应用残耳组织形成耳轮脚皮瓣或皮肤软骨复合组织瓣修复耳轮脚743例;形成残耳皮瓣丰满耳垂37例;形成残耳皮下组织软骨瓣95例,其中转移至耳软骨支架基底重塑颅耳角77例,转移至耳前皮下充填面部凹陷18例.上述组织瓣完全成活.无一例发生血运障碍.对273例患者进行远期随访,随访1~6年,平均2.5年.修整后的再造耳廓各微细结构清晰,与健侧更加接近,患者及家属均满意.结论 应用残耳组织可形成各种残耳组织瓣,进行再造耳廓的修整效果满意;残耳组织是再造耳廓修整手术中最好的材料来源,在耳廓再造手术中不能轻易切除,应尽量保留以备修整术时充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