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设计的关键技术要素。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我国研发和审评实践,梳理、总结并提出该疾病领域创新药物临床试验设计的科学考虑。结果和结论: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总体设计应基于疾病病理生理及药物作用机制等特点,合理选择对照、试验人群,设计试验周期、疗效和安全性指标。为全面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应在评价药物治疗后银屑病症状、体征改善的同时,关注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停药后复发或反弹、长期用药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我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药物临床试验的登记情况及特应性皮炎治疗药品在我国的上市情况进行分析,为药品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和“药品查询”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2017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17日),获得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试验注册信息及特应性皮炎治疗药品的上市信息,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平台共登记了40项包含儿童受试者的湿疹/特应性皮炎药物临床试验,目前数据库有36家国内外生产企业的10个品种的特应性皮炎治疗药品在我国获准上市。结论:国内制药企业在儿童特应性皮炎药物研发上多集中于仿制药,目前已有2种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药物,需要继续深耕,进一步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同时发挥我国中医药优势,发掘中药品种开展临床试验,为儿童用药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3.
《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项目《儿科系列常见病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之一。其目的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在病证结合模式下,讨论具有湿疹/特应性皮炎、儿童和中药特点的临床定位、试验设计与实施等相关问题,为中药治疗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提供思路和方法。制定过程中先后成立指南工作组、起草专家组和定稿专家组,采用文献研究和共识会议的方法,最终形成指南送审稿定稿。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临床定位、试验总体设计、诊断标准与辨证标准、受试者的选择与退出、干预措施、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观察、试验流程、试验的质量控制9部分。希望其制定和发布,能为申办者/合同研究组织、研究者在中药治疗湿疹/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试验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近5年来特应性皮炎代表性新药的国内外批准情况进行介绍,总结了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乌帕替尼缓释片、迪高替尼乳膏、克立硼罗软膏等4种不同作用机制、不同给药途径的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的申报资料中临床药理学研究主要内容,以及国内外监管机构对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的审评考量,旨在为特应性皮炎新药的早期临床研发和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食物干预对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食物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食物干预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特异性IgG的检测,指导干预儿童特应性皮炎的食物结构,能有效地治疗儿童的特应性皮炎.  相似文献   

6.
湿疹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皮肤病,特应性皮炎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已正式发布,其中提到湿疹/特应性皮炎临床试验的核心指标集,包括客观体征、主观症状、生活质量和长期控制4个核心领域,并参考核心指标集所述,制定了疗效评价指标.综述国内外湿疹/特应性皮炎临床试验中关于上述4个核心...  相似文献   

7.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以湿疹和皮肤瘙痒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AD的治疗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儿童患者尤其是中重度AD患者的治疗需求尚未被完全满足,安全、有效的长期治疗方案仍待探索实践。以生物制剂和小分子抑制剂为代表的靶向药物是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新兴药物,本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从生物制剂和小分子抑制剂两方面进行综述,为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靶向药物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艳  田晶  梁源  马琳 《中国新药杂志》2023,(19):1959-1965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仍有较多的局限性及不良反应,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近年来,随着对特应性皮炎复杂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很多新药逐渐应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本文就这些药物在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治疗和管理特应性皮炎患儿。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局部给药局部起效药物的特殊性,探讨并阐释其临床试验设计和评价的特殊考虑。方法: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监管机构发布的局部给药局部起效药物研发技术指导原则及相关文献、梳理相关药物研发情况和审评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和专家研讨意见,探讨了不同注册类型下局部药物临床研发的技术标准。结果与结论:申请人应基于药物临床需求和研发背景,制定相应的研发策略。对于创新药,除遵循创新药开展临床试验的一般考虑外,还应结合药物的剂型特点、给药途径、应用部位等,开展特定的研究。同时因局部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存在采样等技术难度或伦理问题,药学质量研究和全面的非临床研究尤为重要;改良型新药需结合改良前同活性成分药物的临床数据基础,开展必要的探索性和确证性试验,以证明改良型新药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等临床优势;局部给药局部起效的仿制药,则需在与原研参比制剂进行药学、非临床方面充分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开展必要的人体药动学、药效学甚至临床等效性对比试验等,证明仿制药与参比制剂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Eucrisa是由美国安纳考尔医药公司研制的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软膏剂,2016年12月14日FDA批准其用于轻度至中度特应皮炎的外用治疗。Eucrisa的活性成分Crisaborole是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是一种含硼的小分子抗炎药,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研究表明,Crisaborole的疗效明显,29 d对轻至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平均治愈可达到32%,且安全性高,对2岁及以上儿童和怀孕期妇女未见不良影响。Crisaborole是美国FDA在过去15年首次批准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新药,为特异性皮炎患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非类固醇替代疗法。笔者就该药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药动学、药效学、临床试验及应用等研发动态进行了概述,以期能为医院临床用药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治疗性蛋白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好,给药频率较低,在儿童用药中具有优势。剂量选择是儿童新药研发的关键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从成人到儿科人群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数据的外推。治疗性蛋白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和免疫原性特点,使其儿科人群中剂量选择更为复杂。本文主要从治疗性蛋白药物研发中首次儿童用药剂量的选择和说明书中儿童用药剂量的选择两个方面,介绍现有用于儿童用药剂量选择的异速生长法、建模模拟、分层剂量、基于药效调整剂量等方法及案例,为治疗性蛋白药物在儿童用药研发中剂量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4):2261
 创新性药物是以治疗临床疾病、满足患者临床需求为导向而研发的新化合物实体或新生物技术药物。药物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是药物进入首次人体临床试验、临床开发过程中结合临床试验方案控制受试者安全性风险的重要过程。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地位和价值是通过分阶段支持临床试验这一最终目的得以实现。任何药物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策略(项目和时间安排)、试验设计和结果评价等基本要点都应在把握药物研发一般规律基础上依据适应症性质、临床开发阶段或临床试验方案、药物特点、法规及技术指导原则要求等综合考虑,并以支持其临床试验方案合理控制受试者的安全为风险目标。作为技术审评者,应该以保护患者利益、满足患者临床需求的伦理学原则为最高标准,并以科学、法规和技术要求为手段,把握好临床试验受试者和上市后患者用药安全性风险控制的宏观管理策略和非临床安全性审评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3.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于2022年5月发布了“治疗细菌性感染药物评价指导原则”及其对儿科特殊临床数据要求的补编,旨在指导治疗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的临床开发方案的设计。该补编阐明了对儿科治疗细菌性感染药物临床研究的特殊要求,说明了为达到全身效应的全身给药和为达到局部效应的局部或口服给药的设计要点和在少数需要单独儿科人群疗效研究的具体疾病的研究设计要点,特别说明了对药动学研究和疗效研究患者选择的要求。还详细说明了可在年龄亚群间外推和不能外推疗效的感染性疾病。另外还说明了其安全性研究应考虑的问题。而我国还没有类似的指导文件。详细介绍该补编主要内容,希望对中国儿童用抗菌药的临床研发有直接帮助,并对目前促进儿童用药研发创新的举措有益。  相似文献   

14.
宋昊  王淳正  周凡凡  吴悠  唐克  郭颖 《药学学报》2023,(12):3655-3668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多样且难以治愈。目前多种治疗AD候选药物进入研发管线,为AD药物临床开发提供技术规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于2022年11月发布了《AD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非临床药效评价是受试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前的重要研究内容,噁唑酮(oxazolone, OXA)和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 DNFB)诱导的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是最常用的经典半抗原诱导AD小鼠模型,但在已有报道中,半抗原剂量、致敏部位、攻击次数和皮损严重程度评估方法都存在差异。本研究根据特应性皮炎患者病程和病理表现,结合AD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药效学评价要点构建AD小鼠模型,系统考察并比较不同构建方案(致敏部位、半抗原剂量和攻击次数等)与皮损指标间的关系,探索OXA和DNFB两种经典半抗原诱导AD小鼠的病变过程、模型强度和特点,为治疗AD候选药物的非临床药效学研究提供方法学依据。所有动物实验均经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实验动物管理与动物福利委员会批...  相似文献   

15.
抗癫痫药物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 《药品评价》2010,7(6):34-37
目的:介绍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概况,并评价其疗效.借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方法:对近期国内外抗癫痫药物关于临床应用的文献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癫痫初始治疗药物的选择非常重要,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抗癫痫药的选择应与疗效、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结合。结论:目前,各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与临床实际不完全相符。应遵循循证医学的结果,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抗癫痫药物,方能制定出个体化的最佳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共人组30例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用药3周,其中29例患者完成本试验。结果 治疗结束时,0.03%他克莫司软膏组痊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5.7%(5/14),50.0%(7/14)和85.7%(12/14),与安慰组痊愈率6.7%(1/15)、显效率13.3%(2/15)和有效率为20.0%(3/1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主要药物不良反应多为轻到中度,且均为一过性;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后也未见明显异常。结论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药药浴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单盲、阳性平行对照试验将45例儿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药浴治疗联合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外用。对照组单用0.03%他克莫司软膏外用。结果 4周疗程结束后,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u=-2.411,P<0.05)。两组初诊时SCORAD积分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557,P>0.05),治疗4周后SCORAD积分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u=-2.411,P<0.05)。结论中药药浴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较单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较优,复发率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 2%克立硼罗软膏治疗儿童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84 例轻中度儿童特应性皮炎随机分为 治疗组 47 例和对照组 37 例,分别接受 2%克立硼罗软膏+润肤剂和单用润肤剂治疗,疗程为 4 周,比较两组患儿有效率和瘙痒 改善程度。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72. 34%和 27. 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治疗组瘙痒评分较对照 组改善明显,尤以夜间瘙痒和动态瘙痒评分改善为主。 治疗组瘙痒改善率 63. 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3. 51%。 药物不良反应 少见,仅为一过性局部刺激。 结论:2%克立硼罗软膏治疗儿童轻中度特应性皮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在儿童中较成人罕见,然而近年来儿童VTE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临床上儿童患者对于有充分疗效和安全性证据的治疗方案存在需求。儿童VTE药物研发面临很多挑战,基于科学分析进行成人疗效数据外推,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儿童人群临床研究,促进儿童药物研发和可及性。利伐沙班是口服凝血因子Xa抑制剂,基于成人VTE数据外推和儿童临床研究数据的支持,近期已在多国获批用于儿童VTE的治疗和预防复发。通过介绍成人数据外推的一般原则和国外相关指导原则,结合利伐沙班审评案例,对VTE适应症成人用药数据外推儿童的临床研发策略进行讨论,以期为该类药物的研发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阿布昔替尼(abrocitinib)是由辉瑞公司开发的一种口服小分子Janus激酶1(JAK1)抑制剂,可通过阻断三磷酸腺苷结合位点可逆地抑制JAK1,用于治疗接受其他系统治疗(包括生物制剂)应答不足或不宜使用这些疗法的难治性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成人患者。临床试验表明,阿布昔替尼具有可控的耐受性和安全性,适合用于难治性中重度AD患者。本文就其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疗效、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