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量电解质 Na Cl、Na2 SO4与饮用水电化学杀菌过程中副产物三氯甲烷生成量的关系。方法 取滤后水 (三层滤料快滤池之后、投放液氯前 )分别以石墨、Ti(基 ) - Ti(以金属钛基表面涂钌氧化物作为阳极、纯钛金属作为阴极 ,以下简称为钛电极 )为电极 ,配制不同 SO42 - 和 Cl- 离子浓度的实验水样 ,在电流密度为5 m A/ cm2下电解不同时间后 ,取样分析 ,测定 CHCl3生成量。结果 加入微量电解质 Na2 SO4对 CHCl3的产生量无显著影响 ;加入微量电解质 Na Cl,CHCl3量随〔Cl- 〕的增大而增大。采用钛电极电解 10分钟后 CHCl3生成量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 ,而石墨电极电解产生的 CHCl3量比钛电极少。结论 应采用石墨为电极进行饮用水电解消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电化学杀菌过程中副产物三氯甲烷的生成因素。方法 取滤后水(三层滤料快滤池后、投放液氯前)分别以石黑、Ti(基)-Ti为电极,配制不同SO4^2-和Cl^-浓度的实验水样,调节不同槽电流密度,电解不同时间后,取样分析,考察在不同条件下CHCl3的产生情况。结果 采用Ti(基)-Ti电极的间歇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HCl3比采用石黑电极时多,且电流密度越大,产生的CHCl3越多,加入微量电解质Na2SO4和CHCl3的产生量无显著影响;加入微量电解质NHaCl,[CHCl3]随[Cl^-]的增大而增大。结论 在饮用水电解杀菌时应采用石墨电极,电解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电流密度宜1mA/cm^2,以使CHCl3的生成量最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量电解质NaCl,Na2SO4与饮用水电化学杀菌过程中副产物三氯甲烷生成量的关系。方法 取滤后水(三层滤料快滤池之后,投放液氯前)分别以石墨、Ti(基)-Ti(以金属钛基表面涂钌氧化物作为阳极、纯极金属极为阴极,以下简称为钛电极)为电极,配制不同SO4^2-和Cl^-离子浓度的实验水样,在电流密度为5mA/cm^2下电解不同时间后,取样分析,测定CHCl3生成量。结果 加入微量电解质Na2SO4对CHCl2的产生量无显著影响;加入微量电解质NaCl,CHCl3量随[Cl^-]的增大而增大。采用钛电极电解10分钟后CHCl3生成量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而石墨电极电解产生的CHCl3量比钛电极少。结论 应采用石墨为电极进行饮用水电解消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电化学杀菌过程中副产物三氯甲烷的生成因素。方法 取滤后水 (三层滤料快滤池后、投放液氯前 )分别以石墨、Ti(基 ) - Ti为电极 ,配制不同 SO42 - 和 Cl- 浓度的实验水样 ,调节不同槽电流密度 ,电解不同时间后 ,取样分析 ,考察在不同条件下 CHCl3 的产生情况。结果 采用 Ti(基 ) - Ti电极的间歇电解过程中产生的 CHCl3 比采用石墨电极时多 ,且电流密度越大 ,产生的 CHCl3 越多。加入微量电解质 Na2 SO4对 CHCl3 的产生量无显著影响 ;加入微量电解质 Na Cl,〔CHCl3 〕随〔Cl- 〕的增大而增大。结论 在饮用水电解杀菌时应采用石墨电极 ,电解时间不宜超过 10分钟 ,电流密度宜 1m A/ cm2 ,以使 CHCl3 的生成量最小  相似文献   

5.
AFT-300D电解质分析仪是由深圳康立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采用离子选择电极直接法作血清、血浆、尿样中K、Na、Cl离子含量测定的专用仪器,但有关此类国产仪器性能评价及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性能比较方面文献报道较少,本人对AFT-300D电解分析仪进行了一系列性能评价实验,以探讨国产仪器替代进口同类产品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电解合成L-半胱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铅板作阴极,DSA为阳极,在自制的H型电槽中进行电解合成L-半胱氨酸的条件的探讨。阴极液为0.66mol/L的胱胺酸溶液,阳极液为5%硫酸溶液,电流密度为3-4A/dm^3,电解10h,产率最高达98%,电流效率69.9%。讨论判断反应终点的方法和影响产率和电流物因素。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治疗恶性肿瘤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要点电化学疗法(Electro-chemical Therapy,ECT)是指利用低水平的直流电压,电流(一般8V,100MA以下),将正负铂金电极导入肿瘤组织内,使肿瘤组织产生电解,电泳和电渗等作用,细胞间离子浓度分布发生变化,导致电解紊乱,酸碱度失衡等一系列的化学变  相似文献   

8.
音频电流属中频正弦交流电,1969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华山医院皮肤科创用。此种电流无电解作用,并可应用较大的电流强度,且作用较深。我科自1974年10月至1980年9月底止,采用音频电疗法治疗22个病种共447例,现小结如下: 治疗方法我们使用上海电子器材二厂生产的yL-3型音频电疗机及江苏吴县晶体管厂的DLy-A音频电疗仪,电源电压220伏,输出频率2,000赫,最大输出功率10瓦。电极用0.08毫米薄铜条或铜片,外包二层绒布,按不同病变部位大小,选择条状或板状等不同规格,于病变部位并置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等电点聚焦电泳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各种细胞培养、杂交瘤技术的深入开展,迫切需要对凝胶表面和微量液体pH测定电极问题的解决。最近南京分析仪器研究所研制成功凝胶表面微型复合pH电极(以下简称电极),它用于测量凝胶表面的pH梯度,具有测定准确。操作简单,速度快而不破坏凝胶表面等优点,它是等电极聚焦电泳的一个重要组件。它还可用于极少量液体(0.1ml)的测定及各种pH的配置测定,经我们反复使用并和进口的LKB2117~111型表面pH电极的比较,其误差仅在0.01~0.07pH之间。现介绍这电极的性能结构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解解离的方法研究层层组装氢键复合薄膜聚(2-乙基-2噁唑啉)/聚丙烯酸(PEOX/PAA)的解离行为,将制备在导电氧化铟锡玻璃(ITO)上的薄膜放置于电解池的正极进行解离,得到均匀平坦而非粗糙的薄膜。通过衰减全反射(ATR)和循环伏安法(CV)的分析说明,引起氢键薄膜解离的是正极附近形成的pH梯度区间,该区间靠近电极呈酸性、远离电极呈碱性。此外,对比薄膜在电解池正负极的解离行为,进一步证明正负极附近形成的不同pH梯度区间将导致薄膜解离形貌和厚度差异的产生。电解液的pH以及电解电压均影响氢键薄膜在正极的解离行为,通过分析提出了一个较为适宜的电解解离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臭氧溶核术及椎间盘切吸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63例经临床、CT及MRI明确诊断的单纯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应用臭氧溶核术治疗的为A组(33例),应用经皮颈椎间盘切吸术治疗的为B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穿刺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A组有效率为75.8%,B组为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治疗时间为(18.2±3.9)min,B组为(43.3±6.7)min;A组平均住院时间为(4.8±0.6)d,B组为(6.0±0.8)d,两组穿刺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溶核术及椎间盘切吸术均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臭氧溶核术由于其操作更为简单,住院时间更短,效价比更有优势,因此更适于中小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红细胞(human erythrocytes,HRC)和兔小肠刷状缘囊泡(rabbit intestinal brush-border membrane vesicles,BBMV)对稀土离子Ln3+的摄入,以及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柠檬酸根(Cit3-)和二价金属离子(M2+)的影响.方法:在溶液中有或无BSA (或Cit3-、Cu2+、Co2+、Zn2+、Cd2+、 Pb2+)的条件下,在HRC或提取的BBMV与Ln3+温育后,用ICP或ICP-MS测定HRC胞浆及膜或BBMV中Ln3+及M2+的含量.结果:被研究的Ce3+、Gd3+、Yb3+离子都能跨膜进入人红细胞,BSA 对Ce3+和Yb3+的跨膜输运有促进作用,但对Gd3+无影响.Pb2+、Cu2+、 Co2+、 Zn2+对HRC膜结合Ce3+量无影响,但Cu2+促进Ce3+跨膜进入细胞内.Ce3+促进细胞对Co2+摄入,但Co2+和Zn2+几乎完全抑制了Ce3+的跨膜输运.BBMV可以结合Ce3+、Gd3+、Lu3+和Cu2+、Pb2+、Cd2+ ; Cit3-抑制Ln3+的结合,抑制率随[Ln(Cit)2]3-稳定性增加而增加;Ce3+和Pb2+或Cd2+之间相互抑制其与BBMV的结合,但Cu2+促进Gd3+与BBMV的结合.结论:在HRC和BBMV对Ln3+和M2+的摄取中,Ln3+和M2+间存在着某些拮抗或协同作用,这些作用与Ln3+和M2+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二氢卟吩 e6(Ce6)、中性红(NR)以及虎红钠盐(RB)3种商品化光敏剂的光敏性质、光动力治疗(PDT)效果及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能力,筛选出最高效的ICD诱导剂用于抗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溶液实验:利用不同的活性氧(ROS)荧光探针评估溶液中3种光敏剂的光敏能力。细胞实验:探针检测肿瘤细胞内ROS生成能力;CCK-8细胞毒性试验比较3种光敏剂的细胞杀伤效果以及生物相容性;检测细胞表面暴露的钙网蛋白(ecto-CRT),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以及培养基上清三磷酸腺苷(ATP)浓度评估3种药物的ICD诱导能力。动物实验:建立BALB/c小鼠4T1皮下肿瘤模型,10 d后分别在瘤内注射Ce6和NR(30 μL,5 mg/mL),2 h后白光光照处理(10 min,400 mW/cm2),监测小鼠体质量及肿瘤组织体积变化。14 d后取材,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肿瘤组织中CD8+ T细胞及脾脏组织CD8+ T的IFN-γ因子分泌量;通过HE染色和TUNEL组织染色分析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在3种光敏剂中,Ce6的ROS产生能力最高,且显示出最强的肿瘤细胞杀伤效果;ecto-CRT、HMGB1荧光成像及胞外ATP含量显示Ce6相对于NR和RB具有更好的ICD诱导能力。动物实验显示,Ce6和NR组小鼠在光动力治疗后肿瘤体积显著变小,其中Ce6肿瘤治疗效果明显好于NR及PBS组。流式结果显示Ce6与NR组瘤内CD8+ T细胞占比分别为12.7%和6.1%,脾脏组织IFN-γ+ CD8+ T细胞占比分别为7.1%和2.8%,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和TUNEL染色显示相对于PBS组,两个治疗组肿瘤组织有明显核凋亡情况,且Ce6的治疗效果明显强于NR。结论 3种光敏剂中Ce6的ROS生成效率最高,光动力效果最好,诱导ICD能力最强,并且在肿瘤治疗中能明显提升CD8+ 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能相对高效的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尿酸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8)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尿酸A组、尿酸B组和尿酸C组,每组15例,对照组加入培养液,尿酸A组、尿酸B组和尿酸C组分别加入0.1 mmol/L、0.4 mmol/L和0.8 mmol/L尿酸,培养24 h,光泽精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超氧阴离子生成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还原型辅酶ⅡNADPH酶蛋白水平,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结果尿酸A组、B组和C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超氧阴离子生成量和NADPH酶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呈剂量依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A组、B组和C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亦呈剂量依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A组、B组和C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3.4±11.7)%、(322.6±23.2)%、(432.7±34.1)%,均高于对照组的(16.9±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酸干预能够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超氧阴离子生成量、NADPH酶蛋白水平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尿酸浓度越高,超氧阴离子生成量、NADPH酶蛋白水平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医用臭氧疼痛触发点注射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MP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8例入选临床研究的 MPS 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59例使用消炎镇痛液注射治疗而研究组59例应用低浓度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 VAS 评分及腰背功能活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 VAS评分及腰背功能活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9.83%)高于对照组(71.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9%)较对照组降低(23.73%),安全性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臭氧疼痛触发点注射治疗腰部 MPS 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适合临床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笛 《疑难病杂志》2012,11(7):524-526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LDH患者,随机分臭氧组(40例)和联合组(40例),臭氧组给予单纯的臭氧溶核术,联合组先行射频热凝治疗,后行椎间盘内、盘外臭氧溶核术。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作为疼痛水平评价指标,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观察术后1、3、6、12个月VAS评分及术后12个月总有效率。结果 2组术后1、3、6、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1);且联合组VAS评分显著低于臭氧组(P<0.05或P<0.01)。术后12个月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1.9%)显著高于臭氧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过敏反应、椎间隙感染或脊髓、神经、血管及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加臭氧消融术治疗LDH安全、微创,较单纯臭氧消融术疗效更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穿膜肽修饰的纳米颗粒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PDT)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将胰腺癌SW1990细胞分成4组,不光照不含光敏剂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与细胞共孵育的游离Ce6组,NP/Ce6组及TAT-NP/Ce6组.首先分别制备出纳米颗粒TAT-NP/Ce6和NP/Ce6.利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各组被SW 1990细胞摄取的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光照下在细胞内产生活性氧的情况;最后用MTT或活死染色法检测光照下各组对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 FACS结果显示各组分别被细胞摄取4h后,TAT-NP/Ce6组胞内荧光显著高于NP/Ce6组(P<0.001),同时NP/Ce6组明显强于free Ce6组(P <0.001).荧光显微镜显示光照下纳米颗粒TAT-NP/Ce6组在细胞内产生活性氧明显强于其他各组(P <0.001).MTT法显示在每一Ce6浓度下光照时,TAT-NP/Ce6组对细胞的杀伤效果明显强于NP/Ce6 (P<0.01),Ce6浓度为0.5μg/ml时,活死细胞染色法同样证明了对细胞的这种杀伤效果.结论 TAT肽修饰的纳米颗粒能有效增加胰腺癌细胞对其摄取,其介导的PDT杀伤胰腺癌细胞效果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臭氧治疗手足癣和阴道念珠菌病的效果。方法手足癣86例、阴道念珠菌病96例,均随机分为对照组(43、48例)和治疗组(43、48例)。手足癣对照组用癣粉溶液浸泡患处30min,治疗组则在浸泡全程中加用臭氧治疗仪向水中输入臭氧;阴道念珠菌病对照组用0.1%新洁尔灭洗外阴阴道,治疗组用臭氧水拭洗外阴阴道。2组均口服氟康唑片150mg/d,连续3d。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手足癣对照组和治疗组治愈、好转、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9、14、0例和38、5、0例;外阴念珠菌病对照组和治疗组治愈、好转、无效的例数分别为40、8、0例和48、0、0例。各疾病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臭氧治疗手足癣和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好,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陈红  钱坤  张苏明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2):134-137,146,I0003
目的:对比含不同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载体在hESC及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的表达效率,为探索ESC及其衍生细胞移植在体内的存活、迁移、分化及整合提供有力的细胞模型。方法:阳离子脂质体转染hESC及mESC ES-D3,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阳性克隆,流式细胞术(FCM)计算不同载体pCX-hrGFP、pIRES-hrG-FP在不同种属细胞中的表达效率。结果:两种载体在mESC的表达效率分别为pCX-hrGFP(90±2.5)%,pIRES-hrGFP(0.67±0.0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ESC的表达效率分别为pCX-hrGFP(0.8±0.1)%,pIRES-hrGFP(0.62±0.08)%,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CX-hrGFP在mESC及hESC间的表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RES-hrGFP在mESC及hESC间的表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CBA启动子引导的GFP表达效率高于CMV启动子。②同一载体在不同种属细胞内表达效率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肝功能不全患者麻醉诱导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探讨更适合的舒芬太尼浓度,以及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丙泊酚药效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ChildB级,择期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的患者30例。麻醉诱导靶控输注舒芬太尼Ce分别为L组(0.6μg/L)和H组(0.8μg/L),达到设定值时开始靶控输注丙泊酚。当患者意识消失时将预设丙泊酚血浆浓度调低并使其效应室靶浓度高于意识消失时浓度,同时静脉注射罗库溴胺0.9mg/kg完成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记录不同时点观察值。结果诱导时L组患者心率及血压无明显波动。H组舒芬太尼Ce值达到0.8μg/L时,血压比基础值升高4.2%(P〈0.05),3例患者出现呼吸抑制,4例患者出现肌肉僵直(P〈0.05)。两组BIS值在舒芬太尼输注前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意识消失时L、H组的丙泊酚Ce值分别为(1.84±0.54)mg/L、(1.32±0.37)mg/L(P〈0.01),丙泊酚用量分别为(62.24±6.03)mg、(39.83±5.64)mg(P〈0.01),BIS值分别为67±11、70±11(P〉0.05)。结论舒芬太尼Ce值为0.6μg/L,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用于肝功能不全患者,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应激反应小,无呼吸抑制及肌肉僵直,相对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舒芬太尼Ce值分别为0.6μg/L、0.8μg/L靶控输注不会引起BIS值显著变化,而与丙泊酚联合使用时具有协同作用,可降低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Ce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