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心力衰竭严重性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12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血浆BNP浓度、心脏超声参数,并观察心衰各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各级别心功能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BNP水平逐渐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血BNP水平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显著正相关(r=0.712),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703)。发生心脏事件者入院时血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者(P<0.01);住院期间4例死亡患者临终前24h内血浆BNP水平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1)。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BNP水平越高,提示心力衰竭程度越严重,患者近期预后越差。经治疗BNP持续增高的患者可能系高危人群,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NT-proBNP检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检测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中的射血分数来进行观察,治疗组检测H患者的NT-proBNP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心功能分级上NT-pro BNP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心功能分级上NT-pro BNP的指标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T-proBNP指标的检测和超声心动图中的射血分数检测指标都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NT-proBNP检测指标相对于超声心动图中的射血分数检测又较为准确,提示NT-proBNP浓度越接近于正常值,其预后越好,对临床治疗此病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心功能的关系,探讨BN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以及正常健康受试者30名,行心脏彩超多普勒超声测定心脏左室射血分数,莹光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BNP水平;随访2年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正常健康受试者(P〈0.05),同时BNP与心功能呈负相关;生存分析结果提示入院时BNP水平与2年终点事件发生有关。结论BNP水平与心功能有密切关系,可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同时有助于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血红蛋白(Hb)测定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测定107例CHF住院患者入院时的NT-proBNP、Hb水平等指标,对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观察其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贫血患者的NT-proBNP、Hb水平与无贫血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分级不同,患者的NT-proBNP、H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贫血且NT-proBNP≥中位数的患者,中重度心力衰竭发生率(100.0%)及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52.9%)显著高于单独贫血患者(70.6%和23.7%)及NT-proBNP≥中位数患者(70.9%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NT-proBNP及Hb可以更全面地评估CHF患者的病情和预测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NT-ProBNP检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6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设作实验对象,选择入院当日、治疗72h、出院时3个时间段对65例患者的血NT-ProBNP进行检测,同时记录65例实验对象在住院期间与出院后6个月发生心脏不良事件与病死的情况。结果:统计结果显示,65例研究对象有2例死亡,63例治疗后顺利出院,随访6个月,检测血NT-ProBNP浓度高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比血NT-ProBNP浓度低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检测血NT-ProBNP值,Ⅳ级心功能患者明显高于Ⅲ级和Ⅱ级患者的检测值,经过治疗,65例研究对象血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NT-ProBNP浓度能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进行准确的评估,其中NT-ProBNP浓度高表示患者预后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态监测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探讨其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186例老年心衰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4周测定血浆NT-proBNP(NT-proBNP1、NT-proBNP2、NT-proBNP3)水平,观察心衰患者心源性再住院及死亡等事件,评价NT-proBNP对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预后判定的价值。结果 186例患者平均随访(261±23.6)d,心源性再发组及非再发组的NT-proBNP1及NT-proBNP3水平无明显差异。再发组NT-proBNP2水平显著高于非再发组(均P〈0.01),心源性死亡组NT-proBNP2水平也显著高于心衰再入院组(均P〈0.01),再发组NT-proBNP变化指数显著低于非再发组(P〈0.01)。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2、住院期间NT-proBNP变化指数、患者的年龄、既往心衰史、贫血、入院时NYHA分级、合并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是反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源性死亡、再住院的独立的相关因素。结论动态监测入院时及出院时NT-proBNP,计算NT-proBNP变化指数,有利于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7.
罗泽波 《当代医学》2013,(23):122-122
目的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评价检测结果提示的意义。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的4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NT-proBNP进行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在入院时,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进行随访检测:事件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事件组患者。结论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测定其NT-proBNP可以得到有效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8.
李霞  张维龙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8):180-183,179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水平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且年龄>65岁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入院时即抽取静脉血行HMGB1、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生化、血常规等检查。并对入选的患者随访1年,观察1年内患者终点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确定其与HMGB1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9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生终点不良事件组患者HMGB1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终点不良事件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T-proBNP、射血分数以及血清HMGB1水平与急性心衰患者1年内的全因病死率相关。ROC曲线分析表明,与年龄、NT-proBNP、射血分数比较,HMGB1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的预后具有更好的评估价值。Kaplan-Meier生存分析进一步证实血清HMGB1水平较高的患者发生终点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更大。结论 发生心血管终点不良事件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HMGB1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终点不良事件者,表明HMGB1可以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宋涛  姚园 《湖南医学》2014,(2):262-265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评估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100例心衰住院患者,在入院d2常规行心脏彩超及血液生化检查,并测定患者血浆中N T-proBN P水平。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彩超、NT-proBNP水平及18个月随访期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按随访期内是否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分为事件组与非事件组,根据 NT-proBNP水平高低分为高 NT-proBNP组(NT-proBNP>3200 pg/mL)和低NT-proBNP组(NT-proBNP≤3200 pg/mL),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事件组NT-proBNP水平较非事件组明显增高( 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NT-proBNP是预测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NT-proBNP水平预测心衰患者18个月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以随访患者平均NT-proBNP水平均数3200 pg/mL作为分组的界值,通过Kaplan-Meier法作NT-proBNP不同水平患者在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曲线,计算Log-rank为29.563( P =0.000)。【结论】 NT-proBNP水平是心衰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不同 N T-proBN P水平对心衰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超过3200 pg/mL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的相关性,根据血浆NT-proBNP水平初步判断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以指导液体治疗。方法选取NYHA分级≥Ⅲ级或Killip分级≥Ⅱ级急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在行PICCO监测后1、24、48 h测定患者的ITBVI、NT-proBNP水平和中心静脉压(CVP),计算ITBVI和NT-proBNP、CVP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 NT-proBNP水平随着ITBVI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r=0.701,P<0.05);NT-proBNP水平越高,每搏量指数(SVI)越低,呈负相关(r=-0.405,P<0.05);CVP与NT-proBNP、ITBVI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82,P>0.05;r=0.054,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浓度越高,心脏泵血功能越差,心脏容量超负荷的风险越大;CVP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容量负荷评估准确性差,不适合单独作为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容量负荷状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老年(>60岁)心功能不全住院患者中的诊断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95例心衰患者设为观察组,24例心功能正常者设为对照组,测定入院时血浆中的NT-proBNP水平,评价NYHA心功能分级,研究NT-pro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同时通过6个月~1年的随访,了解有无不良事件发生。结果①观察组的NYHAⅡ、Ⅲ、Ⅳ级与对照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越差,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②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等级呈正相关(r=0.715,P<0.05);③统计住院119例住院患者出院后半年到1年内发生的不良事件(猝死,中风,因心衰再次住院),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其NT-proBNP表达水平比未发生不良事件患者的水平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时NT-proBNP表达水平是诊断老年住院患者心功能不全的可靠指标,与老年住院患者心衰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入院时NT-proBNP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老年心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谭云辉  冯丽 《海南医学》2010,21(21):6-8
目的评价N末端BNP前体(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测定80例CHF患者急诊时和出院时血NT-proBNP和hs-CRP等,观察并随访住院期间和出院后12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结果 NYHA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的NT-proBNP分别为(520.34±99.47)ng/L、(2287.25±300.28)ng/L、(5725.36±410.56)ng/L,心功能越差,NT-proBNP越高。心肌损伤与心功能程度之间是关联的。NT-proBNP≥900ng/L或hs-CRP≥3.5mg/L的患者住院期间与出院后12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再住院率和心源性病死率均高于NT-proBNP〈900ng/L或hs-CRP〈3.5mg/L的患者。结论联合NT-proBNP和hs-CRP可以更全面地评估CHF患者的危险程度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室性心律失常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174例CHF患者分为2组:cTnI阳性组(A组)78例和cTnI阴性组(B组)96例。所有患者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并观察随访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结果:A组平均每h单个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总数,24h室性心动过速的次数均明显高于B组的CHF患者(P<0.01);A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因不良心脏事件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血清cTnI浓度与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近期预后有关,对判断估测老年CHF患者预后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快速检测全血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心内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心血管病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入院0.5 h内用Nano-Checker710免疫层析检测仪完成床边快速测定全血NT-proBNP浓度。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记录各组因不良心血管事件而再次住院或死亡的患者例数。结果:观察组按NYHA心功能分级,随着心功能分级逐渐加重,NT-proBNP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呈正比。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Ⅲ级组因不良心血管事件而再次住院2例,Ⅳ级组因不良心血管事件而再次住院6例、死亡2例。结论:全血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存在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反映心功能状态的良好的客观指标。床边快速检测全血NT-proBNP浓度可对心力衰竭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性评估,并对近期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痛救治快速反应体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参照中国胸痛中心的要求建立胸痛中心并建立胸痛救治快速反应体系和救治流程.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STEMI患者为观察组,选取未建立胸痛救治快速反应体系之前2012年1-12月收治的STEMI患者为对照组,共入选患者624例,观察组374例,对照组250例.采用回顾性非同期队列研究方法,观察组入院后采取胸痛救治快速反应体系进行救治,对照组在胸痛中心成立前入院进行常规救治.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入院后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2B)、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院内病死、心力衰竭)发生率;所有出院患者随访1年,分别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壁瘤形成、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及不良心脏事件(心力衰竭、死亡、再次入院)发生率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入院后首份心电图平均完成时间缩短(P=0.001),入门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院内病死、心力衰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LVEDD、pro-BNP、CRP、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室壁瘤形成率和Scr水平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LVEF仍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DD、pro-BNP、CREA、CRP、室壁瘤形成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痛救治快速反应体系建立不仅有效缩短了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还能改善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6.
李妮妮  李超  邹延新 《当代医学》2021,27(6):105-107
目的探究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糖尿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108)。比较两组临床结局,根据患者临床结局分为预后不良组及预后良好组,确定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恶性心律失常、心衰、再发心梗、死亡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应激血糖、高血压史、BMI、心功能、病变长度、NT-proBNP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糖尿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激性高血糖会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及远期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水平,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来英德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心力衰竭患者295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4组,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浆NT-proBNP浓度,统计学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心力衰竭各级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心衰的程度加重而增加,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NT-proBNP在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危险分层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BNP联合cTnI检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  赵施竹 《医学综述》2009,15(14):2229-2231
目的评价B型钠尿肽(BNP)联合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的预后的价值。方法测定84例CHF患者急诊时和出院时血BNP和cTnI等,观察并随访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结果NYHA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的BNP分别为(539.2±201.7)、(739.2±208.7)、(1139.2±401.6)ng/L,心功能越差,BNP越高。心肌损伤与心功能程度之间是关联的。BNP≥500ng/L或cTnI≥50mg/L的患者住院期间与出院后6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再住院率和心源性病死率均高于BNP<500ng/L或cTnI<50mg/L的患者。结论联合BNP和cTnI可以更全面地评估CHF患者的危险程度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