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机械性肠梗阻,并把CT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扫描采用MSCT平扫或增强扫描,成像方式为薄层横断面、多方位、多方法重建。结果: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29例(90.6%)手术结果与MSCT表现相符。包括肠肿瘤14例,肠粘连4例,肠套叠4例,肠扭转2例,肠壁缺血(提示肠绞窄)3例,小肠克隆氏病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程度、部位和梗阻病因的诊断及提示肠缺血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疑似肠梗阻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MPR技术对CT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对照手术、病理比较,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0%,病因诊断准确率为87.3%,其中,粘连性肠梗阻23例,肠道肿瘤24例,肠扭转5例,粪石性肠梗阻5例,肠套叠4例,腹部疝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能更清晰地显示机械性肠梗阻病变,提高CT对机械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3.
刘静  余晖  焦俊  王黔  赵朝伦  王波  文伟 《重庆医学》2016,(6):799-80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小肠造影(MSCTE)在小肠梗阻的部位、程度及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组织病理学或临床治疗证实病因为小肠梗阻的患者MSCT平扫及MSCTE资料,计算MSCTE及MSCT平扫判断小肠梗阻部位、程度的准确性和MSCTE在小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准确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敏感性.结果 52例患者中机械性小肠梗阻46例,血运性肠梗阻5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其中37例有MSCT平扫资料.机械性小肠梗阻中32例有MSCT平扫资料,MSCTE与MSCT平扫判断机械性小肠梗阻部位、梗阻程度的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E对小肠梗阻病因的诊断正确率高于MSCT平扫(P<0.01);MSCTE对小肠梗阻病因诊断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为9.62%,敏感性为90.38%.结论 MSCTE在小肠充分扩张的基础上,联合运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对小肠梗阻病因的诊断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殷志成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566-156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急腹症肠梗阻的诊断价值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及临床治疗证实为急性肠梗阻的MSCT检查资料。扫描采用MSCT平扫或增强扫描,成像方式为薄层横断面、多方位、多平面重建。结果:诊断急性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其中病因诊断准确率约占93%。结论:多层螺旋CT对急性肠梗阻的部位、病因、程度及提示肠缺血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机械性肠梗阻多层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1年2月我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机械性肠梗阻58例患者的MSCT扫描结果。结果MSCT初诊与手术病理或全愈随访复查相符54例,敏感性94.3%,特异性91.3%,准确率93.1%。引起梗阻的主要病因有肠粘连、肠肿瘤、肠扭转、肠套叠、结石及粪石等。不同原因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的MSCT影像表现各具特征。结论MSCT对机械性肠梗阻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低剂量扫描诊断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45例疑似肠梗阻患者进行MSCT低剂量扫描,部分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其中35例手术患者进行术前MSCT诊断和术后诊断进行对照。结果 45例肠梗阻患者MSCT低剂量扫描均提示为肠梗阻,检查敏感性为100.00%。其中10例肠梗阻患者行禁食、胃肠道减压、抗炎等保守治疗。另3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前MSCT诊断和术后诊断进行对照,梗阻部位:小肠梗阻诊断准确率为80.00%(16/20),而大肠各段诊断准确率达到了100.00%(15/15);病因诊断准确率达到80.00%(28/35),其中肠道肿瘤15例,肠粘连6例,腹股沟疝3例,肠套叠3例,肠扭转2例,克罗恩病2例,腹内疝1例,小肠异物1例,粪石1例,肠外肿瘤1例。结论 MSCT低剂量扫描既能减少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还能取得满意的诊断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 (MSCT)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51例MSCT平扫确诊为SAH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以0.5mm层厚扫描,0.3mm的层间距重建,并结合三维重组图像对病灶进行观察.其中,8例MSCT检查后进行DSA检查,38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MSCT显示51例自发性SAH中,41例为动脉瘤出血(41/51),占80.39%,5例脑动静脉畸形(5/51,9.80%),另5例MSCT为阴性.51例病例中,46例行DSA或手术证实.结论 MSCT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准确性高,无创伤性,可作为一种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邓彦民  ;杨爱东 《吉林医学》2014,(35):7917-7917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进行薄层、多平面重建、最小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法重建图像,且经过手术或病理检测证实为肠梗阻,分析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的准确性。结果:MSCT后处理对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为100%,对病因的诊断准确率中对肠粘连导致肠梗阻的准确率为88.9%,对肿瘤所致肠梗阻准确率为92.3%,对腹内疝所致肠梗阻准确率为75.0%,对肠套叠所致肠梗阻准确率为92.3%,总准确率为88.4%。结论:MSCT后处理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较准确,具有很高价值,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急性肠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证实的急性肠缺血患者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包括平扫、动脉期、门脉期扫描及血管重建,2例行MSCT灌注扫描;21例行DSA检查及介入治疗;3例行肠切除手术。结果应用MSCT血管重建技术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5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5例、腹腔干狭窄1例。不同病因和不同程度的肠缺血CT间接征象有一定差异: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时,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腹水多见;肠壁积气仅见于全层坏死,而其他征象均可见于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的肠缺血。结论MSCT能准确诊断肠缺血并明确病因,有助于判断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肿瘤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收集50例经手术证实的肿瘤性肠梗阻病例CT资料,采用MPR(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技术对CT原始数据进行冠、矢状位的图像重建,并分析其表现。与临床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64排CT对本研究中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100%(50/50),对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50/5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48/50)。结论 MSCT MPR技术是术前无创性诊断肿瘤性肠梗阻的重要方法,对引起梗阻的肿瘤的定位、定性准确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