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阳虚其源为肺虚寒,肺阳与肺气可分而不可离,肺阳虚证必然兼有气虚的症状,鉴别关键是有无寒象,并提出肺气虚病变轻浅,寒象不著,气虚乃阳虚之渐,阳虚乃气虚之甚的辨证观点。肺阳虚辨证治疗上应以温补肺阳为主,佐以滋阴润燥之剂,以宗阴中求阳,阴阳和合之旨,顺应五脏相生相克关系。  相似文献   

2.
506例肺阳虚与肺气虚咳嗽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咳嗽虚证多从气阴不足论之,历代著作甚少提及肺阳不足,或将其归入肺气不足加以概述。其实肺阳虚与肺气虚临床证治殊异。现将从1988年至1998年我科506例肺阳虚与肺气虚咳嗽患者加以整理,对比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506例患者中360例来源我科住院病人,1...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阳虚证临床客观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阳虚证的临床客观指标。方法:选择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其中肺阳虚证者50例,肺气虚者42例,对其临床病情轻重程度、肺功能及血气分析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肺阳虚组咯痰的轻重程度与肺气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阳虚组PCO2较肺气虚组升高,而PO2、O2Sat较肺气虚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肺阳虚组的通气功能障碍和换气功能减退,较肺气虚组严重,并且机体处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状态。  相似文献   

4.
肺的虚证,一般多指气虚与阴虚,对肺阳虚却少有论述。肺的实证,一般多指寒、热、燥、湿诸邪犯肺,对瘀血阻肺也少有论及。诚然,气虚和阳虚在总体上都指脏腑组织机能活动衰退和抗病能力减弱,但气虚则是指单纯的机能衰退,而阳虚则是在气虚(机能衰退)进  相似文献   

5.
肺阳的概念及其与肺气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历代医籍在论述肺之生理病理或肺病的辨证论治时,多言肺气、肺津或肺阴,很少提及肺阳.究其原因,可能是以肺气代替肺阳,而将肺气虚与肺阳虚混同,"肺在病理上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如肺阳的升散作用,概括于肺气的宣发功能,肺的阳气不足即指肺气虚,而不再单论肺阳虚.  相似文献   

6.
略论肺阳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代医籍论五脏之虚甚详,而独略于肺阳者,殆因与肺气虚概念相混故。其实两者颇不相同,兹不揣谫陋,总结临床,复参阅文献,对肺阳虚试作进一步研讨。一、肺阳的生理学特点常言肺阴,则必有肺阳。肺阳的产生,根源于肾,济养于脾。盖肾阳为诸阳之本,“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脾乃后天之本,土能  相似文献   

7.
历代医家对肺气虚、肺阳虚的论说较为详细,但对肺阳和肺阳虚论述较少。现代中医教材及有关专著中关于肺阳和肺阳虚这个概念也基本属于空白,但是它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其实际意义。1 历代医家对肺阳、肺阳虚认识 在《素问·汤液醪醴论》中云:“五脏阳已竭也”,“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此处“五脏阳”及“五阳”都说明了肺阳的存在。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肺痿,吐涎沫而不咳”之证归为“肺中冷”,方选“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肺中冷”亦即肺中阳虚。清代医家唐  相似文献   

8.
略论肺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古典医著,还是当今文献,述及“肺阴”者甚多,论及“肺阳”者尚少。或有曰肺阳即肺气,肺阳虚即肺气虚,无需另立“肺阳”之说。对此,笔者不敢苟同。阳之与气,虽属同类,也常以阳气相提并论,但二者终归有别。气属阳而不等同于阳,阳中包含气而不仅限于气。就机体气虚与阳虚之病理而言,气虚多为阳虚之因,阳虚则又为气虚之果。因此,阳与气之间,有范围大小、程度轻重之异。就肺脏而言,存不存在与肺阴相对之“肺阳”?如肯定之,在理论与临床上有何指导意义?笔者不揣冒昧,愿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肺阳虚小议     
肺居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主气属卫,为宗气出入之所,司呼吸为气机交替升降之枢;助心主治节,合皮毛而煦泽肌肤。肺脏学说,先贤多所阐发,然论证则重肺气虚而略于肺阳虚。《素问·汤液醪醴论》曰:“五脏阳以竭。”明确指出五脏阳气都有虚衰的阶段。《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形寒饮冷则伤肺”。说明阴寒之邪最易损伤阳气。如果损伤肺脏,则必然会损伤肺中阳气。清代医家唐容川指出“失血  相似文献   

10.
张笑非  张笑珍 《中医杂志》1998,39(10):636-636
病有其常,亦有其变。阳虚生寒为其常,阳虚见热乃其变。当生寒而反见热,故称阳虚假热。1 阳虚假热病机为气阻阳浮关于气虚、阳虚发热之病机,以我之见,气机阻滞、阴盛阳浮,阴阳格拒便可概括其病机。阳虚气弱,推动无力,脏腑功能衰退,气机不畅,阻于内,郁而发热。气虚、阳虚为功能减退,而生命活动无止,气血生化不停,虚弱之阳仍行其温煦之功,但竭其推运之力,正因其虚弱而推动无力,致气机不畅,内生之热不能正常外散。阳虚假热,早有定论。但因众医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肺结节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探讨中医体质在肺结节中的应用,为肺结节早期诊治和中医药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就诊于我院呼吸科门诊的肺结节患者18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进行体质辨识,观察患者体质分布情况;同期进行追踪随访,对观察期间内明确恶性肺结节患者的体质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80例肺结节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如下:平和质51例(28.3%),阳虚质34例(18.9%),气郁质27例(15.0%),气虚质22例(12.2%),湿热质14例(7.8%),特禀质10例(5.6%),其他体质总计22例(12.2%)。恶性肺结节62例,阳虚质18例(29.0%),气郁14例(22.6%),平和质11例(17.7%),气虚10例(16.1%),其他类共9例(14.5%)。结论:(1)肺结节患者大部分存在体质偏颇,以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最为多见。(2)恶性肺结节中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比率更高,可能是恶性肺结节的好发体质。(3)运用中医治未病中"既病防变"原则改善体质偏颇,平衡肺结节的生长环境,可能减少恶性肺结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肺阳浅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玉环 《山东中医杂志》1998,17(10):436-437
从阴阳学说、气虚与阳虚的关系、临床实践几个方面论述了肺阳存在的依据,并论述了肺阳的生理功能,肺阳虚的病因病机、施治原则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3.
浅谈气虚为冠心病之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之病机乃本虚标实已为共识,但本在何处,尚无定论。众多医家据《金匮要略》“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之述,认为“本”乃阳虚。笔者精究先圣之经典,细研近贤之汇粹,结合15年临床探索,认为“本”乃气虚。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生 《河南中医》2009,29(6):563-565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多由肺脏疾患迁延失治,痰瘀稽留,正虚卫外不固,外邪反复侵袭,诱使本病反复发作。本病的证候要素以痰、阳虚、气虚、火(热)、水饮、瘀血为主,病位以肺、肾、心为主。证候大致为虚证类(心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心肾阳虚证)、实证类(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痰湿壅肺证、兼血瘀证)、危重变证类(痰浊闭窍证、正虚喘脱)三证类九证候。治疗急则以清热、涤痰、活血、化饮利水、宣肺降气、开窍立法而兼固正气,缓则以补肺、养心、益肾为主并根据气虚、阳虚之偏而分别益气、温阳,兼祛痰活血。  相似文献   

15.
历代医籍论治肺气虚、肺阴虚甚详,而独略于补益肺阳。实际上五脏皆有阴阳虚实之辨,肺之病变亦不例外。为了界定肺阳虚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药,完善脏腑证治体系,兹不揣浅陋,略抒管见于后,乞望同道教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胀常见证候之间心肺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临床收治肺胀阳虚水泛证、肺肾气虚证、痰热郁肺证患者分别进行心、肺功能评价、心脏超声检查、肺功能测定等,并统计各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肺胀阳虚水泛证、肺肾气虚证、痰热郁肺证左心室射血分数、肺功能检查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second,FEV1)、FEV1/FV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阳虚水泛证与肺肾气虚证之间心功能分级、肺功能分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肾气虚证与痰热郁肺证患者证候之间的心功能分级、肺功能分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热郁肺证与阳虚水泛证之间肺动脉压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热郁肺证与阳虚水泛证患者心功能分级、肺功能分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虚水泛证与肺肾气虚证之间肺动脉压比较以及肺肾气虚证与痰热郁肺证之间肺动脉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胀阳虚水泛证的心功能分级、肺功能分级处于较低水平,痰热郁肺证的心功能、肺功能水平相对较好,肺肾气虚证的肺动脉压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袁勇 《光明中医》2013,28(7):1316-1317
导师杨世忠教授创造性地提出定位、定性和定程度的三定辨证法。自汗之证定位在表,与肺之生理功能失常息息相关。因为气虚津伤,故定性为虚证。气虚之始,恶风,稍劳汗出,面色恍白少华,苔薄白,脉细弱;气虚之渐为阳虚,阳虚甚者,在伴见严重恶寒,添覆衣被,不见其缓解的同时,往往会出现因肌肤失养,产生肌肤疼痛感,经脉失养,产生肢体拘挛疼痛感;继续发展下去,会造成气津两伤,阴阳两亡,此乃定程度之说。桂枝汤既可用于解表发汗之外感疾病,亦可用于因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相似文献   

18.
COPD炎癌转化是指肺部长期反复的慢性炎症的恶性转化。中医认为, COPD炎癌转化病因病机总属本虚标实。COPD致肺脾肾之气受损, 气为阳, 气虚则阳虚, 阳虚温煦失常致气滞、痰凝、血瘀, 为COPD炎癌转化的关键。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 肾阳亏虚是COPD炎癌转化的始动因素;肺阳虚是COPD炎癌转化的根本因素;肾虚脾失温煦致脾阳虚是COPD炎癌转化推动因素。本文从"气主呴之"理论探讨肾阳在COPD炎癌转化中的作用, 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9.
肺居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主气属卫,为宗气出入之所,司呼吸为气机交替升降之枢;助心主治节,合皮毛而煦泽肌肤,肺脏学说,先贤多所阐发,然论证则重肺气虚而略于肺阳虚。《素问汤液醪醴论》曰:“五脏阳以竭。”明确指出五脏阳气都有虚衰的阶段。《灵抠·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形寒饮冷则伤肺”。说明阴寒之邪最易损伤阳气如果损伤肺脏,则必然会损伤肺中阳气。清代医家唐容川指出“失血之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国内4家中医院呼吸科71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调查数据分析,探讨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特征。方法结合前期文献调查研究结果设计临床调查表,对四家中医院呼吸科近三年收治患者进行临床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运用Logistic回归、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证候分析。结果痰热壅肺、痰湿阻肺、痰淤阻肺、阳虚水泛、肺肾气虚、肺肾阴虚、肺肾气阴两虚等以及血瘀兼证是其常见证候。痰热壅肺、痰湿阻肺、肺肾阴虚、肺肾气阴两虚、阳虚水泛、血淤证、心肺气虚的证候属性比较稳定。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见证候有痰热壅肺、心肺气虚等八证以及血淤兼证,证候属性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