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有血小板形态、生化、功能等方面异常。但该病中医血瘀证型血小板的改变进一步研究还是一个新课题。本文作者在1987~1988年期间比较了正常人、高血压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血小板环磷酸腺苷(Pt-cAMP)及血小板环磷酸鸟苷(Pt-cGMP)含量,以分析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小板状态。临床资料按 WHO 高血压诊断标准,删除继发性高血压,既往体健,共选取高血压病患者69例,又按1986年全  相似文献   

2.
朱会兰  戴林枫  许勇钢 《中医杂志》2014,(12):1022-1024
目的观察益气通阳汤加减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CITP患者31例服用益气通阳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记录血小板计数、中医证候积分,判定西医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1个疗程后及2个疗程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患者西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58.06%。治疗1个疗程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51.61%,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80.65%,治疗2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益气通阳汤加减治疗CITP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肝郁证患者的血小板形态变化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是从中医的角度进行辨证分型,用快速的粘附聚集血小板整体标本的研究方法进行血小板超微形态变化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应用以上方法对中医辨证符合肝郁夹阳亢病人的血小板形态学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肝郁血热夹瘀证和肝郁脾虚夹瘀证患者临床特征及生物学差异。方法?本研究方案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 No. ChiCTR2200057736)。将85例ET患者按证型分为肝郁血热夹瘀证(58例)和肝郁脾虚夹瘀证(27例),分析两证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预后危度及影响因素、血栓危度及影响因素、基因突变情况。结果?85例ET患者中,肝郁血热夹瘀证患者血红蛋白浓度[(146.0±21.2)g/L]高于肝郁脾虚夹瘀证[(135.6±21.6)g/L,P=0.039]。肝郁血热夹瘀证患者有血栓史的比例[84.5%(49/58)]高于肝郁脾虚夹瘀证[18.5%(5/27),P<0.001]。肝郁血热夹瘀证患者高危预后比例 [41.4%(24/58)]高于肝郁脾虚夹瘀证[14.8%(4/27),P=0.015]。两证型患者的ET驱动基因(JAK2V617、CALR、MPL)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9例进行了非驱动基因检测的患者中,肝郁脾虚夹瘀证患者TET2突变率[26.3%(5/19)]高于肝郁血热夹瘀证[2.5%(1/40),P<0.001]。结论? 肝郁血热夹瘀证与肝郁脾虚夹瘀证的ET患者在血红蛋白浓度(HGB)、血栓史、高危预后、基因突变方面存在差异。与肝郁脾虚夹瘀证比较,肝郁血热夹瘀证的血栓事件发生率更高,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5.
余天泰 《世界中医药》2013,8(10):1172-1176
高血压病的发生,乃由于人体脏腑阴阳失调,导致气血紊乱,血液运行失常,血行瘀滞所致。因此,将高血压病分为血瘀-肝气郁结等5个证型,分别拟定具有活血化瘀,疏肝理气作用的降压I号等5个协定处方进行治疗,共观察治疗200例,并设对照组对照观察200例,结果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6.85%,证侯疗效总有效率为为93.50%,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7.0%,证侯疗效总有效率为89.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之球结膜微循环、血脂、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1及血清一氧化氮等指标治疗后皆有明显变化,但治疗组改变显著。初步说明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病不仅有理论依据,而且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与常用治法相比,具有降压明显、证侯疗效好、疗效稳定持久等特点,显示了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故活血化瘀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方法,值得重视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采用逍遥散为主方加减治疗肝郁不孕症80例,总有效率95%.提示本方对肝郁气滞,兼脾虚血瘀之不孕证,确有较好效果.本方有疏肝理气,调畅气血,肝脾同治,冲任互调之功效.  相似文献   

7.
介绍阎丽珠主任医师运用益气疏肝法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经验。阎师认为,癌因性疲乏患者多有脾肾气虚、肝郁气结之证,治宜益气疏肝,临床多用四君子汤加味治之,并重视疏肝理气药的运用,常获佳效。  相似文献   

8.
张晓琳教授对乳腺癌术后肝郁肾虚、冲任失调证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的基础上,采用扶正固本、调摄冲任、疏肝理气解郁、补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等为治疗原则。用药独到,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的病程长 ,临床常见头痛 ,且头痛部位固定 ,或痛如锥刺 ,心悸、健忘、心前区憋闷或刺痛 ,肢体麻木 ,唇舌偏黯 ,舌有瘀斑、瘀点 ,或舌下脉络瘀紫 ,脉沉弦或涩 ,根据中医理论认识 ,这些症状均与血瘀有关。高血压病血瘀证的本质有以下几点改变。1 血小板功能异常  许多研究工作证实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有异常变化 ,表现为血小板的聚集、粘附活性增高 ,释放反应增强。2 微循环障碍  通过检验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的甲皱循环 ,发现了其微循环改变以管袢数目减少、模糊、管袢痉挛或麻痹、袢顶瘀血 ,血流停滞或瘀滞 ,血色暗红 ,红…  相似文献   

10.
“温通针法”治疗冠心病4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奇峰  姚媛 《北京中医》2003,22(2):37-38
目的 通过观察郑魁山氏“温通针法”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作用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探讨郑氏传统针法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用“温通针法”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进行5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患者升高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恢复正常(P<0.05);患者微循环的管袢数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袢顶直径、管袢长、管袢交叉数、管袢畸形数、血流速度、白细胞数等有显著变化(P<0.01)。结论 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微循环状态是“温通针法”治疗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