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调查显示中国脑梗死患者致残率达70%,约20%~30%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失语~([1,2])。障碍。运动性失语是其中较多见的一种类型,传统治疗因个体差异大而疗效欠佳~([3])。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是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神经电生理康复技术,具  相似文献   

2.
薛翠萍  郄淑燕 《中国康复》2018,33(2):169-173
正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利用恒定、低强度直流电(1~2mA)调节皮质神经元活动的技术。于1960年开始应用于心理学研究~([1]),1998年Prior等~([2])发现,微弱的tDCS可以引起皮层双相、极性依赖性的改变,随后有研究证实了这一发现~([3]),从而为t DCS在神经  相似文献   

3.
正伴随着全球老龄化的逐年加重,脑卒中成为老年人群的第2位死因~([1])。在我国,脑卒中目前已经成为城乡群众的第一位死亡原因~([2])。由于居高不下的致残率,脑卒中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3])。因此,探索研究新的康复治疗手段,对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尤其重要。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改善患者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新治疗措施,其应用一对电极片分别置于头颅和肩部,通过输出低强度的直流电作用于颅脑,调节脑神经细胞膜电位,诱导神经元上与突触可塑性相关的受体产生极性修饰,从而诱发脑重塑,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4])。在之前关于tDCS的研究中,更  相似文献   

4.
<正>失语症是卒中患者常见的语言障碍,目前失语症的康复治疗主要还是采取常规语言训练手段。近年来,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应用于大脑皮质功能可塑性调节取得了良好效果,已有多个研究应用于脑卒中失语症患者。在针对失语症的tDCS治疗中,已有多个报道通过左外侧裂后部阳极刺激改善图命名~([1—2])。本病例观察发现进行额颞交界区的阳极tDCS刺激改善了患者的  相似文献   

5.
正严重脑损伤患者通常会出现意识障碍(disorder of consciousness,DOC),随着当代医疗技术的发展,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率日益提高,有数据表明,(5—250)/万颅脑损伤患者会发展成为慢性意识障碍患者~([1—2])。慢性DOC指病程28d的意识丧失状态~([3]),包括植物状态/无反应觉醒综合征(vegetative state,VS/unresponsive wakefulness syndrome,UWS)、最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DOC患者的准确评估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目前VS/UWS和MCS的诊断主要基于评定人员对患者神经行为功能的反复评估,最常采用JFK昏迷恢复量表(CRS-R)~([5])。然而,评估人员的经验与主观意识不同,  相似文献   

6.
正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是一种利用微弱电流(1—2mA)来调节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兴奋性的非侵袭性技术。目前,tDCS作为一种新的、无创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如脑卒中、帕金森病、疼痛、抑郁等)及生理功能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中~([1])。近年来,国内关于经颅直流电刺激的报道日  相似文献   

7.
正脑损伤后的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具有很多挑战,它既影响了觉醒水平,又影响了意识内容~([1])。目前,有很多研究开始关注促进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干预方法,部分研究尝试通过物理疗法、药物和功能神经外科方法提高意识水平,近几年来,也有一部分研究尝试探索非侵入性脑刺激方法改善脑功能~([2])。然而,至今仍没有建立一个意识障碍患者治疗措施的指南。关于意识障碍的治疗方法,仍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钻研。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DOC)患者的促醒治疗, 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当前高压氧、药物、脑深部刺激(DBS)、经颅磁刺激(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迷走神经刺激(VNS)、低强度聚焦超声刺激(LIFUP)等均有相关研究报道。近年来, 经颅磁刺激在DOC治疗方面的疗效较显著, 本文对经颅磁刺激在DOC患者评估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旨在为DOC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作为神经电刺激的主要应用方式,是通过在身体相应部位表面放置双电极,将特定低压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给予温和刺激治疗相应疾病~([1])。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方式,TENS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晰,主要包括"闸门控制学说"~([2])、"内源性阿片肽系统"~([3])等,却由于其不需植入装置,疗效显著、使用方便~([4]),因此作为主要治疗或辅助治疗方式用于  相似文献   

10.
正临床行为检查是评估意识障碍(disorder of consciousness,DOC)的金标准,但受到神经系统缺陷等方面的影响,大约40%有觉醒和意识波动的最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患者被误诊为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unresponsive wakefulness syndrome,VS/UWS)~([1])。基于多模态的神经电生理和脑成像检查是近些年DOC领域的新兴技术。这些技术对DOC患者的评估提供更多的辅助信息~([2])。本文拟对已有的评估检查方法进行总结,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寻找有前景的技术,积极探索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无创、无痛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是经颅磁刺激的一种应用方式,rTMS因其重复、连续、有规律的刺激会对大脑产生一种持续长时程的后续影响~([1]),在临床治疗中已成为了一种治疗手段~([2—4])。在近年来的临床治疗中发现rTMS改善认知障碍的疗效确切~([5]),而且在基础动物实验中也发现rTMS可以提  相似文献   

12.
正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其由置于头皮的阴极和阳极两个表面电极片组成,以微弱的直流电作用于大脑皮质,早期的动物和临床研究发现,直流电的阳极靠近神经细胞的胞体或树突时,静息电位阈值降低,神经元放电增加;阴极使静息电位阈值增加,神经元放电减少~([1])。经颅直流电刺激具有不良反应小、刺激面积大、操作简单等优势。目前,tDCS在脑卒中、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就其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偏瘫为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约有1/3—1/2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仍不能独立步行~([1]),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是康复治疗的关键~([2])。减重平板训练是近年来康复治疗领域中逐渐兴起的一项新技术~([3]),Barbeau等1986年开始将减重平板训练(body weight-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BWSTT)应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研究结果表明BWSTT能够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4])。有研究证明,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的异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与生存质量,如何有效地治疗慢性病,提高其生存质量已成为慢性病康复的研究热点~([1—2])。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是一种将物  相似文献   

15.
正脊髓电刺激疗法(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又称镇痛起搏器,是将刺激电极置入椎管的硬膜外腔,通过电流刺激脊髓后角感觉神经元及后柱传导束,从而阻断疼痛信号传导,以达到治疗疼痛的一种神经调控方法~([1])。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周围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是导致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仅有不足40%的患者在康复治疗后可以完全恢复功能~([1])。虽然目前康复治疗技术发展迅速,但是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依然是目前卒中后康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2])。目前认为脑卒中发生后,两大脑半球间兴奋性平衡被打破,非损伤侧皮质可经胼胝体抑制损伤侧皮质兴奋性,阻碍运动功能的恢复~([3—4])。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等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tDCS由于其副作用小、刺激范围大,可以与语言检查或治疗同时实施,因此在失语症的治疗与研究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tDCS由放置于颅骨外的阴极和阳极两个表面电极片  相似文献   

18.
正脑卒中偏瘫患者踝足运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踝背伸无力、足下垂、行走低效和不安全,严重影响患者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综合采用各种有效康复治疗技术促进踝足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异常步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有学者研究认为,同时对双侧肢体进行低频电刺激治疗可提供双侧的大脑皮质驱动,重塑大脑运动中枢,以恢复对患侧肢体的运动控制能力~([2])。本研究应用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contralaterally controlled functional electric stimulation,CCFES)对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踝足运动功能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1])。脑深部电刺激术(DBS)通过立体定向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脑深部特定神经核团,对核团进行慢性刺激,调节引起症状的异常电活动,从而消除或改善患者症状,以达到临床治疗目的~([2])。文献~([3])报道,帕  相似文献   

20.
正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可以调节脑皮质的兴奋性,协助诱导神经可塑性发展。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重要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之一,相比其他神经调节技术,tDCS具有容易操作、安全、价廉等优点,因此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近十余年来越来越多学者研究其在脑功能障碍疾病治疗中的作用。tDCS通过微弱持续的直流电对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兴奋性进行调节,一般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