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陈欣  顾康生  李敏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9):1496-1498
目的 化疗是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晚期胃癌的化疗至今国际上没有公认的标准化疗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收集2013年5月—2016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24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晚期胃癌患者,给予伊立替康静脉滴注联合口服替吉奥方案化疗,每个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预计46个周期的治疗,2个周期评价疗效,对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临床疗效采用新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评价,毒副反应按照WHO抗癌药物毒性反映分度标准评定分级。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药物疗效分析应用χ2检验。 结果 24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7例,病变稳定7例。有效率为33.3%,疾病控制率62.5%。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乏力、骨髓抑制、转氨酶升高、迟发性腹泻等。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Ⅲ/Ⅳ度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减少(12.5%)、中性粒细胞减少(16.7%)、血小板减少(4.2%)、血红蛋白降低(4.2%)和迟发性腹泻(8.3%)。 结论 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胃癌可有效提高近期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可耐受,给药方式亦比较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2.
用国产马普替林和阿米替林进行临床疗效对照研究,将38例病人随机分为马普替林组20人,阿米替林组18人。结果发现,马普替林较阿米替林显效快,HRSD评定显示用药前两周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9):858-860
目的评估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小肠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首选方案不含伊立替康和顺铂化学治疗失败的晚期小肠腺癌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其中伊立替康为180 mg·m-2,第1天静脉输注,口服替吉奥胶囊40~60 mg,每日2次,连续服用14 d,每21 d为1个周期,直至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7例患者可供评价,患者完成化学治疗周期中位数为4个(2~9个),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6例,病情稳定8例,病情进展11例,有效率为29.6%(8/27),疾病控制率为59.3%(16/2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2个月(2.8~6.9个月)。化学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以轻度为主,均可耐受。结论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小肠腺癌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疾病控制率高,为首选治疗失败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替奈替普酶(tenecteplase),TNK变异型组织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TNK-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NK-TPA)在兔眼玻璃体腔注射联合睫状体冷冻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0只成年有色兔,排除内外眼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每只兔任意一眼为实验用药眼,玻璃体腔注入实验药物500 μg/mL替奈替普酶0.1 mL;另一只眼为对照眼,玻璃体腔注入0.1 mL生理盐水.第1组注药后观察1 h,第2组注药后观察1 d,第3组注药后观察3 d.通过裂隙灯、双目检眼镜、B型超声、视网膜电图等检查,并且在检查结束后摘除眼球做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药物注入后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情况及药物应用的安全性.结果 玻璃体腔注入替奈替普酶后1~3 d,视网膜结构和功能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其中,在注药后1 d与3 d, 10只实验眼中分别有8眼和9眼发生了玻璃体后脱离,与对照眼和注药后1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1 d与3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1 d和3 d后光镜和扫描电镜发现发生了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注射药物1 h、1 d后透视电镜未发现视网膜变性.结论 在破坏血眼屏障后,玻璃体腔内注射替奈替普酶可以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盲对照法研究麦普替林和阿米替林对40例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疗效及副反应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Asberg抑郁剂副反应量表主定。结果显示:两药物有显著疗效,且疗效接近,但阿米替林副反应显著高于麦普替林。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用反相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人血浆中的阿米替林和去甲替林浓度。采用Ultrasphere CN柱,甲醇:0.01M磷酸盐缓冲液(75:25)为流动相,甲氯苯咪作内标,在254nm波长下监测洗提液,对萃取、分离等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本法具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的特点,适于临床实验室作阿米替林和去甲替林的血药浓度监测及药物动力学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Apatinib)联合氟脲嘧啶类药物替吉奥(S-1)在胃癌晚期化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晚期患者90例,采取数字表随机分组方法分成三组,对照组一30例口服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二30例口服替吉奥治疗,观察组30例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比较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观察组应用替比夫定治疗。比较两组病毒学应答率、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两组病毒学应答率及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GFR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与恩替卡韦相当,且替比夫定对肝脏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好,对肾脏造成的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在结直肠癌化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1例,使用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对照组33例,采用FOLFIRI方案.结果:入组病例均可进行疗效评价.研究组完全缓解率(CR)12.9%,部分缓解率(PR)51.6%,有效率(RR)64.5%,对照组完全缓解率(CR)6.1%,部分缓解率(PR)39.4%,有效率(RR)45.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白细胞减少、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贫血、血小板减少、肾功能异常、口腔炎、周围神经损伤、手足综合征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中位无进展期为6.6个月、4.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结直肠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结直肠癌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方案(伊立替康100mg/m2.第1.8天;替吉奥口服40-60mg/次,2次/日,第1-14天,21天重复)对3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完成6个周期化疗,并对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等进行观察.结果 3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率(CR)为13.3%,部分缓解率(PR)有效率为46.7%,总有效率(RR)为60%,稳定(NC)为23.3%.主要的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迟发性腹泻等,多为Ⅰ/Ⅱ度.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治疗的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eAg(+)、HBcAb(+)],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55例,A组进行口服恩替卡韦0.5 mg,1次/d,连续治疗48周;B组口服替比夫定600mg,1次/d,连续治疗48周。结果:两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周后B组HBeAg转阴率和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的HBeAg转阴率和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方面疗效较好,可能与替比夫定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25例,恩替卡韦组23例,疗程均为72周。观察两组治疗4,12,24,48,72周时ALT复常率、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值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治疗4,12,24,48,72周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12,24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8周及72周时两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6.0%、40.0%和8.7%、1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均具有强效抗病毒作用,近期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48,72周时替比夫定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恩替卡韦组。两药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改良 IRIS 方案———伊立替康(CPT -11)联合滞后替吉奥(S -1)治疗晚期远处转移结直肠癌的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晚期远处转移结直肠癌患者65例,给予 CPT -11180 mg/ m2静脉滴注第1天;S -140~60 mg/次,2次/ d,口服,第3~16天,每3周为一周期,所有患者均治疗2~8周期,观察不良反应并评价化疗疗效。结果 CR 4例(6.2%),PR 32例(49.2%),SD 18例(27.7%),PD 11例(16.9%),客观有效率(CR ﹢ PR)为55.4%,疾病控制率(CR ﹢ PR ﹢ SD)为83.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1个月,中位生存期(OS)为21.6个月。该方案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无Ⅳ度骨髓抑制发生。Ⅰ~Ⅲ度粒细胞减少占56.9%,Ⅰ~Ⅲ度血红蛋白下降占47.7%,Ⅰ~Ⅲ度血小板下降占35.4%。其余不良反应则可以耐受。结论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改良方案治疗晚期远处转移结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安罗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晚期胃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单用替吉奥治疗,观察组采用替吉奥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KP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5.0%,高于对照组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6.
钟亮  凌华晃  韦华军  蔡茂德  曾湖 《吉林医学》2012,33(12):2520-2521
目的:评价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51例适合接受晚期二线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配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方案:FOLFILI方案。观察组方案:伊立替康125 mg/m2,静脉滴注,替吉奥胶囊根据体表面积大小服用40~60 mg,2次/d;每4周为1个疗程。每4周评定疗效。结果:51例患者均可评价,观察组及对照组中位无进展期为6.5个月、4.7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两组疾病控制率及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确切,方便可行,可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晚期二线化疗的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首要治疗目标是清除或持久性抑制HBV在体内的复制,从而减轻肝脏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病变,减少和阻止肝硬化及肝细胞性癌的发生。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是目前公认的两种具有强效抗病毒活性的核苷类似物。笔者以替比夫定序贯恩替卡韦治疗(这种序贯不是指南中明确反对的当一种药品出现耐药后再改用药物的序贯)与初始即用恩替卡韦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组治疗相应阶段血清HBV DNA、HBeAg及生化学的变化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120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观察组(n=60)给予替比夫定600mg/d;对照组(n=60)给予恩替卡韦0.5mg/d。两组疗程均为48周。结果:(1)两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2)观察组和对照组HBVDNA转阴率分别达到86.7%、88.3%,观察组HBeAg/HBeAb转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5.0% vs11.7%,P〈0.01);(3)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替比夫定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可有效抑制HBVDNA复制,改善肝功能,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酮替酚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辅舒酮)治疗感染后咳嗽的效果。方法将7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酮替芬,治疗组口服酮替酚联合辅舒酮吸入,连服7~10天,疗程结束,评价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积分和临床疗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咳嗽积分分别为(2.83±1.20)和(3.54±1.15)(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酮替酚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感染后咳嗽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