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徐楷  刘旭 《上海医药》2014,(16):6-9
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已取得长足的进步,该文主要介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适应证、消融术式、标测与影像学技术、消融能量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房颤(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一直以来,心内科医生不断尝试新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本文就AF导管射频消融的历史变迁作一汇总,旨在对有志于AF治疗工作的医生提供裨益。  相似文献   

3.
我科 1995年 9月至 1999年 11月对 95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 (RFCA)治疗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对象 :95例中男 4 5例 ,女 50例。年龄 10~ 74岁 ,平均 4 3 0 2± 16 19岁 ;除冠心、风心及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ASD)各 1例外 ,余均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术中电生理证实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AVRT) 42例 ,快速房颤经旁道下传 5例 ,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AVNRT) 44例 ,室性心动过速 (VT) 3例 ,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IART) 1例。方法 :AVNRT患者均作房室结慢径改良 ,采用下位法结合腔内电图和影象解剖 ,选A/…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患者的出院后随访及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我国估计有一千万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是治愈房颤的有效方法,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导管消融维持窦性心律的成功率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房颤导管消融病例数快速增长,做好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患者的出院后教育,对提高患者术后服药和随访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出院后教育的内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各类心律失常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护理程序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3月间80例心律失常患者行导管介入射频消融术的护理:结果通过精心系统的护理程序,各类心律失常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系统护理程序的落实是保证导管射频消融术患者恢复的关键措施和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的护理方法。方法入院28例严重症状性、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并给予全程护理。结果 28例施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显着。随访24个月,根治率、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正确的治疗和细致的护理可解除患者心理负担,摆脱不良因素的干扰,增加手术的安全性,能及早发现和防治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对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茹  于继英 《淮海医药》2000,18(3):218-219
导管法射频消融(RFCA)的临床应用,使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学发生了重大变革[1],并使数以万计的患者得以根治.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RFCA已成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重要手段.我科1995年11月~1998年6月共施行RFCA 43例,现将其围术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十分常见的,人群中发病率可达0.1%~1%。该病突然发作,心跳每分钟可达140~250次。患多有心慌、胸闷、气短现象,重会有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虽然药物等能使其发作暂时停止,但却容易复发,有的病人一年犯病数次,也有每月甚至每天都犯病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人心律失常合并左心功能异常行导管消融治疗后心脏大小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对14例心律失常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老年患者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及导管消融。所有患者消融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测定左心房直径(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LVEF等心脏超声参数。结果与导管消融前比较,心脏超声参数LA、LVDD、LVEF在第1个月尚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在术后第3个月才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部分老年人心律失常可致心功能异常,成功导管消融后心脏扩大和左心功能减退可得到改善,且这种心脏超声各参数的改善可能发生于消融后3个月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通过对82例行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宣教,术中、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精心护理.结果1例术中经多种方法都不能诱发心动过速而中断手术外,其它81例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结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的落实是确保射频消融术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室性早搏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部分患者具有潜在危险。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具有可根治、风险小、经济等特点。为此,本文分析了近几年采用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至少服用一种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无效,早搏>10 000次/24 h或虽<10 000次/24 h但伴有阵发性  相似文献   

12.
房颤的治疗一般分为药物、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药物治疗分两方面,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以及抗凝药物治疗。这些治疗对控制房颤发作时的症状,预防中风有积极的作用,但很难使心脏恢复正常搏动。  相似文献   

13.
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已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我院于1993年3月开展了此项技术,到目前为止共做 RFCA24例次,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RFCA24例次中,患者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26~58岁(平均40.5±1.5岁),心动过速史8~24年(平均15.8±1.2年)。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显性预激  相似文献   

14.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房性心动过速2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老年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射频消融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3例60岁以上房速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病程(5.5±3.3)月;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冠心病5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房间隔缺损经胸外修补术后2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14例。所有均采用房速发作时激动顺序标测法确定心房最早激动点。结果房速消融成功率91.3%(21/23),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术后随访(2.5±2.1)年,2例复发。结论老年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是安全的,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和分析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过程发生并发症的因素及护理经验。方法:对78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进行观察,统计其发生并发症的例数和类型,对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生主要并发症14例,其中急性心包填塞3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肺静脉狭窄5例,严重皮下血肿并出血性休克1例,急性左心衰1例,心包及胸腔积液3例。结论: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并发症的发生与消融方法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有关;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可得到纠正。充分的术前淮备,严密的术中监护,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实用、有效的方法。方法  38例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 (AVNRT)患者 ,采用下位法或后位法消融慢径 ,观察其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38例患者消融时 ,采用下位法 30例、后位法 8例 ,消融慢径首次成功 35例 ,成功率为 92 .10 % (35 / 38) ,行两次消融后 ,总成功率 97.36 %(37/ 38)。术中 3例出现一过性 °~ °房室传导阻滞 (AVB)。随访 4~ 70月 ,3例复发 ,复发率为 7.89%。结论 RFCA治疗 AVNRT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包括导管操作者经验、靶点图识别和正确的消融终点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李春坚  张馥敏等 《江苏医药》2001,27(10):753-755
目的 动态观察13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射频导管消融(RFCA)前后的心率变异(HVR),探讨RFCA术对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术前、术后3天内、1个月、3-6个月、1-2年分别采样5minECG,经计算机处理得到HRV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结果 术后3天内5min平均心率(HRmean)、最快心率(HRmax)、最慢心率(HRmin)升高;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总功率(HF)及总功率(TP)下降;1个月后HRV逐渐恢复;术后3天-2年LF/HF较术前无显著变化。结论 (1)RFCA术可能同时损伤支配心脏的交感、迷走神经,且以迷走神经为主,此神经损伤在1个月后逐渐修复。(2)术后3天-2年自主神经对心脏调节的平衡性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正> 7月的一天,笔者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2病房巧遇了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电生理产品(Biosense Webster)全国销售总监施纯敏女士。本以为她在与我国房颤诊疗领军人物、素有房颤导管消融第一人之称的马长生教授进行学术交流,但她却笑着声明:“这次我可是以一个患者家属的身份在向马教授请教。”听了此话,笔者当即敏感地意识到:这决不是一个普通的病例,而是中国房颤导管消融从技术推广到普及应用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前,我们在每次开会讨论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是否已经成熟?是否已经能够成为一线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经皮导管冷冻消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疾病,它对患者内皮不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对组织伤害小,不易形成血栓,靶点定位误差小,正因为它所具有的这些优点,被临床越来越广泛应用。本研究在此对经皮导管冷冻消融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并探讨其在心律失常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张杨  杨天和 《贵州医药》2008,32(2):182-183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我国房颤患者约有1 000万,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房颤人群[1].近年随着心肌梗死、心衰患者的存活率增加和人均寿命的延长,房颤的患病率有增高趋势.房颤患者的并发症卒中、栓塞和心衰等增加死亡率及致残率,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有关房颤机制的研究已从胚胎学、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电生理学等多个方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上世纪90年代中叶,随着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取得巨大成功,房颤的根治方法更显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