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敌敌畏中毒合并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心肌酶学及心电图变化,了解混合中毒时心肌损害情况。方法将108例急性重度敌敌畏中毒患者分为单纯敌敌畏中毒组(48例)、敌敌畏中毒合并乙醇中毒组(60例),入院后24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常规描记体表心电图。结果急性敌敌畏中毒合并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心肌酶明显高于单纯敌敌畏中毒组(P0.01);混合中毒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单纯中毒组。结论与单纯敌敌畏中毒相比,急性敌敌畏中毒合并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心肌损害重,更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08例作为中毒组,根据病情的严重度将其分为重度24例、中度48例与轻度36例。选择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86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对比中毒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H-FABP的水平、不同病情严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cTn-I)水平,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氧化碳中毒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与H-FAB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中毒组的H-FABP、CK-MB、cTn-I水平分别为(30.78±15.20)μg/L、(8.00±1.92)IU/L、(0.56±0.11)μ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16.512、26.032、42.419,均P<0.01)。不同程度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CK-MB、cTn-I与H-FABP水平对比中,重度>中度>轻度,即随着病情加重而递增,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47.665、552.633、54.747,均P<0.01)。中毒组H-FABP水平与碳氧血红蛋白、CK-MB、cTn-I呈正相关(r=0.428、0.518、0.481),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613)。结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H-FABP水平高表达,与疾病的严重度、预后有关,可作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硫丹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活力变化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34例急性硫丹中毒患者为中毒组,30例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中毒组均于入院当日及第3、5、9、14天,采空腹静脉血3ml,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活力,同时做心电图(ECG)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除轻度组的CK-MB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中毒组血清中各种心肌酶活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重度中毒组患者血清心肌酶活力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中毒组患者于中毒第1天cK-MB活力最高为(89.30±12.57)U/L、其余各种心肌酶活力于中毒后3 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4例中毒患者的ECG异常率为47.06%(16/34).ECG异常组的心肌酶活力异常率明显高于ECG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硫丹中毒可致血清心肌酶活力升高,其升高程度与中毒程度有关,动态观测血清心肌酶活力,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的动态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病例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检测病例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并与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各中毒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不同程度中毒患者的S-100β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毒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第1天、第3天血清S-100β蛋白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治疗时间增加浓度逐渐降低.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一氧化碳中毒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评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急性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3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治的急性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10月~2017年12月90例为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救治;2018年1月~2019年3月88例为观察组,实施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临床路径救治。比较两组急救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临床路径的实施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抢救时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国内常将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合称为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塞有一定的价值。但在其它疾病中,导致心肌损伤,酶活性也会升高。为研究急性CO中毒对心肌的损伤,我们对32例  相似文献   

7.
探讨氯化汞制备氧化铝过程中导致汞中毒的原因及临床特点。对10例急性汞中毒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内容包括症状、体征、尿汞、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酶学(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α-羟丁酸脱氢酶)及X射线胸部正位片改变等。结果表明,10例患者临床表现符合呼吸道侵入的急性汞中毒特点,而非汞的无机化合物中毒特点。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嗜酸粒细胞、酶学等指标增高例数较多。提示,氯化汞制备氧化铝过程中有金属汞产生,可造成急性汞中毒,临床呈亚急性经过,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病例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检测病例组血清NSE水平,并与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各中毒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不同程度中毒患者的N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第1天、第3天血清NSE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治疗时间增加浓度逐渐降低.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NSE水平与一氧化碳中毒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评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性期神经元受损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酶学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对 5 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部分血清酶学的检测 ,发现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乳酸脱氢酶 (LDH)、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 (ALP)、γ 谷氨酰转肽酶 (GGT)与中毒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1.对象与方法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组 5 6例 (男 19例、女 37例 ) ,年龄 18~ 5 6岁 ;其中痊愈者 5 0例 ,死亡 6例 ;中毒者中轻度 9例、中度 2 4例、重度 2 3例。对照组为健康查体者 5 6例 (男 2 0例、女 36例 ) ,年龄 18~ 5 8岁。两组均无心、肾、肝脾肿大及肌肉、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10.
急性甲胺磷中毒患儿血清肌钙蛋白T和心肌酶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甲胺磷中毒患儿血清肌钙蛋白T和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9例急性甲胺磷中毒患儿(中毒组)分别于住院第1天、第3天和第7天测定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心肌酶水平,并与3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毒组入院第1天、第3天和第7天cTnT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型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住院第1天、第3天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值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住院第7天,CK和AST降至正常水平,但CK-MB、LDH和α-HBDH仍高于对照组,均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和<0.05).结论急性甲胺磷中毒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cTnT和心肌酶水平测定对判断急性甲胺磷中毒是否有心肌损害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自2018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8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患。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开展常规的治疗手段,观察组增加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0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9.77%,对比两组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3.26%的发生率(P<0.05)。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进行高压氧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迅速控制中毒症状,强化临床疗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院前急救中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治疗.方法:对16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救治组和在常规救治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进行院前抢救并观察疗效.结果:常规组与纳洛酮组分别救治20分钟后,两组的好转率分别为30%和75.6%(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纳洛酮可以作为在院前急救中抢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急性毒鼠强(TEM)中毒的临床特征。方法观察67例急性TEM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脑电图(EEG)改变,并对其肝功能、心肌酶活力、心电图(ECG)与67名门诊体检人员(对照组)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急性TEM中毒患者以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以抽搐为主要体征;EEG异常率91.0%;肝功能及心肌酶活力在中毒1 d内均不同程度升高,在中毒第3天,丙氨酸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异常率分别为82.1%、56.7%、86.6%、98.5%、94.0%、89.6%、79.1%;轻、中、重度中毒组同期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病情越重,酶活力越高。ECG异常率为49.3%,心肌酶检测明显优于ECG检查。结论急性TEM中毒可引起多脏器损害;但其对机体的损害是可逆的,一般不留后遗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中毒时间、中毒剂量、入院时X线胸片、心肌酶、肝肾功能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等生化指标,将中毒发生后至死亡(生存时间)≤24 h的患者定义为猝死组,自中毒发生后至死亡(生存时间)>24 h的患者定义为非猝死组.结果 猝死组中毒时间、中毒剂量分别为[(10.1±3.8)h、(81.3±51.6)ml],与非猝死组[(6.4±1.2)h、(36.2±20.3)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猝死组患者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为(368.5±51.2)U/L,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活力为(325.1±46.2)U/L,肌酸激酶(CK)活力为(427.6±59.8)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力为(54.1±9.3)U/L,丙氨酸转氨酶(ALT)活力为(59.1±20.5)U/L,总胆红素(TBil)、肌酐(Cr)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61.5±35.3)U/L,(282.1±22.9)μmol/L,(28.3±12.5)×109/L]均明显高于非猝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pH、PaO2、PaCO2、氧合指数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猝死组患者碱剩余(BE)为(-7.8±1.1)mmol/L,明显低于非猝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毒时间长、服毒剂量大以及早期严重的心肌、肝肾功能损害、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和严重酸中毒是百草枯中毒患者猝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酶谱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13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进行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测定,观察各酶活力的增高与中毒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变规律,以探讨其临床意义。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137例AOPP患者,男38例、女99例,年龄17~69岁,平均36.5岁;服毒量10~250ml;中毒后就诊时间20min~14h,平均4.2h;中毒途径:皮肤接触中毒34例、口服中毒101例、吸入中毒2例;毒物种类:氧化乐果20例、对硫磷27例、甲胺磷18例、敌敌畏36例、甲拌磷2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心肌酶和尿氟含量变化。方法利用全自动生化仪器及氟离子电极法对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从住院第1至10天进行血清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羟丁酸脱氢酶-HBDH)以及尿液总氟动态测定。结果中毒患者入院第1天至第8天5种酶测定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 01),在第3天和第4天出现酶谱峰值,含量达到对照组的2 ~30倍不等,其中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升高最明显,出现最早、维持时间长;中毒患者尿氟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 01),与心肌酶水平的升高度相关(r=0 66、0 65、0 88、0 96、0 49);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中毒患者之间心肌酶、尿氟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1)。结论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心肌酶水平显著增高,这种增高与中毒程度和病程发展密切相关,提示氟乙酰胺中毒越严重,它的“滞留毒性”越强,对心肌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12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中、重度中毒组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cTnⅠ)增高明显,与对照组及轻度中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中毒组与中度中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和cTnⅠ变化随病情严重程度而显著升高,可对早期发现、评判、预防心肌受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红细胞置换术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人)和对照组(23人)。对照组予高压氧及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1次红细胞置换术。结果与结论红细胞置换术提高SaO2和PaO2,降低COHb浓度,加快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苏醒,减少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减少迟发性脑病的发生,不失为一种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0.1%乳酸依沙吖啶溶液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皮肤损害的疗效。方法将58例皮肤损害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给予0.1%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持续湿敷,对照组用碘伏涂抹1次/d,同时两组患者在完成皮肤护理的基础上每日均行高压氧舱治疗一次,3d后观察疗效。结果使用0.1%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皮肤损害效果显著(P<0.05)。结论 0.1%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持续湿敷3d可提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皮肤损害的治愈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与脑电图观察。方法: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是我院从2014年2月到2017年8月接收并治疗的168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且通过纳入标准均判定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并对抽取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分为研究、对照两组各84例,对照组的84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应用高压氧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效果与脑电图指标变化等。结果:两组各84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常规与高压氧治疗的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脑电图恢复正常范围、脑电图显著好转、脑电图无变化、恶化死亡、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选择高压氧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脑电图改善良好,在治疗中和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