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衰患者BNP水平与其心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7例心力衰竭的患者与健康老年人115例,对2组的BNP、LVEDD、LVEF水平与其心脏功能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心衰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NP、LVEDD、LVEF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患者治疗前的BNP、LVEDD、LVE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BNP水平可以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客观的评价,其升高水平与患者的心功能相关,对指导心衰患者治疗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谷二红 《当代医学》2016,(23):41-42
目的:观察心衰超声指数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本院体检的78例无心衰临床表现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在入院24 h内或次日行血浆BNP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观察患者心衰超声指数、血浆BNP及LVEF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各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LV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心功能分级越高,血浆BNP水平及心衰超声指数得分越高,LVEF水平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超声指数结合血浆BNP、LVEF可以为临床诊断心力衰竭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为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B-型钠尿肽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状态、心脏结构的关系,探讨其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价值。方法按美国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随机抽取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内科住院患者共96例,先测定血浆BNP的含量,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经治疗症状缓解后同法测上述指标,并进行数据分析;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左室结构和功能。结果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经抗心衰治疗后,患者心衰症状缓解,BNP含量下降,BNP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血浆BNP水平和LVEF呈负相关(γ=-0.37,P〈0.05),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正相关(γ=0.36,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和心脏结构相关,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疗效评价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CHF患者87例,分卡维地洛治疗组(B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A组)43例。随访6个月,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者心功能指标和血浆BNP浓度。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3个月时下降更明显。3个月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SD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同期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0.51,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43,P〈0.01)。结论:卡维地洛能有效地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CHF患者BNP水平的变化早于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血浆BNP水平可以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可靠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状况与脑钠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功能不全者54例为观察组,心功能正常者25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浆BNP水平,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相关数据。结果:对照组血浆BNP浓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各组皿浆BNP浓度(P〈0.05);观察组各组问血浆BNP浓度与NYHA心功能级别正相关,数据显示随着心功能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浆BNP浓度升高。各组BNP浓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与LVEF呈负相关(P〈0.05),BNP与LVDD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脑钠肽与老年人心功能不全有很高的相关性,可用于老年心功能不全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马文辉  张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515-4517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和螺内酯,对照组单用替米沙坦。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脏超声、血浆脑钠肽(BNp)及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心功能分级、血浆BNP和心脏超声检查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心脏超声、血浆BNP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心功能分级在治疗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可以明显降低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改善心脏功能,替米沙坦和螺内酯对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临床疗效,判断对患者心功能的具体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100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的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左卡尼汀1.5g 一次,一天一次静脉滴注,治疗两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的变化。并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内的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脑钠肽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的变化。结果:治疗一个疗程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4.0%,对比两组患者数据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LVEDD、LVESD 均显著下降,LVEF、FS 均显著上升,观察组 LVESD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S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 BNP、TGF-β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 BNP、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和常规抗心衰药物联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心功能,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有利于改善心衰的预后,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 N 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与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和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CHF患者60例,分为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组(出现组)24例和未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组(未出现组)36例,出现组又分为两个亚组即死亡组7例和未死亡组17例。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干式免疫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对比各组血浆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 LVEF)的差异;分析C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LVEF的相关性。结果未出现组和出现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LVEF则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现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出现组(P<0.05), LVEF明显低于未出现组(P<0.05)。未死亡组、死亡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LVEF则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死亡组(P<0.05), LVEF明显低于未死亡组(P<0.05)。心功能分级Ⅱ、Ⅲ、Ⅳ级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呈逐渐增高趋势(P<0.05),而LVEF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 CHF 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C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能反映患者心功能状态,对预测近期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对328例慢性心衰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浆BNP水平的测定,同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动仪测定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血浆BNP含量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心衰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且不同心功能患者之间的血浆BNP含量亦存在显著差异(P<0.01);慢性心衰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LVESD、LVEDD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61、0.55和0.59,P均<0.01)。结论BNP是反映慢性心衰患者心室功能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 BNP)浓度水平对心力衰竭( HF)诊断及预后判定的作用。方法:符合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患者160例,按美国心功能分级标准( NYHA)进行心功能分级。 HF患者根据出院时血浆BNP浓度分为BNP﹤4000 pg/ml(A)和BNP≥4000pg/ml(B)2组,荧光免疫法测定160例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浓度,心脏彩超测定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2组患者因HF4周内再次住院率进行比较。结果:HF患者血浆BNP浓度4200.9±168.8pg/ml明显高于非HF组480.4+29.1pg/ml。随着HF的加重其浓度逐渐升高,HF患者血浆BNP浓度与LVEF呈负相关(r=-0.67,P﹤0.01)。不同原发病患者血浆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血浆BNP浓度≥4000pg/ml(B)组4周内再次住院率升高(P﹤0.05)。结论:血浆BNP浓度变化可作为心衰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一项临床便捷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B型脑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浓度与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Trige分析仪检测外用血BNP的浓度,免疫浊度法测定CRP的浓度,超声诊断仪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等数值,比较正常对照组(21人),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33例),慢性心力衰竭组(61例)BNP、CRP浓度变化与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相比较,BNP、CRP、LAD、LVEDD在慢性心力衰竭组均有升高,LVEF和FS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CRP、LAD、LVEDD分别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P〈0.05),LVEF和FS随心功能的升高而降低,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心脏结构的重塑和非特异炎性反应,外周血BNP、CRP浓度升高,且与NYHA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NYHA心功能分级越高,心室结构重塑和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舒张型心功能不全诊断中血浆BNP指标测定的临床价值意义分析.方法: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114例舒张型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检查的120名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所有对象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仪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两组前述所测指标作以比较,对比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与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YHAⅣ级患者血浆BNP水平依次分别高于NYHAⅢ级NYHAⅡ级与NYHA Ⅰ级(P<0.05).结论:客观反映患者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程度的血浆BNP指标可以作为舒张型心功能不全诊断的一项可靠观察指标,在舒张型心功能不全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EH)患者血浆脑钠肽N末端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T(cTNT)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80例老年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体检中心体检正常的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cTNT水平,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LVEF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衰组NT—proBN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两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N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两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呈负相关,两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在各级心功能不全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T、LVEF在心功能Ⅱ~Ⅲ级与心功能Ⅳ级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N末端前体和肌钙蛋白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14.
董永政 《中国医药导刊》2016,18(10):988-989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的预测。方法:选取入住本院的77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3个月后,再次检测BNP浓度及心脏超声检查,记录患者死亡情况。结果:按照Killip分级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4组,4组患者急性期血浆BNP水平逐级升高,差异显著P<0.05),且BNP水平与Killip分级呈正相关(r=0.937,P<0.01);患者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916,P<0.01);观察期间共死亡10例,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的BNP,死亡组患者急性期的血浆BNP、Killip分级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死亡组LVEF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结论:血浆B型脑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断重复静脉应用左西孟旦对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6例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间断重复静脉应用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效果、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及血浆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两组LVEF明显提升,LVEDD、BNP明显降低,且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重复静脉应用左西孟旦可有效改善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下调BNP水平,预后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脑钠肽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心力衰竭(CHF)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测量,评价心力衰竭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脑钠肽(BNP)以及心功能不全的关系。评价动脉僵硬度对心功能的影响,对临床工作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选取CHF患者103例,使用VP-1000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使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CHF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患者心功能,应用微粒子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MEIA)测定BNP,收集数据完成后,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HF患者血浆BNP水平(4200±160)pg/ml,较对照组(600±20)pg/ml明显升高(P〈0.01);不同心功能患者血浆BNP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依次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P〈0.01);LVEDD≥60mm时的BNP与LVEDD〈60mm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F〈40%时的BNP与LVEF≥4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组BNP水平升高与心力衰竭程度、LVEDD呈正相关(r=0.87、r=0.67,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53,P〈0.01)。PWV是心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BNP与用多普勒心脏超声所评估的心脏功能参数LVEDD、LVEF具有相关性,对于CHF患者是一种危险因素。PWV对于BNP和心脏功能是独立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12周后脑钠素(BNP)水平的变化及心功能的疗效.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52例CHF患者治疗前、后和18例对照组血浆BNP浓度: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CHF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患者血浆BNP水平(456±253)Pg/mL较对照组(28±6)pg/mL明显增高(P<0.01);不同心功能患者血浆BNP水平差异亦有显著意义,依次为Ⅳ级>Ⅲ级>Ⅱ级(P<0.01),CHF组BNP水平升高与心力衰竭程度呈正相关(r=0.672,P<0.01).缬沙坦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LVEF有所提高,LVEDD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浆BNP水平可以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可靠观察指标.缬沙坦能显著降低脑钠素水平,改善心功能.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将选取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护理干预,观察记录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 LVESD)、6min步行试验及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 MLHFQ)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LVEF、LVEDD、LVESD及6min步行试验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LVESD、LVED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及6min步行试验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MLHFQ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及3个月后,观察组MLHFQ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与老年心衰患者心功能水平及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心力衰竭患者58例,另选28例健康老人为时照,以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方法评估心功能,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血浆BNP水平并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随访18个月,比较分析各组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状况和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BNP与LVEF呈负相关。发生心脏事件患者与未发生心脏事件患者相比血浆BNP水平升高而LVEF值降低。结论血浆BNP水平能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并随心功能不全级别的升高而相应递增,且对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脏事件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快速检测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左室功能的关系及对心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住院有气急和呼吸困难患者80例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40例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组40例.均经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定量分析检测血浆BNP.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心功能Ⅱ级,LVEF≤50%的8例患者血浆BNP浓度为(281.70±163.45)ng/L,心功能Ⅲ级,LVEF≤45%的20例患者血浆BNP浓度为(580.30±210.12)ng/L,心功能Ⅳ级,LVEF≤30%的12例患者血浆BNP浓度为(1486.65±651.34)ng/L. LVEDD≥60mm组18例的血浆BNP浓度(918.418±450.21)ng/L,显著高于LVEDD<60mm组22例的血浆BNP浓度(298.58±160.51)ng/L(P<0.01),而LVEDD<60mm组血浆BNP浓度比左、右室舒张期末内径正常的肺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BNP浓度(31.4±26.51)ng/L显著增高(P<0.01),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BNP浓度(741.63±453.15)ng/L,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31.4±26.51)ng/L(P<0.01).结论 血浆BNP的释放与左心室容积增大有关,心衰患者血浆BNP的浓度水平与左心室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快速检测血浆BNP浓度对鉴别呼吸困难是心源性或肺源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