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将92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肝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内科基础治疗相似.其中52例人工肝治疗组患者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共85例次,对照组仅接受内科基础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等的变化,判断人工肝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61.53%,其中早期重型肝炎有效率为80%,中期69.23%,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肯定,掌握治疗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另外,血浆置换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能明显降低其病死率。人工肝体外支持系统是一种能替代正常肝脏部分或全部功能的体外装置,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肝功能损害。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是血浆置换法,即通过清除体内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达到促进肝功能恢复和为肝移植争取时问的目的。1999年10月-2003年10月,我们对59例重型胖炎患者进行了196次血浆置换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抗结核药物所造成的药物性肝损害.方法 分析94例服用抗结核药物的肺结核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时间、损害程度和治疗方法.结果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消化道症状和肝功能改变多发于用药后4周内,占56%.停用抗结核药组为中、重度肝损害;未停药组为轻度肝损害.治愈率93.6%(82/94).结论 应重视抗结核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及早行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在药物性肝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2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组12例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10例仅给予综合护肝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药物性肝衰竭,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临床上用药种类的增多和用药剂量增大,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这将影响原发病的治疗。故应加强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和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育红 《临床医学》2011,31(10):111-112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时肝脏受药物毒性损害,或发生变态反应引起的疾病,笔者对56例药物性肝损害患儿的诊治进行总结,供临床医生合理、安全用药及指导患儿家长家中用药做参考,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浆置换属非生物型人工肝,目前已成为最重要和最常用的人工肝支持技术之一[1],是较为成熟的肝脏替代疗法.它是将病人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膜式血浆分离法,将病人含有毒素或致病物质的血浆分离出来,弃去血浆中的病理成分,代之以等量的置换液(新鲜冷冻血浆),这样既可清除体内的各种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又可补充体内所需多种生物活性成份,从而暂时代替肝脏部分功能,使部分病人肝脏再生而康复或为肝移植待供肝赢得时间.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主要通过机械完成.机器又由护士直接操作,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治疗的成败与效果,我院2002年2月-2006年9月将血浆置换用于重型肝炎的辅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思纯  马博 《新医学》2007,38(9):564-566
1 引言 药物性肝损害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目前,临床上已发现1 100种以上的药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1].多数患者临床用药复杂,加上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也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因此,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但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药制品的更新,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治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肝病科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及肝功能等生化学指标的变化,评价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 67例重型肝炎患者经过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白细胞、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及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白细胞、直接胆红素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2.51,P<0.05),且ALT、AST、PT以及总胆红素的差异尤为显著(t分别为3.58、2.97、4.23及5.25;P均<0.01)。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晚期治疗有效率(包括治愈和好转)分别为86%、57%、11%;早期、中期与晚期重型肝炎患者PE治疗相比,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3,P<0.01)。结论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是目前比较成熟的肝脏替代疗法,具有一定疗效,尤其对早、中期的患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药物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成功率和对肝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药物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30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和对照组(单纯内科综合治疗),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内科综合治疗,包括—般性的支持治疗、针对性的对症处理、保护肝脏细胞和促进再生、防止并发症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肝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早期患者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药物性亚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救治成功率高,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人工肝又被称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担负起暂时辅助或代替严重病变的肝脏的功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代偿肝脏的代谢功能,直至自体肝脏恢复或等待进行肝移植.血浆置换是人工肝中的有效方法,也是国内应用最多的人工肝方法.因股静脉易定位,穿刺方法易掌握,较安全.因此,临床上常用单针双腔导管留置股静脉,建立体外循环通路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2000年3月,我院顺利开展了首例股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术,并成功用于人工肝血浆置换.几年中相继挽救了许多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期间不断总结经验,使并发症明显减少,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重症肝炎是肝炎中最严重的类型,病情凶险、预后差、病死率高,常规保肝治疗效果不佳.人工肝支持系统可提高重症肝炎的治愈率和好转率,其中血浆置换(PE)是人工肝治疗中应用最广泛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它是将病人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血浆分离器将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并弃之,同时补充等量的新鲜冰冻血浆,从而清除病人血液中各种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减轻有害物质对肝脏的损害,使部分病人过渡到肝脏再生而康复或为肝移植等待供肝赢得时间,但治疗中易出现低血压、变态反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现将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中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治疗严重肝损害病人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对10例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肝损害病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治疗,在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的变化。护理重点是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确保机器运转良好;严格无菌操作;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处理治疗中的并发症。[结果]经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治疗后高胆红素血症明显缓解,血液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黄疸减轻。[结论]对ICU严重肝损害病人应用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治疗效果明显,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是临床治疗尿毒症的最佳方法,术后需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肝脏损害是肾移植术后患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可诱发急性排斥反应,致使移植肾功能丧失,严重者可发生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48例肾移植术后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导致肝损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比较不同药物联合方案治疗肾移植术后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物种类的迅速增多,非处方药物范围的不断扩大,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1]。本次研究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草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西药为对照,分析中草药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药物性肝损害66例,男29例,女37例,年龄8~65岁。全部患者经肝脏穿刺活检病理学诊断,肝组织细胞角蛋白(CK)、HBs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记录用药史及肝脏生化指标。结果药物性肝损害中中草药(包括中成药)所致32例,占48.5%;中西药合用所致7例,药物种类以治疗月经失调、骨关节病及皮肤病为主,占43.8%;西药所致27例,占40.9%,以解热镇痛药、抗精神病药、抗生素为主,占74%。致药物性肝损害以肝细胞型为主,中草药占56.3%,西药占51.9%。中、西药引起的肝损害临床类型及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显示,CK阳性21例(31.8%),全部病例肝组织HBsAg为阴性。结论中草药是近年来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重要原因,临床特点及肝脏病理与西药相似,要高度重视中草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药物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并发症防范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0例药物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护肝、降酶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和临床症状如乏力、食欲缺乏、腹胀等改善情况以及对人工肝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总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结果人工肝治疗后,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表现为精神好转,乏力、腹胀及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下降,白蛋白、凝血指标升高。并发症发生率高低依次为血浆过敏反应(6人次)、低血压(2人次)、插管处出血(1人次)。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药物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早、中期患者救治成功率;提倡尽早予以人工肝治疗。规范、细致的临床护理是提高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药物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成功率的重要保证,正确预防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治疗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80例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转归,评价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作用.方法:8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等量冰冻血浆进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的变化情况.结果:与血浆置换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总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降低(P<0.01),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1),胆碱酯酶升高(P<0.01).8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总死亡率为41.25%.结论: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慢性重型肝炎有肯定和可靠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人工肝治疗进行得越早,疗效越好.掌握好治疗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两种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1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而各种支持系统疗效不尽相同,也尚未建立统一的疗效评价体系.目的: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和血浆置换两种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3例重型肝炎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分子吸附再循环治疗或血浆置换治疗,分析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终末期肝病评分值和3个月病死率.结果与结论:①分子吸附再循环治疗和血浆置换治疗后总胆红素、胆汁酸、凝血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和终末期肝病评分值均明显降低(P < 0.05),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升高(P < 0.05).但单次血浆置换治疗改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率、终末期肝病评分值程度优于分子吸附再循环治疗(P < 0.05),而分子吸附再循环治疗系统在改善肌酐、胆汁酸、白蛋白方面优于血浆置换治疗(P < 0.05).②分子吸附再循环治疗组和血浆置换组3个月实际病死率分别为63%,56.5%(P > 0.05),两者之间无优劣区别,但显著低于3个月预期病死率(P < 0.05),尤其在终末期肝病评分< 30分的患者中疗效显著.而对于终末期肝病评分≥30分者两种治疗并不能改善预后.结果提示分子吸附再循环和血浆置换均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安全的肝脏支持装置,终末期肝病评分有助于指导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20.
陈煜  李爽 《临床荟萃》2016,31(7):717
肝衰竭治疗主要包括内科药物治疗、人工肝治疗以及肝移植等手段。本文将介绍目前临床常用的非生物型人工肝,包括血浆置换、血浆滤过透析、血液灌流、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以及Prometheus系统等,并对其疗效进行重点讨论。此外,还概括了近年来生物型人工肝的进展,以及新型人工肝脏的构建。归纳了未来人工肝发展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