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孙娜  张新静  张勇 《现代医院管理》2023,(2):116-117+123
目的 探讨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对医院控制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及策略。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宿迁市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某医院出院患者病案首页及医保结算清单,利用SPSS 22.0软件分析某医院(DIP)前后住院医保患者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变化情况。结果 DIP实施前后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IP实施可以降低平均住院日,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提升医疗运行效率,促使医疗机构优化内部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按病种分值结算付费方式改革对厦门市某三甲医院的绩效。方法:提取某三甲医院按病种分值结算付费方式改革前后各两个医保年度的所有出院患者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与双重差分法对相关医疗管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改革后次均住院费用等相关指标增幅低于改革前;本地医保改革后次均住院费用、次均药品费用、次均耗材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净效应分别为-761.12元、-60.86元、-77.86元、-0.41天,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总额控制下的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有利于增强医院自主管理意识;有利于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水平;改革存在分值单价贬值问题;双重差分法研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效应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研究医院在医保控费管理以及精细化管理中应用病种分值付费模式后产生的效果。方法:对医院在实施病种分值付费模式管控前后的患者住院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施前(2020年6月-2021年4月),实施后(2021年5月-12月),研究对比实施前后住院患者的精细化管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品材料耗费等)以及医保基金等相关信息的运用效果。结果:实施前的住院费用以及住院天数高于实施后,医保基金结余低于实施后,比较统计值P < 0.05;实施前的手术费、麻醉费以及基本医疗外费用与实施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施前后的病患重复住院率比较降低0.1%,数据比较差异不明显,P > 0.05。结论:在医院为患者实施病种分值付费模式后,可有效提高医保控费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运行效率,对医、保、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按病种分值付费对恶性肿瘤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提取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4年~2017年医保年度的涉及恶性肿瘤病例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与双重差分法对相关医疗管理指标及病种结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统计期间,恶性肿瘤相关疾病住院费用复合增长率(CAGR)为17.44%,本地医保住院人数、住院人次、人均住院次数高于其他患者;次均费用、次均耗材费净效应无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天数、次均药品费用下降,个人负担费用增加;分值分段中>100的人次占比最大,为54.17%,0~100分值段CAGR最高,占77.52%,居中的300~400分值段呈负增长(CAGR-9.40%);涉及恶性肿瘤的病例结算病种700种中仅104个病种按恶性肿瘤病种结算,其中97种人次占比低于1%;本地医保全部病种结算费用为该病种平均值的75.87%.结论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有利于增强医院自主管理意识,有利于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水平;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控制恶性肿瘤相关疾病住院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影响有限;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加强了定点医院诊疗行为的选择性,存在诱导住院、分解住院、改变诊断排序的可能性;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病种分值计算方法应进一步优化,建议借鉴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办法测算的标准费用作为分值计算依据,减少病种数量,并为推行DRGs收付费做好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医保付费方式对同一病种医疗相关费用的影响,分析如何应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并针对宿迁地区特点提出建议。方法:采集宿迁市某三级综合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449例翼状胬肉出院病例,分析对比按项目付费与DIP付费方式对同病种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实施DIP付费方式以后,平均医疗总费用、药品费和手术费均明显下降,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平均自付金额降幅46.24%。结论:采用DIP付费方式可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日和患者自费比例,可提升医保控费管理与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效率,减轻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医保与非医保住院病人单病种住院费用的比较,探索医疗保险供、需、保三方及相关政策对单病种住院费用的影响,分析基本医疗保险的整体效率及经济效益,为控制医保住院费用过快增长提出相关对策,为实施单病种付费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湛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06年5月至2008年6月83 607例出院病人的病案首页资料及住院费用资料,选取住院构成前10位的病种进行研究,最终选择其中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支付费用的7个病种进行分析,采用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对医保与非医保病人的单病种住院费用及医保支付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医保组与非医保组次均住院费用的横向比较发现,同一年度、同一病种,医保组病人的次均住院费用普遍高于非医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种医保组与非医保组次均住院费用的纵向比较发现,2组病人单病种次均住院费用均有逐年上涨的趋势,但医保组住院费用增长幅度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各病种次均住院费用与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支付定额标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本医疗保险刺激了医疗需求,减缓了医疗费用的上涨趋势,对医院的经营管理影响较大,医院应加强各病种的成本核算,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效率,努力控制成本.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17,(12):1760-1762
目的通过对三甲医院脑卒中患者的医疗费用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医保付费方式的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与实际报销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2014—2016年的第一诊断为脑卒中患者的医疗费用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的资料包括住院医疗总费用、医保统筹费用、个人自付费用。研究分为两组,非按病种分值付费的脑卒中患者1 017例,按病种分值付费的脑卒中患者1 023例,合计2 040例。采用简单描述、总结归纳、对比研究的方法,运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并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基于不同医保付费方式对实际报销比进行方差分析,费用两两之间比较用q检验,对两组不同的医保付费方式对于脑卒中医疗费用的构成差别进行深入分析,对所有纳入本研究的病历费用数据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找出相关因素,进行特色分析。结果通过数据性分析比较,结果显示:2014—2016年,按病种分值付费组的实际报销比分别为73%、76%、82%;非按病种分值付费组的实际报销比分别为60%、71%、64%。不同医保付费方式对脑卒中患者的实际报销比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按病种分值付费组的实际报销比明显高于非按病种分值付费组,且每年呈递增趋势。非按病种分值付费组的实际报销比3年来呈波动变化,不稳定。按病种分值付费在控制医疗总费用,降低参保人员医疗负担方面确实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对心血管病种患者实施效果并提供相关建议。方法 以广东省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DIP政策实施前后收治的64 970份心血管病种患者为研究样本,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双重差分法,分析两种不同医保支付方式(广州医保、其他医保)对相关医疗指标的影响。结果 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实施后,广州医保患者人均住院费用从49 060.62元下降到46 984.24元(t=-6.924,P<0.001),自负金额减少2 104.67元(t=-10.654,P<0.001),住院天数下降0.40天(t=-8.824,P<0.001),三个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医保支付方式患者的这三个指标在两个时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费用结构中有明显变化幅度的分别是综合医疗服务费(t=53.403,P<0.001)、诊断费(t=50.198,P<0.001)、治疗费(t=22.804,P<0.001)、西药费(t=-12.488,P<0.001)、血浆和血浆制品费(t=-7.93,P<0.001)、耗材费(t=-17.901,P<0.001)以及其他费用(t=-115.076,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耗材费,同比减少5.53%。以“风险级别”为分层标准对人均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进行双重差分法分层分析,政策效果仅发生在人均住院天数中“中低风险级别”和“没有出现死亡病例”两组病例。结论 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有利于增强医院自主管理意识,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水平,优化费用结构,但仍需加强控制重点费用类别,并未能充分体现医疗服务价值和达到促进分级诊疗目的,需提高支付标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相似文献   

9.
医疗保险病种费用和住院日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刘芳  刘娜 《中国医院统计》2004,11(3):216-218
目的 探讨医保患者部分病种的住院日和住院费用 ,找出医院应重点控制的医保病种。方法 对医保患者和非医保患者 ,按医保部门公布的常见病种计算一年的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 ,并与上一年度比较。结果医院对医保患者住院收费结构与非医保患者基本相同 ;在公布的大部分医保病种中 ,医保患者住院费用较非医保患者低。说明医院对医保患者的住院费用控制较严格。结论 医保政策对医疗机构严格控制医疗消耗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随着覆盖面扩大 ,按项目审查付费的方式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住院费用在总额预付制实施前后的变化情况,探讨总额预付的改革效果,为医保付费方式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的住院次均费用、住院药品次均费用、住院检查次均费用和平均住院日等数据,统计方法用F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实施后住院次均费用下降6.99%,药品次均费用下降31.79%,检查次均费用下降15.10%,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总额预付制可以有效降低住院医疗费用、药占比和平均住院日,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大幅增长,降低了患者的费用负担,但这种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按病种付费对中医优势病种住院费用的影响,为中医按病种付费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某中医医院实施按病种付费的高位肛瘘患者住院费用数据,经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匹配后,进行双重差分(DID)回归分析,探讨按病种付费对中医优势病种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实施按病种付费后,高位肛瘘患者住院总费用下降了1067.63元、自付费用下降了656.66元、住院天数缩短了5.54天、西药费增长了406.55元、中成药费下降了126.80元。结论:在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过程中,应加强医保监督,持续完善、更新中医信息系统,扩大按病种付费的中医优势病种范围,突出中医临床路径优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按单病种限(定)额付费和按项目付费方式下4种疾病的住院总费用及费用结构情况,探讨医疗费用控制方法.方法 从武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系统中抽取2009-2012年4家医院胆囊结石、急性阑尾炎、慢性支气管炎和剖宫产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出院病人费用资料,将资料按照单病种限(定)额付费和按项目付费分为A、B两组,分析比较两组医疗费用情况,主要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和秩和检验.结果 A、B两组4种疾病各自的平均住院总费用和日平均住院费用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胆囊结石、急性阑尾炎和剖宫产的药品费、检查费和手术费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4个病种4年的平均住院费用增幅分别相差0.9%、2.1%、8.6%和0.7%.结论 A组4种疾病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B组,且前者各病种平均住院费用的增幅小于后者;有3种疾病的药费占总费用的比例最高,另外手术费和检查费所占比例也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子宫肌瘤手术病人医疗费用情况,为单病种管理和按病种付费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2004-2005年子宫肌瘤手术病人的住院费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宫腹腔镜下子宫切除和肌瘤剜除平均住院费用为8 614.24元和7 519.69元,比开腹和阴式肌瘤手术平均住院费用高;基本医疗保险病人平均住院费用7 945.51元,较自费和商业保险病人费用低.结论 微创的宫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越来越被医生及病人接受.缩短平均住院日可以降低病人住院费用,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使医保人群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C-DRG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在公立医院控费效果的差异。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福建省厦门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0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出院的169 089例病例,根据医保支付方式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C-DRG组47 416例和DIP组121 673例,比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和费用的差异。结果 在实施C-DRG后,平均总费用下降了9.2%,药品、材料、检查、检验和其他费用分别下降了10.0%、7.6%、11.9%、12.5%和7.4%,与DI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校正各种混杂因素后,C-DRG的控费优势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RG的控费效果较好,但试点城市仍较少,需进一步扩大试点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并分析二级医院脑卒中医保住院费用影响因素,探讨控制医保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 930例脑卒中患者医保住院费用,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住院费用构成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结果脑卒中住院费用中药费占45.78%,检查治疗费占40.79%,单因素分析显示出院转归(F=6.782,P=0.000)、住院日(F=983.866,P=0.000)与住院费用对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出院转归(t=7.099,P=0.000)、住院日(t=43.566,P=0.000)与住院费用对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住院日、降低药费、检查治疗费比例,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防病和慢病管理作用,降低医保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计算并比较宁夏贺兰县人民医院基于临床路径的临床路径病种成本和基于住院费用清单的按项目收费病种成本,分析费用控制的影响因素及效果,对进一步推行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单病种付费提供借鉴。方法定性分析:病种费用控制效果;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住院费用和住院病人年龄、住院时间、药占比的相关性。结果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单病种的临床路径病种成本均小于病种平均成本。单病种付费组和按项目付费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组间均衡可比:结论在实施临床路径基础上,测算病种成本,制定合理的病种付费标准,推行单病种付费制度,拓宽病种覆盖面,藉此达到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肝恶性肿瘤手术操作病历为例,了解某医院根据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整改前后指标变化情况,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检索某医院病案系统2020年1月-2021年6月(整改前)和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整改后)2个时间段主要诊断编码为C22的肝恶性肿瘤手术操作患者信息,分为DIP专项整改前后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显示,肝恶性肿瘤患者入院行腹腔镜下手术、介入治疗、穿刺引流整改后药费、耗材费均明显低于整改前(P < 0.05);肝恶性肿瘤行介入治疗及穿刺引流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显著低于整改前(P < 0.05);肝恶性肿瘤患者入院行腹腔镜下手术、穿刺引流整改后平均住院日明显低于整改前(P < 0.05)。结论:某院以按病种分值付费为契机,制定整改措施,可有效控制肝恶性肿瘤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增长,有利于减轻患者负担,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安徽省新农合按病种付费下的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安徽省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信息系统,随机在皖北、皖中、皖南各抽取3县,共计9个县,获取2012年1月—2015年9月实施按病种付费的全部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清单共计3 365例,采用描述性统计、结构变动度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按病种付费下的冠心病住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总体呈下降趋势,皖北总体波动下降、皖南逐年递减、皖中波动上升;药品费和材料费是住院费用的主要构成;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就诊层次、住院天数、是否手术、地区和年份等。结论:实施按病种付费可有效控制次均住院费用增长;政策实施要关注地区差异,促进区域内均衡发展;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应着重控制药品费和材料费的占比;同时应努力促进医疗联合体的构建和分级诊疗的实施、合理缩短医院平均住院日、控制手术指征等,从而更好地控制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年来县级医院城镇职工医保住院统筹支付费用逐年增长的压力,为深入剖析其中不断上涨的原因,对不同类型常见单病种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并分析三种不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下,相同疾病和治疗方式患者住院费用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三种医保的住院费用、次均费用、次均药品、次均"三费"等均存在差异.建议医院应积极引导群众合理就医、降低住院率,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并结合按病种付费管理,降低次均费用,建立临床科室医保员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医保管理考核办法,从而减轻城镇职工住院统筹支付超支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及其结构变化,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从安徽省新农合平台收集2011—2015年12家县级公立医院脑梗死住院患者费用清单,对脑梗死患者费用结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其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近5年,安徽省脑梗死住院患者人次、总费用、次均费用、检查费、材料费和化验费呈增加趋势;平均住院日、药占比呈下降趋势;皖中、皖北、皖南费用依次降低,皖中费用是皖南的两倍。平均住院日、性别、地区、是否按病种付费、是否实施临床路径为住院费用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控制脑梗死住院患者费用增长,应从控制脑梗死发病率、优化脑梗死住院费用结构、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建设、推进按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等方面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